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手起家在21世纪有多难?

回答
在21世纪白手起家,要说“难”或“不难”,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21世纪白手起家,相较于过去的某些时代,其难度和挑战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但也伴随着新的机遇。

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分析:

一、 21世纪白手起家面临的普遍性挑战:

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
全球化与信息爆炸: 互联网的普及打破了地域限制,你可以与全球的优秀人才和企业竞争。同时,信息爆炸也意味着市场中的声音太多,你的产品或服务需要更强的辨识度和吸引力才能脱颖而出。
饱和的行业: 很多传统行业已经高度成熟,巨头林立,市场份额被瓜分完毕。新进入者想要分一杯羹,往往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或极具差异化的定位。
快速迭代与技术变革: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今天的热门技术明天可能就被淘汰。你需要不断学习、适应和创新,否则很快就会被市场边缘化。

资本门槛的提高:
创业成本上升: 无论是实体店的租金、装修,还是线上业务的服务器、推广费用,以及研发投入,很多创业项目需要的启动资金都比过去更高。
融资难度增加: 虽然有很多投资机构,但对初创企业的筛选也更加严格。你需要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强大的团队和一定的市场验证才能获得投资。一些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的行业,非巨头几乎无法涉足。

人才竞争激烈:
优秀人才难寻且昂贵: 拥有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才非常宝贵。你不仅要吸引他们,还要用有竞争力的薪资和良好的企业文化留住他们,这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团队组建的挑战: 初期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找到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的伙伴,并建立高效的协作机制,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监管与合规的复杂性:
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 尤其是在金融、医疗、教育、互联网等领域,政府的监管日益严格,合规成本不断提高。你需要了解并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关停风险。
数据隐私与安全: 在信息时代,用户数据的保护成为重中之重。你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上,以建立用户的信任。

社会结构性因素:
资源分配的不均: 虽然理论上人人平等,但现实中,家庭背景、人脉资源、教育程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创业的起点和机会。
风险规避意识增强: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稳定,许多人倾向于在大型企业工作,而不是冒险创业。这导致愿意承担风险的创业者数量相对减少,但也意味着一旦成功,回报会更可观。

二、 21世纪白手起家带来的新机遇:

尽管挑战重重,21世纪也为白手起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与数字化的赋能:
低成本的全球触达: 互联网让你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接触到全球客户。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内容营销等工具,让你的品牌和产品有机会被无数人看到。
数据分析与精准营销: 通过大数据分析,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提高转化率,降低营销成本。
共享经济与轻资产模式: 共享经济的兴起,使得你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资源(如共享办公空间、共享算力等)来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实现轻资产运营。
在线教育与技能提升: 各种在线学习平台让你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创业做准备。

创新与颠覆的可能性:
新兴技术带来的新赛道: 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正在催生全新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为有远见和创新能力的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解决痛点与填补市场空白: 即使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也总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可以优化的痛点。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你依然可以找到蓝海。
个性化与定制化需求增长: 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为小型、灵活的创业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机会。

资本市场的多元化:
天使投资与风险投资的成熟: 虽然融资有难度,但资本市场也更加多元化,天使投资人、VC、PE机构、众筹平台等,为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
政府扶持政策: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针对初创企业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创业补贴、孵化器支持等,为创业者提供了支持。

全球化人才与协作:
远程协作与全球人才库: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限制,你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进行远程协作,组建更具全球视野和多元化技能的团队。

三、 如何在21世纪“白手起家”?关键在于: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在21世纪白手起家并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以下特质和策略:

1. 极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 快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拥抱变化,灵活调整战略。
2. 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发现未被满足的需求,识别市场趋势,找到差异化竞争点。
3. 强大的执行力与韧性: 将想法转化为行动,不怕失败,从挫折中快速站起来。
4. 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力: 不一定拥有所有资源,但要懂得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并快速获取所需资源(人脉、资金、技术等)。
5. 清晰的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 有一个可行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能够产生真实的价值并获得收益。
6. 优秀的团队建设能力: 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立高效、有凝聚力的团队。
7. 注重用户体验与价值创造: 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真正能解决问题、带来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8. 精打细算与成本控制: 在初期阶段,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优化成本结构。
9. 拥抱技术与数据: 善于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来提高效率、拓展市场。
10. 建立强大的个人品牌与影响力: 在特定领域建立专业声誉和影响力,有助于吸引资源和人才。

