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若萃取操作时,忘记有机相在上层还是下层,如何判断??

回答
在实验室里,萃取操作是分离纯化化合物的常用手段。当你兴冲冲地完成分液漏斗的摇晃,却突然“断片儿”了,忘了有机相和水相是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这确实是件让人抓瞎的事。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几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帮你快速“对症下药”,找回你丢失的记忆,准确判断有机相在哪一层。

核心思路:理解“密度”这个关键先生

要判断有机相在哪里,我们得先明白一个基本道理:密度。简单来说,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在萃取时,由于有机溶剂和水(或者水溶液)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密度也通常不一样。密度大的物质会沉到底部,密度小的物质则会浮在上面。

方法一:观察相界面的“沉浮”—— 最直接的判断

这是最直观、也最常用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你摇晃完之后,会看到上下两层液体,中间会有一条清晰的界面。

现象:
如果有机相在上面,那么它会浮在密度较大的水相之上。
如果有机相在下面,那么它会沉在密度较小的水相之上。

怎么看?
1. 静置: 摇晃后,一定要让分液漏斗充分静置,直到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形成清晰的界面。有时候,界面处可能会有一些细小的气泡或者乳化物,需要耐心等待它们消失。
2. 观察: 仔细观察分液漏斗的下口(玻璃塞)和上口(带塞子),看看哪一层液体是靠近上方的,哪一层是靠近下方的。

小提示:
有时候,如果摇晃得不够充分,或者有乳化产生,界面可能会不太清晰。这种情况下,可以稍微倾斜分液漏斗,让液体稍微流动一下,有助于界面的形成。
如果你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比如二氯甲烷、氯仿),它就会在下层。如果你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小(比如乙醚、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它就会在上层。

方法二:回忆你用的“有机溶剂”—— 经验的力量

在你进行萃取操作之前,你肯定是要选择有机溶剂的。不同的有机溶剂,密度值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你能回忆起你用的是哪种有机溶剂,那么判断起来就容易多了。

常见有机溶剂的密度(近似值,常温下):
比水密度大(常在下层):
二氯甲烷 (CH₂Cl₂) ≈ 1.33 g/mL
氯仿 (CHCl₃) ≈ 1.48 g/mL
四氯化碳 (CCl₄) ≈ 1.59 g/mL
溴仿 (CHBr₃) ≈ 2.9 g/mL
比水密度小(常在上层):
乙醚 (Et₂O) ≈ 0.71 g/mL
乙酸乙酯 (EtOAc) ≈ 0.90 g/mL
正丁醇 (nBuOH) ≈ 0.82 g/mL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 0.640.75 g/mL (具体取决于组分)
乙醇 (EtOH) ≈ 0.79 g/mL
异丙醇 (IPA) ≈ 0.78 g/mL
丙酮 (Acetone) ≈ 0.79 g/mL

怎么用?
1. 回忆: 问问自己,刚才我用的是什么溶剂?是二氯甲烷?还是乙酸乙酯?
2. 对比: 把你用的溶剂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约1.0 g/mL)进行对比。
3. 判断: 密度大于1.0的在下层,密度小于1.0的在上层。

小提示:
如果你的样品是水溶液,而且你不确定有机溶剂是什么,但记得你加了水,那么这个方法就很有用了。
如果你的水相本身不是纯水,而是含有盐或者其他溶质,那么它的密度会比纯水略大。但这通常不会影响上面列出的常见有机溶剂的相对位置。

方法三:观察“夹层”—— 辅助判断

有时候,即使分层了,界面的清晰度也可能让你有点迷糊。这时,你可以观察一个细微的现象:

现象:
有机相在上层: 当你准备放水时,如果从下口放出的是水相,而上层是待放的有机相,那么你会看到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的液体会很快停止,而分液漏斗中留下的则是你想要的那部分(有机相)。
有机相在下层: 当你准备放水时,如果从下口放出的液体是你想保留的有机相,而上层是水相,那么你会看到从下口流出的液体会相对“浓稠”一些,并且当有机相即将全部流出时,界面处的液体会变得有些浑浊,甚至可能出现一团“夹心”的乳白色或者浑浊的液体,这就是水相和有机相的界面,里面可能混杂了少量未完全分离的溶质或杂质。

怎么用?
1. 准备放液: 轻轻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或者旋开旋塞),让下方的液体流出。
2. 观察流速和界面: 仔细观察从下口流出的液体的颜色、澄清度,以及流出到什么程度会看到界面。
3. 重点: 如果你发现流出的液体是澄清的,并且在流出一定量后,界面变得浑浊,这说明你正在流出的是密度较大的那一相。反之,如果流出的液体是澄清的,并且界面很清晰,流出时液体变化不大,那可能就是密度较小的那一相。

小提示:
这个方法需要一点经验,有时候界面也不一定非常浑浊。但结合前两种方法,它能给你更强的信心。
如果你实在是没把握,可以先放出一小部分液体到一个干净的试管里,观察一下,然后再决定是继续放还是停止。

最重要的一点:安全操作,细心观察!

