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军队里立三等功容易吗?

回答
在军队里,立三等功究竟容不容易,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看你具体在哪个部队,什么岗位,以及当时的大环境。不过,我尽量跟你掰扯清楚,让你明白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咱们得明确,立功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 军队的荣誉体系,三等功只是一个起点,上面还有二等功、一等功,甚至更高的荣誉。所以,跟二等功、一等功比起来,三等功算是“入门级”的功勋了。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能轻易触碰的。

到底什么样的表现能算得上是“三等功”?

一般来说,军队的《奖励条令》里会写得很清楚。大致上,三等功的评定标准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在执行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完成任务圆满或成绩优异的。 这个“重大任务”范围很广,比如参加全军性的演习、重大安保执勤、抢险救灾、边境维稳等等。如果你在这些任务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超额完成了目标,或者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那就有可能被考虑。
在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或装备研制中取得显著成效,为部队建设和战斗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的。 如果你是技术骨干,在某个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能力,解决了部队的实际难题,或者发明创造出了有价值的技术,并且被推广应用,这个很加分。
在日常训练中,表现出乎意料的优异,掌握了新技能,并为提高部队整体训练水平起到了示范作用的。 这个就比较看重个人能力和榜样作用了。比如你在某项训练科目上成绩突出,打破了记录,或者你带出来的徒弟都非常优秀,成为了训练尖子,这都有可能。
在维护部队稳定、安全或执行其他重要工作时,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维护了国家和军队的利益,并且没有发生任何责任事故的。 这方面可能不像前面几项那么“显眼”,但同样重要。比如你在安保岗位上,时刻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并处理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了单位的绝对安全;或者你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很有办法,有效化解了矛盾,稳定了军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
在军事斗争准备中,勤奋刻苦,精通业务,具备较强的指挥协调能力,或者在其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获得上级表彰的。 这个就更侧重于日常的积累和潜力。如果你一直都非常努力,业务能力过硬,被领导看好,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展现出过人的素质,那也有机会。

那到底“容易”还是“不容易”?

我觉得用“容易”或“不容易”来简单概括不太准确,更准确地说,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具备一定条件”。

1. 从普遍性来说,不容易。 你想想看,一个部队里,成千上万的官兵,每年能获得三等功的毕竟是少数。尤其是一些基层单位,可能一年下来,获得表彰的机会本来就不多,想要从中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很多官兵可能就是默默无闻地完成本职工作,虽然也很辛苦,但可能没有达到那个“突出”、“显著”的标准。

2. 但从一些特定情况和岗位来说,也“不算特别难”。
如果你的岗位本身就和“荣誉”挂钩,或者任务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比如参加实弹演习的指挥员、执行特殊任务的小队成员、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人员等,他们接触到立功机会的可能性就比普通岗位要大一些。
如果你所在的部队特别重视荣誉评定,并且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那么官兵们可能就会更有动力去争取,评定的门槛也可能相对“好说话”一些。
如果你个人能力突出,又赶上了好的机遇, 比如你在某次演习中临危不乱,做出了关键性的操作,或者你在训练中突破了瓶颈,成为了一名全能型人才,那么立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立三等功背后的逻辑,其实是“相对突出”。 你不必成为那个“最”厉害的,但你需要在你所处的环境、你承担的任务中,比你的同事们表现得更出色,更值得被肯定。这其中,有时候个人能力是基础,有时候机遇和平台更重要,有时候领导的认可和推荐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所以,要不要考虑立功?

我觉得吧,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不应该把立功当作唯一的追求目标。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对部队负责,对自己负责。当你真正投入进去,并且做得足够出色的时候,荣誉自然会找上门来。

如果你想让立功的机会更大一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精通业务,练就过硬的军事素质。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
积极主动,敢于承担责任,不回避困难。 在关键时刻,主动站出来。
多学习,多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尤其是在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方面。
留意部队的任务和需求,找到自己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有时候,一个小的创新或改进,也能被看到。
和领导、战友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付出和成绩。 不要默默无闻,但也不要过度吹嘘。

