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白手起家的富商破产了,会一夜之间变穷人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财富的本质,以及“白手起家”这个词背后隐藏的复杂性。答案是:未必,但一夜之间跌落谷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会不会变“穷人”,那得看“穷人”的定义是什么了。

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别把它想得太简单,这事儿没那么一刀切。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富商,他的财富是怎么来的?通常不是凭空变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资源整合、风险投资,以及无数次的努力和决策累积起来的。这其中,有看得见的资产,比如公司股权、房产、股票、现金,也有一部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形资产”,比如人脉、声誉、商业信誉,以及最重要的——经验和能力。

那么,当他“破产”的时候,具体是怎么个破法?

1. 资产被清算,负债偿还

这是最直接也最彻底的“变穷”方式。当公司经营不下去,或者个人背负了巨额债务无力偿还时,债权人就会通过法律程序要求清算他的资产。

股权清零: 他在自己公司里的股权,很可能就是他大部分身家。破产清算时,这些股权会被拿去卖掉,用来偿还债务。如果公司本身价值就跌了很多,或者债务远超资产,那么股权可能就卖不出几个钱,甚至分文不值。
实物资产变现: 房产、汽车、古董字画等等,都会被拍卖。这些东西变现的速度通常比直接出售要慢,而且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往往会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
股票债券的价值蒸发: 如果他持有大量股票或债券,而市场恰好在此时崩盘,那么这些金融资产的价值会大幅缩水,甚至归零。
债权人追索: 如果资产清算后仍然无法抵消所有债务,法律还会追究他的个人责任。比如,如果他为公司债务做过个人担保,那么他的个人财产(即便之前没纳入公司资产)也可能被强制执行。

2. “一夜之间”的可能性有多大?

“一夜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文学描述,现实中很难精确到24小时。但情况会发展得非常快。

金融危机或重大经济事件: 如果破产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行业洗牌,或者他投资的项目遭遇了毁灭性打击(比如某个大型企业突然倒闭,导致他投资的产业链伙伴也跟着受牵连),那么资产的缩水和债务的爆发会非常迅速。
信用破产: 有些富商是靠借贷和信用维持的。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苗头,债权人会立刻收紧银根,媒体报道一出,他的商业信誉瞬间崩塌,生意伙伴纷纷避之不及,这会加速他的衰败。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旦第一张倒下,后面就连锁反应了。
躲避债务的非法行为: 少数情况下,有人会选择通过一些非法的手段来“隐藏”或转移资产,试图在破产程序中保留一部分。但一旦被发现,后果更加严重,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提前布局,并且承担极高的风险。

3. 他会变成我们理解的“穷人”吗?

这就要看“穷人”的定义了。

绝对意义上的穷人: 如果他的一切都被清算,甚至个人名下负债累累,那么从物质层面来说,他确实可能变得一无所有,甚至需要依靠社会救济才能生存。这是最坏的情况。
相对意义上的“穷人”: 更常见的情况是,他可能失去了巨额财富,从富豪变成了普通人,甚至负债累累。但他的经验、能力、人脉和名声(如果还没有完全败光),这些都是无法被清算的无形资产。

经验和能力: 一个白手起家的富商,他对商业的洞察、对市场的理解、对风险的把控、对人性的洞察,这些都不是一夜之间能消失的。这些能力让他有机会再次创业,重新站起来。
人脉: 即使他破产了,过去建立的一些高质量人脉可能还会保留。有些朋友、合作伙伴,会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提供机会,或者至少是精神上的支持。
名声(积极或消极): 他的破产故事本身,也是一种“名声”。如果他表现出承担责任、积极自救的态度,即使破产,依然可能赢得尊重。反之,如果他行为恶劣,那名声就彻底毁了。

所以,破产不等于变“穷人”,至少不是所有意义上的穷人。

一个白手起家的富商,即使破产,他的头脑和过去积攒的“软实力”还在。他可能暂时失去的是物质财富,但重新创造财富的能力可能还在。就好比一个掌握了造船技术的熟练工匠,即使他的船被打沉了,他还是能再次造船。