总结:

在21世纪白手起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它不再是简单的“勤奋就能成功”的时代。 你需要面对更复杂、更快速变化的环境,更高的竞争门槛和更专业的知识技能。

然而,“难”也意味着“可能”。 互联网的普及、技术的进步、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变化,都为那些有准备、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那些能够拥抱变化、持续学习、善于整合资源并坚持不懈的人,依然有可能在21世纪实现白手起家的梦想,甚至创造出比过去更辉煌的成就。

与其问“有多难”,不如问“我准备好了吗?”。成功并非易事,但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并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21世纪依然是充满机遇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话题,说起来容易做到难;首先,纠正几个概念

1,白手起家的【白手】指的是起点比一般人略低而已,不是赤贫;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赤贫的人是肯定起不来的任何人要赚大钱,必须有两个条件:项目与启动项目的资金;

白手肯定是没有资金的,否则就不是白手了;那么只能靠项目,任何一个项目要想变现为资金,必须对社会有足够的影响力,这就要求产业化,而要产业化必须要有足够的资本推动,问题在于,即使是现在,找到让企业和项目爆发的启动资金都成为绝大多户民营企业家的困惑,何况你一个屌丝?!

赤贫当妓女都难(不会打扮,也没钱打扮),即使卖淫也只能是最低级的站街女;

真正的赤贫没有任何聚集资源的核心优势;一个穷屌丝,哪来的用于融资的项目,怎么可能无本起家?!一夜暴富绝不可能出现在赤贫出身,如果有成功人士吹嘘自己当初穷的连裤子都穿不上,别信,李嘉诚不可能靠卖塑胶花起家

不要拿温州 福建 广东这些地方的人以前如何如何赤贫现在如何如何发家来反驳我;郭广昌、马云这批浙商恰恰就是因为江浙一代的富裕才有融资的可能,你到穷山僻壤(比如革命老区)融资试试(人家有钱也不借人,没有商业氛围,不敢借);

温州 福建 广东这些地方自古就是商业发达地区

  • 戚继光在江浙打击的倭寇就是走私犯,
  •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打击鸦片贩子,
  • 张士诚就是江苏的盐贩子,

走私犯与毒贩,哪个不是商人?!现在的莆田医疗,以前的温州假鞋、假表 甚至百度、腾讯与淘宝,哪个不是游走在灰色边缘?!

从明朝开始,江浙 福建这些临海地方从来就不是穷地方,

  • 蒋介石发家就是靠江浙财团的支持,
  • 看过《大清盐商》的都知道:满清的大半税收在那里;
  • 明朝灭亡很大程度上是对江浙征税太少(东林党的老巢就在江浙一带)导致陕西河南这些穷地方的税负过重从而官逼民反(李自成 张献忠都是陕西人),
  • 改革开放时,温州 福建 广东这些地方肯定要比内地富裕(渔民走私,偷渡以及偷渡出去的人接济,有人就说过美国多了一个州:福州), 三年自然灾害这些地方没饿死人吧;

很多人忽视了人脉、思维、品牌这些无形的东西,以为白手就只是物质与资源的一无所有,其实不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一句话:如果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只要保留我的组织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这就是无形的力量;

天时地利决定生活方式,长时间地侵淫在一种生活方式决定各区域的集体无意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多少代人的努力与几百年的沉淀使得这些地方形成了发达的商业氛围与商业理念,即使起跑线更低,他们一定比我们跑的更快;

2,大成就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起点低意味着障碍多,你要赶上甚至超越多数有可能,但超越绝大多数绝对不可能;

所以,这里的【起家】不是类似于马化腾、马云这类大亨的家财亿万贯,而是能达到基本的财务自由(中产);

