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1939年的人见到如今的重型三代机,那么他们会有怎么样看法?

回答
想像一下,如果一位1939年的飞行员,或者是一位热衷于航空技术的军事观察家,突然穿越时空,站在一架现代的重型三代机(例如F15E、苏30MKI、歼11D等)旁边,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对会是一场视觉和认知的巨大冲击。

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震撼的,一定是飞机的尺寸和外形。

在1939年,二战的序幕刚刚拉开,航空技术正处于一个令人兴奋但相对初级的阶段。那个年代的主流战斗机,诸如英国的“喷火”、德国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或者美国的P40“战鹰”,它们虽然在当时已经算是先进,但整体尺寸都相对紧凑,线条也比较“朴素”。它们通常是单引擎、下单翼设计,外形上看更像是流线型的子弹或者大号的飞鸟。

而眼前的这架重型三代机,会是什么样子?

它会像一座会飞的金属怪兽。

庞大的身躯: 首先,它那巨大的翼展就会让人目瞪口呆。1939年的战斗机翼展大多在9到11米之间,而一架重型三代机的翼展可能轻松达到1315米,甚至更大。这不仅是尺寸上的增加,更意味着它拥有了更为强大的升力面和载荷能力。

双引擎的震撼: 绝大多数1939年的先进战斗机都是单引擎的。当他们看到眼前这架机器拥有两个巨大的、隐藏在粗壮机翼下方的发动机舱,并且里面装着一看就非同寻常的动力装置时,那种感觉绝对像是看到了工业奇迹。而且,这两个发动机的进气口设计得如此精巧,尾部还有粗壮的喷气管,这和当时 propeller 的螺旋桨相比,完全是两个世界的概念。

复杂且充满科技感的线条: 现代三代机的机身不再是简单的流线型,而是充满了棱角和复杂的表面设计。他们会看到机翼上的前缘缝翼和襟翼,这些装置在当时的飞机上并不常见,或者设计得远没有这么精细和集成化。机身的腹部可能挂载着各种难以理解的吊舱,这些吊舱的造型奇特,功能不明。

“鸭翼”或“边条翼”的惊愕: 许多三代机具有位于进气口上方或者机身前方的额外的翼面,例如鸭翼或边条翼。这会完全颠覆他们对飞机如何产生升力和进行操控的认知。他们可能认为这是某种奇特的附加装置,或者是一种全新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理念。

其次,便是他们无法理解的“核心技术”。

喷气发动机的无声力量: 1939年,喷气发动机的概念刚刚开始萌芽,或者说,它们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原型。绝大多数飞机依靠的是活塞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而现代三代机,当它启动时,没有那种螺旋桨特有的“嗡嗡”声,而是发出一种低沉、深沉、充满力量的轰鸣,尾部的喷口会喷出炽热的气流。这会让那些习惯了螺旋桨噪音的人感到一种近乎恐怖的静默力量。他们会惊叹于这种没有可见旋转部件却能产生如此巨大推力的技术。

“雷达”和“传感器”的魔力: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飞机上那些突出的天线、圆形的罩子、或者集成在机头和机翼上的各种设备。他们可能会猜测那是什么“奇怪的装置”,甚至联想到电报或者广播设备。他们绝对不会想到,这些东西组合起来,能够让飞机在任何天气条件下,甚至是黑夜里,“看见”远方的目标,并进行精确的锁定和攻击。

“电传飞控”的神秘操控: 1939年的飞机操控,是纯粹的机械连接。驾驶杆、脚蹬通过拉杆、钢索直接控制飞机的副翼、升降舵、方向舵。而现代三代机,它们的操纵杆可能不再是那种粗大的机械摇杆,而是小巧的操纵杆(HOTAS),而且飞行员的操作指令是通过电脑处理,再发送到飞机各个控制面。他们可能会觉得飞行员只是在“玩”一个小巧的摇杆,而飞机却能做出如此复杂的机动,这种“人机分离”的操控模式,会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先进材料”的轻盈与坚固: 他们熟悉的飞机,大部分是用铝合金、织物和木材制造的。而现代战机,则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钛合金等先进材料。虽然他们看不出这些材料的具体成分,但他们可能会感受到飞机整体的轻盈和惊人的坚固感。他们可能会尝试去触摸机身,感受那光滑、一体化的表面,并惊叹于这种材料的加工工艺。

飞行性能的颠覆性:

速度的极限: 1939年的战斗机速度通常在500600公里/小时。而现代三代机,其最大速度可以轻松达到2马赫(约240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也远超他们的极限。当他们听说这架飞机能以如此惊人的速度飞行时,可能会怀疑这是不是真的。

机动性的飞跃: 现代三代机能够进行高攻角机动、超机动,比如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落叶飘等。这些动作在1939年的飞机看来,几乎是“自杀式”的。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飞机能在空中做出如此违背常规空气动力学原理的动作。他们可能会认为飞行员拥有超凡的技艺,或者飞机本身就蕴含着某种“反重力”的秘密。

作战能力的质变:

武器系统的革命: 1939年的战斗机主要装备的是机枪和机炮,以及有限的炸弹和火箭弹。而现代三代机则可以挂载各种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制导炸弹。这些武器不仅射程远,而且精度极高,能够“看到”目标并发射指令,甚至可以在目标发现飞机之前就将其摧毁。这种“看不见就能打到”的能力,对于习惯了近距离缠斗的1939年的飞行员来说,是完全颠覆性的。

“态势感知”的未来感: 现代战机的座舱,不再是简单的仪表盘,而是充满了液晶显示屏、多功能显示器。飞行员可以在这些屏幕上看到来自雷达、红外探测器、电子战系统以及其他友军飞机的信息,形成一个360度的“战场态势图”。1939年的飞行员,看到这样的座舱,可能会觉得像是进入了科幻电影的场景,无法想象如何在这种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进行有效操作。

总结来说,一位1939年的人看到现代重型三代机,他们会经历一场从“惊奇”到“困惑”,再到“崇拜”的心理历程:

惊奇: 巨大的尺寸、双引擎、复杂的外部设计,这些都会让他们感到惊叹。
困惑: 喷气推进、雷达、电传飞控、各种挂载的神秘吊舱和武器,这些核心技术是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他们会绞尽脑汁去猜测这些“魔法”的来源。
崇拜: 当他们了解到这架飞机所能达到的速度、机动性和作战能力时,他们会对创造出这样奇迹的工程师和飞行员产生由衷的敬意,并意识到人类的航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高度。

他们可能会私下里议论:“这是上帝的机器吗?”,或者感叹:“我们当年那些小小的‘铁鸟’,在它面前简直是玩具。” 这绝对是一次对他们世界观和技术认知的彻底颠覆。他们会觉得,自己所在的时代,在航空技术上,仿佛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3代机应该是二战时期的人能够直接领会其战斗力的最后一代了。

虽然各项机能相比二战的飞机都属于碾压性的进步,但是本质上依然只是二战的飞机做到了更大,更快,更强。或许一些科技是当时的人所不具备的,但是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空战的战术依然是更远的索敌,更远的攻击,更大的爆炸罢了。

