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和孙策几乎都是白手起家,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回答
刘备和孙策虽然都被誉为白手起家,在早期都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创业过程,但他们的发展轨迹和最终成就却存在巨大的差距。要深入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他们的出身背景、个人能力、战略眼光、团队建设、政治环境以及机遇与运气等。

一、 出身背景与早期基础的差异:

刘备: 尽管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但实际上是没落的贵族,家境贫寒,早年以贩卖草鞋为生。这导致他创业初期没有任何家族势力、财富或现成的班底支持。他的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依靠个人魅力和奋斗。
孙策: 他的父亲孙坚是东吴的开创者,虽然也经历了战乱和家族的起伏,但孙坚在世时已经有了一定的军事声望和部分部曲(亲卫部队)。孙策在继承父亲遗志时,至少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起点:一支由父亲积累的军队,以及一部分忠诚的追随者。这使得孙策的“白手起家”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在父亲肩膀上的继承和发扬,而非真正的“从无到有”。

二、 个人能力与特质的侧重:

刘备:
政治才能和笼络人心的能力: 刘备最突出的能力是其政治敏感度和笼络人心的超凡能力。他以“仁德”著称,能够吸引和团结各种人才,尤其是那些不甘于平凡但怀才不遇的智谋之士。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一大批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将领和谋士都是被刘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并最终为他效力。
坚韧不拔的毅力: 刘备一生屡败屡战,颠沛流离,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他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挫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战略眼光(相对而言): 刘备的战略眼光更多体现在其长期主义和对天下的深刻理解上。他很早就认识到“荆州之势,通乎四海”,并最终以此为根基发展壮大。然而,在具体战术和短期决策上,他有时也会犯错误。
孙策:
军事才能与勇猛过人: 孙策是杰出的军事家,骁勇善战,被誉为“小霸王”。他继承了孙坚的军事天赋,并且在实践中展现出极强的指挥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他的军事行动往往雷厉风行,以少胜多,迅速打开了局面。
果断的魄力: 孙策在决策上非常果断,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例如,他敢于在群雄割据的情况下,以一支疲惫的军队横渡长江,挑战强大的陈登。
领导力(军事层面): 他能够激励部下奋勇向前,在战场上建立军威。

差距分析: 刘备的能力更多体现在政治和人才的整合上,他擅长 Aufbau,构建一个稳定的政治和军事团队。而孙策的能力则更侧重于军事行动和迅速扩张。然而,在创业初期,孙策的军事优势使得他能够更快地获取地盘和资源,这是他发展迅速的关键。

三、 战略眼光与发展路径的差异:

刘备: 刘备的战略是“匡扶汉室”,这虽然目标宏大,但在早期也存在战略不清晰、根基不稳的问题。他早期在曹操、袁绍等巨头手下辗转,虽然积累了经验和人才,但缺乏独立发展的根据地。直到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有了“隆中对”这样的清晰战略规划,明确了以荆州为根据地,联合东吴,北伐曹操的道路。
孙策: 孙策的战略目标是继承父业,平定江东。他的发展路径更加直接和聚焦。他利用了袁术的势力作为掩护,然后抓住机会,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江东六郡。他的战略非常务实,就是先稳固根据地,再图发展。

差距分析: 孙策的战略更加务实和聚焦,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因此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的成功。刘备的战略虽然更具长远性和政治高度,但在早期缺乏执行的根基和清晰的路径,导致发展相对缓慢。

四、 团队建设与人才吸引的侧重点:

刘备: 刘备的核心优势在于他能够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他的仁德、诚信和对人才的尊重,让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等一批当时最优秀的人才愿意为他出生入死。他能够将这些个性鲜明、能力各异的人才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
孙策: 孙策也吸引了一些追随者,如周瑜、程普、黄盖等,这些人也是当时江东的重要将领。然而,孙策的团队更多是以军事为核心的集团,其对人才的吸引方式可能更侧重于军事上的共事和利益共享,而缺乏刘备那样深入人心的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而且,孙策英年早逝,很多长期人才储备和培养未能充分展开。

差距分析: 刘备在团队建设和人才凝聚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能,这是他能够从几乎一无所有发展到三分天下的关键。孙策虽然也拥有优秀的军事团队,但其人才结构和凝聚力可能不如刘备全面和深入。

五、 政治环境与外部因素的影响:

刘备: 刘备所处的时代,正是曹操一家独大,袁绍、袁术等割据势力林立的乱世。他长期处于强势对手的夹缝中生存,每一次发展都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并且常常被动应对。例如,赤壁之战前的联合孙权,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被曹操逼迫的现实。
孙策: 孙策崛起时,虽然天下大乱,但江东地区相对稳定,且袁术这个名义上的“盟主”的力量正在衰退。这使得孙策能够在一个相对有利的区域内,利用袁术的残余影响,迅速整合江东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面对的并非像曹操那样已经形成强大统一政权的对手,而是各自为政的军阀。

差距分析: 孙策所处的局部政治环境比刘备更加有利,给了他更大的施展空间和更少的外部阻力。刘备则是在更加险峻的政治棋局中摸爬滚打,步步为营。

六、 机遇与运气:

刘备: 刘备的崛起充满了波折和机遇。例如,曹操没有杀刘备,让其成为一方诸侯,便是重要的转折点。赤壁之战的胜利,以及后来诸葛亮的到来,都是他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机遇。
孙策: 孙策抓住的主要机遇是其父孙坚的去世,以及江东群雄并起但缺乏强大领袖的真空期。他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填补了这个真空。

差距分析: 两者都抓住了机遇,但孙策的机遇显得更为集中和直接,能够快速兑现成果。刘备的机遇则更分散,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整合。

七、 寿命与早期决策的局限性:

刘备: 刘备虽然一生坎坷,但活得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去积累、发展和实现其政治抱负。他能够持续地学习、调整战略,并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孙策: 孙策最大的遗憾是英年早逝(26岁)。他刚刚确立了江东的统治,却被刺杀。如果孙策能够活得更久,凭借他的军事才能和魄力,以及周瑜等人的辅佐,东吴的版图和实力很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与曹魏和蜀汉的格局也会有所不同。然而,他的早逝也导致了权力交接的困难,以及他为后来的孙权奠定的基础是否稳定,仍有讨论空间。

差距分析: 寿命是影响最终成就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孙策的英年早逝,让他未能将自己的创业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而刘备则有足够的时间将事业推向更高的层面。

总结:

刘备和孙策的“白手起家”之所以差距巨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1. 起点不同: 孙策继承了孙坚的部分班底和声望,起点高于刘备。
2. 能力侧重: 孙策以军事才能和果断执行力迅速扩张,而刘备以政治才能和人才凝聚力稳步发展。
3. 战略路径: 孙策战略清晰且务实,聚焦于一块根据地的快速占领;刘备战略宏大但早期不稳定,需要漫长的积累和整合。
4. 人才结构: 刘备的人才吸引和整合能力更为超群,能够凝聚一批各具才能的顶尖人才形成强大合力。
5. 外部环境: 孙策崛起时所处的局部政治环境相对有利,阻力较小。
6. 寿命差异: 孙策英年早逝是影响其最终成就的关键制约因素,而刘备则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其政治抱负。

简而言之,孙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强大的个人能力和果断的行动,在相对有利的环境下迅速奠定了江东基业,但因早逝未能进一步发展。刘备则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领导者,他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政治智慧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在更为艰难的环境中,通过凝聚顶尖人才,最终建立了一个能够与曹魏抗衡的政权。这两种“白手起家”模式,虽然起点相似,但发展的路径和最终的成就却截然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论遗产

刘备他爹早死,使得刘备读书还得靠叔父接济

孙策他爹也早死,但是给了留了玉玺,部曲,和不少旧将,程普,黄盖,韩当,朱治等都是有传的。

刘弘:我也没办法,举了孝廉,还没当官就死了


论亲族

刘备游侠起家,家里人都怕惹祸,没有人跟随刘备

孙策四大亲族了解下,孙贲,孙静,吴景,蔡徐琨,哪个不是成名已久的,孙贲等人哪个不是手握重兵?后来又上吴书?

刘元起:你咋不跟着刘备混

刘德然:呜呜呜,我怕


论对手

刘备长期在怪物房战斗,什么袁绍袁术,曹操吕布,哪个都对中原争霸产生过巨大影响

孙策有干爹袁术和亲族支持,刘繇,王朗,严白虎都不是什么牛逼诸侯。


这三国就是二袁的遗产。


刘备:使备有基本,天下之辈不足虑也。

孙策:有爹和干爹真好。

user avatar

因为起家的差距就很大。

刘备长期讨贼,数年起伏混迹于县中长吏的级别,投老同学公孙瓒也才混上个别部司马。这还没有孙策寸功未立,出场起步的怀义校尉高。袁术对孙策的许诺是太守,刘备随田楷作战有功也才试守平原令。

孙策的舅舅吴景、族人孙贲等都是袁术麾下的重要骨干,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这都是孙策的助力。刘备的助力是啥,周围一圈人都指着刘备带着往上爬呢不是。遑论孙坚留下的军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刘备拉起这种队伍需要用多少年?

