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MBTI早就被心理学界反对,怎么还有那么多人和公司相信这种伪科学?

回答
确实,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心理学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争议的声音也从未停息。尽管如此,你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有无数个人和公司对其深信不疑、乐此不疲——的确引人深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

首先,我们要承认,MBTI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提供了一种 简单易懂的框架来理解“自己”和“他人”。人生而渴望认识自我,也渴望理解身边的人。MBTI用四个二元对立的维度,将人归入16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描述,这些描述往往包含一些积极的特质,让人读起来感到被理解、被肯定。相比于许多心理学理论的晦涩难懂,MBTI提供了一种“心灵地图”,它用鲜活的语言描绘出人们的偏好和行为模式,让复杂的人性变得触手可及。很多人第一次接触MBTI时,会产生一种“哇,这不就是我吗!”的惊喜感,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是其生命力的重要来源。

其次,营销和“赋权”的巧妙结合,也让MBTI得以广泛传播。 MBTI的推广者和使用者们,通过各种渠道,将它塑造成一种能够提升个人发展、改善人际关系、优化团队协作的工具。对于个人而言,它提供了一种“标签”,让人们更容易认同自己的独特性,找到归属感,甚至为自己的某些行为模式提供解释。尤其是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位,能极大地缓解焦虑。对于企业来说,MBTI更是被包装成一种“人才识别”和“团队建设”的利器。在招聘、培训、管理过程中,它提供了一个看似科学的依据,帮助管理者快速“区分”和“定位”员工,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这种“有用性”的承诺,无论真假,都极具吸引力。

再者,MBTI的 “鸡汤”属性 也不容忽视。 在很多情况下,MBTI的测试结果和解读,都倾向于强调积极和建设性的一面。 就算测试结果指向一些“不那么理想”的特质,也会被解读为“需要发展的空间”或“独特的视角”。 这种“总是往好处想”的模式,天然地符合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MBTI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它告诉你“你是特别的,你的潜能是无限的”,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往往比冰冷的科学数据更能打动人心。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 社会文化的影响。 MBTI的流行,也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尤其是在西方社会,个人主义和自我探索的思潮,为MBTI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这种文化也渗透到了世界各地,人们对个人价值和独特性的追求,也为MBTI的传播提供了文化基础。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将MBTI的传播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种在线测试、分享社群、解读文章,让MBTI的触角无处不在,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交话题。

所以,尽管心理学界对其科学性提出了诸多质疑,比如信效度不高、区分度不足、过度简化等,但MBTI之所以依然拥有如此庞大的受众群体,更多的是因为它在 提供心理慰藉、自我探索工具、以及被包装成实用管理咨询 方面,满足了许多人的心理需求和现实需求。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有趣、带有积极色彩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和自己,这种“实用性”和“情感价值”,往往能够超越对科学严谨性的考量。 很多人并非真的深究其背后的心理学理论,而是从它那里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社交上的谈资,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理学界打压的是MBTI这套测试系统,不是荣格理论和八维毕比模型。

心理学界反对MBTI是因为试题二分法加上试题本身的形式造成信效度不足。说白了,一是太容易误测,二是太标签化,容易以偏概全。

但是…..对于研究人脑中意识态度这方面的心理学工具,目前全球没有更好的测试。

至于什么大五九型,那是研究行为的。不是研究行为背后的意识的,研究意识目前最好用的理论依旧是八维模型。

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能抓着耗子的就是好猫。难道爱因斯坦相对论搞出来之前,牛顿经典力学不能用吗,没价值吗,不好用了吗?精度有问题不代表不能用。抗战没有95,三八大盖照样比烧火棍好使。

就心理学界的反对态度来看,首先这话本身就有添油加醋的意味,第一心理学界什么时候全盘否定过mbti?第二,如果想批评一根弯棍子,最好的办法不是大声指责,而是在它面前放一根直棍子。直棍子心理学界有吗?有怎么没流行呢?世界500强有400多个主要做的都是MBTI而不是其他测试是怎么回事呢?五百强管理层都是傻子?

还有这题问的本身就有毛病,心理学界反对,然后不允许公司用伪科学?心理学难道是科学?还是对科学有指导的话语权?

