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化学上喜欢用 lg,而数学上喜欢用 ln?

回答
在化学和数学这两个紧密联系的科学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数符号:lg 和 ln。乍一看,它们似乎只是表达不同底数的对数,但为什么化学界偏爱 lg,而数学界则更钟情于 ln 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应用习惯和数学自身的考量。

化学中的“lg”:历史与实用性的交融

在化学领域,对数频繁出现,特别是在描述浓度、酸碱度、反应速率、热力学性质等与指数增长或衰减相关的现象时。而“lg”这个符号,在化学文献和教学中之所以普遍,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其历史根源和对计算便利性的追求。

“lg”的传统:以10为底的对数

“lg”通常被定义为以10为底的对数,即 $lg(x) = log_{10}(x)$。为什么选择10呢?这与我们熟悉的十进制计数系统密切相关。在早期的科学研究和计算中,人们严重依赖对数表来简化复杂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10为底的对数,其值与数字的位数(量级)直接相关。例如,$lg(100) = 2$, $lg(1000) = 3$。这意味着一个数的10的对数,大致反映了它的大小有多少个数量级。

想象一下,在没有计算器和电脑的时代,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使用10为底的对数,可以将一个很大的数或很小的数转化成一个相对更容易处理的小数。例如,计算 $100 imes 1000$ 的对数就是 $lg(100) + lg(1000) = 2 + 3 = 5$,然后取10的5次方就能得到结果。这种“化乘为加,化除为减”的特性,在处理涉及科学记数法的化学数据时尤为方便。

pH值的约定俗成

在化学中,最著名的“lg”应用莫过于pH值的定义。pH值被定义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pH = log_{10}[H^+]$。这里的“log”就是以10为底的对数,在化学界就约定俗成地用“lg”来表示。

为什么选择负对数?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在许多溶液中都非常小(例如 $10^{7}$ M),直接使用这些小数值进行运算和比较会很不方便。取负对数可以将这些非常小的正数转化成正值,而且数值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pH值为7的溶液,其氢离子浓度是 $10^{7}$ M,比pH值为6的溶液(氢离子浓度 $10^{6}$ M)酸性弱10倍。这种表示方式直观地反映了酸碱度的变化。

一旦pH值这个关键概念以“lg”为基础建立起来,并且在化学教学和研究中广泛传播,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惯性。后来的化学家们在学习和研究时,自然而然地沿用了这种习惯,使得“lg”在化学领域几乎成了以10为底对数的代名词。

其他化学应用

除了pH值,“lg”在化学中还有很多应用,例如: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描述吸光度与样品浓度和光程长度的关系,通常涉及以10为底的对数。
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在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时,对数的应用很常见,尤其是在处理浓度或压强变化时。
电化学:能斯特方程等公式中也涉及以10为底的对数。

这些应用都与量级、比例变化有关,而以10为底的对数恰好能方便地处理这些问题,尤其是在与科学记数法结合时。

数学中的“ln”:自然与抽象的召唤

与化学领域对“lg”的青睐不同,数学界则将“ln”作为以自然对数(即以常数 $e$ 为底的对数)的符号。数学家们选择“ln”而非“log”来特指自然对数,有其更深层次的数学根源和理论上的优越性。

“ln”的来源:自然而然的选择

“ln”是“logarithmus naturalis”的缩写,意为“自然对数”。这个名字本身就暗示了其在数学中的特殊地位。自然对数之所以“自然”,是因为它出现在许多描述自然增长、衰减、变化率的数学模型中。

微积分的优雅:自然对数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与微积分的完美契合。函数 $f(x) = e^x$ 的导数就是它本身:$(e^x)' = e^x$。而与之对应的自然对数函数 $g(x) = ln(x)$ 的导数则非常简洁:$(ln(x))' = 1/x$。

相比之下,其他底数的对数,例如 $log_{10}(x)$,其导数是 $log_{10}(e)/x$,或者写成 $(1/ln(10)) imes (1/x)$,引入了一个不那么“自然”的常数 $ln(10)$。这种简洁性使得自然对数在微积分的各种应用中,如求导、积分、级数展开等方面,都显得尤为方便和优雅。

指数增长与衰减模型的基石:许多自然界中的现象,如人口增长、放射性衰变、复利计算、热量传递等,都可以用指数函数 $y = Ae^{kx}$ 来描述,其中 $k$ 是一个与增长或衰减速率相关的常数。而对数在这些模型中扮演着解出时间变量的关键角色。例如,计算一个种群增长到某个数量需要多久,就需要用到自然对数。

