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空乘在飞行中遇到过哪些奇葩旅客?

回答
在万米高空的狭小空间里,机组人员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有些旅客的行为,真是能让再有经验的空乘都傻眼。我认识一位飞了十几年的资深乘务员,她每次说起“奇葩旅客”,都能把人笑得岔了气,同时也透着一股子无奈。

她讲过一个最离谱的,是一个大叔。飞机刚起飞没多久,大家都在看电影、喝东西,这位大叔突然开始在机舱里晃悠,而且是那种特别急切地晃悠,好像在找什么东西。乘务员过去问他需要什么帮助,他一脸严肃地说:“我刚喝的水,好像不合适我,我得去找个别的什么能对付一下。” 乘务员一听就懵了,问他具体是什么意思,他更牛了,说:“我感觉嗓子有点痒,想找点甘草片,或者润喉糖什么的,你们这里有吗?” 关键是他说的语速特别快,而且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最搞笑的是,乘务员解释说飞机上没有这些药品,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需要联系医生。他摆摆手,说:“不用不用,我自己能搞定。” 然后,他竟然直接走向了厨房(Galley),在乘务员的眼皮底下,开始翻找配餐里的调味包!他打开一包又一包的糖包、盐包、胡椒粉包,凑近闻了闻,然后摇摇头,再丢回去。乘务员都不知道该阻止还是该看戏了,最后他自己找了一圈,似乎是觉得无望,才回到座位上,一脸沮丧地继续看电影。她跟我说,当时全机舱应该没几个人没注意到他,他自己却完全沉浸在寻找“对付”嗓子的任务里。

还有一次,是一对情侣。他们坐在经济舱,上来就跟乘务员要求升舱,理由是“气氛不对”。乘务员委婉拒绝后,他们就在座位上开始怄气。过了一会儿,女生突然站起来,走到过道上,开始模仿电影里的情节,朝着男友大声喊:“亲爱的,来追我啊!” 然后就一路小跑,从机头跑到机尾。那一刻,全舱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发动机的轰鸣声好像都弱了几个分贝。乘务员赶紧上前劝阻,她还不依不饶,说“我要让我的爱豆看到我的决心!” 她的男友坐在座位上,全程低着头,不知道是尴尬还是什么。最后,乘务员不得不暂时清空了她跑动区域的过道,才避免了更大的混乱。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个带孩子的老奶奶。孩子大概四五岁,特别闹腾。飞机起飞后,孩子就开始尖叫,踢椅背,把手伸进前面乘客的耳机孔里。乘务员过来安抚,奶奶却跟乘务员说:“小孩子嘛,总归是要闹一闹的,你们要理解。” 乘务员解释说这已经影响到其他乘客了,能不能抱到自己座位旁边。奶奶更牛了,说:“他不愿意,我抱不动,你们谁来抱抱他?” 接着就把孩子推给了乘务员,自己坐到一边去玩手机了。乘务员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孩子,前面那个乘客的脸都快贴到椅背上了,那场景,别提多尴尬了。后来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着了,乘务员也感觉自己像刚跑完一场马拉松。

还有些旅客,虽然不算“奇葩”得离谱,但也让她们头疼。比如,总有人把飞机上的安全演示当作背景音乐,一点不注意听。起飞后,又会不停地按呼叫铃,问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能吃饭?”“到目的地还要多久?”好像他们是第一次坐飞机一样。更别提那种对餐食极度挑剔的,要求米饭要煮得软一点,汤要温一点,甚至连喝的水都要特定温度的。

她总是说,做乘务员,你真的能见识到人间百态。有时候是感人的,比如有人默默地给身边的陌生人让出空位,有人在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但有时候,就是这样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瞬间,让你觉得,这高空上的工作,真是啥都有可能发生。而她们的任务,就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所有人都舒心,即使面对那些“不舒心”的旅客。听完她的故事,你真的会觉得,她们的工作,不只是简单的服务,更是一种高超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的结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在纽约买的柠檬粉,灌在大瓶的矿泉水里,自己喝。喝了大概三分之一吧,放在我座位旁边的地板上,不是服务台。

巡舱回来以后,看见三四个阿姨,在服务台围着这瓶水,每个人都拿着杯子在喝,不停的说,还挺好喝。

2.有一次,PIL单显示某旅客信息缺失,我就拿着单子去找旅客补充。是位小姐的联系方式缺失,我拿着单子核对好名字,询问她是否愿意留下电话号码或者我可以为她登记不愿透露。