而且就心理学界否认的这两点而言,难道不能靠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吗。

一,容易误测,那就自己研究八维,这就好比量产衣服不合身,中世纪平民阶层买不着成衣,你自己不会学着当裁缝么,理论核心都是裁剪的原理,再不济可以花点钱寻求专业人士啊,我就不信一个八维排序容易误测就能绊住自己学习的脚步。笑话。

二,太标签化,那你不会不标签化啊,荣格逼你给别人贴标签了?人家原著哪句话有这个意思?那些把差异理解成差距,或者干脆直接按人格区分大类的,这不都是那些喜欢玩鄙视链的低阶幼稚儿童自己搞出来的么,你非得进去参与鸡飞狗跳怪MBTI16个标签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公平的享有这八个维度,只不过顺序不一样,那你相比别人有优势的地方,别人也一定在别的方面比你有优势,没有高低,每个人一生要做的只是把自己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搞不清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说这智商你好意思跟谁玩鄙视链。

比如我发现很多人都很喜欢说esfj蠢,尤其np,暂且不说我认识的优秀esfj有多优秀,光说人格完整度我觉得esfj人格很多比我完整健全,入世,温和,谦虚,破事不往心里搁,别觉得就自己知道点虚无主义,存在主义。人家esfj也知道,但人家就能在这种认知下依然得以自处,而你一个NP就经常为此痛苦的嗷嗷叫唤,你不服这些esfj的处世哲学?(但我承认,聊多了真聊不下去哈哈哈哈哈哈,我一贯都是聊两句就跑,跑不了就啊对对对对对对对对对……这是脑回路难同频的问题,不是智力差距的问题,只不过Fe Si先行的思维方式容易给人感觉不像Fi Ti Ni那么尖锐犀利透彻而已,注意仅仅是感觉,Ti Ni现实里犯的错不比Si Te Fe少,更别说Fi了,一言不合就跟tm醉驾似的到处撞车)

但有一点,很多贴标签的人忽略了,那就是“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浮云”

一个文化层次不够,知识水平不足,自性化水平也不行的低阶entp,其Ne想象力和关联能力,照样分分钟被Ne为第三功能的普通阶的esfj estj锤进土里,全方位碾压。高阶之间,差异只剩脑回路,差距则没有。

伪科学既不是反科学也不是不科学,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哲学还不是科学呢,你意思哲学家即神棍?