满眼望去,很多都是有钱人,这是聚焦效应,事实上,按比例算非常低,因为我们忽略了庞大的基数(我们的身边,绝大多数都是没钱的);

就如你在火车上看到的全部都是买得到票的人(绝大多数人没票的都不在你的视线范围内),所以,即使达到财务自由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3,【手段】:很多人以为起家就是投资,跟马云、郭广昌一样玩金融,或者做大项目赚大钱,这对白手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黑天鹅P28》说,少数人获得蛋糕的大部分,就意味着其他人可能什么也没有,换句话说,蛋糕就那么多,你要多分的话,就意味着人家少分,而且还是绝大多数人少分(八二原则,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中)所以,你要发财首先就要压制多数,尤其要扛住对手

人们很容易去回顾成功人士的创业道路并认为每一个愿景都很清晰,每一个计划都很完美,每一步计划都执行得完美无瑕,而且认定成功是意料之中必然发生的事情,其实,那么多小于“1”的数乘在一起概率会出奇的小,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算无遗策;

成功相当于一个决策链,每个环节都走对了才能成功,事实上,任何一个细小节点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局势变动,而这些细小的节点,根本不是人类可以预知和控制的。即便业内顶级专家,也无法预料到将来的走势;

在没有充分掌握一个专业、行业知识和信息,建立备案计划和观念建设之前,就仓促行动甚至跟风而动,几乎不可能成功,即使马云,也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历练;期间走过多少弯路,受过多少挫折,对一个行业、专业的积累达到了怎样艰深的高度,才琢磨出一点点门道和方法;有了足够的情境和资源,才能应用自如。换成你一个初入行的新手,马上就行?

看起来是投资,其实是系统工程,背后的人脉关系是你我根本不具备的,所以要起家不要轻易去模仿已经成功的人士,因为背后的东西是你根本不可能了解的;别看马云成功了,其实马云的选择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看到贼吃肉(至于贼挨打,即使看到了也不认为会落到自己头上);

几乎所有的成功都是事后总结,事前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成功,其实,多数人的成功只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有点宿命论),遗憾的是,人们研究他们的成功时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偶然因素

4,【行业】


我看了本题的很多答案,感觉思路就不对,尤其是分析行业机会的,其实一句话 ,当一个机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它已经不是机会了

行业刚起来时是竞争激烈的前兆,就如互联网、以前的煤炭业、房地产爆发的前夜

即使你知道来钱,也轮不到你,因为你无法融资,更不用说背后的行业规则;此时不再是能力的比拼,而是资源与人脉门槛的大比拼,


所以, 对于白手来说,跟人家比资源还没开始就输了

我们要记住的是:当一件事还没有被人认可时才是真正的机会!

反过来理解就是:只要是有人推荐的机会就不是机会

别人推荐的机会深圳是骗局,比如庞氏骗局;

这种机会连你我这种小瘪三都知道了,人家大佬会不进入吗?!世界上当然有暴利行业,但等大多数人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是别人退出的时候了!当卖菜的大妈都去炒股的时候,就意味着股票要跌了,

不懂得基本的价值交换,不被骗都很困难,还是不要想赚大钱这种遥远的事情吧;当有一天我们能明白“别人为什么要把能挣钱的信息白给你”的时候,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走得最远的往往不在暴利行业,而是扎扎实实做事的人!(感兴趣的不妨戳一下这个答案《

在你看来,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 沈雅涵的回答

》)

行业已经成熟的时候,一个充分竞争的开放市场上每行每业都有赢家输家,但行业间则有利润率平均化趋势。所以,当真有这么一个能赚大钱的行当,当这信息公开的时候,那结果便是利润率被摊薄的时刻!