当然,他也可能因为这次破产而元气大伤,背负沉重心理压力,加上年岁渐长,失去再次奋斗的动力和机会,最终真的沦为一个普通的、甚至拮据的人。这个“一夜之间”更多的是指财富的快速蒸发,以及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

最后,用一个更接地气的比喻来总结:

就像一个玩了很久的“大富翁”游戏,他积累了无数的资产,房产、酒店、股票。突然有一天,他遇到了连续几次掷骰子都停在别人的高价地产上,又遇上金融危机股票大跌,最终欠下巨额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游戏规则会让他把所有的房产、股票都卖掉,甚至负债累累。在游戏结束的那个瞬间,他确实可以说是一夜之间从大富翁变成了破产者。

但是,如果他之前积累了很多“机会卡”或者掌握了游戏中的“交易技巧”,这些在他脑子里,不会因为游戏结束就消失。下次再开一局游戏,他仍然有很大的机会再次成为赢家。

所以,破产是财富的清零,但未必是能力的清零。而“穷人”的定义,是只看物质,还是包含精神和能力,这就见仁见智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来不想答,看了几个现身说法的小盆宇的故事,忍不住过来。

“白手起家”的白要多白?

我觉得南极才算真正的白,去南极冰天雪地里吧,那里有最空白的市场,最严酷的环境,最低的起点,南极才是个发家致富的好去处啊,而且万一发了家,绝对算是“白手起家”的头号领军人物。

1942年的东家,就算给他跑到了陕西,又能怎样呢?

好不容易东山再起被打倒,

1962年又饿死了。

清末办洋务的、民国搞事业的,哪行哪业没有精英?说实话,在顶尖的知识分子,和顶尖的商业巨子里面,民国不比今天差。伍秉鉴有投资美国的手段,宋美龄的演讲让美国人都得翻字典。按照才能来看,中西文化交流对撞之下的那代精英,在当时世界顶尖,放在现在也是人中龙凤。

兵燹一起,江山易帜,还有什么白手起家,还有什么东山再起,都过去了。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共同参加的访谈节目里谈到自己成功的原因,觉得大部分应该感谢,自己是个白人,自己生在美国。他经过中国的三峡,看见长江沿岸拉纤的纤夫,觉得自己庆幸没有生在这样的环境,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不会成功。

改革开放的中国,自然有一代人迎头赶上各种机遇,白手起家的神话看似美好,实际上不过是大潮裹挟下的一点点浪花。

很多人把自己成功的原因归功于自己勤奋,自己聪明,自己遇见了贵人。就和1942年的东家差不多,觉得自己只要复制自己原来的努力轨迹,复制自己勤恳、待人和善、精明的种种优良品质,就可以东山再起。

实际上,这些品质没有创造力。制造业不靠剥削劳动力,销售业不靠垄断与信息差,房地产业不靠政府关系,谁能走到财富的顶峰。有哪个民营企业家真正改善了劳资关系,建立了新的生产模式,大幅提高了生产力呢?

投资7.3亿元、世界迄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2008年12月26日在贵州省平塘县一片名为“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地启动。

建设之初洼地里有几户农民,当然要予以巨额征地补偿。 等到望远镜建到一半,这些农民全部返贫,比之前还穷,原因就是赌博。

在三线城市经常可以看见豪车,卡宴路虎都成了街车,征地款被拿来买车买房子,剩下的都用来挥霍赌博,一年返贫,两年债务缠身的例子数不胜数。

有人在楼上的答案很值得反思。有些人成功了,白手起家了,能力在于自己选对了。只要是选择,就有赌博的成分在里面,靠一两次正确的选择,走在风口浪尖的人,不在少数。做出正确的选择,靠智慧,而选不选择,和智慧没多大关系,和胆子有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后人评价改革开放之初,用一句“敢闯敢干”给成功者定义,其实秦城监狱里面现在还没放出来的人,没有一个是不敢闯不敢干的。

