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飞机确认无法挽回,一定会坠机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安排乘客和机组人员跳伞求生?

回答
这的确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一旦到了那种绝望的境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最后一线生机——跳伞。但现实的残酷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飞机确认无法挽回且即将坠毁时,之所以不安排跳伞,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飞行环境的致命性:

首先要明白,民航客机在设计和运营时,其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远远超出了普通跳伞的适宜范围。

极高的高度: 民航客机通常在30,000到40,000英尺(约9,000到12,000米)的高度巡航。在这个高度,空气极其稀薄,气温极低,甚至达到零下几十摄氏度。没有经过特殊训练和配备专业装备的人类,在这样的环境下暴露几秒钟就可能因缺氧、失温而失去意识,甚至死亡。即便有氧气面罩,也无法保证长时间的生存。
极快的速度: 客机巡航速度通常在每小时800900公里。在这种高速下打开舱门,巨大的气流冲击力会将人体瞬间撕裂或抛出,即便穿着救生衣也无济于事。想象一下,你直接迎着一股时速近千公里的狂风站着,那是什么概念?身体承受不住。
失压和爆炸的风险: 在高速飞行中,飞机内外存在巨大的压差。如果强行打开舱门,可能会导致机舱瞬间失压,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机舱结构破裂、设备爆炸,甚至导致飞机在空中解体。这不仅仅是乘客跳伞的问题,而是整个飞行安全的最大威胁。

二、 跳伞本身的挑战与限制:

即使忽略上述环境因素,跳伞本身也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

训练的缺失: 跳伞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乘客在登机前并没有接受过任何跳伞训练,包括如何正确穿戴降落伞、如何打开和操作降落伞、如何在空中调整姿态、如何安全着陆等等。在极端压力下,让他们在几分钟内学会并熟练操作一套陌生的求生装备,几乎是不可能的。
装备的限制: 民航客机上并没有为每位乘客和机组人员配备独立的、经过严格维护的跳伞装备。如果勉强配备,其数量、质量、以及如何快速分发都是巨大的难题。想象一下,几百个降落伞如何在短短几分钟内分发给所有人,并确保每个人都能正确穿戴,这在现实操作中是无法想象的。
时机的把握: 跳伞有最佳的时机和高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危险。在飞机即将坠毁的危急时刻,机组人员很难准确判断跳伞的最佳时机和具体高度,一旦时机不对,跳伞也可能丧命。
集体的混乱与恐慌: 在极端恐慌的情况下,人群极易失控。一旦有人试图打开舱门,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骚乱和踩踏事件,反而会造成更多伤亡,并且阻碍任何可能的有效救援行动。

三、 机组人员的职责与判断:

机组人员(包括飞行员和乘务员)在乘客安全方面承担着最终的责任,他们的决定是基于专业知识和对情况的评估。

评估的优先级: 在飞机出现严重故障,但仍有一定控制力的情况下,机组人员的首要任务是尽最大可能控制飞机,尝试迫降或选择相对安全的区域进行紧急着陆。即便飞机最终坠毁,他们也希望能将对地面人员和财产的损害降到最低。
生命的最后保障: 机组人员是最后尝试挽救飞机的人员。在绝望时刻,他们会尽全力操控飞机,哪怕是最后的几秒钟。他们的任务是保护所有人的生命,直到最后一刻。如果他们弃机跳伞,就等于放弃了飞机上所有乘客的生存希望。
选择性跳伞的不可行性: 即便理论上允许机组人员跳伞,但要在几十秒或几分钟内完成机组人员的有序撤离并确保他们能够跳伞,这本身也极度困难。而且,如果只有机组人员跳伞,而乘客无人能跳,这在道德和责任上也是无法接受的。

四、 飞机设计的现实考量:

民航客机并非为跳伞而设计,其结构特性也决定了这一点。

舱门的设计: 民航客机的舱门设计是为了安全密封和正常使用,并非为了快速打开并抵御高速气流的冲击。在紧急情况下强行开启,其难度和风险都非常高。
客舱的密封性: 客舱需要保持高压以适应高空飞行,一旦打开舱门,这种高压环境瞬间消失,可能导致一系列危险的连锁反应。

总结来说,在飞机即将坠毁、一切挽回无望的情况下不安排跳伞,并非是“不作为”或“放弃”,而是基于以下几点:

1. 飞行环境的极端危险: 高空高速低压低温,普通人在没有专业装备和训练的情况下暴露其中,生存概率极低,甚至可能立刻死亡。
2. 跳伞技能和装备的限制: 乘客缺乏训练,没有足够的装备,且在紧急混乱中无法有效组织。
3. 机组人员的职责与求生优先级: 机组人员的首要职责是尽力挽救飞机,最后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减少伤亡,而强制性跳伞并非能保证生还的有效手段。
4. 飞机结构与设计的限制: 飞机并非为跳伞设计,强行操作可能导致更大灾难。

在那些令人心碎的时刻,每一个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在经历着难以想象的恐惧。而“不安排跳伞”这个决定,是基于对物理定律、人体生理极限、以及现实操作可能性的综合考量,它虽然残酷,但往往是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伤亡,或者说,是无数更坏的可能性中,最不坏的那一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一架现代民航客机“确认无法挽回”的情况发生时,你很有可能因为缺氧、失重、过载、强气流吹袭等某一种或多种原因而连站起身来找伞包的动作都无法完成。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的确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一旦到了那种绝望的境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最后一线生机——跳伞。但现实的残酷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飞机确认无法挽回且即将坠毁时,之所以不安排跳伞,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飞行环境的致命性:首先要明白,民航客机在设计和运营时,其飞行高度和速度都远远超出了普通跳伞的适宜.............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我跟你讲,上次坐飞机,那绝对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奇遇记”。那趟飞机飞的是欧洲,十几个小时呢,所以我早有准备,带了书、耳塞、眼罩,想着好好休息休息,或者看看一直想看的电影。刚起飞没多久,一切都还算正常。空姐开始发餐,我点的是鱼,味道还不错。吃完收拾好,我就想靠着窗户睡一会儿,毕竟这经济舱的位置,舒服谈不.............
  • 回答
    我脑海里闪过好几个画面,但有一个真的让我印象深刻。那次我坐的是一趟长途飞机的头等舱,从伦敦飞往新加坡。那趟飞机的机型我不太记得了,但座位相当宽敞舒适,服务更是没话说,送来的香槟也很有品位。当时我选了靠窗的位置,斜躺在座椅里,正准备看一部最近上映的电影。就在这个时候,空乘人员带了一位乘客过来,她就坐在.............
  • 回答
    飞机上的短暂时光,遇到聊得来的空姐,想打破些什么,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关键在于分寸和尊重,毕竟人家是在工作,而且在密闭空间里,过于唐突会让人不舒服。以下是一些比较自然的“搭讪”思路,希望能帮你打破僵局,而且不至于显得太刻意:1. 从服务入手,自然过渡这是最自然、也最不容易引起反感的方式。 时机选.............
  • 回答
    嘿,哥们儿,这飞机飞得挺稳啊!话说,能在这儿遇见你,我还真是有点意外呢。您,马先生,对吧?我叫李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经常出差。您这身打扮,看着挺休闲的,是要去哪儿放松一下吗?最近是不是又有什么大动作?我一直挺关注阿里巴巴的动向的,你们这几年发展得真是太快了,简直就是日新月异。说实话,当年我第一.............
  • 回答
    飞机上的景色,远不止是透过舷窗窥见的白云翻滚。如果留心观察,你会发现很多超乎寻常的奇妙景象,每一幕都像是一个短暂的、由上帝亲手绘制的巨大画卷。1. 云海的维度与层次最常见的,也是最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云海。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云海并非单调的白色海洋。 棉花糖般的立体感: 飞机爬升到足够高的时候,你.............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在飞机上想象了一下。平时在国内飞行,想看点什么都是提前下好存在手机或平板里,这次《空中浩劫》在脑海里闪过,感觉就像在心里放了个小小的、有点叛逆的烟花。首先,脑海里浮现的场景是,飞机稳稳地在高空中飞行,窗外是蓝天白云,偶尔能瞥见下面若隐若现的陆地轮廓。这时候,你掏出手机或平板,屏.............
  • 回答