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是赚钱的领域时为时已晚, 别人去其他领域我们才涌进来

“暴利行业”除了先行掌握技术优势的高新产业,就是出现于极度倚仗权力杠杆的垄断领域。我国搞了30年市场化,商品、技术的流通以及劳务流动已经相对自由,但是

  • 真正拥有技术优势的高新厂商 并不多, 仅仅BAT ,所以,这个行当出现巨富的几率并不大
  • 现有的巨富高度集中在房地产—金融资本领域。地产与资本(金融)这两个领域开放程度最低,垄断程度最高,权力的作用最大。而正是在这两个领域、尤其是两者交融的领域,巨富纷纷崛起在中国,房地产开发,贸易,基础产业,能源产业,通信产业等国家要害产业是富豪家族财富的主要来源,大多是需要审批的项目,你以为房地产谁想做就能做?开玩笑!

一个屌丝,没有技术优势,不可能发展为高新企业,没有资源优势(更不可能拼爹),无法靠拢权力资源,怎么可能发展为巨富?

一句话,白手就应该脚踏实地去收集资源而不是盲目入场

--------------------------------------------------------------------------------------------------------

咱们具体分析一个案例,我一个朋友,文凭很低,高中没考上(初中文凭),在家里混了几年,发现同龄人都到大城市去打工或者读书,找不到玩伴了,也玩醒了,这才想起应该找点事做做了,结果呢,发觉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文凭;于是,他就到一个重庆大学读自考(全日职,不是业余时间),怎么努力也拿不到毕业证----英语基础太差,考了多少次,四级始终通不过;于是他干脆在四川外语学院学外语,学了八年才拿了个中级口译证书,这说明他的智商不行(高中都考不上,智商能好到哪里去),毕业后留在了重庆

尽管是重点大学的文凭,但只是个自考生;所以,毕业后,肯定是找不到好工作的,于是,到一家小摩托车企业从事销售,底薪八百,起初一年,业绩实在太差,自己都不好意思拿满底薪;

有朋友问我:做销售没业绩不辞退吗,我原来业绩不好几个月就滚蛋了?

企业太小,实在招不到人,否则早就让他滚蛋了;换句话说他的销售能力不比一般人强,

但是他并没有离开(离开之后,不可能找得到工作),自然要忍受老板的冷嘲热讽,这说明他的忍辱负重的能力比一般人强;

第二年拿满底薪,

第三年稍微有起色;

第四年,机会来了,这家企业扩大摩托车出口生意,而当时的销售人员都是高中文凭,几乎没有懂外语的---懂外语的都不会搞销售(大多从事翻译、教学或在大型外贸公司),于是老板让他从内贸转到外贸,主要销售到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利亚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一年之后,他彻底吃透了市场,发现老板黑,就自己做----边完成厂里的任务一边卖私货。后来,慢慢脱离厂子自己做;再后来发现进人家的货没自己做利润高,于是就自己开厂卖自己的产品(起初是找厂家生产自己贴牌,后来干脆自己开厂)

第八年,他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当然他本人说收入不高(年收入上百万是有的),比起上亿的大佬,肯定属于低收入阶层,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属于起家了

他的起点肯定比一般人低,无论是文凭还是人脉

  • 起点低:上学时,因为父母供不起他的高昂学费,经常饿肚子(一天最多吃一顿饭),
  • 刚刚开始销售的时候,每个月的底薪不到八百,而且经常完不成业绩
  • 智商不高:高中都考不上,学了八年外语才勉强通过口译中级,

他能起家,带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某种程度上是被逼的;他去的地方有几个特点

  • 有文凭的不愿意去(小企业),
  • 懂外语的不愿意干(销售工作),
  • 即使出国,也都是高逼格不愿去的地方(比如巴基斯坦,最低温度三十五度,一般人根本受不了)

因为找不到工作,他不得不去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去的地方(术语就是蓝海,错维竞争,避开竞争激烈的红海);一句话,机会往往在不起眼的地方;没有现成的模式照搬,即使有,也不可能照搬;事情是自己做出来,然后一步一步进化的;

后来的他做的比原来的老板还大,而且清闲,每年春季发一次货,一年就不用做生意了;

遗憾的是,心野了,嫌做外贸赚钱慢,干脆用本钱----包括银行贷款与私人借债,以前的利润-----去赌博,输了几千万,因为诈骗罪被公安局抓起来了,说明什么?