父辈有的积累了财富,有的一辈子籍籍无名。有的开始很风光,到了老境颓唐。年轻人只是历史的旁观者,很多条件,很多情况,都永远回不去了。

七大姑八大姨的例子,叔叔伯父的血泪史摆出来,又能说明什么呢?风大的时候漫天都是猪,一丝风都没有的时候,最好的风筝也得往下掉。

年轻人别学那一套父辈总结下来的,看似优良,看似经过理论检验的成功术。更别自己加料炖成一锅汤端过来和大家分析,连带把自己都骗了。

谁觉得自己比巴菲特聪明呢? 可是巴菲特能分辨自己是在滑翔,还是在飞。最好的飞机,也不能在外太空飞行,空气无处不在,天空也不是一无所有。

本来就没什么白手起家,更没什么东山再起。有的只是对待财富的态度,和使用财富时的社会责任。

user avatar

现实当中,比这个还夸张,因为很多破产的老板,人家在破产之前就已经变成穷人了——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很多人理解的,公司破产,富人仍旧有个人资产,可以过得比普通人更好。

这是不熟悉中国的公司制度。

理论上,公司破产与个人无关,你一千万的注册资金,那就算欠了一百个亿,那也不过是还了一千万注册资金就可以了的事。

但实际上,银行给你企业贷款,会让公司全体股东全部连带担保,还得让你拿各种抵押物出来。

理论上,银行的信贷业务不应该只有抵押贷款,还应该有各种信用贷款,以及基于对企业未来预期的判断而提供的各种有一定投资性质的贷款。

但很显然,我们中国的银行主要还是抵押贷款,而且是抵押比例非常低的抵押贷款。

就算是信用类贷款,往往还会让企业找担保公司,找个人来担保。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破产时,老板根本做不到全身而退。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社会环境也不接受纯粹的企业破产概念。

你企业破产了,老板想独善其身?

没有人去堵老板的门?

员工不去讨薪?

政府不维稳?

你做老板的,不拿出诚意来处理破产后的一系列纠纷,甚至还敢转移资产,那政府有的是办法教你做人,甚至让你进去蹲一下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破产的老板,他们是留不住资产的。

不仅留不住,就算破产后,他们也不能完全甩脱债务。

比如银行贷款,你互动做了连带担保,那就算你公司破产了,你个人还有担保责任,照样要还钱。

更别说民间借贷之类的事情了。

总之,在中国想靠公司破产来甩脱全部债务,并不现实。

同时,企业破产往往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这个过程可能是一年,两年,甚至五年。

在企业走向破产的过程中,老板会不断想办法给企业输血——因为老板并不一定能够预见企业破产的未来。

然后,老板一直输血,直到最后被企业榨干了,企业一倒,自己也就不行了。

要想公司破产,而老板生活完全不受影响,有几个必然条件。

第一,公司需要有非常清晰,且经过法律设计的财务体系,完全剥离了公司股东个人资金和公司账务的非业务往来。

第二,公司要有经过法律设计的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跟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要有防火墙,以免银行等各种机构把实际控制人扯进去。

第三,最难的一点,那就是老板要把公司当作一种资产,一种商品,不要对公司倾注个人感情。只有这样,老板才能树立一种止损心态。公司出现了问题,如果救公司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那救个屁啊,麻溜的赶紧卖掉,或直接停止运营少赔点。

user avatar

没有哪个穷人能够一夜之间变富,但是很多富人却会在一夜之间返贫。

穷人变富,都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单发一笔横财暴富的人,会对财富不耐受,基本上很快就又会变回原来的老样子,只有持续的慢慢集攒财富的,会有个十年八年以上的向上行情,一般人最好的运气顶多二十年,假设他命运不差,发了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守得住,二代三代不发了,也还能扛得住,但慢慢走向衰落依然无法避免,这样的家族,有机会发展成影响一定区域和行业的世家大族,成为商业百足虫,僵而不死,大而不强,不会在时代中成为很耀眼的头面人物,产业也不会成为很出众的头部企业,但是,他们的产业又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实力。