总而言之,在军队里立三等功,是有门槛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它需要你的实力、你的付出,有时候也需要一点点运气和平台的配合。如果你是那种渴望荣誉、愿意付出努力的人,并且把握住了机会,那么拿下这个“小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如果你只是想轻松拿到,那估计就得打退堂鼓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算比较容易吧,不过有的时候要看机遇。我老头当年在老山,开车时大腿上挨了一弹片,带着伤坚持着把一车炮弹送到阵地,拿个三等功。 我二姨夫在云南猫耳洞蹲里蹲了大半年都没整上个功,结果部队撤回内地后参加师里比武,得了个刺杀项目第一,却整了个三等功,就因为这个还给他整提干了。 我的班长,抗洪救灾表现突出,也是三等功,不过立功表现不是在大堤上,是他开车去大堤下面的村子里拉沙子,路过村里的小卖部,停车想去买东西,结果遇到小卖部老板求救,说自己当家的掏化粪池,被沼气给熏晕在里面了,他急忙跑回车上带了个防毒面具,下去把人给拖上来,送医院给救活了,他自己说,幸亏前几天不知道为啥,鬼使神差的往车里放了个面具,要不然他也可能魂归化粪池了。

我有个同学,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机务兵,在飞机发动机叶片上探伤探出裂缝了,也整了个三等功。