“由顺境转入逆境,不是因为为非作歹,而在于他犯了大错误。”这是古希腊悲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悲剧人物的“过失说”。所以,大富大贵,个人努力和机遇固然重要却非充分原因,因为必须还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深厚的个人底蕴(文化、价值观)与个人阅历,这点恰恰是很多人忽略了的(认为读书无用);我这个朋友的衰落恰恰是因为底蕴不足导致的

  1. 机会让你发家,但是真正的守业还得靠底蕴
  2. 底蕴不足就驾驭不了财富,赌博就是驾驭财富方面的无能
  3. 底蕴不足还会产生暴发户心态,这就是所谓的富贵生骄(何况,我这个朋友算不上大富大贵);发家之后,我这个朋友非常傲气(就是我老家人所说的“酸”),
  • 家里的大米、油、肉、鱼、蛋,无论是菜场的还是超市的,他都不吃,他所吃的必须是农村人自家产的(没有添加剂);这种日子是什么人过的,是贵族才能过的高品味的精致生活,一个乍富之人,居然享受起年羹尧只吃白菜心的高品质生活,让你的朋友怎么看你?!
  • 春节回老家,亲人递烟----四十元一包的好烟----他一概不接(嫌档次低,估计是买面子;因为穷,以前受了不少气,这次是故意气他们);

问题在于:你这样做,得罪了不少的亲友,将自己与社会孤立起来了;后果就是:抓起来之后,很多人幸灾乐祸;

有一个跟他关系非常不错的老乡兼大学同学,在饼干厂工作

饼干厂处理快到期的饼干很干脆,发给员工,这个同学就搬了几箱给他;

哪想到第二天,这个朋友就打电话给同学,说到期饼干伤身体,并将这几箱饼干倒到垃圾桶里了;

同学听了心塞加心寒,想当初上大学时,两人一天才合吃一个盒饭(可以加饭的),如果在超市里买到半价(临期)饼干,比过节还高兴,现在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这么酸啊;

自此断了联系;

听说这个朋友被抓,他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这个同学的心态说明了他将这个朋友的存在视为一种压力

遗憾的是,这个朋友自始自终都不知道;

财富自由的定义是内心欲望和自身能力的平衡-----当自己赚钱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内心的欲望不再膨胀,自己与自己和解时,财富就自由了;所以,欲望强烈却不加节制的人最危险;

我这个朋友重蹈了很多逆袭屌丝们的覆辙:成功太顺利但是基础不牢靠,好不容易登上舞台,心却开始漂了。。。站得越高,摔得越重;

登顶之人如果 忍受不了高处的寒冷与凛冽,就会摔下去,而且只会摔到更低处,

当然,看一个人的成败与否,不是看他成功时的顶峰有多高,而是看他跌到谷底之后的反弹有多高;

问题在于,我这个朋友发家时弄脏了生存环境,回不去了,翻身更不可能;就如被杀时李斯对儿子说:“牵犬东门岂可得乎”(在东门悠闲地遛狗,不可能了啊)

这就是屌丝逆袭的经典案例

一个人能飞多高和多远在于他能够想多远和多;而屌丝恰恰因为意志不坚定,心智不成熟,适可而止被突然成功下的忘乎所以蒙蔽,所以,即使站在高处,也是暂时的!

我这里的重点是说白手起家,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太喜欢宏观思考,而非脚踏实地;你以为你把握了宏观趋势就能赚到钱?

仅仅从宏观上思考,几乎没有发家的机会,因为都盯住已经成熟的行业,比如以前的房地产,现在的IT,或者资源垄断性行业,比如金融(如果宏观趋势可以分析出来,计划经济早就成功了);投机赚钱的永远是少数,符合股市七亏二平一赚的规律,成为10个里的那1个人太难了。

抱着“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的心理,其实是什么都赚不到;这在我老家叫做“戳戳生意”,做生意的时候,东戳一下,西戳一下,什么都涉猎,什么都猎不到,结果呢

  • 自己熟悉的专业,丢了;
  • 而在赚钱的行业,人家已经开始赚钱了啊(不然你怎么会注意到他们),你一个后来者怎么争的过?