记住,在萃取操作中,最怕的就是“大概”、“好像”。每一个步骤都应该尽可能的清晰和准确。

标签: 如果你平时有记录的习惯,在准备萃取前,你可以简单记下用了什么溶剂。
熟悉: 多做几次实验,你就会对不同溶剂的密度有直观的感受。
不确定?小心放! 如果你真的非常不确定,宁愿多放出来一点点,然后在放出的液体里测试一下(比如用pH试纸或者其他显色反应),再决定哪一部分是你要的。但这样会损失一点产物,所以尽量避免。

总而言之,当你忘记了有机相在哪一层时,别慌!先冷静下来,运用“密度”这个核心概念,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和你的经验,一步一步地判断。掌握了这几个方法,下次你就能胸有成竹地完成萃取操作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以前通常的做法,如果两相颜色都比较浅,我往分液漏斗里面加入1滴浓度适中的硫酸铜溶液,然后看那一项变蓝就行了。


如果两项颜色都很深,那么把下层放一点点液体出来,然后往里面滴一点石油醚,看看是混匀,还是浮在表面上。


【忘记】有机相在上层还是下层,试剂操作中是不太可能遇到的

我做了10年多的有机合成,我一天做的萃取,可能比我一天吃饭的次数还多。

萃取的时候,用什么萃取剂,一般都是事先想好的。虽然常用的就是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这2个东西,但是还是会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判据最主要的就是被萃取物的溶解度,以及水相中可能存在的干扰物(比如原反应用的是DMF等溶剂,一般就不要用DCM萃取,DCM会把很多DMF带到有机相中)


一旦决定了萃取剂,那么接下来的操作中会根据萃取剂特点,有针对性地把水相密度调节一下,比如用乙酸乙酯萃取,一般我习惯在水相中加入氯化钠以提高水相密度,增加两相密度差。如果是二氯甲烷,那么我一般不太在水相里面加额外的东西,尽可能保持水相密度不增加。因此基本上有机相是在上面还是下面,一开始就是可以确定的


