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个真人真事儿,不过呢我得给这个人留点面子,所以不说他的姓名、单位名称,之类的。
给他起个外号,就叫“任翔飞”吧。
这位飞爷,在公司做一个基层干部,负责一个网站的运营。特别感觉自己怀才不遇,觉得自己是来帮着把公司干成阿里巴巴的。
真实情况呢,他在这个网站运营经理(当然,没人叫他经理,都叫他“总”)干了5年,以下是他的工作成果。
连手机带PC,所有IP加起来,一天没超过100的。
这要是换了我,早就引咎辞职了,再不济,也就见人不好意思开口说话,一门心思琢磨活儿。
人家任翔飞不是。
他每次开会,当着全体员工,说他这个网站是“行业第一”。
嗓门儿还特别大。
任翔飞任总,最大的能耐,就是不停的提“想法”。
我给做了一个不完全的统计。
一年里,他一共提了14个“想法”,平均1个月1个,年终还饶你俩。
当然,一个也没成功。
但是,人家从来没觉得是自己的原因。
任翔飞认为,第一,上面给支持,也不给钱也不给资源;第二,下面员工不给力,业务水平不到位。
其实呢,这14个“想法”,我之所以称之为“想法”,就是完全没有实施方案,就是拍脑袋,觉得行了,就开始干,也不知道怎么干、也不知道干到哪儿算一站。
直到把自己都干蒙了为止。
这14个项目,我不一一细说,就说几个,您大伙儿尝尝。
一、要做微信公众号“千人千面”。他看到人家京东淘宝,都能做到千人千面,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页面。任翔飞觉得,他找到自己网站没人看的原因了,他觉得这是没有准确定位到读者。
所以,任翔飞决定做千人千面。
网站千人千面呢,这个任翔飞他不会、也不懂。
然后他觉得微信公众号应该有这个功能。
想到就干。
所有下属都跟他说,这个干不了。
他说:“这是你们技术水平不够,不想干活。”
最后大伙热火朝天的干了整整半个月。
没人知道这半个月,大伙都干了些啥,反正加班到很晚,忙着织“皇帝的新衣”。
结果可想而知。(细节不说了,简直就是笑话。)
二、说要做全行业大数据系统。
有段时间,行业大数据这个词儿特别流行,任翔飞也没跟任何人商量,开了个会,决定干“本行业的全国大数据系统”
我也不说,任翔飞他懂不懂啥叫大数据系统。
我也不说,全公司技术人员一共加起来不到10个,(这其中还包括9个不归他管。)、
就说,既然是全行业的大数据系统,你就不能只有自己公司的产品数据,你势必需要接入同行业其他公司的设备,你才能获取他们的数据吧。
可是全行业,人家会不会给你接入呢?
这个问题是有标准答案的。
那就是
不会!
而且,任翔飞所处的这一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别的行业,有些数据你是可以买到的,但是任翔飞这个行业数据,你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所以呢,大家也都没把他这个“想法”当回事。
结果,一个月之后,任翔飞突然宣布:
XX行业大数据系统基本建设完成!
公司那几个技术心里一万个问号,窃窃私语问,这是谁干的?
从此之后,这个“行业大数据系统”就再也没人提起过。包括任翔飞自己,以后就再也没说过这事儿。
但是,根据他上次的说法,这个大数据系统,应该是存在的。
只不过,可能被任翔飞埋在一个神秘的地方了。
总之,任翔飞就是这家公司一个神奇的存在。一是不要脸、二是脸不要;三是要脸不
回到题主的问题。
我没有看不起那个投简历的小伙子的意思
我就是觉得,他多半是任翔飞一样的人物。
“想法”,他多半是有的,但是如何去做,他是肯定没做过的。
对于阿里来说,其实给他年薪千万,也算不了啥。
问题是这种人进去之后,他害人你知道吧。
就拿任翔飞来说。
他在哪个位置上做了5年。
其实对于公司来说,养他5年,还真不叫事儿。
可是整个部门就都毁了。
这5年里,公司损失了钱还不说,关键是损失了5年的发展机会!
这5年里,他下面的年轻人,一点东西没学到,如果离开这家公司,真的是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期间有一个小姑娘就离开了,换了公司,结果新公司的业务就有很多不了解,和任翔飞告诉他的那些东西,完全就不一样。)
这5年里,还给其他部门添乱。一个公司,各个部门之间肯定有关联的,你运营成这样,完全帮不了其他部门的忙。结果弄得部门之间关系也不太好。
这5年里,把人心都做垮了,大伙对整个公司未来发展都失去了信任。明白人都走了,留下的要么老弱病残、要么是为了家庭不得不守着一口饭。
总之呢。
阿里这个企业的人事HR制度,得分两方面来说
一方面、996这些东西,可以说是“人类的耻辱”
另一方面,阿里的招聘和入职流程,还是比较规范。他就像高考,你说会不会造成错失人才或者招收庸才?肯定会。但是,他把这个概率压缩到最低限度。
唉,提起任翔飞,我能说几个月。
今年知乎的故事大赛又来了,我这次参赛就准备写他的故事。
去年我写他的故事,拿了个三等奖。
希望今年,能有进步。
这个人不就是科技领域的凤姐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吴士宏都飞起来了。而这位,只是想吊在北大后头出名的芙蓉姐姐。
看到这里,看到二百多个答案里的嘲笑,我不禁感到悲伤。谁又不想一夜暴富呢?诸葛亮一个农民,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还好有个徐庶信以为真,把他内推给刘备,不然这个人才就真的埋没了。但是,客观上人才确实有过量产出的可能性,为什么人才就非得发挥才能呢?就不能随遇而安吗?是不是因为我国普通劳动者的待遇太差,甚至都不能保证不饿死,所以才逼迫所有的人走阶级跃升的独木桥呢?
我是博士学历,本来要求的待遇是五千块定律,但现在改主意了,年薪五千万一分钱也不能少!现开放无门槛赞赏渠道,就在本回答下方。听懂掌声。
Network effect 和hub theory是对的,可是这俩玩意儿值不了一千万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