开拓路上,孙策的敌人是谁?刘繇、王朗、严白虎之流。

争霸途中,刘备的对手是谁?二袁、曹操、吕奉先等辈。

孙策有很好的资源,去打新手难度;刘备没啥资源,去打相噩梦难度,这差距能不大么?

刘备的确是白手起家,孙策也可以白手——白手套起家。

user avatar

孙文台震怒,老子招的老将算啥,老子给你留的玉玺算啥,老子的部曲算啥?敢问除了地盘啥没给你留?

老子是身死了,可那只是我冲的太往前了而已。


user avatar

为了回复某位答主回答中的错误,且由于某些原因我无法在评论区进行回复,我不得不在此对其言论和论据进行应答

对于您的答案,我有几个小小的问题:

第一,“吕布好心收容刘备”指的是雀占鸠巢趁刘备东击袁术的时候把刘备赶出下邳赶到小沛么?三国志里记载了吕布“数欲害之”,袁术进攻刘备,他前往救援的意思是“本欲假手于术,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您的意思是这是出于好心的善行么?

第二,吕布的平东将军在操作上没有实际意义,且这个平东将军还是董卓遇刺后王允请封的,硬要引申也只能说抵抗杨奉的白波黄巾、张燕的黑山黄巾乃至李傕郭汜,和刘备扯不上任何关系。{内容删减}(下午4:10 修正:经过评论区讨论后发现此条举例存谬:由《三国志•钟繇王朗传》举证可得李傕郭汜的声名狼藉无法否认其掌握的中央朝廷职能和权利,无法否认其官职的权威性和压制性,本方例证不完善,特此向原答主道歉)

第三,曹操什么时候封刘备为徐州刺史了?您给封的?刘备在投靠曹操期间,曹操曾经分三次给刘备上表过三个官职,分别是镇东将军、豫州牧、左将军(三国志先主传可查),根本没有徐州刺史的记录———我姑且认为是您穿越回许昌替献帝批了你替曹操写的封刘备为徐州刺史的奏折吧,另外曹操本人请封的徐州刺史,就是那个后来被刘备袭杀的车胄怎么办?两个徐州刺史算怎么回事?他的徐州刺史是你给撤的?

{内容被建议修改}

希望您在动笔之前确认已经理解你所谈及的事物,稍微了解一下也好。


下午1:37更新

我们的朋友真是一位可敬的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但将内容中出错的徐州刺史改成了豫州牧,还在回答的结尾特地为我附上了一段言辞优美情绪诚恳的感谢,真的让我非常欣慰啊

但是有一点小问题:在拉黑了别人之后,在自己的回答里趾高气昂的让别人出来对峙,好像在操作上有一点难度,还望先生教我

user avatar

老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咋说呢?论拼爹,把乱世枭雄孙破虏与早早领了便当的涿郡刘弘等量齐观,是不是辱孙坚过甚?

刘弘给刘备留下了什么家当,地球人都知道: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再瞅瞅孙坚打拼一生,留下了什么资源:

孙贲字伯阳。父羌字[圣台],坚同产兄也……坚於长沙举义兵,贲去吏从征伐。坚薨,贲摄帅馀众,扶送灵柩。后袁术徙寿春,贲又依之。术从兄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绍与术不协,术遣贲攻破昂於阴陵。术表贲领豫州刺史,转丹杨都尉,行征虏将军,讨平山越。为扬州刺史刘繇所迫逐,因将士众还住历阳。顷之,术复使贲与吴景共击樊能、张英等,未能拔。及策东渡,助贲、景破英、能等,遂进击刘繇。
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与弟景居……景常随坚征伐有功,拜骑都尉。袁术上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孙策与孙河、吕范依景,合众共讨泾县山贼祖郎,郎败走。

孙坚的遗产都在自家人手里握着,孙策东征的直接诱因便是孙贲、吴景在与扬州刺史刘繇的斗法中落了下风。因此,袁术也并非传统印象中被一颗玉玺忽悠的不知轻重的废物,他原本就委任孙氏势力争夺扬州,既然不利,使孙策相助自然顺理成章。

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杨都尉,繇至,皆迫逐之。景、贲退舍历阳。繇遣樊能、于麋(陈)[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以距术。术自用故吏琅邪惠衢为扬州刺史,更以景为督军中郎将,与贲共将兵击英等,连年不克。策乃说术,乞助景等平定江东。术表策为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兵财千馀,骑数十匹,宾客原从者数百人。比至历阳,众五六千。