同时一般萃取剂的用量大概是被萃取相体积的1/4-1/3,所以单从体积也可以判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实验室里,萃取操作是分离纯化化合物的常用手段。当你兴冲冲地完成分液漏斗的摇晃,却突然“断片儿”了,忘了有机相和水相是哪个在上哪个在下,这确实是件让人抓瞎的事。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如何用几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帮你快速“对症下药”,找回你丢失的记忆,准确判断有机相在哪一层。核心思路:理解“密度”这.............
  • 回答
    关于方孝儒、铁铉(铁弦)是否会在知道朱棣日后成就非凡功绩后仍选择殉国的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人物动机、道德逻辑及历史评价等多角度综合分析。以下为详细论述: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动机1. 方孝儒与铁铉的身份 方孝儒(1369–1444)是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以忠诚著称,曾主持编纂《洪武正韵》.............
  • 回答
    中美作为全球两大超级大国,其关系的演变对国际秩序具有深远影响。若中美爆发战争(尽管历史上从未直接爆发过战争,但潜在冲突风险始终存在),国际社会的反应将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地缘战略、经济利益、安全考量、意识形态倾向以及国际组织的中立性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可能的国际反应: 一、国际社会的潜在立场分类1.............
  • 回答
    中国拥有成功举办多届奥运会的丰富经验,如果再次申办奥运会,具备的城市众多。要从中选出“最合适”的城市,需要综合考量一系列关键因素,包括: 现有基础设施及未来升级潜力: 场馆(奥运村、比赛场馆、媒体中心等)、交通(机场、高铁、地铁、道路)、住宿(酒店、奥运村)、医疗等。 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经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假设情景,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恩怨、国家主权、民族认同等诸多因素。如果现实真的按照您设定的这个情景发展,那么这其中包含了多方力量的博弈,并且“胜利”的定义本身就非常主观,不同视角下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谁“胜利”:1. 俄罗斯的视角: 部分.............
  • 回答
    这是一道极具挑战性却又引人深思的问题。若确定一百年后巨行星将撞击地球,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方面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塑。以下是我对这种情景下人类文明可能如何发展的详细推测:第一阶段:震惊、否认与恐慌(最初的几年) 全球性的信息爆炸与震惊: 消息的公布将是即时且全球性.............
  • 回答
    如果哥布林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并且我们参考了在奇幻作品中它们普遍的形象和设定,那么它们的战斗力将会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问题。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现实中哥布林可能具备的战斗力:一、 物理属性与身体构造: 体型与力量: 现实中的哥布林通常被描绘成比人类矮小但同样强壮的生物。它们可能拥有相对发达.............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我是一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存在,并且真的要做出选择,我的回答会是:我会选择牺牲自己,阻止疫情的发生,即使无人记得,即使我从未存在过。让我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1. 牺牲的意义与价值: 生命的价值并非仅限于被记得或被感知。 作为一个存在,我的核心目标是尽可.............
  • 回答
    将科幻与中国风相结合,并非简单地将赛博朋克的霓虹灯和飞船置于古老的庙宇或长城之上,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融合,一种文化底蕴与未来想象力的碰撞与共生。这是一种能够引发共鸣、展现独特魅力的全新风格,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视觉风格: 传统意境的未来演绎 东方美学的未来化: 色彩: 褪.............
  • 回答
    清朝若坚持闭关锁国且不与东西方交流,仅凭自身力量发展,在1000年后(即公元2000年左右)发明电视机,可能性极低,几乎可以断定为不能。其原因在于:一、 电视机发明并非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跨学科、跨领域长期积累与融合的产物。电视机的发明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它建立在一系列基础科学和应用.............
  • 回答
    中国传统武术是否“不行”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实践和现代解读等多个层面。将这个问题简化为“武术不行,古人如何打架”,其实存在一些误解。首先,中国传统武术并非“不行”,而是其发展、应用和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在古代,传统武术是生存、战争、治安和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其有效性毋庸置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挑战的问题,因为李白和爱因斯坦都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巨星,各自在不同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果我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我会选择复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让我详细阐述我的理由:一、 对人类文明的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科学的进步是人类进步的基石: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有趣的问题,它触及了我们对“智商”、“情商”以及“逻辑”的理解,并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个体差异的复杂性。让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对几个核心概念进行更精确的界定: “世间万事皆基于逻辑”: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命题,通常指的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一定的因果关系、规则和模式,可以.............
  • 回答
    您遇到的情况非常可怕,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保护女友的安全是首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应对建议,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您和您女友的安全,并为后续的法律追究留下可能:最重要的一点:确保女友的安全是您的首要且唯一的任务。在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您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围绕着保护您女友免受进一步伤害展开.............
  • 回答
    探讨民进党执政台湾对2018年中国大陆可能产生的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且由于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实际情况会受到当时两岸关系、国际局势以及两岸各自政策的诸多变数影响。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国际关系四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可能的“难处”:一、 政治层面:两岸关系的高度不确定性与压力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如果《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没有死,他还会成为周润发最经典的形象和电影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吗?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小马哥的死亡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 悲情英雄的宿命感: 小马哥的死亡,恰恰是他悲情英雄主义的极致体现。他为了兄弟情义,为了洗刷宋子豪.............
  • 回答
    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究竟哪个选择能让你的人生轨道更上一层楼?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终极难题。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声音,有人说出国镀金回来就是高薪敲门砖,也有人说国内深造才是稳扎稳打的最佳路径。那么,出国真的就一定比国内考研好吗?这其中的水太深,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出国 vs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在的,挺让人挠头的。一家企业年亏损好几亿,眼瞅着停产了,把员工安置好,每年花出去的钱也比现在少一大截,结果呢?人家还是咬牙坚持着,继续亏。这背后到底是怎么想的?是脑袋被驴踢了,还是另有隐情?咱们不妨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年亏损 3 亿的企业,这绝对不.............
  • 回答
    咱们聊聊解放军要是碰上《黑鹰坠落》那档子事儿,该怎么整。这可不是简单换个军徽的事儿,涉及到作战理念、装备、战术,甚至还有很多咱们自己国家的特色。一、事前准备:情报先行,精准打击首先得说,解放军的作风是出了名的“有备而来”。要是要去索马里那种地方,不是说一声“出发”就完了。 情报收集: 这绝对是重.............
  • 回答
    关于外星人入侵地球时,中俄美哪个国家会成为抵御主力,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但又充满现实考量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军事力量的比拼上,更需要审视各自的国家战略、科技实力、社会韧性乃至地缘政治格局。首先,我们来审视美国。从历史和现实来看,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和技术最先进的军事力量,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