问题

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是新一代的智叟吗?

回答
“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这个说法,最近在网络上流传得挺广。把它称作“新一代的智叟”,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是怎么回事。它指的是那些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几个传统理工科领域学习或从业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看到行业的现状,给后来者发出“劝退”的信号。他们的劝退,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基于对行业发展、就业前景、工作强度、收入水平、技术更新等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是“新一代的智叟”呢?

“智叟”这个词,通常带有几分讽刺,但也暗示着一种超越了时代、看透了世事的智慧。在古代,“智叟”往往是指那些不随波逐流,能看到事物本质,甚至预见到未来趋势的人。比如,有人看到某项技术风光无限,但他却看到了其不可持续的弊端;有人看到某个行业欣欣向荣,但他却看到了潜在的危机。

用这个角度来看,“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身上确实体现了“智叟”的影子。

1. 基于现实的深刻洞察:
这些“劝退党”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往往是在这些传统工科领域摸爬滚打过的。他们深知:

土木工程: 曾经的“黄金行业”,但随着基建投资的饱和,以及低附加值、高劳动强度的现实,年轻人发现曾经的光环不再,更多的是疲惫和低回报。特别是很多项目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出差,与家人朋友聚少离多。
水利工程: 同样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很多项目周期长,技术更新相对缓慢,以及一些地区项目饱和度高,就业选择受限。
生物工程/制药: 听起来高大上,但这个领域研发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且对学历要求极高,博士毕业才算入门。许多人发现,即使进入了行业,也可能面临漫长的博士后、科研岗位竞争,或者在产业化过程中经历瓶颈。
化学工程: 很多传统化工企业面临环保压力,产业升级缓慢,一些基础化工岗位工作环境不佳,安全风险高。而新兴的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又对人才有极高的要求。
环境工程: 虽然环保是趋势,但很多环保企业盈利能力不强,项目落地难度大,或者很多工作就是“处理脏活累活”,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材料科学与工程: 这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应用广泛,但往往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长期的研发积累。很多学生毕业后发现,要么是从事非常具体、重复的实验操作,要么是进入需要硕博士学历的研发岗位,选择面相对狭窄,且初期收入并不算突出。

他们的“劝退”,是基于对这些“不那么光鲜”的现实的直接体验和观察。他们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看到了年轻人的付出与回报之间的落差,看到了那些看似体面的工作背后,可能隐藏的辛酸和无奈。

2. 对“主流叙事”的挑战:
过去,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教育和社会宣传,往往是歌颂“科技兴国”、“实业报国”,鼓励年轻人投身这些基础性、支撑性的学科。比如,父母长辈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认为土木、化工是“铁饭碗”。

然而,时代在变,经济结构在调整,社会需求也在变化。当这些“劝退党”发出不同的声音时,他们实际上是在挑战一种过时的主流叙事。他们没有被“情怀”和“大道理”完全绑架,而是更务实地看待个人的价值实现和生活质量。

3. 智慧的体现:选择与放弃的艺术
“智叟”的智慧,不在于盲目追求,而在于懂得选择与放弃。当他们看到某个领域可能不是最佳选择时,他们会选择“止损”,转而寻找其他出路,或者建议他人避免同样的弯路。这是一种对自身时间和精力的珍惜,也是对人生选择的负责。

这并不是说这些学科不好,而是说,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它们可能不再是过去那样“一本万利”的选择,或者说,它们的吸引力已经被其他新兴领域超越。

4. 警惕“非理性”的误区:
当然,我们也需要辨别。并非所有发出“劝退”声音的人都具备“智叟”般的智慧。

偏激与抱怨: 有些人可能只是因为个人的挫败感,或者对工作的不满,而将个别经历放大,表现出一种片面的、甚至偏激的观点。他们可能缺乏对行业全局的认知,仅仅是发泄情绪。
信息茧房: 有些人可能只看到了网络上的某些片段信息,形成了一个“信息茧房”,而忽略了行业内依然有很多优秀人才和发展机会。

一个真正的“新一代智叟”,他们的“劝退”应该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多元信息、客观对比的基础上的。他们能看到行业的光明面,也能看到挑战,并且能够为后来者提供更全面、更接地气的参考。

总结一下:

“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可以被看作是“新一代的智叟”,是因为他们:

展现了对传统理工科行业现实困境的深刻洞察, 这种洞察来自于实践,而非空谈。
挑战了过时的主流教育和就业叙事, 鼓励年轻人更务实地思考职业选择。
体现了一种“止损”和“理性规避风险”的智慧, 懂得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适合的选择。