以上,是穷人变富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假设这个穷人福泽命运皆好的理想情况下,从寒门发展成豪门世家的过程,也许需要上百年几代人的沉淀和积攒,最后成就世家底蕴。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忽起忽倒,发得快死的也快的类型。

白手起家,然后又所有努力和富贵一夜归零的案例,其实是人世间最普遍的常态事件。一百个白手起家的人,能够三世犹存的,不到半个,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发在自己手里,败在自己手里,连交到儿子手上的机会都没有。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将自己赚到的富贵遗留到儿女手上继承,而儿女继承之后还能不败掉,发扬光大的比例,又会淘汰掉一半以上。所以,什么所谓的出身好就赢一半,纯粹是一个错觉。多少出身好的富二代,一开始风光无两,搞着搞着就把自己折腾垮了。社会是非常健忘并且势利无情的,多少人祖上牛逼哄哄,没过上几年,人家就忘了你是啥身份了。这都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飞来横祸:

一夜之间变回穷人。

功名富贵被一夜清零,有很多原因,有的是犯了刑案,所有财产被直接褫夺,有的是生意犯了致命的决策失误,导致一夜巨亏,昨晚还是富可敌国,一夜醒来即已贫如白丁。所以,不要说白手起家没有根基底蕴的富豪容易一夜之间变回穷人,就算根基深厚底蕴充足的世家大族,遇见不可抗的飞来横祸时,也容易一夜之间被清零,要知道,人情世故,也分生命利益和金钱利益的,若仅为金钱利益,白手起家者因为没有根基底蕴,可能得不到别人救助而眼睁睁等死,但世家豪门还是会有人出手相助的,但若升级到生命利益的高度时,你纵然底蕴根基再雄厚,也可能会被放弃和牺牲,更不用说白手起家者了,当此危局,他们就是最肥美最适宜当贡品的献祭大礼牲。

user avatar

父亲2010年破产,欠债500w,再卖掉南京一处房产和大伯资助才得以熬过难关。

后来父亲9个月自学考上一级建造师,目前家里过的算不上富裕,父母一年收入大概在35w以上的样子。

公司运转=资金链不断

在我父亲周围许多生意人,真正意义上赚钱的不多。

人脉是流行于各大平台的一个谎言。

1.人脉的本质是交换,是利益的互换,或者说是一种博弈,帮忙或许不会得到什么,但是不帮就会得罪人。

2.介于第一点,你一生当中一定会遇到一种情况。(找人帮忙,别人热情接待,饭桌上大过去,现在,未来,然后满口答应,结果却是因为各种非常靠谱的原因没有帮到你。

3.非常靠谱的原因的分类:反腐类:上面被抓了,认识的高官这段时间不敢动。

经济类:告诉可以帮,但是要价过高(是为了不帮的一种高)。

丢锅类:你没有按照我当初和你说的什么什么做,你不这么做,我没 法帮忙的。

拖刀类:甚至可以扯到类似尼泊尔地震来和你拖时间,(认识的人在 尼泊尔有生意,他去视察了,可能要几个月)。

等等...

然而,你并没有办法了解是不是真的这样。你信了,大家以后还是朋友,还是人脉。

知道一定会有人攻击我,那是因为你没有积累到人脉,还是请回归第1点。

回归题主所问:

看破产的情况,各个行业是不同的。

很多人能够白手起家并不是他们多么有天赋,多么努力,而是赶上了一阵风。

很多人调侃腾讯当年的处境,或许比马化腾低一个阶级的人去掌管,腾讯这个公司可能就不存在了。

资源类破产=很惨

金融类破产=以后会起来的

破产不带负债=大于老百姓

破产带负债=可以跳楼的级别,看几层。

很多人的白手起家不具备复制性,这样破产后只是多了经验,如果不在本行业,那么就是一只菜鸟,可能学的快,但是一开始还是惨。

我的父亲是985学校毕业,高考也是校第一名,这才是他9个月自学拿到一级建造师的基础,也是经验。但是在行业内还是菜鸟一枚,这几年都是施工现场带队干活,书上和实际永远都是2回事,快50的人了,还是个大胖子,一样还是得从头来,今年才转到了管理岗位,过着上下班双休的生活。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