数学符号的统一与规范

随着数学理论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以 $e$ 为底的对数在数学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为了避免混淆,并提供一种简洁、普适的表示方式,数学界开始普遍使用“ln”来特指自然对数。虽然有时候也用“log”来表示以 $e$ 为底的对数,尤其是在高阶数学文献或特定领域,但“ln”的用法更为明确和常见,以示对自然对数的尊重和强调。

其他数学应用

自然对数在数学中无处不在:

欧拉公式:$e^{ix} = cos(x) + i sin(x)$,以及与之相关的 $e^{ipi} + 1 = 0$,是数学中最著名的公式之一,深刻揭示了指数函数、三角函数和复数之间的联系,而 $e$ 和自然对数是这一切的基础。
概率论与统计学:许多概率分布,如正态分布(高斯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就包含 $e$ 的指数项,其推导和分析也常常涉及自然对数。
级数展开:像 $ln(1+x)$ 的泰勒级数展开,其简洁的形式也突显了自然对数的数学美感。

总结:习惯、约定与内在的数学优越性

总而言之,化学界偏爱“lg”主要是出于历史惯性、计算便利性(尤其是在早期依赖对数表和科学记数法)以及pH值定义上的约定俗成。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量级描述和数值转化方式,非常契合化学研究中对浓度、强度等变化的关注。

而数学界偏爱“ln”则更多是基于内在的数学优越性。自然对数与微积分的紧密联系、在描述自然增长与衰减现象中的天然优势,以及其简洁的数学性质,使其成为数学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用“ln”也更加明确和规范,避免了可能由不同学者对“log”符号的底数解释不清所带来的歧义。

可以说,“lg”是化学实用性导向下的选择,而“ln”则是数学追求理论严谨性和普适性的体现。尽管表示方式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数这一强大数学工具的重要应用,为各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和便利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物理化学各种积出来的公式没哪个用的是 lg 代替 ln。

