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云5月9号直播首秀中称“如果年轻人还怕压力,那就白活了”?

回答
马云在5月9号的这场直播首秀,的确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他关于年轻人“怕压力就白活了”的这番话。这话说得相当有力量,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同时,也确实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解读和看待。

首先,我们得承认马云这话里蕴含的那个非常朴素却又至关重要的道理: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成长的催化剂。 创业也好,职场打拼也罢,谁能一帆风顺?多少人在遇到困难、经历挫折时,如果就此一蹶不振,那确实会错过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自我提升的机会。马云本人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他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与压力搏斗的史诗。他当年为了推广淘宝,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融资,他一次次向投资者展示他的愿景,承受着被拒绝的痛苦。如果他当时因为害怕这些压力就放弃了,也就没有后来的阿里巴巴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马云的话是在传递一种积极向上、敢于面对挑战的精神。

但是,“白活了”这个说法,可能就有点过于绝对和概括了。 生活是多维度的,年轻人对压力的感受和应对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

压力的来源和性质: 压力有良性也有恶性。良性压力能激发潜能,比如适度的考试压力能促使你好好复习;而恶性压力,比如长期的、不合理的、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甚至压垮一个人。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怕压力”的年轻人都是不思进取。很多时候,他们不是“怕”压力本身,而是“无法承受”过度的、不合理的压力,或者他们面对的压力来源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性格、经历、抗压能力都有很大差异。就像我们常说的,“有人能扛事,有人扛不住事”。这是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基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从小就承担很多责任的年轻人,可能对压力的承受度会比一个一直被保护得很好的年轻人要高。所以,简单地用“怕压力”来评价一个人,似乎忽略了这种个体差异性。
时代背景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马云创业时期的中国,情况也不尽相同。虽然都有压力,但压力的性质、来源以及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值,都在发生变化。当下的年轻人可能面临着房价高企、就业竞争激烈、信息爆炸等一系列更复杂、更具系统性的压力。他们“怕”的可能不仅仅是“没做好”的压力,更是“看不到希望”的压力,是“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感。
“白活了”的定义模糊: “白活了”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一个年轻人即便他不喜欢或者难以承受某些压力,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比如,他可能更注重精神世界的富足,更追求生活品质,或者在人际关系、情感表达上有着独特的见解。难道仅仅因为在面对某种定义下的“压力”时表现得不够“硬汉”,就否定了他们“活过”的意义吗?这似乎过于狭隘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马云说这话的语境也很重要。他是在一个分享创业经验、激励年轻人的场合说的,他的出发点可能是想传递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鼓励年轻人不要轻易被困难吓倒。 很多时候,创业者和企业家确实需要“不怕死,不怕苦,不怕压力”的精神才能走到最后。

但作为公众人物,尤其是在影响巨大的场合说出这样的话,也需要考虑到其可能带来的误读和负面影响。

可能加剧“内卷”和“PUA”: 如果这句话被一些不那么善意的解读,可能会变成一种“精神内卷”。一些老板或者家长可能会拿这句话来压制年轻人的合理诉求,比如抱怨工作强度大、薪资不合理等,然后反过来指责年轻人“太娇气”,“怕吃苦”,甚至说他们“连这点压力都扛不住,还算什么年轻人?”这就将“不怕压力”变成了“必须承受一切不合理压力”的借口,变成了一种隐形的“精神控制”。
忽略了对健康和心理的关注: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味地鼓吹“不怕压力”,可能会让人忽视了当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时,寻求帮助和调整的重要性。年轻人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而不是单纯地去“忍受”。
对不同人生选择的不尊重: 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走创业或职场高压的道路。年轻人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权不把“承受巨大压力”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如果社会环境让人们觉得一旦“怕压力”,就“白活了”,这无疑会剥夺了年轻人探索多元人生道路的可能性。