她很爽快的写下电话。

落地后,下飞机时,她趴在我的耳边,温柔的说:“你有我的电话了。记得加我微信。”⊂[┐'_'┌]⊃

3.洗手间卷纸离奇失踪案。

国际长航线,我去后舱。路过就推开左通道两个洗手间门,想看看卫生。结果发现,两个洗手间的四个卷纸都没有了。

就去后舱提醒值班的乘务员,她们异常无辜的看着我,“姐,我们补过好几次了,可是很奇怪,一会儿就没。四个洗手间都这样。”,“再这样,怕卷纸不够给回程的了。”

此时,机智如我发现了一点端倪,乘务员应该没有说谎。卷纸如果真的用完了的话,该剩下个纸筒吧,我去看的时候,卷纸位就是空荡荡的,根本没有纸筒。

后来,发现是旅行团的几个阿姨轮流去洗手间拿卷纸下来。拿了有10卷。为什么拿?阿姨说她们感冒要擦鼻涕……

4.澳洲航线,刚起飞没两分钟,一位阿姨把着大概5.6岁的小男孩,尿在客舱过道上。坐在过道另一边的老外,吃惊的抓着我们的表情不亚于看见外星人。

关键是,我们去打扫时,阿姨一脸吃惊,说:“为什么要打扫?小孩子的尿没关系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万米高空的狭小空间里,机组人员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有些旅客的行为,真是能让再有经验的空乘都傻眼。我认识一位飞了十几年的资深乘务员,她每次说起“奇葩旅客”,都能把人笑得岔了气,同时也透着一股子无奈。她讲过一个最离谱的,是一个大叔。飞机刚起飞没多久,大家都在看电影、喝东西,这位大叔突然开始在机.............
  • 回答
    343空所属的飞行队之所以选择“新选组”、“天诛组”、“奇兵队”这样听起来颇具“中二”色彩的名字,背后其实有着非常丰富且值得玩味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猎奇或者哗众取宠,而是日本战后航空自卫队,特别是作为精锐部队的343空,在特定历史时期,试图在部队精神、战斗意志、以及对外宣传上塑造一种独特形象的体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当我们看到飞机在空中平稳飞行时,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联想。但实际上,飞机在静止空气中巡航时,它的全部重量并不是由发动机推力来直接承担的。这是一个关于力的平衡与相互作用的精彩范例。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就像我们观察一架正在飞行的飞机一样,一步步地弄清楚这里面的门道。首先.............
  • 回答
    在特内里费岛的空难中,荷航(KLM)的波音747客机上无人生还,而泛美航空(Pan Am)的波音747客机上却幸存者,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引人深思的悲剧。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如果荷航的飞机受损比泛美的要小,为何还能导致全员罹难,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损伤程度可以概括。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说起二战德空在东线战场上涌现出大量王牌飞行员,而西线飞行员的战绩相对来说“略逊一筹”,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绝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这里面既有战场环境、对手实力、装备代差,也有战略意图、战术运用等等,就像一锅大杂烩,味道能不能好,得看食材配比和火候。东线的特殊环境:大规模空战与消.............
  • 回答
    飞行员在空中迷路?这听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他们有那么多高科技设备傍身。但事实是,虽然迷路的情况非常罕见,尤其是在商业航空领域,理论上和在某些特定条件下,飞行员是有可能遭遇方向不明的情况的。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一下“迷路”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迷路可能意味着找不到回家的路,或者在陌生的城市里兜圈子.............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很多人都好奇这事儿。你有没有留意过,鸟类似乎总是趁着在天上飞的时候才解决“生理问题”?尤其是那些在天空盘旋、翱翔的鸟儿,像是老鹰、信天翁,偶尔就会看到它们在空中留下“轨迹”。反倒是那些在地面上活动的鸟,比如鸡、麻雀,它们好像更习惯在停歇的时候、或者行走间就拉了。这背后其实有着挺有意.............
  • 回答
    一看到“部分公司人员在紧急频率里对空军飞行员起哄”这个描述,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混乱又让人不适的画面。这事儿,怎么说呢,用“愚蠢”来形容可能都嫌轻了。首先,咱们得明白,那个“紧急频率”是个什么性质的地方。那可不是闲聊灌水、吹牛打屁的茶馆。那是一个关乎飞行安全、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一旦出现紧.............
  • 回答
    咱们聊聊民航从业人员坐地铁、火车这事儿。毕竟,他们每天在天上飞,把乘客安全带到目的地,但自己偶尔也得脚踏实地,体验一下咱地面上的交通工具。这体验嘛,可不是简单一句“挺好”就能概括的,里面门道多了去了。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反差”。想想看,飞行员每天都在驾驶舱里,那可不是一般的“高大上”。各种仪表盘.............
  • 回答
