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孙权合肥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哪个输的更惨?

回答
要论孙权合肥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哪个输得更惨,这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两者都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损失以及后续的战略意义,却有着微妙的差异。

孙权合肥之战: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孙权多次攻打合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能体现“惨”的,往往指的是215年孙权亲率大军攻打合肥,以及234年他再次率军攻打合肥的两次。

215年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
背景: 孙权吞并荆州后,实力大增,野心勃勃,意图一举扫平合肥,占据淮南,与曹操争夺天下。当时镇守合肥的曹操大将是张辽、乐进、李典。
过程: 孙权集结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围攻合肥。最初,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张辽看准时机,带领八百精兵,趁夜色突袭孙权军营。这一突袭极为勇猛,直捣孙权中军。张辽更是“披甲持槊”,冲锋在前,令孙权军阵脚大乱。孙权本人险些被张辽所擒,情急之下,只能骑马翻越营垒逃命,甚至丢弃了战马,徒步跃过高垒才得以脱险。这场战役,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吴军,孙权损失惨重,士气受到极大打击。
惨烈之处:
个人颜面尽失: 孙权作为吴国的国主,竟然被敌军杀得如此狼狈,几乎被生擒,这在个人声誉和威望上是极大的打击。
部队损失: 虽然具体数字难以考证,但十万大军被一支区区八百人的偏师打得溃不成军,可见损失之大。更重要的是,这批精锐部队的损失,对于孙权来说是无法承受之痛。
战略受挫: 这一战直接导致孙权扩张的步伐被遏制,合肥这块战略要地始终未能攻克,淮南的战略目标泡汤。

234年合肥新城之战:
背景: 诸葛亮在北方与曹魏对峙,孙权则认为这是机会,再次出兵攻打合肥,目标是合肥新城,由曹魏将领张辽的旧部(或其继任者)驻守。
过程: 孙权这次准备更加充分,倾巢而出。但守将满宠(也有说法是其他将领,但满宠在此役中确有卓越表现)采取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策略。吴军围攻多时,士气逐渐低落,又逢天时不利(例如连绵阴雨,导致粮草运输困难,士卒生病)。在关键时刻,满宠趁吴军疲惫之际,发动反击,并利用新城坚固的地形,打退了吴军的进攻。
惨烈之处:
攻城不下,损兵折将: 尽管孙权这次投入兵力更多,并且有着明显的战略意图,但最终还是未能攻克合肥新城。更令人心痛的是,吴军在此过程中损失了大量兵力,尤其是精锐部队,并且由于攻坚战的性质,伤亡会更加惨烈。
“疾病”成为致命因素: 史书中记载,吴军在围城期间,疾病流行,这无疑是导致士气低落、战斗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对于一支大军来说,疾病的蔓延比直接的战斗损失更具毁灭性,因为它摧毁的是整体的战斗意志和能力。
时机错失: 这一次的失败,使得孙权失去了与北方曹魏进行战略性对抗的绝佳机会,也让他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再次遭遇重创。

