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悬浮颗粒物大都带正电?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大多数悬浮颗粒物并不是“都”带正电,更准确地说,它们带电的性质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电荷状态。但如果非要说“大都”偏向于某个电荷,那背后的道理倒是可以聊一聊。

首先,我们得明白,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无论大小,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绝大多数是各种物质在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中产生的碎片。比如,土壤扬起的尘埃、工业排放的飞灰、汽车尾气中的微粒、燃烧产生的烟尘,甚至是生物质分解后的细小颗粒。这些物质本身就含有各种化学成分,例如矿物质、金属氧化物、有机物等等。

当这些物质变成微小的颗粒,漂浮在空气中时,它们与周围的环境——空气分子、水分子、其他颗粒物——会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其中,电荷的产生和传递是这些相互作用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想象一下,一个颗粒物在空气中漂浮,它会不断地和空气中的水分子、氧气分子、氮气分子发生碰撞。空气中的水分子,特别是那些附着在颗粒物表面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极性,氧原子一端带部分负电,氢原子一端带部分正电。当这些极性水分子围绕着颗粒物运动、吸附时,就有可能通过静电吸引或排斥,将一些电子“剥离”下来,或者“拉扯”过来。

再者,很多悬浮颗粒物,特别是那些来自燃烧过程的,或者含有金属成分的,本身就可能存在晶格缺陷或者金属离子的存在。金属原子通常比非金属原子更容易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当金属氧化物等以微小颗粒的形式存在时,其表面的金属原子可能会失去电子,使得颗粒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正电荷。

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叫做“电离”。在一些剧烈的物理或化学过程中,比如闪电、高温燃烧、或者某些化学反应,空气中的分子会被电离,产生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这些自由电子或者带电离子,就有可能附着到漂浮的颗粒物表面,改变它们的电荷状态。如果更多地附着了自由电子,颗粒物就倾向于带负电;如果失去了电子,则倾向于带正电。

你说“大都带正电”,这其中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很多颗粒物表面可能会吸附空气中的某些特定分子,或者在形成过程中,某些化学反应更容易使它们失去电子。比如,一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可能更容易失去电子。而我们呼吸的空气,也不是纯净的,其中也存在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

另外,颗粒物的“吸湿性”也和电荷有关。一些带电的颗粒物,尤其是带正电的,可能更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形成更重的液滴,这也会影响它们在空气中的存在形式。

所以,与其说“大都带正电”,不如说颗粒物的电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受到其成分、形成过程、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比如某些工业排放物或特定的大气化学反应中,确实可能观察到较多的颗粒物呈现正电荷。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普遍规律,负电荷或中性颗粒物同样大量存在。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全面地认识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03-20

我想把你的问题改成,为何 pm2.5 大多都是正电荷?pm2.5 既来源于自然,也来源于人为。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但 pm2.5 的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 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 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 pm2.5 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pm2.5 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多环芳香烃、单环芳烃)、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其它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微量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另外,之所以产生酸雨也是因为 pm2.5 的缘故,而 pH 值小于等电点时,分子的总电荷是正的,大于等电点时是负的。根据实验文献的统计,这些 pm2.5 中的碳核心往往带有很高比例的相对正电荷,因此,就能够借由正负电荷相吸的简单概念,将很多环境中,甚至是燃烧过后的,带有负电荷的有毒化合物一并吸附上去,这就是我们看到的 pm2.5 了。

注:

「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是指胶体粒子或两性电解质在某特定 pH 值时,该胶体粒子或两性电解质所带之总电荷量为 0 时之 pH 值。在等电点,胶体粒子或两性电解质不受外加电场而发生电泳之现象并表现出一些特殊之物理现象,例如蛋白质在等电点之溶解度黏度及渗透压具最小值,在废水处理时,调至等电点可使废水中之胶体粒子较易凝集而沉降。