什么都想做,意味着什么都做不了;狮子追猎物,只追最靠近的,相当于一个追一群,会耗死你的;

见效最快的永远是细节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不永远对称的。所以,真正值得珍惜的是我们身边琐碎市场中的机会,尤其是让你憔悴万分却让你从零到1w、10w的机会;而这种机会要求你在一个行业扎扎实实做下去,扎根固然不能让你一夜暴富,却能取得切实的成长。

其实, 我这个朋友的发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他 进入这个赚钱的行业, 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情势所逼(不得已从事没人愿意做的行业)

即使是白手起家的马云,也只是因为盯准了大势;

在风口上的猪都能飞,做起来之后,才有很多的资源---比如官僚资本,风投等-----的涌入

机会往往在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行业洞察力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进入行业之后的操作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向比努力重要;对想法的过滤筛选比精益求精更重要

=================================================

第二个案例。我有个邻居,以前家庭条件比较好,停薪留职在家玩了两年,没想到下岗潮来临,夫妻两同时下岗,孩子上高中,负担重了起来,于是这个邻居就买大巴跑长途运输,当时家里人凑不出钱来,她在娘家又哭又叫,又吼又闹,逼父母借钱,贷款;逼哥哥拿钱,闹得一家人鸡飞狗跳。娘家人没办法,就凑钱帮她创业,结果呢?

不但没赚钱,反倒本钱都亏了不少,至今还在还债

按照她的盘算,是应该赚钱的,人工费用、每天的耗油量、最低能卖多少票,甚至包括车祸,都盘算的非常清楚,但是没想到的是:

  • 1,司机搞名堂,车子本来没坏,司机说坏了,她本人又不懂,于是开到修理厂去修理,司机跟修理厂是有勾结的,从而开出大额发票,一个月几次大修,你的利润经得起几次消耗?!

有人会问,为什么老公不去学开车,自己当司机呢?
老公确实学开车了,但是笨,始终拿不到驾驶证,而且因为没拿到驾驶证就反对搞运输,当起了甩手掌柜,根本不管老婆的事情;

为什么不换司机呢?
换了司机还是一样,因为你不熟悉

那么,客运公司是怎么管理的呢?
客运公司有指定的修理厂,司机是无法勾结的
  • 2,售票员搞名堂,售票员与司机勾结,卖票不入账,瓜分票款,所以,即使你知道营业额不正常,也找不到证据
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做售票员呢,不是两口子都下岗了吗?
老婆做售票员,累,不可能天天跟车,而老公甩手不管(关键的是私吞票款不是大头,大头是司机搞名堂)

那么,客运公司是怎么管理的呢?
客运公司有协同效应;售票员与司机随机搭配以防止相互勾结(相互监督)
一般的情况下,像这种小规模的公司应该是夫妻店,老婆卖票、 老公开车,问题在于连老公都不支持,你这个微小公司能赚钱吗

说明什么?

投资者的目的和责任是赚钱,而不能因为热情而省略或者忽视全面性地考察其投资的可行性,

投资落地而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说考察时不重视,不全面,不专业,不敬业——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但是出现致命的问题是不应该的,这不是理性的投资人

既然想赚钱而赚不到钱,只能从自身找原因,做自己擅长的,不跨界,专业性操作贯彻始终。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你一个生手,贸然进入一个已经成熟的行业(隔行如隔山),而人家司机对这个行业已经驾轻就熟,对付你这种菜鸟还不是小菜一碟

白手起家首先就不应该输在起跑线上,你搞长途运输之前,首先就应该去了解运输企业(包括市场,内部管理),甚至帮人打工,免费也行啊;


贸然进入本身就是找死

这就是白手不能起家的障碍之一:不愿意做足功课;