刘备夷陵之战:国本动摇的惨烈

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刘备一生中最惨烈、也是影响最深远的战役。

背景: 关羽在麦城遇害,刘备悲愤交加,决心为关羽报仇,并趁孙权内部(主要是陆逊刚上任)不稳之际,出兵攻打东吴。
过程: 刘备集结了蜀汉的全部精锐,号称十余万大军,亲自率领,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吴军的数个据点。然而,刘备犯了兵家大忌,将战线拉得过长,且采取了连营数十里的策略,缺乏纵深和有效的指挥调度。东吴大都督陆逊,年轻有为,沉着冷静,采取了坚壁不战、消耗刘备的策略。他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且多为步兵,不善水战。在等待了数月之后,陆逊抓住时机,以火攻为主,配合陆战,对蜀军营垒发动了猛烈进攻。吴军利用火攻,迅速点燃了蜀军连营,蜀军顿时陷入一片火海,损失惨重,阵型大乱。刘备在军队溃败后,勉强逃至永安(白帝城),但其主力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惨烈之处:
国本动摇,精锐尽失: 这场战役是蜀汉倾国之战。刘备将蜀汉几乎所有的精锐部队都投入到了战场。结果,这场战役让蜀汉损失了绝大部分有经验的将士,包括久经沙场的宿将。失去了这些骨干力量,蜀汉的军事实力一蹶不振,对后来的北伐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打击。
主帅亲自督战,败得彻底: 与孙权在合肥之战中险些被擒不同,刘备是作为主帅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而结果是军队的全军覆没。他的战略失误(不听赵云劝谏,连营太长,火攻不严密)直接导致了这场灾难性的失败。
战略目标彻底破产: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原本是为了报关羽之仇,并试图削弱东吴,巩固蜀汉的战略地位。结果,不仅没能报仇,反而让东吴士气大振,并为后来的曹魏攻蜀创造了条件。蜀汉由此进入守势,失去了主动权。
心力交瘁,病逝白帝城: 战败后,刘备心力交瘁,不久便在白帝城病逝。可以说,夷陵之战的惨败,直接加速了这位传奇君王的生命终结。

谁输得更惨?

如果仅从单次战役的损失程度和战略影响来看,刘备的夷陵之战无疑输得更惨。

损失规模: 夷陵之战,蜀汉军队几乎是全军覆没,损失的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几乎所有的精锐和有经验的将士。而合肥之战,虽然孙权也损失惨重,但每次战役的损失规模,相较于蜀汉在夷陵之战中的灭顶之灾,还是有差距的。
战略后果: 夷陵之战导致蜀汉军事实力一蹶不振,直接影响了蜀汉最后的国运。蜀汉从此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只能固守益州。而孙权虽然在合肥之战中屡次受挫,但吴国的国力依然强大,后续在赤壁、巢湖等地仍能与曹魏对抗,并没有像蜀汉那样,因一次战役而走向衰落。
对君主的影响: 夷陵之战直接导致了刘备的病逝,这是最致命的打击。孙权在合肥之战中虽然狼狈,但依然可以继续指挥作战,只是失去了部分战略机会。

孙权的合肥之战,更多的是一种“得不到”的遗憾和“难以逾越”的坎坷。 合肥就像是孙权眼中一块难以啃下的硬骨头,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但这种失败并没有动摇吴国的根基。

而刘备的夷陵之战,则是“倾覆式”的惨败。 它不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失败,更是对蜀汉国本的一次重创,直接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并将蜀汉推向了不可逆转的衰落。

所以,从“惨”字的深层含义,即损失的惨重、后果的严重性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来看,刘备的夷陵之战,输得更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尤其是站在现代网络文化的角度看,那肯定是孙权更惨。

毕竟孙权在合肥之战中得了个“孙十万”的外号,只要现在有人在网络上提起孙权,尤其是蜀粉必提“孙十万”那一档子事儿。

反观刘备,在这蜀粉横行的网络世界里,刘备在夷陵战败不仅没被嘲笑戏弄,反而大多数人指责孙权不懂大战略,是战略白痴,就知道背后偷袭盟友,破坏蜀汉匡扶汉室的战略目标。并且说刘备之所以会输完全是因为运气不好,根本不是能力问题。至于陆逊嘛,完全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不过认真分析一下,从史实的角度讲,夷陵之战的刘备肯定比合肥之战的孙权更惨。

孙权在合肥之战中虽然一度危急,被张辽区区八百人打得狼狈不堪。但是从东吴政权角度看,那只能算是战略进攻受挫,其军事实力损伤不大,对东吴的综合国力伤害不大。孙权本人除了受了点惊吓,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失。

刘备在夷陵战败,那可是全军覆没,刘备仅以身免,最后托孤于白帝城。此役战败,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元气大伤。可以说陆逊重创了蜀汉综合国力,蜀汉再无可能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了。如果你把夷陵之战前后之事一起来看,那刘备的遭遇岂是一个“惨”字能概括的?