       分类科普 >>化学 >>结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大多数悬浮颗粒物并不是“都”带正电,更准确地说,它们带电的性质是相当复杂的,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电荷状态。但如果非要说“大都”偏向于某个电荷,那背后的道理倒是可以聊一聊。首先,我们得明白,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无论大小,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绝大多数是各种物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静电现象,比如干燥天气里衣服粘连,或者毛衣起球,似乎都跟“悬浮”毫不沾边,但其实静电场的悬浮潜力是存在的,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它并没有像磁悬浮那样普及开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想让一个物体“飘起来”,最直观的思路就是对抗它的重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物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观察得非常准确,确实,我们看到的许多灰尘颗粒、水滴(也就是水雾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都是比空气要重的。那么,为什么它们能这样“违背”重力,安然地悬浮在我们周围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精妙的相互作用在起作用,远不止“比空气重”这么简单.............
  • 回答
    关于磁悬浮盆栽是否必须电力驱动,以及为什么一块磁石难以在另一块或一组磁石上空稳定悬浮,这背后涉及到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原理。我来尽量细致地解释一下。磁悬浮盆栽一定需要电力驱动吗?答案是:不一定,但绝大多数市面上见到的磁悬浮盆栽都依赖电力驱动。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实现“稳定悬浮”的难度。虽然磁铁本身具有相互排.............
  • 回答
    《女心理师》这部剧,自从播出以来,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很多人看完觉得“悬浮”,觉得跟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问题有很大差距。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它“悬浮”,以及这剧到底拍得怎么样。先说说这剧整体给人的感觉:从制作层面来看,《女心理师》的服化道、场景布置,甚至是.............
  • 回答
    《悬崖之上》中,老张和老周在“铜柱”行动结束后,确实面临着几乎无法逃脱的境地,组织也早就做好了他们可能被捕的准备。你提出的疑问非常好,老张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为何没有选择冲向敌人自杀,而是继续被捕,这其中包含着多重考量和人物的深层选择。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当时所处的绝境。他们与组织接头上,并且完成了.............
  • 回答
    在《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中,你之所以感觉日本人是“不在场”的,这并非是说影片中完全没有日本人的身影,而是说影片的叙事视角和核心冲突,有意地将观众的焦点从日本人身上剥离,而是集中在中共特工们所面临的极端困境和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上。这种“不在场”的处理,是一种非常精妙的叙事策略,它服务于影片想要传达的核心.............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2 月 14 日结婚登记遇冷,与 2 月 22 日预约人数差距悬殊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背后反映了当代社会观念的变化、传统节日影响力的演变,以及新的文化符号的崛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214”的情感内涵与消费主义的“疲劳轰炸”: 西方情人节的符号化与商业化过度: 2 .............
  • 回答
    要说诸葛亮五次北伐,以蜀汉一州之地对抗曹魏九个州,兵力、人口、土地都处于绝对劣势,为何仍能自信满满地发起进攻,甚至屡次让曹魏方面感到压力,这背后有着一套非常清晰且深远的战略考量,绝非一时的鲁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一、 并非“自信”的孤注一掷,而是“必然”的战略选择: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悬崖村修路这件事儿,您要是真想知道为啥,那可得从头说起。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也不是一时兴起。悬崖村,顾名思义,它就生在悬崖边上。 你想象一下,四面八方都是陡峭的山壁,村子就那么一小块地方,像老鹰巢一样安安稳稳地扎根在那里。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它的独特,也带来了无尽的挑战。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
  • 回答
    《悬崖之上》中,为什么张译饰演的“四人小组”之一的周乙,在执行任务初期没有拿到密码本?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那个年代特工行动的残酷现实和高度复杂性。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任务的特殊性与“疑邻盗斧”的警惕: 目标是“孔雀”: 他们小组的最终目标是策反或抓捕“孔雀”,一个掌.............
  • 回答
    《悬崖之上》影片开头的列车戏,确实让不少观众感到困惑,为何谢添在与张宪臣接头时,发出信号后,并没有立刻动手抓捕张宪臣?这个问题,从剧情和人物设定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谢添这个角色的定位。谢添是国民党军统安插在苏联的卧底,他的任务是搜集“乌特拉”行动的情报,并将行动的.............
  • 回答
    《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之所以设定派遣四个人去执行那个至关重要的任务,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多重严谨的考量,既是对任务本身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的应对,也包含了对团队成员能力、性格以及“安全网”设置的深思熟虑。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任务并非简单的“偷”或“送”,它涉及到在敌人严密监控下的情报获取,其核心是“.............
  • 回答
    在中国,你确实很难找到像欧洲某些地区(例如英国多佛的白色悬崖)那样标志性的、纯净的白色碳酸盐岩层。这背后的原因,要从地质形成过程、沉积环境以及后续的地质演化说起,它们共同塑造了各地不同的岩石特征。首先,我们得明白,那些欧洲白色悬崖的“白”主要来自于它们的主要成分——白垩(Chalk)。白垩是一种非常.............
  • 回答
    .......
  • 回答
    好,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头,简直就是那颗最亮的星,把整个战局都给照亮了,让人觉得这场仗打到最后,胜利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话听起来有点霸气,但细想想,也确实有它硬邦邦的道理。首先得说,美国参战的时机和方式,确实是把“锦上添花”这个词演绎到了极致。想想看,在珍珠港.............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我们国家国徽上的天安门没有悬挂国徽,这确实是一个不少朋友会好奇的问题。要详细说明白,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得搞清楚国徽是什么,以及它代表的是什么。咱们的国徽,它不是简单的一幅画,也不是随便找个标志放上去。它是庄严的国家象征,是国家主权、国家形象的集中体现。我们仔细看看国徽,它以天安.............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央视报道悬挂旭日旗的日本军舰,而舰圈对日本国徽和舰船名却耿耿于怀”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央视报道的性质与考量:1. 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 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尤其是在涉及军事交流、国际会议等场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