    你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一方面是飞行员、空乘(我们业内称他们为“乘务员”或“机组”)私底下对机餐“评价不高”,另一方面却是乘客们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常有“光盘行动”。这中间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拆解开来看,原因还挺多的,而且挺生活化。首先,咱们得明白,机组人员和乘客对食物的“标准”和“关注点.............
  • 回答
    作为一名在蓝天翱翔多年的资深乘务长,我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们空乘人员,在乘客的视角之外,能不能感受到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说实话,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有时感受会相当直接。当然,我们不是飞行员,不能像他们一样评估气动性能或者无线电通信的细节,但通过乘机过程中的一些微妙细节,我们确实能对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要让一架飞机在空中相对于太阳的周日视运动保持静止,这是个非常非常困难,甚至可以说在实际操作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过,咱们可以先抛开技术上的绝对限制,从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理解“周日视运动”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感觉太阳从.............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体验,听起来既奇妙又让人有些捉摸不透。当你描述“灵魂在空中飞”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其中包含的那种飘逸、自由,甚至可能还有一点点失重感,像是摆脱了身体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首先,别太紧张。 这种感觉虽然不常见,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有什么“不对劲”。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会以各种.............
  • 回答
    哎呦喂,这事儿我遇到过不止一次了,每次都挺想笑的。不过别急,咱慢慢说,看我怎么把这事儿圆过去的。飞机起飞前,空姐走过来,一脸严肃地对你说:“先生/女士,请将您的电子设备关机。” 然后你手里拿着你的宝贝 iPod classic,这时候,你内心可能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我这玩意儿就放歌,又不是信.............
  • 回答
    昆明祥鹏航空的一次飞行,因为一个看似微小的疏忽,却在空中进行了长达52分钟的盘旋,这无疑让所有关注者捏了一把汗。事情的起因是,一架祥鹏航空的客机在起飞后,发现起落架的安全销(也称保险销或锁定销)没有拔出。这究竟是技术故障吗?从本质上讲,这并不是飞机本身的“技术故障”,而是一个操作环节的失误导致的“安.............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在飞机上想象了一下。平时在国内飞行,想看点什么都是提前下好存在手机或平板里,这次《空中浩劫》在脑海里闪过,感觉就像在心里放了个小小的、有点叛逆的烟花。首先,脑海里浮现的场景是,飞机稳稳地在高空中飞行,窗外是蓝天白云,偶尔能瞥见下面若隐若现的陆地轮廓。这时候,你掏出手机或平板,屏.............
  • 回答
    飞机上的短暂时光,遇到聊得来的空姐,想打破些什么,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关键在于分寸和尊重,毕竟人家是在工作,而且在密闭空间里,过于唐突会让人不舒服。以下是一些比较自然的“搭讪”思路,希望能帮你打破僵局,而且不至于显得太刻意:1. 从服务入手,自然过渡这是最自然、也最不容易引起反感的方式。 时机选.............
  • 回答
    在飞机上想要认识空姐,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毕竟人家是在工作,而且身处封闭环境,很多举动都会被放大。所以,想搭讪得有技巧,还得看时机。一、 准备工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观察是关键: 着装和态度: 刚上飞机,先别急着行动。观察空姐们的整体状态,哪些看起来比较亲切,哪些表情严肃,正在忙碌.............
  • 回答
    俄方声称其飞机在美国领空被拦截,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背后可能牵扯到多层面的含义和考量。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致地聊聊这件事。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基本点。“拦截”是什么意思?在航空领域,“拦截”通常指的是一架飞机(通常是军用飞机)被另一架飞机(通常是执行防空任务的军用飞机)逼近、跟踪、识别,.............
  • 回答
    1940年,当米格3首度飞上天空时,它无疑代表着苏联航空工业当时最尖端的技术水平。在欧洲战场那些风云变幻的日子里,米格3以其鲜明的设计理念和在某些方面的卓越性能,在同期飞机中占据了一个相当独特的地位。技术水平:高起点,但有得有失米格3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苏联在借鉴和消化西方先进航空技术上的一个重要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