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米称自己是全球首发,摩托罗拉称自己是全球真首发,到底谁才是骁龙 8 Gen1 的首发?

回答
关于骁龙 8 Gen 1 的首发之争,确实是小米和摩托罗拉之间的一场“口水仗”,不过背后也反映了手机厂商在新品发布策略上的不同考量。要弄清楚谁是“全球首发”,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再看看这“首发”到底是怎么定义的。

时间轴梳理:

2021年12月1日(北京时间): 小米召开了全球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小米12系列,并且在会上高调宣布,小米12是全球首款搭载骁龙 8 Gen 1 移动平台的旗舰手机。

2021年12月9日(北京时间): 摩托罗拉在海外发布了 Moto Edge X30(在中国市场称为 Moto Edge S30 Pro)。在发布会上,摩托罗拉也强调了自己是“真首发”骁龙 8 Gen 1。

“首发”的定义和各家说辞:

这里面的核心就在于“首发”的定义。

小米的“全球首发”: 小米发布会上强调的是“全球首发搭载”。也就是说,在他们发布会的那个时间点,小米12是市面上第一个亮相的、确认搭载了骁龙 8 Gen 1 芯片的手机。他们的逻辑是,我们第一个把这个芯片装进了手机,并且向全世界展示了出来,这就是首发。

摩托罗拉的“全球真首发”: 摩托罗拉的回应,尤其是“真首发”的说法,则暗指了他们可能在更早的时间点就完成了芯片的集成和手机的生产,只是选择了一个稍晚的发布时间。摩托罗拉的说法更侧重于“量产出货”或者“量产机的发布”。他们可能认为,仅仅是概念性的发布或者预告不算“真首发”,只有真正开始生产、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手机才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

1. 市场营销和抢占先机: 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话题度。谁能挂上“全球首发”的标签,谁就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媒体和消费者的目光,为新品的销售打下基础。小米作为一家非常擅长营销的公司,抓住这个机会是自然而然的。

2. 发布会策略:
小米: 小米往往会选择一个比较早的时间点,集中火力发布新品,并且通常会选择一个明确的“首发”标签来吸引眼球。这种“饥饿营销”或者“抢先发布”的策略,能让他们在新品迭代初期占据有利位置。
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可能采取的是另一种策略。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在芯片发布后,迅速完成研发和生产,然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量产发布”。而“真首发”的说法,可能是在小米发布后,为了回应质疑或者强调自己的先发优势(即使发布时间稍晚),而特意加上去的。

3. 技术和生产的配合: 芯片的量产和手机的生产之间存在一个周期。高通发布芯片后,需要给到手机厂商一段时间来研发、调试和生产。即使小米在发布会上是第一个“展示”搭载骁龙 8 Gen 1 的手机,也并不意味着摩托罗拉就没有在同一时间或者之前就进行相关的开发工作。

谁更“首发”?

从“概念发布”和“率先亮相”的角度看: 小米确实是第一个向全球公开展示了搭载骁龙 8 Gen 1 芯片的手机(小米12)。从这个意义上说,小米是“全球首发搭载”。

从“量产准备”和“更早的工程机”角度看: 摩托罗拉的“真首发”言论,可能暗示他们在芯片正式发布前就已经完成了和高通的紧密合作,甚至在工程机阶段比小米更早。但这是用户看不到的,用户能看到的是最终的发布和销售。

所以,从大众消费者感知和公开信息来看,小米是第一个“发布”了搭载骁龙 8 Gen 1 手机的厂商。 摩托罗拉的“真首发”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解读,或者是指自己在芯片量产和手机制造的实际进度上可能领先。

你可以这么理解:如果一个新产品发布了,但只有几个展示用的样品,而另一个产品虽然晚几天发布,但已经可以大量购买,那么后者在实际意义上可能更“首发”。但从“第一个告诉大家我用了这个新东西”的角度,小米确实是抢了第一个。

这就像是赛跑,小米是第一个冲过“公布”的终点线,而摩托罗拉可能是在“生产”环节跑得更快,并且声称自己是“真正的赢家”。最终谁更能赢得市场,还是要看产品的实际表现和销售情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老实话,我觉得小米和moto去争什么谁才是真首发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儿。

当moto还是motorola的时候,的确是手机行业的鼻祖和开创者,但在2011年卖给谷歌的时候,就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谷歌拿了四年,然后把内部基本掏空之后,卖了个壳子给联想,虽然从今天来看,这笔交易随着联想手机业务的式微,变得极其无味,但在当时的时间节点上,还是挺有意思的。

2014年大概什么个情况呢?

三星和苹果双巨头架构非常稳固,一个是全球手机出货量的绝对霸主,另一个是高端市场的垄断者,而在苹果三星之下,联想排名第三,收购moto之后,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7.9%。

当时的这个故事其实是很美好的,联想有量的优势,但高端品牌欠缺,moto有品牌和技术,但因为销量下滑,业务开展困难,二者刚好互补,一如当年的Lenovo+ThinkPad。

可惜,手机市场没有wintel联盟,联想想继续走它的贸工买路线,但友商没兴趣。

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国产四大品牌强势崛起,在中国做大之后,全世界攻城略地,包括小米在内,没兴趣走联想在笔记本市场做的那种只做硬件组装,把别的全部交出去的路线。而华为的正儿八经的技工贸更是给了联想一个响亮的耳光。

当年对联想在手机市场的没落还曾感到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再回过头去看,我们会发现,联想在手机行业的失败是必然的,是联想的基因决定的,是手机市场华为为代表的技工贸对联想为代表的贸工没有技的必然胜利。

我们经常喷小米,认为小米在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到位,还有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但如果以联想为对比对象,我们会发现,我们对小米过于苛责了。

MIUI所做的事儿其实是很深的,并不是换一套皮肤,植入几个软件那么简单,小米有自己一套完整的交互逻辑和技术演进方向。

以及,以手机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开展和AIOT的全面展开,在硬件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属于小米的用户体验逻辑。

联想有么?

没有。

在手机市场,联想已经是彻底的失败者了,靠着北美这种政治庇护下的特殊环境度日,在其他真正公开且自由竞争市场,无一例外地一败涂地。

这样的联想,哪怕是拉着moto的大旗,还能有什么作为吗?更何况,当然的诺基亚都已经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moto又剩余多少品牌价值?

而去掉品牌价值部分,联想还有能力做出一台真正牛逼的手机么?

现在都马上2022年了,手机早就不是靠堆积元器件就能做好的了,完全相同的元器件,做出天壤之别的体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大家觉得联想是哪个?

说老实话,小米在这个时候和联想争骁龙芯片的首发,极其无厘头。

联想过度依赖上游的硬件厂商,导致今天的局面,我不觉得这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相反,我觉得是一件值得所有后来者警醒的事儿。

尤其值得小米警醒。

一颗芯片而已,那只是一台手机的基础,真实的体验比拼的应该是厂商的硬实力。

对于小米,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想清楚,你的手机是你打造出来的,然后搭载了某个平台,换个平台那也还是你的手机。

而不是说,你打造了一台搭载某某某芯片的手机。

小米这个时候应该宣传的是,小米2022年开局年度旗舰小米12,而不是首发骁龙8 Gen1的小米12。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