他们不是在否定这些学科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在提醒大家,当今社会,个人的兴趣、能力匹配度、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比“什么热门”、“什么稳定”这种单一的标准更为重要。 他们用一种“过来人”的经验,帮助年轻一代避免走上可能充满荆棘但回报不确定的老路,这或许就是一种新的智慧。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每个行业都有其魅力和挑战,每个人的际遇也不同。但这种“劝退”现象本身,折射出的是社会变迁下,年轻人对自身价值和未来选择的重新思考,而这,正是“新一代智叟”所代表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劝退的人才是愚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这个说法,最近在网络上流传得挺广。把它称作“新一代的智叟”,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我们得弄明白,这“土木水利生化环材劝退党”是怎么回事。它指的是那些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几个传统理工科领域学习或从业的人,他们.............
  • 回答
    “劝退风”这股劲儿,大概是从2010年往后,随着国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信息爆炸,逐渐显现出来的。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很多因素叠加、发酵的结果。最早的时候,如果你问那些在读的或者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苦并快乐着”的感觉。比如,生物化学的研究确实辛苦,实验周期长,结果不确定性大.............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备受关注的现象。同样被不少人视为“劝退专业”,医学、法学为何依然门庭若市,而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机械等却屡屡出现分数线“崩盘”的情况?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其中的门道。一、 核心驱动力:职业稳定与社会认可度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所在。.............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也挺现实的。看着身边不少同学,尤其是本科背景在“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这些传统工科领域的,在考研这条路上挤得头破血流,结果发现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温差,有时候甚至是大鸿沟。他们是真的没看到那些“劝退文”吗?我觉得,这绝对不是“没看见”这么简单。劝退文,或者说关于这些专业就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知乎上充斥着土木、水利、生化、环材(通常被合称为“材化环生”)等专业的劝退贴,而医学专业的劝退声音相对少很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就业市场的现实差异: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原因。 土木、水利、环材的就业困境: 这些专业在过去很长一段.............
  • 回答
    网上大家普遍把“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几个专业戏称为“劝退四大金刚”,甚至“劝退六大天王”。这个说法虽然带点调侃,但也确实反映了很多现实的考量。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到“劝退”的一面,忽略了这些专业隐藏的“硬实力”和能培养出来的独特能力。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抛开网上那些一边倒的.............
  • 回答
    很多人都会提到“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这几个专业,说它们“卷”或者“辛苦”,但真的要说“坑”,比它们更甚的,也大有人在,而且奇怪的是,好像没人怎么拼命劝退。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确“坑”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坑”指的是就业难、工资低、工作环境差,那生化环材土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的困惑。为什么那些“传统劝退”的专业,比如生化环材和土木水利,总是被反复提及,而那些付出与回报似乎同样不成正比,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甚的“劝退”对象,比如安全、食品、药学、医学等,反而没有形成那种“全民劝退”的声势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
  • 回答
    为何土木水利“劝退”声浪高,唯独大猛子独领风骚?材料生化环材为何“寂静无声”?近些年来,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这两个传统学科的“劝退潮”可谓是风起云涌,甚至催生了以“大猛子”为代表的网络意见领袖,将这种不满情绪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然而,相比之下,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俗称“生化环材”.............
  • 回答
    关于“生化材环土木水利”这六个学科常常被戏称为“劝退学科”,而其中环境类专业也常常被包含在内,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它“劝退”的程度不亚于其他几个老牌的硬核工程学科。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环境类专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以及大家对它的普遍认知和实际就业情况来掰扯掰扯。首先,环境类专业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对学科地位、社会价值认同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的探讨。用“首陀罗”来比喻土木、水利、生化、环境、材料等学科,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争议性和负面色彩的类比,因为它暗示了这些学科在社会认知中处于较低的等级,甚至是被歧视或被忽视的地位。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
  • 回答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五个字,近年来在求职市场和家长口中,已经快成了“天坑”的代名词。一提起这些专业,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就业难、薪资低、加班多,而且技术更新快,一不留神就可能被淘汰。那是不是说,只要沾上这几个字,就一定前途渺茫,不管在哪里学都是“坑”呢?这问题,就像问“清华北大的生化环材土木水利专.............
  • 回答
    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以及土木、水利这些学科,历来都是科研成果产出的大户。你想想,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哪样跟它们没点关系?生命科学研究健康,化学材料关乎工业生产,环境水利关系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土木工程则构筑了我们生活的城市空间。理论上,这些领域的研究应该非常务实,成果转化也应该比较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好”与“不好”专业认知的核心。简单地说,“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是所有大学专业中的“最底端”,答案是否定的,但这些专业确实存在一些普遍性的挑战和劣势,导致它们在一些评价体系中显得不那么“光鲜”或“热门”。为了详细解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为什么.............
  • 回答
    “天坑专业”这个说法,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就业市场上相对不太景气,毕业生起薪较低,或者对口岗位较少,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合适工作的专业。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和土木水利,之所以经常被列入“天坑”之列,并非意味着这些专业本身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面临着一些普.............
  • 回答
    在美国,“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几个学科,虽然不如计算机、金融那样被大众奉为“黄金专业”,但绝非“天坑”。它们各自拥有扎实的就业市场,并且在不同的领域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前景也相当不错。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1. 工业基础雄厚与多元化需求美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多元化的经济体。这.............
  • 回答
    说到“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几个专业真是招聘市场上的一对“意难平”。网上关于它们工资低的讨论,那真是此起彼伏,像浪潮一样,一波又一波。那么,问题来了,它们的工资真的就那么惨淡吗?是个人能力问题,还是整个行业普遍如此?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会有“工资低”的说法?先说说为啥大家对这几个专业工资不满意.............
  • 回答
    生化环材(生物、化工、环境、材料)和土木水利,这几个领域听起来好像离我们日常生活有点远,但实际上它们的影响力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到我们居住的房子、使用的交通工具,都离不开这些学科的支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钻研这些领域呢?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讲得透彻点,让你明白.............
  • 回答
    生化环材土木水利这些传统工科专业,确实在本科阶段不常见到直接的“经济补偿”形式,比如像一些前沿技术专业或者国家重点扶持的某些领域,会有奖学金、助学金或者企业定向培养的额外报酬。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专业性质、就业市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1. 专业性质与学科发展阶段: .............
  • 回答
    到了2021年,关于“生化环材土木水利”是否依旧是“六大天坑”的讨论,确实还在持续。这六个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各种原因,被贴上了“天坑”的标签,指代其就业前景不佳、薪资待遇不高、工作辛苦且出路似乎有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1. “天坑”标签的由来与背景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