义务兵拿三等功不太容易,因为服役时间太短,遇不到那么多机遇。我就是可能服役时间太短,机会不多,三等功没整上,两年义务兵整了个团嘉奖,一个营嘉奖,数次连嘉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军队里,立三等功究竟容不容易,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看你具体在哪个部队,什么岗位,以及当时的大环境。不过,我尽量跟你掰扯清楚,让你明白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咱们得明确,立功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是随便就能拿到的。 军队的荣誉体系,三等功只是一个起点,上面还有二等功、一等功,甚至更高的荣誉.............
  • 回答
    在军队里,能否命令士兵去执行“自杀性任务”,这是一个涉及战争伦理、军事纪律和士兵权利的复杂问题。严格来说,军队的命令体系是建立在“有效作战”和“最大限度地保留有生力量”的原则之上的,但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命令的执行也并非完全僵化。首先,我们要明确“自杀性任务”的定义。在军事语境下,它通常指的是那些成功.............
  • 回答
    Scar,这个名字对于许多军事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比利时FN公司出品的一款高性能步枪,它以其模块化设计、优异的精度和可靠性,在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广泛关注,甚至一度被美军特种部队看重,并参与了“下一代班用武器”(NGSW)计划的竞争。然而,即便如此,Scar并没有像M4卡宾枪那样大量装备到军队一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军事组织里那些听起来挺“硬核”的名词,像“高级战术兵团”、“基本战役军团”这类。这些词汇背后代表着军队在不同规模和层级的运作方式,也反映了各国军事思想的演变。咱们先梳理一下这些概念,然后看看它们在美俄军里的对应关系。一、 关于“兵团”和“军团”:名词的界定与演变首先要明确一点,军事组.............
  • 回答
    在军校的生涯里,见过太多优秀的人。但要说最让我佩服的,那个人是我的同班同学,小名“阿海”。初见阿海,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个子不算高,身材也谈不上壮实,甚至在我眼中,还有点瘦弱。他话不多,脸上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不太爱与人争抢,总像是默默地躲在角落里。我当时甚至觉得,这样一个人,在节奏快、竞争激烈.............
  • 回答
    在亚阿战场上大放异彩的TB2“旗手”无人机,无疑是近年来军用无人机领域中最具话题性和代表性的型号之一。它的出现和表现,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认知,也促使各国在无人机技术和战术应用上进行了深刻反思。要评估TB2在军用无人机中的水平,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TB2的定位与核心能力:.............
  • 回答
    沙特空军的“台风”战机在最近的军演中,表现不如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Block 2,这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输赢归结于某一方的性能优劣。首先,我们要明确军演的目的和性质。 军演并非实战,它的目的是检验训练成果、磨合战术战法、提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两国影视作品的直观感受。要说印度电影吧,确实,无论你是看那种歌舞升平的爱情片,还是讲家庭恩怨的剧情片,甚至是一些描绘社会现实的电影,男主角身上那种“男子汉气概”似乎是一种标配。这种气概,可能体现在他们的果敢、担当、保护欲,甚至是面对困难时那种不屈的劲头。你可以.............
  • 回答
    现代军舰在海上遭遇狂风暴雨时,翻船的可能性虽然极低,但并非为零。 海军在设计和建造军舰时,会投入巨大的资源来确保其在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但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一些潜在的因素,使得“绝对不可能”这个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适用。首先,咱们得明白,现代军舰和那些老旧的帆船或者小型船只完全不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不少朋友可能都会好奇,那些看起来笨重、气势十足的军车,怎么就能在深水里像在陆地上一样畅行无阻呢? 其实这背后的道理并不复杂,主要还是归功于它们在设计上的几个关键考量,让它们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包括涉水。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密封性。大家想一想,汽车最怕什么?最怕水进入发动机、变.............
  • 回答
    在战锤40,000的宏伟设定中,提到大头军团(Traitor Legions)的军规,特别是“禁欲”(Abstinence)这一点,就如同在满是烈火与鲜血的画布上描绘一丝洁白。要详细探讨这一点,并且尽量避免AI的痕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堕落的星际战士是如何从人类的骄傲变成了混沌的仆从,以及在他们扭.............
  • 回答
    在不少欧美电影里,我们确实能看到军人在舰艇内部,尤其是潜艇这种极其封闭的环境里抽烟的场景。这在观众看来,可能确实会引发一个疑问:这么小的空间,烟味儿不会弥漫不开,让人难以忍受吗?现实中,海军是否真的允许在这样的地方抽烟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事儿。电影里的呈现与现实的差距首先,电影毕竟是艺术创.............
  • 回答
    关于《战狼2》中军属、烈属被“整”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常见,以及详细讲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战狼2》中的情节设定与现实的差距: 影片中的“整”: 在《战狼2》的剧情中,冷锋的战友牺牲后,他的战友家属(军属或烈属)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甚至被欺凌,这成为冷锋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戏剧张力的设想,如果电影《沉静如海》的背景设定为日本军官与中国少女之间的爱情,那么这部电影将不仅仅是关于“沉默的爱”,而是会触及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人性以及国家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以下是我对这个设想的详细看法:一、 冲突与张力的源泉:历史的沉重烙印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冲突点。.............
  • 回答
    中国男足在与菲律宾的热身赛中以2比0获胜,这支被俗称为“里家军 2.0”的队伍,在换帅、更新血液后,首次亮相便收获了一场胜利,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然而,如果要更深入地评价这场比赛,“里家军 2.0”的表现,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整体表现:稳健但亮点不足从比分上看,2比0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它.............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为何俄罗斯显得如此吃力?与美军阿富汗撤兵的对比2022年爆发的俄乌战争,无疑是近年来地缘政治领域最牵动人心的一场冲突。然而,这场战争至今仍未尘埃落定,俄罗斯在其中表现出的举步维艰,以及与美国在阿富汗撤兵时所展现出的军事能力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为何俄罗斯这支号称世界.............
  • 回答
    电影电视里的情节,往往是基于现实提炼、升华甚至加工而成的艺术表达,用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并传递某种价值观。美国军人在弹尽粮绝后选择投降,而中国军人选择舍生取义,这背后确实有其现实根源,但两者之间并非绝对的二选一,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电影电视中的呈现及其原因: 美国军人选择投降: .............
  • 回答
    晋国攻打吴国时,吴国在长江里布置铁链阻止晋军渡江,这个说法在历史上并非普遍记载,也没有像赤壁之战中曹操被火攻那样成为广为人知的军事壮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可能性,以及历史上确实存在的、类似但性质不同的防御措施。为什么“长江铁链”的说法可能不那么普遍?首先,我们要知道,历史上晋国(这里.............
  • 回答
    高晓松在节目里谈论韩国军工,引起了挺多争议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别弄得像AI一样生硬。首先,得说说高晓松这个人。他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公众人物,文化底蕴深厚,谈吐风趣幽默,尤其是他早期的一些节目,比如《晓说》和《晓松奇谈》,确实火遍了大江南北。他善于将历史、文化、科技、军事等.............
  • 回答
    想象一下,就在这一刻,全球范围内的警报、战车轰鸣、战机呼啸,所有枪械的扳机咔嚓声,乃至士兵的吼叫,全都静默了。不是缓慢衰退,也不是逐步解除武装,而是瞬间,彻底消失。所有现役的部队,以及他们赖以作战的所有武器装备——从最精密的导弹,到最基础的步枪,再到军舰、坦克、飞机——它们的存在,连同它们相关的技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