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美国的零元抢购?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零元抢购”(Zero Dollar Shopping)的现象,但这个词汇的含义和实际情况可能与一些人的直观理解有所不同。要理解美国的“零元抢购”,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

1. 什么是美国的“零元抢购”?

在美国,“零元抢购”通常不是指字面意义上完全免费获取商品,而是指通过一些合法或灰色地带的策略,以极低成本甚至看似免费的方式获得商品或服务。 这些策略往往依赖于:

优惠券和折扣码(Coupons and Discount Codes): 这是最常见也最合法的手段。商家会发放各种形式的优惠券,包括纸质优惠券、电子优惠券、折扣码、会员积分兑换等。精明的消费者会积极搜集、组合使用这些优惠,将商品的实际支付价格降至很低,有时甚至能做到“买一送一”或用积分抵扣,最终支付金额极少。
返利和现金回馈(Rebates and Cash Back):
邮寄返利 (Mailin Rebates): 消费者先全额支付商品费用,然后填写表格、寄送收据等材料,事后商家会将部分或全部货款退还。这在电子产品、家电等领域较为常见。
信用卡返利 (Credit Card Cash Back): 使用有现金回馈政策的信用卡购物,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现金返还。
返利网站/App (Cash Back Websites/Apps): 像Rakuten(前身是Ebates)、Honey、Ibotta等平台,通过这些平台跳转到商家网站购物,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现金返还。有时这些平台还会提供额外的折扣码。
促销活动和赠品(Promotional Events and Freebies): 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会举办各种促销活动,例如“买满XX送XX”、“免费赠送小样”、“生日免费礼”等。一些商家在新店开业或特定节日时,也会有少量免费赠品。
会员积分和奖励计划(Loyalty Programs and Rewards): 许多零售商和品牌都有会员计划,通过消费积累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商品、抵扣现金或获得专属折扣。
“错误定价”或系统漏洞(Price Errors/System Glitches): 极少数情况下,商家网站或App可能出现系统错误,导致商品价格显示为零或极低。一些消费者会利用这些漏洞下单,但商家通常会取消订单并道歉。这属于一种“漏洞利用”性质,不被认为是常态的“零元抢购”。
试用和免费样品(Samples and Free Trials): 很多公司会提供产品试用装或免费试用服务(如流媒体、软件等),虽然不是“抢购”,但也是免费获取商品或服务的方式。

2. 为什么会出现美国的“零元抢购”现象?

高度发达的零售业和营销策略: 美国零售市场竞争激烈,商家需要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来吸引和留住客户。优惠券、返利、会员计划等都是成熟且有效的营销工具。
消费者文化和习惯: 美国消费者普遍比较注重“性价比”,乐于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优惠信息,以获得更好的交易。一些人甚至将“薅羊毛”(Couponing/Deal Hunting)视为一种爱好和技能。
科技发展和信息传播: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优惠信息、返利平台、折扣码等更容易被消费者获取和分享。社交媒体和Dealsharing网站(分享优惠信息的网站)也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发展。
竞争性心理和“胜利感”: 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成功地用极低价格购买到商品,会带来一种“战胜商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 如何看待美国的“零元抢购”?

合法与道德的界限:
合法范畴: 大部分“零元抢购”是商家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的一部分,是合法且被鼓励的。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使用优惠券、返利等,是商家愿意承担的营销成本。
灰色地带/道德争议: 利用系统漏洞或商家允许的规则边缘进行大量囤积或倒卖,可能会引起争议。一些商家会限制单个客户的购买数量,或保留取消异常订单的权利,以防止滥用。过度利用这些漏洞,可能会损害商家的利益,也可能被视为不道德行为。
欺诈行为: 伪造优惠券、虚假返利申请等行为是欺诈,是违法且不被接受的。

经济影响:
对商家: 合理的“零元抢购”可以增加销量、吸引新客户、提升品牌忠诚度。但如果商家营销策略设计不当,可能导致过度的成本支出,影响利润率。
对消费者: 对于积极参与的消费者,可以显著节省开支,提高生活质量。但过度沉迷于“薅羊毛”也可能导致非理性消费,购买了不需要的商品,反而浪费时间和金钱。
对市场: 这种现象也促使商家不断优化营销策略,并在定价和促销方面更加精细化。

社会文化意义:
精明消费主义的体现: 美国人对“划算”和“价值”的追求,在“零元抢购”中得到了体现。
社区互助: 许多Dealsharing网站和论坛,汇聚了大量热衷于分享优惠信息的消费者,形成了一种社区互助的氛围。
经济压力下的应对: 在某些经济环境下,精打细算、利用各种优惠来降低生活成本,也是一种普遍的生存策略。

4. 具体案例和常见手段的详细说明:

优惠券叠加(Coupon Stacking): 这是“零元抢购”的核心技巧之一。例如,商家允许使用制造商优惠券(Manufacturer Coupon)和商店优惠券(Store Coupon)同时使用。精明的消费者会寻找同时适用于这两种券的商品。
例子: 假设超市A正在促销某种洗发水,售价 $3。A超市提供一张 $1的商店优惠券。该洗发水的制造商也发布了一张 $1.5的制造商优惠券。如果商家允许叠加使用,消费者就可以用 $3 $1 $1.5 = $0.5 购买。如果再有现金返利 App 提供 $0.5的返利,最终支付就为 $0。
返利和优惠券结合(Rebate + Coupon): 结合邮寄返利和优惠券,可以实现先低价购买,再通过返利拿回大部分甚至全部成本。
例子: 一台电器原价 $100,正在进行 $20的邮寄返利。同时商家提供 $10的店内折扣券。购买时支付 $100 $10 = $90。收到 $20的返利后,实际成本为 $70。如果再通过返利网站获得 5%的现金返还($90 0.05 = $4.5),实际成本进一步降低到 $65.5。
免费试用和订阅陷阱(Free Trials and Subscription Traps): 许多服务提供“免费试用”,但如果用户不及时取消,就会自动转为付费订阅。聪明的做法是设置提醒,在试用期结束前取消,或者利用试用期获取服务。有时,商家会提供“免费”的订阅礼品来吸引用户注册,即使他们可能不会长期订阅。
返利网站的“双重返利”(Double Cash Back): 有时返利网站会推出限时活动,例如“今天所有交易额外返还X%现金”,这就可以与基础返利叠加,获得更高的回报。
Gift Card 购买和使用: 有时可以通过购买礼品卡(Gift Card)来获得折扣(例如购买面值 $100的礼品卡,支付 $90)。然后使用这张折扣礼品卡支付购物费用,相当于商品又打了九折。

总结:

美国的“零元抢购”是一个多维度现象,它既是商家营销智慧的体现,也是消费者精明消费习惯的反映。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各种优惠、返利、积分等工具来降低购物成本,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消费行为。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任何触及欺诈或道德底线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对于消费者而言,关键在于理性消费,不为“零元”而过度消费,而是将这些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省钱手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在马克思主义者这里简直是一目了然。

帝国主义者刻意用族群概念混淆了阶级概念,从而用一个自相矛盾的体系糊弄底层民众。

你们这帮穷鬼,无论是白人,黑人,亚裔,同性恋者,就互相去掐吧。

我们白人的拜登,黑人的奥巴马,亚裔的阿格拉瓦尔在天上支持你们。

穷鬼的世界越是洪水滔天,越是会忘记世界的本质——阶级分别才是他们穷困痛苦的根源,而不是族群。

所以美国人其实对思想的禁锢比我们严重得多。

中国的大学里可以自由的研究所有的西方哲学,而美国的大学里却找不到马克思主义。

这是一个被整个美国统治阶级封印的真理。

川普只是悄悄说了一点点真相,就被整个统治阶级集体轰杀。

挺惨的。

user avatar

你想让黑人,承认白人、亚裔店主是勤劳致富?将心比心吧。知乎上有几个人承认,别人过得好是因为三代人的努力?白人只是生得好,咱俩换个皮肤,躺在店里收钱这事,我们黑人也会啊。亚裔店主个个偷奸耍滑,要不然大家都是光屁股开始的,为啥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拔高了说,零元购,就是无产阶级的自发革命。无产阶级理论,不问前因,只问后果。有贫富,就是分配不公。因此,他抢劫的时候,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他觉得他是在惩罚恶人,拿回本应该分配给自己的社会财富。满满的正义感,简直替天行道。