那一段时间刘备先后遭遇了战略要地荆州被夺取,跟随自己多年的好兄弟关羽被杀,夷陵之战遭遇大败,蜀汉精锐丧尽,他自己则是心灰意冷,重病缠身,最后托孤于白帝城。

唉!!!百折不挠的皇叔最终的结果真心不是一个“惨”字能展现的。有时候,老天爷真的很不公平。在一个贵族横行的年代里,我皇叔带领一批中下阶层出生的人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让他们有机会封侯拜相,让他们有机会荣华富贵。多么励志的一个带头大哥,偏偏老天爷给安排了这么凄惨的一个结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论孙权合肥之战和刘备夷陵之战,哪个输得更惨,这得从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两者都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损失以及后续的战略意义,却有着微妙的差异。孙权合肥之战: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孙权多次攻打合肥,但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最能体现“惨”的,往往指的是215年孙权亲率大军攻打合肥,以及2.............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辟,触及到了三国历史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常被讨论的现象:为什么孙权在陆战方面,即使有多次尝试,但普遍被认为能力不如诸葛亮,甚至被一些人“鄙视”其陆战能力?而诸葛亮同样多次北伐,耗费巨大却未能成功,为何其陆战指挥能力却普遍受到尊重?要深入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历史.............
  • 回答
    孙权如果真的能攻下合肥,那么他在后世的评价,尤其是在“被黑”的程度上,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会天差地别。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首先,孙权未能攻下合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保守”“无能”的一个重要标签。尤其是对比他哥哥孙策的英武,以及后来诸葛亮北伐的坚定,合肥战场上一次又一次.............
  • 回答
    孙权为何要亲自出马攻打合肥?这背后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包含了多重考量,既有对局势的判断,也有对自身战略的坚持,更掺杂着一些个人因素的推动。要把这事儿说透了,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首先,得明白当时合肥这个地方是个什么光景。合肥可不是个普通的小城,它当时是曹魏在江淮地区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 回答
    合肥这个地方,对于孙吴来说,真是一块怎么啃都啃不动的硬骨头。说它难啃,可不单单只是因为张辽那员虎将,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太多了,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说张辽,他确实是孙吴心中的一道坎。官渡之战后,曹操把张辽调到合肥,这家伙可不是吃素的。他骁勇善战,军事指挥能力极强,而且还特别善于鼓舞士气。最.............
  • 回答
    孙权若不袭取荆州,转而攻打合肥,这绝对是三国历史走向的一道岔路口,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天下格局。要详细说来,我们得一步步拆解这其中的逻辑。一、 孙权“不偷袭荆州”的直接后果:刘备集团的喘息与巩固首先,荆州依旧在刘备手中,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变化。 刘备集团战略地位的稳固: 荆州乃四战之地,.............
  • 回答
    在东吴历史上,孙权时期能够真正具备攻略合肥实力,并且成功攻克(或者说在短期内占据)合肥的历史人物,虽然最终未能实现孙权统一北方的宏愿,但从整体能力、战略眼光和过往战绩来看,鲁肃 是一个非常有力的候选人。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上孙权虽然多次攻打合肥,但从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长久占领的胜利。合肥在曹魏.............
  • 回答
    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曹魏震动,北方刮起一阵针对关羽的“关公怕孙权”的议论,这使得孙权一方原本的顾虑,在舆论上似乎也得到了部分缓解。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按照“孙权没有选择袭击关羽”这条轨道前进。但如果,我们抛开既定的史实,来推演一下孙权当时若不攻击关羽,而是挥师北上,直取合肥会发生什么。 战略层.............
  • 回答
    赵匡胤作为宋朝开国皇帝,其军事才能在历史上确实被高度评价,但用户提到的“三次攻太原未果”和“与孙十万打合肥”的比较,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战役来分析,避免简单化结论。以下从历史背景、战役分析、战略意义及历史评价四个层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历史背景:五代十国的军事格局赵匡胤(927976年)在五代十国.............
  • 回答