顺带,这些宾客原从可不是什么路人甲路人乙,瞅瞅这成色:

程普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也。初为州郡吏,有容貌计略,善於应对。从孙坚征伐,讨黄巾於宛、邓,破董卓於阳人,攻城野战,身被创夷。坚薨,复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也。以便弓马,有膂力,幸於孙坚,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为别部司马。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
蒋钦字公奕,九江寿春人也。孙策之袭袁术,钦随从给事。及策东渡,拜别部司马,授兵。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
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孙策在寿春,武往脩谒,时年十八,长七尺七寸,因从渡江,征讨有功,拜别部司马。
朱治字君理,丹杨故鄣人也。初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随孙坚征伐。中平五年,拜司马,从讨长沙、零、桂等三郡贼周朝、苏马等,有功,坚表治行都尉。从破董卓於阳人,入洛阳。表治行督军校尉,特将步骑,东助徐州牧陶谦讨黄巾。会坚薨,治扶翼策,依就袁术。后知术政德不立,乃劝策还平江东。

所谓的江表十二将,孙策未出寿春已经集齐了五个,其中仨还是追随孙坚东征西讨的宿将,这些人也不是光棍,应当都有私兵部曲。更甭说靠着孙坚关系直接搭上了周瑜这位兄弟:

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周瑜的家世可不是等闲,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就算是一见钟情,那也是二代圈子里的一见钟情,和平头百姓可没一毛钱关系。

捎带,再怎么埋汰袁术,这位也是当时天下一等一的诸侯,是不折不扣的遮阴大树。没这位的遮蔽,孙坚死后的孙氏集团还未见得能如此完整的等着孙策接手。

这阵容,这家底,白手?是不是对白手起家有什么误会?和孙策一比,甭说刘备,连老曹都可以算是白手起家了。

不过分跟谁比,若说和孙权一比孙策的开局几乎是白手起家,我倒没啥意见。摊手。

当然,孙权本人可未必这么盘算的,说不定觉得自己刨去能力之外的资本接近于零,要不咋追谥了个长沙桓王意思意思就算拉倒呢?

user avatar

综合《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来看的话,刘备和孙策不能说是差距不大,只能说是完全一致。


▼刘备是三国中一国的奠基者,孙策也是三国中一国的奠基者。


▼刘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孙策很小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


▼刘备有着非常出色的义兄弟,孙策也有着非常出色的义兄弟。


▼刘备是兄弟们中的大哥,孙策也是兄弟们中的大哥。


▼刘备的三弟性情急躁火爆,因此受到两个手下的暗算而被害;孙策的三弟也性情急躁火爆,因此受到两个手下的暗算而被害。


▼刘备和他三弟的死亡时间相差不远,孙策也和他三弟的死亡时间相差不远。


▼刘备去世之前,任命了出色的托孤大臣,并留下了“君可自取”的托付之词;孙策也在去世之前,任命了出色的托孤大臣,并留下了“君可自取”的托付之词,


▼刘备在演义里面,最有名的战绩的对手是某个用戟的名将;孙策在演义里面,最有名的战绩的对手也是某个用戟的名将。


▼刘备后来以半独立的形式让用戟的名将成为过自己的属下;孙策后来也以半独立的形式让用戟的名将成为过自己的属下。


▼刘备的主要领地是靠攻占一名汉室宗亲得来的,孙策的主要领地也是靠攻占一名汉室宗亲得来的。


▼刘备在攻打那位汉室宗亲时,最主要的敌人是一名张姓的大将;孙策在攻打汉室宗亲时,最主要的敌人也是一名张姓的大将。


▼和刘备为敌的张姓大将最后兵败被杀;和孙策为敌的张姓大将最后也兵败被杀。


▼刘备部下有一位大将姓吴,按辈分是他的兄弟,这位吴姓的大将后来被任命为都督并封侯;孙策的部下也有一位大将姓吴,按辈分是他的兄弟,这位吴姓的大将后来被任命为都督并封侯。


▼演义里刘备的侄子本来是皇帝,但后来因为某位权臣的缘故被贬为王;孙策也的侄子本来是皇帝,但后来因为某位权臣的缘故被贬为王。


▼刘备是“英雄忌人”这个典故的主角,孙策也是“英雄忌人”这个典故的主角。


▼刘备从辈分上来说,应该称呼吴国太为母亲;孙策也称呼吴国太为母亲。


这不是完全没有差距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