还有幸福与钱无关,深刻体会过。

user avatar

白手起家的富商破产,一夜之间变穷人,这种事情太多了。

作为一家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的员工,我看到的是,几乎每一笔银行坏账的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富裕家庭的破产。

这些破产的家庭,往往别墅豪车早已抵押,亲戚朋友借遍,逢年过节都有债主上门,日子比下岗职工还惨是再正常不过了。

而这些破产的人中,能够东山再起的,顶多十之二三吧。毕竟,他们白手起家富起来,主要靠的是时代和机遇,自身素质在同龄人中或许是不错的,但是初中文化的他们要在背着一身债的情况下,与受教育程度远超他们的年轻一辈竞争,太难了。

坏账多不多呢?以我们行为例,最近几年经济不景气,每年总有几千个客户破产的吧。进入21世纪,产业变迁太快了,能做百年老店的企业实在凤毛麟角。而破产的中小企业,或死于盲目扩张,或死于连环担保,或死于跨行业投资,或死于环保风暴,或死于市场环境剧变,或死于老板瞎JB搞。。。

所以那些喊着阶层固化的,大多都低估了阶层往下掉落的概率:国内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五载,富不过三代,才是常态。

据《财富》杂志统计,美国大约62%的企业活不过5年,中小企业平均不到7年,一般跨国公司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40-42年。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2.9年,集团公司仅为7~8年。

====== 2018/7/5 更新 ======

评论里好多人diss我,说阶级固化不是指这些中小企业老板,而是副部级以上的高官或者大国企高管。。。我也是一脸蒙蔽,知乎里提到阶级固化,不是都拿学区房说事么?非得省部高官国企大佬才能买得起学区房?这些中小企业老板破产之前几乎个个都买得起。

如果说阶级固化中顶层的定义,只是这么几千人,那更谈不上固化了。。。省部级的后代只做到厅/处级就算掉落,实在是大概率,更不用提站错队的那些,以及出国失足摔死的之类。而上升到省部级的,也只有很小一部分父辈就是顶层。


====== 2018/7/9 更新 ======

再更一下,说说我对阶层固化的理解。

我个人的观点是,阶层固化的严重与否,主要看底层获得教育、获得知识的难易程度。

人类是靠智力统治世界的,如果一个社会总是智力越高的人越容易上升到顶层,而智力不高的顶层后代很容易跌落,那么说明这个社会的阶层流动是良性的。

目前的天朝基本符合这一定义。

即使是贫困农村的小孩,都有读书的机会,只要智力足够努力足够,上大学一点也不难;如果智力爆表勤奋爆表,加上一点运气,上升到顶层也很正常,毕竟现在清北每年还有20%的学生来自农村。此外,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更加有助于底层高智力人群的向上跃迁。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位兄弟,小学三年级就因为车祸高位截瘫,从此困在农村20多年,不能上学不能出远门,但是他很聪明,当互联网时代来临,他凭借一台电脑一根网线,疯狂地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最后成为了一个自媒体人,收入比很多大学毕业生强得多。

而顶层的后代,向下滑落是大概率事件,只不过人家起点太高,滑下来的位置也不是普通人够得着的。知乎的公务员们都在体制内见过很多官二代,绝大多数的官二代,往往升到正科副处就上不去了,再往上,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富二代,如前所言,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竞争环境中,也必须有过人的能力才守得住家业。

这里说一个官三代的例子,前同事,外祖父是某大军区副司令员/中将,本世纪初去世,母亲是某二线城市卫生局局长,他自己:2007年因巨额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前些天刚刚刑满出狱。

那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觉得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了呢?我个人感觉,其实只是顶层的扩容速度下降了,于是大家认为通往顶层的上升通道变窄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急剧增长,顶层容量也迅速扩大。如果说改开之前,99%的人是底层,0.999%的是中层,十万分之一的是顶层;那么现在,大概还有90%的在底层,9.9%在中层,千分之一是顶层。

