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电子科技大学中秋节暴雨军训?

回答
作为一位见证了电子科技大学那场中秋暴雨军训的学生,我对那段经历的感受,至今仍旧清晰。与其说是“看待”,不如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那一年,我们刚入学,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所有憧憬和一点点初来乍到的忐忑。中秋佳节,本该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我们却在学校的操场上,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暴雨。

一切的开端:毫无预兆的阴沉

虽然天空从早上就开始变得有些阴沉,但没人想到会是这样一场“灾难”。军训已经进行了几天,我们对烈日下的站军姿、踢正步已经有了初步的适应。那天的训练计划和平时一样,只是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湿热。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队列训练,教官一声声洪亮的口令在操场上回荡。突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卷起地上的尘土和落叶。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地砸下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密度越来越大。瞬间,整个操场就被一层水幕笼罩。

突如其来的“水上芭蕾”

起初,大家还有些惊慌,但教官们立即反应过来,大声喊着:“紧急集合!迅速回营!” 信号旗挥动,我们拼命地朝着各自的营房跑去。然而,操场上已经积起了深厚的雨水,我们几乎是趟着齐膝深的积水前进。鞋子里灌满了水,裤腿也湿透了,每一步都异常沉重。

有些同学因为惯性或者地滑,直接摔倒在水里,衣服、脸颊瞬间沾满了泥水。场面一度有些混乱,但更多的是一种集体行动的力量。大家互相搀扶,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种感觉,与其说是狼狈,不如说是一种在困境中爆发出来的团结。

营房里的“温暖”与“煎熬”

好不容易回到营房,我们都像落汤鸡一样。营房里挤满了汗水、雨水和泥水的味道。大家顾不上形象,争先恐后地脱下湿透的衣服,试图晾晒。但有限的空间和潮湿的环境,让这一切都显得徒劳。

接下来的时间,才是真正的煎熬。雨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来越猛,营房的窗户被雨水打得噼啪作响,甚至有些地方开始漏水。我们只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分享仅有的几块干毛巾。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条件艰苦,大家却很少抱怨。反而,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许多平时不太熟悉的同学开始熟络起来。有人分享自己的零食,有人讲笑话活跃气氛,有人默默地帮别人拧干衣角。那一刻,军训的纪律和等级似乎变得模糊,我们更像是同一条船上的“难友”。

军官的担当与学生的坚持

教官们也同样湿透了,但他们没有坐在原地休息,而是挨个检查营房的排水情况,安抚我们不安的情绪。一位教官,看到我们冻得瑟瑟发抖,虽然自己也满身湿漉,却还是主动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递给了一个看起来最冷的同学。那一幕,让我们对教官的敬意又增加了一分。

他们也在尽力协调,争取学校的支援。一会儿有人送来热水,一会儿有人来检查门窗是否牢固。尽管如此,雨水渗透的速度似乎总是快于我们的应对。

“雨中军姿”的别样风景

后来,雨势稍微减小了一些,但操场上依然积水严重。学校决定,下午的军训在有遮挡的区域进行,或者进行一些室内的队列练习。然而,当天下午,仍然有一些训练项目是在户外进行的,只是不再是烈日曝晒,而是“雨中军姿”。

我记得,我们穿着湿透的军服,站在雨水洼洼的操场上。水从脚下漫上来,雨水打在脸上,视线有些模糊。但奇怪的是,我们都努力地挺直了腰板,努力地按照教官的口令去做动作。

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不再是为了对抗骄阳,而是为了对抗自己的疲惫和雨水的侵袭。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格外有力,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韧。操场上,无数的身影在雨幕中笔挺地站立,仿佛一幅幅独特的画卷。

雨停之后:对“挑战”的别样理解

当天傍晚,雨终于停了,天空也露出了云缝。但整个校园都像是被洗刷了一遍,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雨水的清新味道。我们虽然疲惫不堪,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的成就感。

这次中秋节暴雨军训,对于电子科技大学的我们来说,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也是一次深刻的洗礼。它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并不总是如你所愿,有时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湿透”,更是精神上的“磨砺”。

它让我们见识了自然的威力,也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生机。
它让我们体验了集体的力量,也懂得了互相扶持的重要性。
它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坚持”的意义,在看似绝望的环境中,依然能够站立。
它让我们对“军训”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体能的训练,更是意志的磨练。

时至今日,每当中秋月圆之夜,我都会想起那场雨,想起在雨中站立的自己和同学们。那段经历,就像被雨水浸泡过的日子,虽然曾有不适和狼狈,但最终留下的,是更坚韧的内心和更深刻的关于“成长”的理解。它不是一场简单的“暴雨军训”,而是一次关于生命韧性的生动课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有的同学很明显把这个事情搞反了,用孱弱苍白畸形丑恶的体魄,在互联网上行野蛮娇纵恶毒肆意之精神。