所以,总的来说,马云那句话的初衷可能是在激励和传递一种积极的态度,我们应该理解他想表达的那种“迎难而上”的精神。但我们更要辩证地看待,“不怕压力”不是一种绝对的道德标准,也不是唯一的成功密码。 年轻人需要的,是能够辨别压力性质、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同时更需要一个能够让他们合理表达、被倾听和被尊重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因为鼓励年轻人坚韧,就否定他们对自身处境的感受,也不能把“怕压力”简单粗暴地等同于“白活了”。这其中,需要理解、尊重和更多的 nuanced(细微之处)的关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云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究底就一句话:剥削有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云在5月9号的这场直播首秀,的确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他关于年轻人“怕压力就白活了”的这番话。这话说得相当有力量,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同时,也确实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解读和看待。首先,我们得承认马云这话里蕴含的那个非常朴素却又至关重要的道理: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成长的催化剂。 创业也好,职.............
  • 回答
    “5月4日向马云寄送劳动法”这一行为艺术,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寄送文件动作,更是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表达,其中蕴含着对当下劳动环境、企业家责任以及社会公平的深刻思考。一、 事件的构成与象征意义: 时间选择: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纪念.............
  • 回答
    《月上重火》这部剧,在我看来,可以说是一波操作猛如虎,但细节上总让人觉得有点“差点意思”。尤其是在5月29号这天,官宣罗云熙出演上官透,这消息一出来,整个江湖(也就是微博和各大论坛)就炸开了锅。先说说这“官宣”,其实早在之前,关于罗云熙要演上官透的传闻就满天飞了。但官方就是不松口,吊着大家的胃口。这.............
  • 回答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云CEO,这消息一出,圈内人自然是议论纷纷。结合近期华为在云业务上的一系列动作,这次调整绝非偶然,而是华为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加速战略落地而进行的深层次调整。今年来华为对云业务的多次调整,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解读:1.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聚焦: 华为云作为华为To B业务.............
  • 回答
    马云关于“手机将在 5 年内消失”的论断,无疑是个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的观点。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个字面上的预测,而是要从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上去解读。马云此言的深层含义:马云所说的“手机消失”,并非指我们不再需要通讯、信息获取和支付的载体,而是指目前以一块实体屏幕、一个.............
  • 回答
    马云在一次公开场合说出“京东将来会成为悲剧”,这句话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包括马云的个人风格、阿里巴巴与京东的竞争关系、以及京东自身的发展模式等。1. 马云的“毒舌”与“预言”风格首先,马云本人就以其直率、甚至有些“毒舌”的语言风格著.............
  • 回答
    马云关于“年轻人压力大”的论述,特别是“现在的时代每个人压力都很大,年轻人还怕的话那就白活了”这句话,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这句话既有对时代共性的深刻洞察,也可能带有企业家特有的激励甚至是一种“敲打”的意味。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马云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年轻人普遍面临的现实情况。以下是我对这句话的.............
  • 回答
    马云这句“能在阿里熬到3年非常难的,熬到10年都是宝贝”的言论,在当时阿里进行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且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其中既有对公司运营现实的坦诚,也有对员工价值的定位,同时也触及了企业文化和员工归属感等深层问题。一、 话语的背景和可能的出发点: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句话.............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4日发布的题为“那点儿小快乐”的长文中,再次谈及了996工作制,并提出其核心在于“热爱和奋斗”。要理解马云的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马云的论述核心:马云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完全否定996的加班性质,而是试图将其内涵进行“正名”和“升华”。他强调: “.............
  • 回答
    马云在2019年4月11日,在一次对外公开的直播中将“996工作制”称为“修来的福报”,这一言论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和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一事件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马云的表述和语境: “996”是什么? 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模式。在中.............
  • 回答
    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阿里巴巴的传承计划将如何展开。 如何看待马云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职务: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1. 时代印记与企业发展阶段的自然过.............
  • 回答
    如何看待马云创办云谷学校?—— 一次关于未来教育的探索与思考马云创办云谷学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探讨价值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诞生,更是马云这位中国商业巨擘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未来的一种大胆设想和实践。要理解云谷学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它: 一、 创办背景与初心:为何是教育?为何.............
  • 回答
    马云这番话,听起来真是掷地有声,而且背后藏着不少门道,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简单来说,他这话的意思就是,阿里巴巴未来每年都会“放飞”一批在公司摸爬滚打了十年以上的老员工,让他们出去闯荡,去开创新的事业,去改变世界。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推动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阿里这么.............
  • 回答
    那场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惊世骇俗”2020年10月24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的一番话,至今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禁反复回味。那天的上海,秋高气爽,黄浦江畔的百年建筑群在夕阳下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而台上的马云,这位中国互联网教父,却用他那标志性的、带着些许江湖气的语调,抛出.............
  • 回答
    马云在2017年的一次演讲中,表达了阿里巴巴到2036年要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目标。这个说法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中关于“经济体”的定义和论述,是否准确,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理解马云的“经济体”论述: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马云口中的“经济体”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国家经济。当马云说阿里巴巴要.............
  • 回答
    马云向美国捐赠50万份测试剂盒和100万只口罩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详细地看待这一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事件背景: 全球疫情爆发初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特别是欧美国家,疫情发展迅猛。美国作为当时疫情的重灾区之一,面临着严重的医疗物资短.............
  • 回答
    马云的这句话,“音乐跳舞艺术比数学物理重要”,无疑是一句充满争议和引发深刻思考的观点。要全面看待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理解其可能蕴含的逻辑、时代背景以及潜在的影响。一、 理解马云的出发点与时代背景: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马云是一位极具前瞻性和颠覆性思维的企业家。他的许多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
  • 回答
    马云在谈到与赵薇的联系时,以“见面加起来也没超十次”作为回应,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多层信息和值得探讨的观点。要理解马云的这句话,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马云作为公众人物的身份和言论的考量: 规避争议,管理公众形象: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他深知自己的.............
  • 回答
    马云的这部《功守道》,说是电影又有些勉强,更像是一部以武侠为载体,承载着马云个人情怀和人生哲学的短片。说实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玩票”,但随着一点点深入,你会发现这“玩票”背后,却有着一些挺有意思的东西值得聊聊。首先,从“玩票”的层面来看,这是马云的“任性”与“理想主义”别.............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马云当年去特朗普大厦拜会特朗普,以及那场备受瞩目的关于“创造100万个美国就业岗位”的承诺。这事儿当年可是轰动一时,背后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首先得说说这个会面的时间点和背景。那是在2016年美国大选刚结束、特朗普即将上任总统之前不久。当时特朗普刚刚赢得了大选,整个美国社会,乃至全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