同时犯了生意人的大忌:不熟不做----商业模式不可简单模仿,别人的模式一定有其前置条件和准入标准,所以,模式复制前一定要做到信息对称。


2016年12月9日 14:09:07 我一直认为,创业比任何工作难1亿倍,各自有生存之道,一眼看到底就太浅薄了,所以,一般的原则是

  1. 先有生意再有店,很多人开店之前已经做了好几年生意了
  2. 做熟,熟悉一行才做一行,不熟不做
  3. 表面上看起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早已完全不适用于当代中国。所以,很多人都是那行赚钱容易就去那行,都想赚傻瓜钱,快钱;原因主要是两个
  • zf五年一届,多数重要岗位官员任职不得超过三年。县委书记、副市长等直接决定基层经济发展的官员,三年就是一个大坎,不进则退。流官就是这么恐怖。这导致了急功近利杀鸡取卵
  • 心态是环境导致的,改革的转型期以及互联网激发了人们极其浮躁的暴富欲望!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信息差缩小,让大多数年轻人眼高手低。人总是习惯于眼前二却欠缺思考,
在本行业内摸清底细,然后单干其实是最为稳妥之法,不然失败的概率太大了
月入十万,难吗? - 沈雅涵的回答 - 知乎 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 - 沈雅涵的回答
哪些创业的思路和项目值得关注? - 沈雅涵的回答
刘邦从一个亭长做到汉高祖,从街头痞子变成一国之君,他的能力是怎么得来的? - 沈雅涵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21世纪白手起家,要说“难”或“不难”,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21世纪白手起家,相较于过去的某些时代,其难度和挑战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但也伴随着新的机遇。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21世纪白手起家面临的普遍性挑战: 高度竞争.............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不容易。你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家底,没有门路,一个专科生想白手起家,简直就像赤手空拳要去爬一座陡峭、湿滑的山崖。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信息差”和“认知差”。那些有背景、有资源的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看到的世界,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完全不同。他们可能在父辈的耳濡.............
  • 回答
    嘿,说到白手起家的年轻电影人,2021年这会儿,影视行业里的机会嘛……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更容易”了吗?我个人觉得,有点像是“机会换了形状,而且要求更高了”。你想啊,过去那会儿,可能有点门路,或者手里有那么个绝活,比如拍个纪录片,或者写个小短片,运气好的话,能被某个前辈赏识,或者某个小.............
  • 回答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为何宁死也不再出兵攻打赵国,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战术或个人情绪使然,而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必然选择,是对当时政治、军事现实以及他自身深刻反思的综合体现。首先,长平之战的惨烈与代价让白起心有余悸,也让他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长平一战,秦国以几乎倾尽全国之力,付出了数十万士兵的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探讨的价值。如果赵括真的在长平之战中全歼了白起率领的秦军主力,那么他能否进入武庙前三名,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明白武庙供奉的是古代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帅,他们的功绩是经过历史的长久检验的。这不仅仅是打赢一场仗,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的战略意义、战术智慧以及对整个国.............
  • 回答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派遣大将白起对赵国发动进攻,这是战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然而,在战役初期,秦国对韩作战的负责将领并非白起,而是王龁。这其中的缘由,需要从当时秦国的战略部署和王龁在韩战场上的表现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秦国在长平之战前的整体战略。秦国吞并六国,逐步统一天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财富的本质,以及“白手起家”这个词背后隐藏的复杂性。答案是:未必,但一夜之间跌落谷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会不会变“穷人”,那得看“穷人”的定义是什么了。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别把它想得太简单,这事儿没那么一刀切。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富商,他的财富是.............
  • 回答
    白手起家十年,拥有一个注册资金2000万的装潢公司,这其中的滋味,大概只有自己尝过才懂。十年前,我还住着出租屋,那间狭小的屋子,除了睡觉,几乎就没有别的功能了。手里揣着几万块钱,那是我把所有的积蓄,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总共算下来也就这么多了。那时候,满脑子都是“装修”这个词,觉得这个行业有搞头,但.............
  • 回答
    好,咱们不谈那些虚无缥缈的“窍门”或者“秘籍”,就讲点实实在在的,怎么从手里空空到摸到一百万的门槛。这事儿不简单,需要熬、需要狠、需要脑子转得快,更需要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你想白手起家挣一百万,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你需要一个清晰的起点,一个坚定的方向,还有无.............