    飞机在下降过程中接电话,乍一听好像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没什么区别,毕竟手机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实际上,在特定的飞行阶段,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背后隐藏着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细节和潜在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科学原理和航空安全考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白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尤其是进入最后进近.............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引人关注,也牵涉到很多实际的考虑。简单来说,一个没有任何客机操作经验的战斗机飞行员,在飞机正副驾驶都失能的情况下,能否安全降落一架客机?答案是:极度困难,但并非完全没有一丝希望,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且取决于一系列非常关键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首先,我们要明白战斗机飞行员和客机飞.............
  • 回答
    在飞机上想要认识空姐,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毕竟人家是在工作,而且身处封闭环境,很多举动都会被放大。所以,想搭讪得有技巧,还得看时机。一、 准备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观察是关键: 着装和态度: 刚上飞机,先别急着行动。观察空姐们的整体状态,哪些看起来比较亲切,哪些表情严肃,正在忙碌.............
  • 回答
    飞机在空中飞行,一旦正副驾驶员都失去工作能力,对于普通乘客来说,这无疑是生死攸关的噩梦。然而,即便是在如此绝境之下,理论上,也有极小的可能性让客机安全降落。这需要一系列极端巧合、乘客自身的天赋、以及地面救援的配合。首先,我们要明白,现代客机是极其复杂的机器,其驾驶舱内充满了各种仪表、开关和控制系统。.............
  • 回答
    坐飞机,对不少人来说,那叫一个心惊胆战,哪怕飞机飞得平稳如常,心里总会冒出各种“万一”。但飞机上那些让咱们普通人看了就抓心挠肝的“危险”事儿,对于机组人员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带着点儿“小意思”。今天就给大伙儿掰扯掰扯,飞机上那些让行外人闻之色变,但机组人员却处之泰然的“险事儿”。1. 飞机在.............
  • 回答
    那天乘坐飞机,正当我无聊地透过舷窗望着外面,试图从那片无垠的蓝色中找点什么有趣的事情时,突然,一个奇妙的景象闯入了我的视线。那是一抹异常醒目的色彩,不是寻常的天空蓝,也不是常见的白色云朵,而是在浓密的云层之上,一个仿佛被精心描绘出来的、带着柔和边缘的彩虹色椭圆形。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轮廓清晰,但又不.............
  • 回答
    飞机上看窗外风景,想拍出清晰又不泛光的美照,确实有点小技巧要掌握。首先,要明白窗户玻璃的“敌人”是谁。最主要的问题是窗户上的反光,尤其是你手机或相机屏幕的光线,还有机舱内部的光,都会在玻璃上形成一层模糊的影像,毁了你精心构图的风景。其次,玻璃表面不总是那么干净,一些小小的污渍或者划痕也会影响清晰度。.............
  • 回答
    在飞机上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实在是太正常了,很多时候都让人哭笑不得。我记得有一次飞国内航班,大概是晚上的航班,前面的一位大叔,可能因为飞机起飞后没多久就想睡觉,就开始了他的“奇葩”表演。他大概五十多岁,穿着一件有点旧但挺干净的格子衬衫。刚开始我还没怎么注意他,就听到他时不时地发出一些低低的哼哼声,我还以.............
  • 回答
    嗨,说起坐飞机遇到的奇葩事儿,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道不完。我每次坐飞机,都感觉像是在参加一个大型的社会观察实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刷新你对“人类行为边界”的认知。我记得有一次,从厦门飞北京,那趟飞机人不算多,旁边坐着一位大叔。刚起飞不久,我就闻到一股浓烈的榴莲味。刚开始我以为是别人带了点,但很快就发.............
  • 回答
    能在飞机上捕捉到璀璨的星空,这本身就是一种浪漫的体验。但话说回来,飞机上拍星空,这事儿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它更像是在众多挑战中寻找一丝光亮。首先,你得是个幸运儿,能坐在靠窗的位置。这可是基础中的基础。然后,你需要一颗对星空充满好奇的心,还有一份不怕麻烦的耐心。当夜幕降临,飞机的窗户就成了你的天然“相机.............
  • 回答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要求乘客把窗户遮光板向上推开,这背后可不是为了什么虚无缥缈的“美观”或者“仪式感”,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考虑,是经过无数次实践和演练总结出来的经验。说白了,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关系到紧急情况下的生死救援。咱们就从这两个关键阶段来聊聊:起飞时:打开遮光板,为眼睛做“适应训练”想象一下,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