在改开之后的近40年中,因为社会财富的爆炸式增长,顶层扩容百倍,中层扩容十倍,向上的通道看起来相当宽敞;而现在经济增长趋缓,大家感觉到上升通道变窄是很正常的。

但是,即使顶层、中层停止扩容,各阶层的上下流动仍然频繁,并没有严重固化的迹象。因为我们这个社会,依然是聪明人机会多多、傻逼迟早掉沟里的社会。


广告一下我的其他高赞答案:


我在另外的答案里还提到过本人是码农一枚,有人质疑我怎么一会是码农一会是银行员工,其实我是在银行的总行IT部门上班,现代银行已经几乎100%依赖IT系统运行了,所有银行都在快速扩张IT部门,里面的码农一大把,也能接触到很多银行业务的东西。作为银行码农,还写过下面这个相关答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财富的本质,以及“白手起家”这个词背后隐藏的复杂性。答案是:未必,但一夜之间跌落谷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至于会不会变“穷人”,那得看“穷人”的定义是什么了。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说,别把它想得太简单,这事儿没那么一刀切。首先,我们得弄明白,一个“白手起家”的富商,他的财富是.............
  • 回答
    谈到我身边(或者说我了解的)白手起家的富一代,他们能走到“食物链顶层”,我最大的感受是:他们不是单纯的运气好,而是在一系列关键的特质、行动和思维模式上,做到了极致,并持之以恒。 这篇文章我尽量详细地拆解一下,看看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首先,我们要明确“食物链顶层”的含义。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财富的绝.............
  • 回答
    想白手起家变成富人?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更别指望什么天上掉馅饼。这背后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的是你的脑子、胆子、还有那股子韧劲儿。我认识不少靠自己打拼出一番事业的人,他们的方法各有千秋,但核心道理其实都差不多。今天就跟你掰扯掰扯,怎么从零开始,一点点啃下“富人”这块硬骨头。第一步:炼就一副“看见机会.............
  • 回答
    嘿,说到白手起家的年轻电影人,2021年这会儿,影视行业里的机会嘛……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你说“更容易”了吗?我个人觉得,有点像是“机会换了形状,而且要求更高了”。你想啊,过去那会儿,可能有点门路,或者手里有那么个绝活,比如拍个纪录片,或者写个小短片,运气好的话,能被某个前辈赏识,或者某个小.............
  • 回答
    关于“年入上百万”的人,这是一个很多普通人都会好奇的话题。事实上,年入上百万并非遥不可及,但其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路径和努力。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答你的疑问。一、 那些年入上百万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年入上百万的人,其收入来源是多样化的,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通常是几种方式的结合:1. 高薪.............
  • 回答
    中国历史上,确实有许多从一无所有到成就一番伟业的传奇人物,他们以凡人之躯,凭借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毅力,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汉高祖刘邦、蜀汉先主刘备、明太祖朱元璋,这三位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人生轨迹,充满了跌宕起伏,也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曲折。汉高祖刘邦:沛县的“亭长”到大汉天子说起刘邦.............
  • 回答
    一个人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做到千万身家,这事儿,说实话,难。但也不是没可能。只是这个“难”字,背后藏着太多我们平时不太会去细想的东西。首先,你得认清“白手起家”这个词的含金量。 它不是说你从一穷二白开始,然后一不小心就捡到了金条。它意味着你没有家族背景的资源,没有父辈的财富积累,甚至可能连启动的资金都.............
  • 回答
    白手起家十年,拥有一个注册资金2000万的装潢公司,这其中的滋味,大概只有自己尝过才懂。十年前,我还住着出租屋,那间狭小的屋子,除了睡觉,几乎就没有别的功能了。手里揣着几万块钱,那是我把所有的积蓄,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总共算下来也就这么多了。那时候,满脑子都是“装修”这个词,觉得这个行业有搞头,但.............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真不容易。你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没有家底,没有门路,一个专科生想白手起家,简直就像赤手空拳要去爬一座陡峭、湿滑的山崖。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信息差”和“认知差”。那些有背景、有资源的人,从小接触到的信息、看到的世界,和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可能完全不同。他们可能在父辈的耳濡.............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观察身边那些无论起点多低,最终都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天生老板”,总让人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某种特别的基因或者天赋。