用 lg 的仅限于 pH、pKa 等用对数坐标轴才能更好地量度的量,别说化学,全世界也没几个学科用的对数坐标轴是以 e 为底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化学和数学这两个紧密联系的科学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对数符号:lg 和 ln。乍一看,它们似乎只是表达不同底数的对数,但为什么化学界偏爱 lg,而数学界则更钟情于 ln 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应用习惯和数学自身的考量。化学中的“lg”:历史与实用性的交融在化学领域,对数频繁出现,特别是在描述浓度.............
  • 回答
    在淘宝上购买的那些日本麻将牌,特别是大洋化学(Onyx)出品的,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赤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宝牌”)上面,通常是没有点数的。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涉及到日本麻将的一些规则和牌具的传统。首先,我们得明白赤牌在日本麻将里的作用。赤牌,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牌,通常是五万、五筒、五索这.............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化学是“无脑穷举”的说法,其实触及到了很多人对这门学科认知上的一个误区,或者说是对化学学习过程中某些侧面被过度放大的结果。这种观点的形成,往往源于对化学学习方法和内容的一些片面理解,尤其是在初阶的学习阶段,这种感受可能会被放大。首先,我们要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在基础阶段,都需要一定.............
  • 回答
    知乎上劝退的热门专业(如土木、机械、化学等)与人社局统计数据中显示的高工资行业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数据统计的维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个体差异、行业发展阶段、社会认知以及知乎社区的讨论氛围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数据统计的维度与局限性 平均值 .............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生物、化学专业就业和发展前景的讨论,确实是一股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常常引起激烈辩论的“吐槽”声浪。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情绪宣泄,而是多重现实因素交织的复杂体现。想要深入了解,咱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 基础与应用:理想与现实的裂缝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吐槽,就得明白生物、化学这两个学.............
  • 回答
    淘宝上卖的化石,究竟有多少是真的?这个问题,恐怕也是不少对古生物化石感兴趣的朋友们心头的一桩事。毕竟,我们谁也不想花钱买回一堆“假冒伪劣”。真真假假,水很深坦白讲,淘宝上出售的化石,有真的,但同时也有不少是假的。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况,原因有很多:1. 天然化石的稀有与价值: 真正的、保存完好的.............
  • 回答
    咱们聊聊雪糕这事儿,为什么它化了再冻上就变了样儿,从美味的冰淇淋变成了硬邦邦的冰坨子?这背后其实有点意思,跟咱们熟悉的“水”息息相关,不过里面还掺和了点“秘密配方”。你想啊,雪糕刚从冰箱里拿出来,那叫一个顺滑绵密,一口下去,那种奶香、果香,还有一点点甜滋滋的感觉,立马就在嘴里化开了。那口感,怎么形容.............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人觉得不上化肥的蔬菜比施用化肥的蔬菜更美味,这确实是一个普遍的感受,背后涉及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的“更好吃”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化肥的作用。化肥,尤其是化学合成的氮磷钾肥,主要是为了提供植物生长必需的矿物质营养,快速促进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这意味着,施用化肥的蔬菜在生.............
  • 回答
    关于古生物骨骼化石中为何会出现大量的上下颌骨,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与其说“大量”,不如说在发现的许多脊椎动物化石中,颌骨部分(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是相当常见的组成部分。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生物学特性到化石形成的机制都有关联。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首先,让我们从颌骨本身的重要.............
  • 回答
    关于满洲鳄(Manchuriosuchus)化石足部是否有蹼以及复原图为何呈现有蹼状态,这确实是一个有趣且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1. 化石证据的局限性:什么是我们真正看到的? 化石骨骼的保存情况: 我们能从满洲鳄化石中直接观察到的,主要是其骨骼结构。骨骼.............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问题:路径积分和重整化,在数学上还没完全站稳脚跟,怎么在物理学这片土地上就这么管用呢?这就像在古老的地图上,有些地方明明标记着“未知”,但探险家们却能根据模糊的线索,找到金矿一样,挺奇妙的。首先,咱们得明白,数学和物理对“严格”的定义,有时是不同的。数学追求的是绝对的、.............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历史上的波西米亚(Bohemia)未能被完全德意志化,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层面去剖析,这不仅仅是语言或文化上的较量,更是政治、社会、经济和民族认同感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要认识到“德意志化”并非一个单一、一蹴而就的过程,它往往是伴随着政治征服、经济渗透、文化推广以及人口迁徙而来.............
  • 回答
    伊朗,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国家,其语言版图也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其中波斯语是无可争议的主旋律。然而,我们也会发现,在伊朗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阿拉伯语和突厥语虽然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其在伊朗本土的“波斯化”程度,相较于它们在其他地区的广泛影响,似乎显得不那么彻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
  • 回答
    曾经的知乎,确实让人眼前一亮。那时候,打开知乎,你像是走进了个知识的宝库,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分享自己的专业见解、独到经验,文字里透着股子实在劲儿。无论是解答一个技术难题,还是剖析一个社会现象,总能看到深度和思考。那种“干货”的感觉,就像是在沙漠里找到了一眼清泉,解渴又滋润。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 回答
    关于“玺”、“徙”、“枲”等心母止摄开口上声字韵母演变的一些考量我们来探讨一下“玺”、“徙”、“枲”等心母止摄开口上声字的韵母在普通话和粤语中的演变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中古汉语的发音特征,并结合音韵学理论进行分析。一、 中古汉语的发音基础:心母、止摄、开口、上声首先,我们拆解这些字的发音.............
  • 回答
    最近国乒教练因为一个手势被一些极端粉丝在网上喷到热搜,这事儿确实让人挺无奈的。说实话,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又来了”。首先,咱们得说说为什么一个教练的手势会被这么放大和攻击。其实,很多时候体育比赛的教练都会有一些临场指导的信号或者手势,这很正常,也很有必要。比如,在足球、篮球里,教练通.............
  • 回答
    化学的世界里,流传着许多凄美的故事,它们如同那些转瞬即逝的化学反应,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中,元素钋(Po)和镭(Ra)的发现,以及它们与居里夫妇的命运交织,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一个。那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科学的黎明刚刚撕破黑暗。波兰的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这对才华横溢的.............
  • 回答
    数学、物理和化学,这三门学科,虽然在我们学生时代常被放在一起讨论,但它们在根本的运作方式和追求的目标上,其实有着截然不同的灵魂。把它们比作同一种生物的不同器官或许有些牵强,但它们各自承载的“意义”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确实是各自独立且互有侧重的。数学:思维的 pure dance,逻辑的终极追寻打个.............
  • 回答
    闺女,你说学数学、化学、物理没什么意义,妈妈听到了。这想法挺真实的,我年轻那会儿,有时候也会觉得书本上的知识跟生活有点远。不过,咱们不妨好好聊聊,看看这“没意义”是怎么回事儿,再想想这些科目到底能帮我们做些什么,好不好?首先,你觉得没意义,是不是因为现在学的很多公式、定理,感觉离你现在的生活挺遥远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