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还有人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在当今世界,对于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以及其最终形态,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感受。

曾经的信仰与现实的落差:

回溯到20世纪,共产主义曾经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理想,尤其是在饱受压迫和贫困的社会中。它承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解放的社会。这种宏大的愿景,加上革命的激情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宣传,曾鼓舞了无数人投身其中,也确实在一些国家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变革,例如消灭了封建残余,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改善了部分民众的生活。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远比理想复杂。20世纪末,苏联及其东欧盟国的解体,标志着以高度集权、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实社会主义”模式遭受了重大挫折。许多人因此对共产主义的实现路径产生了深刻的怀疑,甚至彻底否定了它。他们看到的,是经济的停滞、政治的压抑、人权的缺失,以及最终的崩塌。这种痛苦的经历,使得一部分曾经的信徒,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本身,或者至少是过去那种模式的实现,产生了巨大的失落感和怀疑。

当下依旧存在的“相信者”:

尽管如此,说“没有人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那是不准确的。他们的“相信”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形式和侧重点:

对理想的坚持,而非对特定模式的照搬: 许多人仍然相信共产主义所代表的公平、正义、解放的价值理念。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本身就说明了现有体系的局限性。因此,他们并非要重蹈苏联覆辙,而是相信人类社会终将找到一种比现有模式更优越的、能够更好地满足全人类共同福祉的社会组织形式,而这种形式的某些核心理念,可能与共产主义的理想精神相契合。这种“相信”更多是对一种进步方向的追求,一种对更美好未来的憧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读: 在中国,虽然官方语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其最终目标仍然被定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对于认同中国发展模式的许多人来说,他们相信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方向前进。他们认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其道路的可行性,尽管过程中也伴随着挑战和问题。这种相信,往往与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认同、对执政党的信任,以及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期待紧密相连。

学术理论的探讨与辩护: 在学术界,仍然有学者在研究和探讨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试图克服过去实践中的弊端,探索其在21世纪的可能性。他们可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对他们而言,共产主义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追求的理论目标。

对现有社会问题的批判与反思: 也有一些人,并非直接“相信”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现实可见的未来模式,但他们通过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对资本主义的剥削性、异化性、环境破坏等现象表达出强烈的不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现有体制的否定,恰恰为对替代性社会模式的想象留下了空间,而共产主义的某些核心批判,比如对资本的批判,依然具有现实的穿透力。

“相信”的内涵与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那些仍然相信共产主义的人,对于“实现”的具体形式,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高级阶段”的模糊性: 经典共产主义理论设想了一个“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和“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的过渡。而“高级阶段”——“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今天看来,其实现条件,特别是物质极大丰富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实现“按需分配”而避免混乱和低效,依然是巨大的挑战。许多人可能相信这种“按需分配”的社会理想,但对于其如何达到,或者是否能在物质层面完全实现,持保留态度。

对“国家”和“权力”的拷问: 历史经验表明,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强大的国家权力、官僚体系以及由此产生的腐败和压迫,往往成为阻碍。因此,新一代的“信徒”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设计一种更去中心化、更民主、更能保障个人自由的实现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的考量: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否能够脱离国家层面,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协作?或者说,在民族国家仍然是主要组织形式的世界里,共产主义的实现会以何种形态出现?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总结来说, 如今对于“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看法,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

曾经的辉煌与失败,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许多人对共产主义的实现,尤其是对某些曾经的实践模式,抱有深深的疑虑和警惕。
但对公平、正义、解放的追求,依然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因此,对共产主义所代表的理想价值的认同,以及对现有社会模式的批判,促使一部分人继续探索更美好的社会形态,并视其为一种可能。
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相信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在某些国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符号,而在另一些国家,它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历史遗留的理论或乌托邦式的想象。