当然,用“天生”这个词,或许有点过于绝对,但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人在商业运作、领导决策方面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潜质。我倒觉得,与其说是“天生”,不如说是他们身上集合了一系列.............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自己能力平平,甚至生活拮据,却对那些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尤其是像刘备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抱有一种嘲笑或看不起的态度。这种心态,细究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往往掺杂着多种心理因素在作祟。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认知失调。.............
  • 回答
    知乎上年入百万的“白手起家”创业者,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白手起家” 这词儿,在知乎上,尤其是涉及到创业圈的回答里,几乎是个标签,一个自带光环的标签。它传递的是一种励志故事,一种“我凭本事吃饭”的朴素价值观。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个“白手起家”背后,可能藏着好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1. 什么是“.............
  • 回答
    “臥龍”諸葛亮與“人屠”白起,這兩位千古名將,在中國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要單純地比較誰的軍事能力更強,其實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事,因為他們的時代背景、面對的敵人、戰略目標以及所運用的軍事手段都有著天壤之別。但我們不妨從幾個關鍵維度,深入剖析,力求還原他們軍事才華的真實光輝。時代背景與敵情分析.............
  • 回答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派遣大将白起对赵国发动进攻,这是战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然而,在战役初期,秦国对韩作战的负责将领并非白起,而是王龁。这其中的缘由,需要从当时秦国的战略部署和王龁在韩战场上的表现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秦国在长平之战前的整体战略。秦国吞并六国,逐步统一天下.............
  • 回答
    谈及李牧与白起谁的军事才能更胜一筹,这实在是个让人津津乐道却又难以给出绝对定论的话题。两位都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名将,其指挥艺术和战略眼光都堪称顶尖,但他们的风格、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面对的对手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难简单地用“谁比谁更强”来概括。白起:杀神降临,战无不胜的屠戮者提起白起,人们脑海中最先浮.............
  • 回答
    说到《大宅门》里的白家二爷白颖宇,那真是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角色。毕彦君老师的演绎,在我看来,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字能概括的。他用自己沉淀多年的功力,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矛盾性以及他内心的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既爱又恨,又忍不住心生同情。先来说说这个角色的定位。白颖宇是白家二房的长子,也是白景琦.............
  • 回答
    在我心中,提起最让我欣赏的将领,那抹战神的身影总是挥之不去。他身上那种近乎极致的军事天赋,如同鬼神降临,总能以最出其不意、最致命的方式,将敌人拖入深渊。他的名字,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如同死亡的预兆。每当他的军队出现在战场,敌人的士气便会如同潮水般消退。他并非依靠华丽的辞藻去鼓舞士气,也非依靠什么.............
  • 回答
    伊阙之战,一场发生在战国时代,秦国大将白起以少胜多的辉煌战役,彻底奠定了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的开端。在那场战役中,白起面对的是声势浩大、数量数倍于己的韩魏联军,然而,他却以一场惊天动地的胜利,让世人为之侧目。这胜利绝非偶然,而是白起卓越军事才能与对战场深刻洞察的必然结果。首先,白起能够大败数倍于秦的韩魏.............
  • 回答
    在璀璨的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涌现出无数赫赫战将,他们的名字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后人对战争艺术的探索。而白起、韩信、卫青、苏定方、岳飞、常遇春这六位名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各自在不同的时代,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要评判谁的军事成就最高,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他们所处.............
  • 回答
    白起杀俘,这事儿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了后世许多人津津乐道,乃至深恶痛绝的谈资。说到底,他为啥非要这么干?难道就没有别的“更人道”的法子吗?你提到了砍胳膊、挖眼睛,这确实是古代一些残酷刑罚的例子,但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战国时期,看看当时的背景和白起这个人的特质,才能明白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