user avatar

我一直讲,美国的文化,骨子里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所以零元购就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精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零元抢购”(Zero Dollar Shopping)的现象,但这个词汇的含义和实际情况可能与一些人的直观理解有所不同。要理解美国的“零元抢购”,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1. 什么是美国的“零元抢购”?在美国,“零元抢购”通常不是指字面意义上完全免费获取商品,而是指通过一些合法或灰色.............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这件事。拜登演讲中的“不再受中国摆布”:一场政治姿态的解读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拜登抛出“将永不会再受中国摆布”的表述,这无疑是演讲中最具冲击力和话题性的部分之一。如何评价这句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 政治语言的实用主义: 在美国当前的政治语境下,对中国采.............
  • 回答
    要说美国一月份流感患者出现新冠抗体阳性这事儿,得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聊,才能说得更透彻。首先,“流感患者出现新冠抗体阳性” 这句话本身,指向性是比较强的,而且在医学领域,“抗体阳性”通常是代表曾经感染过某种病原体,或者接受过相应的疫苗。所以,当我们在谈论这个现象时,得先弄清楚几个关键点: “新冠.............
  • 回答
    美国大选确实经常被贴上“烧钱”、“有钱人的游戏”的标签,并且这种说法背后有着非常坚实的事实基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巨额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为何如此烧钱?1. 竞选活动本身的高昂成本: 广告宣传(最主要的部分): 这是候选人最主要的开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
  • 回答
    今天来看美国,就像翻开一本复杂又充满活力的老书,书页里有辉煌的篇章,也有让人忧虑的注解。它不再是我们记忆里那个一心向前、势不可挡的模样,而是进入了一个更加内省、也更加焦灼的阶段。首先,政治上的分裂是压倒一切的感受。这种分裂不是简单的观点差异,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对立。党派界限如同铁壁,跨越几乎不可.............
  • 回答
    关于一些韩国人将驻韩美军视为“请来的保镖”这一说法,这背后确实牵扯到相当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情感因素,绝非简单的比喻可以涵盖。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影响。首先,这个观点的根基无疑是朝鲜战争(韩国称“6·25战争”)的惨痛经历。战争的爆发,以及当时韩国在实力上的劣势,使得国家生存一.............
  • 回答
    郭杰瑞关于“美国人特别‘反智’”的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这本身就说明了其视频触及了很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要理解为什么这个视频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以及大家的不同见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理解“反智”的含义与郭杰瑞的切入点: “反智”并非指所有美国人智商低,而是指一种对知识、科学、理性决策.............
  • 回答
    2020年5月下旬开始的美国暴动,确实是一场席卷全美、影响深远的社会动荡。要看待这场暴动,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发生的根源、表现形式以及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暴动的根源:冰山之下的暗流涌动从表面上看,点燃这场大火的导火索是明尼阿波利斯一名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Geor.............
  • 回答
    美国出生的华裔对中国的看法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元的话题,因为“华裔美国人”这个群体本身就非常多样化,他们的经历、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政治立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程度以及与中国的联系程度都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统一的“美国出生的华裔对中国的看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普遍存在的视角和影响因素来.............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中国人成熟的标志是磨去棱角,美国人成熟的标志是找到个性”这句话,是一句非常有意思的社会观察和文化对比,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普遍存在的社会化过程。要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磨去棱角”与“找到个性”? “磨去棱角”(中国人成熟的标志) 字面含义: .............
  • 回答
    拥有相同的语言,美国人和英国人之间的相互看法,就像一锅烹饪得恰到好处的炖菜,里面有亲切感,也混杂着些许戏谑,偶尔还会冒出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调味剂。虽然大家说的是英语,但这“英语”本身就有很多细微之处,更不用说背后支撑着这些语言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思维方式了。普遍的亲切感,但掺杂着“你那是英语吗.............
  • 回答
    伯尼·桑德斯在美国民众中展现出高于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率,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折射出美国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和选民心态的微妙变化。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支持率”本身所包含的多重含义。它不仅仅是对候选人个人魅力或政策主张的简单认可,更是一种对当下政治气候、社会情绪以及未来走向的集体表达。当桑德.............
  • 回答
    “美国永远不会衰落”这种想法,说起来,它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也不是什么外来的奇怪思想,而是深深地扎根在美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集体意识,一种被反复讲述、不断强化,最终内化为许多美国人内心深处信念的故事。这种信念的形成,得从美国的立国之初说起。想象一下,一群人,从遥远的欧洲来到这.............
  • 回答
    25岁深圳女孩因服役美国空降部队而被部分网友称为“叛国者”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其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事件背景与核心争议点: 个体选择与国家认同的冲突: 最核心的争议在于,该女孩选择加入外国军队,这在很多国人看来,是对其原籍国(中国)的忠.............
  • 回答
    对于嘲笑日韩“没有自主国防”、“认美国作干爹”之类的言论,我的看法是,这些说法过于简单化和情绪化,未能全面、客观地审视日韩两国复杂的安全现实和外交战略。这种嘲讽往往忽略了历史、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一、 “没有自主国防”的曲解与现实首先,“没有自主国防”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刻意的标签.............
  • 回答
    “美国永远不会衰落”的信念,这种观点在美国社会中确实有着相当的根基和悠久的历史。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因素共同塑造而成。要理解这种意识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得一层层剥开它的成因:一、 历史的基石:从无到有,奠定霸权 “天选之地”的叙事与建国理想: 美国建国之初,就带.............
  • 回答
    在美国,普通人对中国的看法相当复杂,而且差异很大,很难一概而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的背景、接触到的信息渠道以及他们与中国或中国人是否有过直接的联系。总的来说,这种看法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理解:1. 经济竞争与机遇: 竞争者心态: 很多人将中国视为主要的经济竞争对手。他们会听到关于中国制造.............
  • 回答
    美国社会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通常被称为无神论者、不可知论者、无宗教信仰者或世俗主义者)的看法是相当复杂且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这是一个受到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个人经历以及宗教自身演变等多种因素影响的议题。以下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美国人对没有宗教信仰者的看法,包括积极、消极以及中立的观点,.............
  • 回答
    关于《长津湖》在美国的看法,这确实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美国人的看法”。原因很多,从宣传渠道到文化背景,再到观众的个人经历,都会影响观感。首先,得承认的是,《长津湖》在美国的上映和宣传规模非常有限。它不像好莱坞大片那样在全球同步推广,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在大多数美国主流院线,你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