  • 回答
    想白手起家变成富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更别指望什么天上掉馅饼。这背后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是你的脑子、胆子、还有那股子韧劲儿。我认识不少靠自己打拼出一番事业的人,他们的方法各有千秋,但核心道理其实都差不多。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从零开始,一点点啃下“富人”这块硬骨头。第一步:炼就一副“看见机会.............
  • 回答
    想要白手起家成为资本家,这条路并不容易,充满了挑战,但也不是不可能。它需要你的智慧、韧性、以及一点运气。与其说这是一条“公式”,不如说是一系列你需要不断学习、调整和执行的策略。一、 扎根与积累:打牢你的第一块砖“白手起家”意味着你可能没有雄厚的启动资金,甚至连人脉都寥寥无几。所以,第一步不是想着怎么.............
  • 回答
    谈到我身边(或者说我了解的)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他们能走到“食物链顶层”,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不是单纯的运气好,而是在一系列关键的特质、行动和思维模式上,做到了极致,并持之以恒。 这篇文章我尽量详细地拆解一下,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我们要明确“食物链顶层”的含义。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财富的绝.............
  • 回答
    一个人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做到千万身家,这事儿,说实话,难。但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这个“难”字,背后藏着太多我们平时不太会去细想的东西。首先,你得认清“白手起家”这个词的含金量。 它不是说你从一穷二白开始,然后一不小心就捡到了金条。它意味着你没有家族背景的资源,没有父辈的财富积累,甚至可能连启动的资金都.............
  • 回答
    洪秀全与朱元璋,这对都曾从社会底层崛起,最终选择南京作为他们政治帝国心脏的领袖,他们的命运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轰轰烈烈,一度席卷半壁江山,最终却像一场绚烂的烟火,在短暂的辉煌后化为乌有;而朱元璋的明朝,则 solide 屹立数百年,塑造了中华历史的走向。这其中的差异,绝非偶然,而.............
  • 回答
    “无才无颜,怎样才能白手起家?”这个问题一抛出来,不少人可能脑子里会闪过几个词:投机取巧?运气?傍大款?抱歉,这不是我想跟你聊的。我更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才无颜”,那可能只是你还没有找到属于你的那块璞玉,或者还没学会如何雕琢它。白手起家,从来不是一项给长得好看、有天赋的人的专利。我认识一个大.............
  • 回答
    刘备和孙策虽然都被誉为白手起家,在早期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但他们的发展轨迹和最终成就却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出身背景、个人能力、战略眼光、团队建设、政治环境以及机遇与运气等。一、 出身背景与早期基础的差异: 刘备: 尽管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实.............
  • 回答
    知乎上年入百万的“白手起家”创业者,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白手起家” 这词儿,在知乎上,尤其是涉及到创业圈的回答里,几乎是个标签,一个自带光环的标签。它传递的是一种励志故事,一种“我凭本事吃饭”的朴素价值观。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个“白手起家”背后,可能藏着好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1. 什么是“.............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从一无所有到成就一番伟业的传奇人物,他们以凡人之躯,凭借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汉高祖刘邦、蜀汉先主刘备、明太祖朱元璋,这三位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人生轨迹,充满了跌宕起伏,也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曲折。汉高祖刘邦:沛县的“亭长”到大汉天子说起刘邦.............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自己能力平平,甚至生活拮据,却对那些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尤其是像刘备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抱有一种嘲笑或看不起的态度。这种心态,细究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往往掺杂着多种心理因素在作祟。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认知失调。.............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观察身边那些无论起点多低,最终都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天生老板”,总让人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某种特别的基因或者天赋。当然,用“天生”这个词,或许有点过于绝对,但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人在商业运作、领导决策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潜质。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天生”,不如说是他们身上集合了一系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