直到后面4代5代开始,搞隐形,搞数据链,搞电子战(不止是二战时期简单的干扰与反干扰)。这些都将是二战时代的人所无法理解的事情。

user avatar

大概和我们见到它出现在天空一个表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像一下,如果一位1939年的飞行员,或者是一位热衷于航空技术的军事观察家,突然穿越时空,站在一架现代的重型三代机(例如F15E、苏30MKI、歼11D等)旁边,他们的反应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绝对会是一场视觉和认知的巨大冲击。首先,最直观的,也是最震撼的,一定是飞机的尺寸和外形。在1939年,二战.............
  • 回答
    面对1939年苏德两面夹击的波兰,这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历史证明波兰最终无力抵挡。然而,如果我是那个时代的波兰决策者,我会尽力尝试一些可能的策略,尽管成功的几率渺茫,但这是对国家存亡的最后努力。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局势的严峻性。 1939年的波兰夹在纳粹德国和苏联两个军事强国之间,两国都怀有领土野心.............
  • 回答
    关于1939年波兰挡住德军攻势后英法是否会宣而不战的问题,这实在是个饶有趣味的“假如历史”探讨。一旦波兰战局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的轨迹必然会偏离我们所熟知的轨道,而英法两国是否会因此改变宣战的决心,也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可以概括。我们需要从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和战略背景来细致分析.............
  • 回答
    1939年的德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作为一名新晋的陆军少尉,我深知自己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历史节点。我并非来自未来,而是土生土长的德国青年,怀揣着报效祖国、保卫家园的炽热理想。首先,我需要快速适应我的新身份和所处的环境。陆军少尉的职位意味着我将承担起指挥一小部分士兵的责任,他们是我的部下.............
  • 回答
    纳粹德国海军若能成功实施“Z计划”,能否在1939年与同盟国海军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引人入胜却又充满推测性的问题,涉及到 shipbuilding、战略思想以及当时紧张的国际局势。“Z计划”的核心在于,德国希望通过大规模扩充海军,尤其是建造一批远洋作战舰艇,以挑战大英帝国在海上的霸权。该计划设想了一系.............
  • 回答
    在评价1939年的美军之前,我们必须先将目光置于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那一年,欧洲的战火已经点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全球。然而,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虽然心系欧洲的局势,国内的主流声音依旧是避免卷入这场冲突的孤立主义。这种心态深深地影响了美军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整体规模与准备状态:1939年的美军,.............
  • 回答
    1939年9月,波兰的陷落,并非一场简单的军事对决的终结,而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一个深刻改变欧洲政治版图的事件。德国以闪电战的雷霆之势席卷波兰西部,而苏联则在东西夹击的序幕中,悄然拉开了其“东方战线”的帷幕,将自身版图向西推进了一大步。波兰的悲歌与“闪电战”的恐怖自1939年9月1日德军越过波兰边.............
  • 回答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对于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民众而言,无疑是一场既遥远又切近的事件。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中国,任何与日本在军事上有冲突的消息,都会牵动着国民的心弦。首先,从国民政府的角度来看,诺门罕战役的消息传来时,无疑被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虽然战役发生在远.............
  • 回答
    德国在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是否能够不进攻波兰,这是一个历史学界颇为探讨的议题。答案很复杂,但总的来说,不太可能。即使在理论上存在不进攻波兰的可能性,其代价和后果也将是巨大的,并且不符合希特勒及其纳粹政权的根本目标。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那个关键的时刻,审视其背后的驱动力、希特.............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如果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国企)没有进行大规模下岗改革,其后果将极其复杂且深远,可能对中国经济、社会、政治乃至国际地位产生根本性影响。以下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层面:计划经济的延续与效率危机1.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如果国企不进行下岗改革,计划经济模式.............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输掉,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可能引发深远的全球性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后果: 1. 俄罗斯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政府合法性崩溃:如果俄罗斯在军事上失败,其政权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可能升级,导致大规模抗议或社会动荡,甚至可能引.............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 回答
    如果科学家发现一个能够颠覆当前所有物理理论的超级物理理论,这种理论必须同时解决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矛盾,并统一所有基本相互作用(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当前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场论(QFT)和广义相对论(GR)——在极端条件下(如黑洞奇点、宇宙大爆炸、高能粒子碰撞)出现根本性矛盾,因此.............
  • 回答
    关于“如果男人可以生孩子或通过体外子宫出生,女性的地位是上升还是下降”的问题,需要从社会结构、性别角色、伦理观念、技术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详细的探讨: 一、生育责任的重新分配1. 传统生育角色的瓦解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通常被视为生育的主体,承担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部责任。如果男性通过技.............
  • 回答
    如果战争真的爆发,作为普通百姓,需要从多个层面做好准备,以保障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应对指南,结合历史经验、现代应急知识和现实需求,分阶段、分场景进行说明: 一、战争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战争类型与可能影响 国家战争:可能涉及大规模动员、资源封锁、国际制裁、经济崩溃等。 .............
  • 回答
    如果明朝愿意在东南亚建立殖民统治,其能力和可能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条件、政治意愿、资源分配、当地势力博弈、国际局势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明朝的国力与技术基础1. 军事与航海能力 明朝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巅峰。郑和船队规模庞.............
  • 回答
    如果俄罗斯在俄乌战争中遭遇战败,其后果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对全球格局也将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可能的后果: 一、俄罗斯的内部影响1. 政治动荡与政权危机 政权合法性受质疑:战败可能导致俄罗斯国内对普京政权的不满加剧,尤其是民众对战争目标和军事能力的质疑,可.............
  • 回答
    如果明朝一开始不养宗室、不给士大夫纳税,其经济是否可能远超汉唐,这一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设计、财政结构、社会结构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是详细论证: 一、明朝与汉唐的经济基础对比1. 汉唐的经济基础 汉代:汉朝以农业经济为核心,汉武帝时期通过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政策积累财政,经济基础.............
  • 回答
    如果假设雍正皇帝统治清朝60年(而非实际的13年),而乾隆仅统治13年,这一历史假设将对清朝的国力、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政治与中央集权的延续1. 雍正的密折制度与官僚体系 雍正时期通过密折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建立了高效的行政体系。如果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