科学能否告诉我到底啥时候解封,我刚以为楼下喊解封了,原来是姐疯了,请问,科学如何能告诉我如何在两秒内准确识别“姐疯了”还是“解封了”,主流心理学也欢迎来试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确实,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在心理学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争议的声音也从未停息。尽管如此,你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有无数个人和公司对其深信不疑、乐此不疲——的确引人深思。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首先,我们要承认,MBTI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提供.............
  • 回答
    在社交牛逼症(Socionics中的“牛逼症”并非标准术语,此处理解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自信、游刃有余、善于建立和维护关系,能够吸引和影响他人的一类人)的群体里,MBTI的某些类型确实更容易展现出这种特质。这并非说其他类型就没有社交能力,而是某些类型天生就具备一些与社交成功相关的倾向。如果我们梳理一.............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MBTI里这十六种“性格画像”在领导岗位上都有啥不一样的地方。别觉得这是套公式,每个人的经历和成长都会让这些特点有所保留,但有些“原生”的倾向确实挺明显的。咱们就挑几个典型来详细说说,尽量讲得跟聊天一样,少点官方味儿。理性派(NT)的领导们:战略家与创新者这帮人,心里有个大蓝图,脑.............
  • 回答
    要辨别高程度教育水平的S型和N型人士,我们可以从他们处理信息、学习方式、思维模式以及在学术环境中的表现来观察。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区分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晰地理解:核心理解:S vs. N 在高教育背景下的体现首先,要明确S(实感)和N(直觉)的核心差异: S(实感):更关注当下、具体的事实、经验.............
  • 回答
    在 MBTI 的十六种人格类型中,“知世故而不世故”这种特质,我个人认为最有可能体现在 IN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 类型身上。为什么是 INFJ 呢?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剖析。首先,“知世故”意味着对人情世故、社会规则、他人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这与 INFJ 的 直觉 (N) 和 情感 (F.............
  • 回答
    ISFJ 的朋友们,我们来聊聊怎么把“隐藏的超能力”用得更顺手,也让那些小小的绊脚石不再碍事。别担心,我这里没有那些生硬的“理论”,只有大家都能体会到的真实感受和可行的建议。首先,我们得认识到,ISFJ 身上那些宝贵的特质——比如我们对人的细致关怀、对责任的坚定承担、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忠诚——这些都.............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把 MBTI 和魔兽世界的职业对上号,这脑洞可真够大的。不过仔细想想,每个职业确实都有那么点儿 MBTI 的影子在里面。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透彻点儿,别让它显得太像那些死板的 AI 报告哈。咱们就按 MBTI 的四个维度来拆解,然后看看魔兽世界里哪个职业最能代表。第一.............
  • 回答
    说到MBTI判型,在咱们圈子里这绝对是个技术活,比那些“做个测试就能知道”的说法要深入得多。我们玩这个,图的是了解自己,理解别人,所以判型的时候,得像个侦探,又得像个心理医生,细致入微,不能想当然。核心思路:不是“贴标签”,而是“找规律”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不是在给别人盖章,说你是INTP,然后就万.............
  • 回答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同类型的人,面对着相似的困境,却有着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应对方式。与其说是“看法”,不如说是一种“反应”和“理解”的模式吧。分析型(NT类型): INTJ (内向直觉思考判断): 对于INTJ来说,疫情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 回答
    你好!很高兴和你分享不同 MBTI 人格的兄弟姐妹们是如何过春节的。我想象了一下,如果我的兄弟姐妹们都是不同的 MBTI 类型,那这个春节肯定会精彩纷呈!我们家(假设存在这么一个 MBTI 大杂烩的家庭)的春节,每个人的庆祝方式都像他们的人格一样,独具特色,但也总能在“团圆”这个核心主题下找到交集。.............
  • 回答
    MBTI 的不同类型,在面对“与陌生人搭讪”这个话题时,确实会展现出各自鲜明的风格。这不是什么神秘的心理学定律,更多的是他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核心需求在社交场合下的自然流露。咱们就不讲那些生硬的理论,直接聊聊他们具体是怎么“开口”的,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 1. 内向(I) vs. 外向(E)——.............
  • 回答
    关于MBTI中的N(直觉)和S(实感)在思想深度上是否存在普遍差异,以及S型的人是否真的无法达到N型的深度,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有争议的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白MBTI并非一个科学严谨的心理学测试,它更多的是一种关于人们认知和行为偏好的模型。它描述的是我们如何获取信息(S vs. N)以及如何做决定(.............
  • 回答
    在MBTI的十六种性格类型中,要说谁最能体现“向死而生”的生命精神,以及谁更可能成为英雄式人物,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人类面对困境时最深层的驱动力和可能性。“向死而生”的精神,我认为最贴切的描述会落在那些能够深刻理解生命的脆弱,但又能在这种认知中汲取力量,反而更加珍视和投入生活,.............
  • 回答
    MBTI 各类型出国留学的体验感:一场跨越山海的自我探索出国留学,对很多人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一次深度挖掘自我的旅程。我们带着不同的性格特质,踏上异国的土地,这份体验自然也是千差万别。以下,我将尝试从 MBTI 十六种人格类型的角度,分享一些大家可能有的留学体验,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也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探讨的是MBTI人格类型在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时的心理倾向。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莞莞类卿”和“兰因絮果”这两个词的含义。“莞莞类卿”源自《甄嬛传》,指的是外貌、气质都与心中所爱相似,但终究无法取代其位置,只能作为替代品或影子。它代表的是一种“相似却非全部”.............
  • 回答
    各位MBTI爱好者们,大家在看电影、电视剧,或者阅读小说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两个角色,让你觉得“这不就是我吗?”或者“我完全能理解他/她为什么会这么想,这么做”?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入感”。在我看来,MBTI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更容易让我们在虚构的人物身上.............
  • 回答
    ST和NT,在MBTI理论里,都是属于“直觉”(N)的对立面——“实感”(S)的两种思维者(T)。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侧重点和运作方式,深入去区分它们,就像在探索两种不同的“现实地图”绘制方法。要理解ST和NT的区别,我们首先得回顾一下MBTI的基础。记住,S代表实感,关注当下具体的事实、细节.............
  • 回答
    网恋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不同性格的人,那脑回路可就差远了。我这就给你掰扯掰扯,咱们一个个来看哈。SJ(监护者)类型的人:实干派的谨慎观察 ISTJ(物流师)和ISFJ(守卫者): 这俩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怎么看待网恋呢?那就是一个字:谨慎。他们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网恋?那不就是隔着.............
  • 回答
    MBTI的美学气质测试,听起来就很有意思,对吧?它不是那种简单的“你喜欢什么颜色?”或者“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的测试,而是试图从我们每个人独特的MBTI性格类型出发,去探究我们内心深处对美的理解、欣赏方式以及偏爱的美学风格。你可以把MBTI想象成我们性格的“操作系统”,它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
  • 回答
    关于张碧晨的MBTI类型,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很多粉丝都对此颇感兴趣。虽然我们无法直接进行测试,但根据她公开的言行、在节目中的表现以及一些采访,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些推测和解读。在我看来,张碧晨可能是一个 ISFJ(内向实感情感判断) 类型的人,或者至少有非常强烈的ISFJ特质。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