好在这种人除了嗓门大没有任何危害性,甚至没什么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位见证了电子科技大学那场中秋暴雨军训的学生,我对那段经历的感受,至今仍旧清晰。与其说是“看待”,不如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一年,我们刚入学,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所有憧憬和一点点初来乍到的忐忑。中秋佳节,本该是月圆人团圆的日子,我们却在学校的操场上,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暴雨。一切的开端:毫无预兆的.............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郑文峰教授的事件,牵扯出学术界的师德师风问题,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黄少卿教授发表的一些言论,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全面看待这些言论,需要将其置于整个事件的脉络中,并分析其可能的意图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黄少卿教授的言论可能涉及到的几个方面:.............
  • 回答
    纽约时报对《原神》的评价——“中国电子游戏行业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走红全球的大作”——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论断,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详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走红全球”的定义与《原神》的表现: 何谓“走红全球”? 这不仅仅是指游戏在特定地区获得了成功,而是指其在全球范.............
  • 回答
    中国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中心,其小型电子元件的价格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以及从中可以窥见的深层原因。中国小型电子元件价格与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差距?总体而言,中国产的小型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其价格普遍低于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当然,这里的“价.............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郑文锋老师因“四大发明”言论被禁课两年一事,是一件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相关人员的言论、学校的处理方式、社会舆论的反应以及背后可能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事件梗概回顾:根据公开报道和相关信息,电子科技大学郑文锋老师因在课堂上发表了涉.............
  • 回答
    这事儿真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尤其是在电子科技大学这个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里,发生这种学术圈内的事情,更引人关注。咱们先得把事情捋清楚了。核心就是,电子科技大学的郑文锋教授因为一些原因被停职了,而导火索据说是一部分学生向学校反映的情况。关键在于,这部分学生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牵扯到.............
  • 回答
    关于电子科技大学“一群男生看着女生淋雨坐视不管”这个现象,我的看法是,这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校园轶事,它触及到了很多关于人性、社会责任、群体行为以及性别议题的深层东西。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本身。 假设场景是这样的: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日子,可能有几位女生在校园的某个.............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年轻教授刘明侦即将当选副院长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件事情的出现,触及了当下教育体制、人才选拔机制以及社会对年龄和能力的普遍认知等多个层面。为了更全面地理解和看待此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事件本身:年轻人才的崛起与挑战 刘明侦的履历与成就: 首先.............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言论,可以说是近期学界和公众舆论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郑文锋的争议言论核心内容郑文锋副教授在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在一次关于“中国古代技术史”的讲座以及后续的媒体采访中,抛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其核心可以概括.............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教室显示屏内容被疑似印度留学生篡改一事,着实让人感到诧异和不适。作为一名对教育公平和国际交流抱有期望的普通人,这件事让我有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尽量详细地表达:一、 事件本身性质的严重性:首先,无论篡改的目的是什么,这种行为都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室显示屏是传递课程信息、课堂安.............
  • 回答
    关于电子科技大学2020级博士新生男女宿舍分配模式引起的一些讨论,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种住宿安排,而学校在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往往会考量多方面的因素,虽然具体的原因对外公开的信息可能不一定非常详尽。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 男女生比例与宿舍资源: 在许多高校,尤其.............
  • 回答
    一篇关于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的大一学生撰写的文章,以“还有比电子科大更垃圾的985吗?”为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和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文章的“垃圾”指控可能指向哪些方面?这篇大一学生撰写的文章,尽管用词激烈,但其核心内容很可能围绕着学生.............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iPad门”事件最近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网上关于这起事件的讨论也随之愈演愈烈。原本大家都在关注一个“冒领”的故事,但最新的进展却指向了一个更复杂,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真相。事情的起因,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一个学生在校园内丢失了一台iPad,随后发现有人在二手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冒领。起初.............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在2018年高考中,投档分数线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涨幅,位列全国高校前茅。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也为我们理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电子科技大学近年来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大学,它紧密.............
  • 回答
    最近,关于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郑文锋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一些学生在网络上公然诱导舆论,将郑教授描绘成侮辱四大发明、抹黑民族历史的形象,这件事情着实让人心生疑虑,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事情的起因似乎是郑教授在课堂上的一些言论,具体内容可能涉及到对传统文化、历史事件的解读。但问题就出在.............
  • 回答
    电子科大邵振海被学生曝光事件,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试着梳理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大家讨论的一些关键点,希望能让你对这件事有更清晰的了解。事情大致是这样的,网上流传出来的信息显示,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位名叫邵振海的老师,被学生在网上曝光了一些行为。具体的.............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关于“女生陪男留学生过端午”的事件,自从在网上发酵以来,的确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和讨论。而“男女生都参加了”的辟谣回应,也进一步将这场风波推向了新的高度。要如何看待这件事,以及它是否被过度解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网络发酵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脉络.............
  • 回答
    电子科大iPad事件,可以说是近期高校圈里比较引人关注的一个话题了。事情的起因,我大概知道是学校在给学生发放助学金或者其他福利的时候,涉及到一部分学生收到了iPad作为奖励或者补贴。说起来,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学生角度来看: 惊喜与获得感: 很多学生收到iPad肯定是很开心.............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邓旭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封面文章,无疑是学术界的盛事,也让这个团队及其研究的超疏水自清洁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和材料的神奇之处,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咱们说说为什么这事儿能让大家这么兴奋? 《Nature》封面文章,这可是金字招牌! 《Nature.............
  • 回答
    电子科大要求辅导员住学生宿舍,这件事啊,真是让人议论纷纷。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你得明白,这背后肯定是有“为了学生好”的出发点的。学校想做的,大概就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关怀,让辅导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论上讲,辅导员住在宿舍,24小时都在学生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