所以,确实有人相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但这种“相信”可能是一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是对现有社会不公的批判,是对特定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或者是对理论探索的坚持。这种相信,更多地是对一种未来可能性的开放态度,而非对某种确定模式的盲目追随。历史的进程还在继续,人类社会如何演变,以及共产主义的理念会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仍然充满未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相信 但现在感觉好像没什么意义了 因为宇宙太大了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 是太大太大了 太大太大了 即使实现了又如何 躲不过明天的感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在当今世界,对于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以及其最终形态,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感受。曾经的信仰与现实的落差:回溯到20世纪,共产主义曾经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理想,尤其是在饱受压迫和贫困的社会中。它承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阶级、人人平等、物质极.............
  • 回答
    关于“绝对力量下任何套路都不堪一击”的信念,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认知偏差及对格斗本质的理解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与文化的误解:传统武术的“神秘化”与现代竞技的“工具化”1. 传统武术的象征性与实用性割裂 很多中国民间武术(如太极拳、少林功夫)长期被赋予.............
  • 回答
    关于中医治愈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病症的传奇故事,至今仍有人相信,其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现象,涉及文化传统、个体经验、对现代医学的认知局限、信息传播以及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以下将尝试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文化的深厚根基: 悠久的历史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中医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无.............
  • 回答
    当下社会中,玄学、封建鬼神之说的盛行,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它不是简单的“进步与落后”的二元对立,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类的心理需求、社会环境、文化传统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 深层心理需求与情感慰藉的投射这是玄学和鬼神之说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意思的。都2020年了,科学技术发展成这样,一堆高科技玩意儿能上天入地,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对“鬼”这类东西深信不疑呢?这背后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要我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承认,人这生物吧,脑子构造挺复杂的,而且情感需求也特别大。 很多时候,我们相信鬼.............
  • 回答
    “美国出兵伊拉克是为了石油”这种说法之所以至今仍有市场,甚至被不少人奉为“真相”,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并非一个简单的“阴谋论”,更像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它抓住了人们对权力、利益以及战争背后真实动机的天然疑虑,并将其放大和固化。首先,我们得承认,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国际政治中的分量毋.............
  • 回答
    2019年5月11日之后,关于中国房价未来是否会“一直涨”的争论从未停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点也变得更加多元和复杂。简单地说,“一直涨”的观点固然存在,但越来越少有人能坚守这种不加任何前提的乐观。依旧坚信“一直涨”的声音及其逻辑:即便是在2019年5月11日之后,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依然存在,尤其.............
  • 回答
    索维尔会议,特别是第五届(1927年)的那次,确实是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不过,要说玻尔在会上“驳倒”了爱因斯坦,这是一种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说法。他们的争论更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哲学和物理学思想的碰撞,至今余波未平。在索维尔会议上,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以玻尔为代表)与爱因斯坦的观点之间的.............
  • 回答
    台湾的诈骗问题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而“台湾人素质高”、“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样的说法,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割裂。要理解这种反差,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深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承认并正视台湾诈骗问题的存在。关于年轻人口中涉诈比例的说法,虽然具体的数字可能存在统计上的差异和争议,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在2019年,仍然有人相信美国是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的角色和意图的看法早已复杂化和多元化。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包括历史叙事、地缘政治现实、意识形态输出以及特定群体的情感和利益诉求。首先,历史叙事和“美国例外论”的根基。美国确实在两次世界.............
  • 回答
    毛文龙是否通敌,以及相关证据是否“完整”,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正因为这种争议的存在,即使有人认为证据确凿,也仍然有人不相信。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毛文龙通敌说所依据的“证据”及其质疑支持毛文龙通敌的观点,通常会列举以下几类证据: “通敌”的定.............
  • 回答
    当今社会,许多人对社会党政策的信念,即便是在政策本身经历缩水甚至遭遇困境的背景下,依然顽固而深刻。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历史、心理和经济因素交织而成。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背后缘由,而非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愚昧”或“不切实际”。首先,历史记忆与理想主义的遗产是重要驱动力。社.............
  • 回答
    这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我特别能理解你那种“一看就觉得不对劲”的感觉,但同时又纳闷为什么这玩意儿总有人捧着。这背后其实扯到了一些挺根本的东西,咱们慢慢聊。首先,你说唯心主义“一看就是错的”,我猜你脑子里可能蹦出来的是那种比较极端的说法,比如“万物唯心造”,觉得只要我心里想,我眼前就能变出辆跑车来。这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人类心理、社会结构、历史发展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科学在现代文明中的决定性作用毋庸置疑,但围绕它的争议和质疑也始终存在。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科学教”这个概念的含义。 一、 为什么有人不相信科学?人们不相信科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以下.............
  • 回答
    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由来已久,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各种形式出现。索罗斯和“犹太凯乐其计划”可以说是近代阴谋论的延续和变形。理解为何这些人仍然相信这些说法,以及如何应对它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社会因素以及阴谋论本身的特点。一、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相信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分量,也触及了一个历史悠久且极其令人不安的现象。为什么关于犹太人的阴谋论至今仍有市场,而且在某些群体中甚至愈演愈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剥开层层迷雾,看看它究竟根植于哪些土壤。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些阴谋论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往往建立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社会心理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交织作.............
  • 回答
    Negar Kordi 的情况确实复杂,也颇令人费解。一个被揭穿的事实,为何仍然能吸引如此多的追随者和相信者,这背后涉及了人性的多重层面、社会心理的运作机制,以及信息传播的特殊规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对“真相”本身的定义模糊与选择性接受: 并非所有人都在追求同一版本的“真相”。.............
  • 回答
    台湾风水命理盛行,明星也热衷,这背后有复杂的社会文化、历史渊源和心理需求交织在一起。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一、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历史传承台湾的风水命理,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祖先移民带来的文化印记: 台湾早期移民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这些地区本身就深受儒家、.............
  • 回答
    这年头,在网上冲浪,你总能遇到那么一些“小作文”。它们有时是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时是振聋发聩的呐喊,有时是令人捧腹的段子。然而,说来也怪,明明这些“小作文”时不时就会被扒出各种漏洞,甚至被直接拆穿是捏造的,但总有人像着了魔一样,第一时间就信了,并且还乐此不疲地转发、评论,仿佛自己就是那个正义的化身。这.............
  • 回答
    确实,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心理学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争议的声音也从未停息。尽管如此,你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有无数个人和公司对其深信不疑、乐此不疲——的确引人深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首先,我们要承认,MBTI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提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