    看待霍顿拒绝与孙杨合影并因此获得部分国外运动员掌声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而且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体育精神,还有文化差异、政治影响以及媒体的放大作用。首先,霍顿的角度。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一直坚持“干净体育”的理念。他本人并没有被查出兴奋剂违规,但他认为孙杨过去的禁赛记录(尽管是.............
  • 回答
    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关于“霍顿和斯科特拒绝与孙杨合影”的详细信息,也无法“去除AI撰写的痕迹”并使其看起来“更自然”。我的目的是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并且遵守道德准则。关于您提到的事件,我可以提供一些与游泳运动员之间互动和体育界相关背景的信息,但这并不能直接回答您的问题,因为我没有关于“霍顿和斯科特.............
  • 回答
    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自由泳颁奖仪式上,英国选手斯科特拒绝与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孙杨合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成为那届世锦赛中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首先,从体育竞技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个人选择,但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情绪和立场表达。 体育竞技.............
  • 回答
    围绕孙杨的禁赛事件,人们对其性格和人品的评价确实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人认为,禁赛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他的人品和性格必然存在瑕疵;也有人认为,这是司法程序上的判罚,不能直接等同于对一个人整体人品的否定。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1. 禁赛本身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孙杨被禁赛的原因.............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塞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儿媳妇给婆婆带孩子,婆婆却提出要每月3000元工资,否则就不带,还说自己没有义务。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只是钱,更是两代人之间关于亲情、责任、尊重和界限的问题。从婆婆的角度看,有没有道理? “没有义务”这个说法,法律上确实站得住脚。 传统观念里,老人带孙.............
  • 回答
    关于孙一宁直播和微博中声称被一名男子“骚扰”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理解和分析,并尝试去还原当时可能存在的细节:事件的起因与孙一宁的表述:孙一宁在直播中和微博上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核心是她认为自己受到了某个特定男性的“骚扰”。根据她的描述,这位男子在她的直播间刷了很多礼物,并在直播后或者在.............
  • 回答
    孙权杀死关羽是否明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战略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孙权杀死关羽的直接原因与背景 关羽发动北伐,威胁荆州: 在刘备于汉中称王后,关羽被任命为前将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襄樊之战。他围攻.............
  • 回答
    孙权杀害关羽是三国时期一个充满争议且令人唏嘘的事件。要理解孙权为何会下此决心,需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军事形势、以及孙权个人考量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事件的背景:荆州归属与战略枢纽要理解关羽之死,首先要明白他当时身处的地理位置和其重要性。关羽镇守的荆州,在当时是孙吴政权与曹魏政权争夺的战略要地.............
  • 回答
    要说孙权晚年为啥不像年轻时那么精明,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里面门道多着呢。人到了一定年纪,精力、心态、处境,哪一样不跟着变?孙权这皇帝也一样,不能总拿年轻时候那股子虎劲儿,要求他跟几十年前一模一样。首先,你得看孙权这辈子活了多久。他从二十几岁就开始接班,那时候是“虎父无犬子”,上面有周瑜、鲁肃、吕蒙.............
  • 回答
    关于“孙权是否应该让蜀汉粉丝感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双方的动机以及长远影响。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孙权在早期对刘备的帮助: 赤壁之战的关键盟友: 这是孙权对刘备最直接、最关键的帮助。当时曹操南下,声势浩大,刘备集团兵少将寡,孤立无援。如果不是孙权领导的.............
  • 回答
    孙权晚年,这位曾雄踞江东、开创基业的君主,确实呈现出了一些令人扼腕的转变,用“倒行逆施”来形容,虽然略显沉重,但足以概括其晚年政局的一些失据之处。与其说是他主动选择“逆行”,不如说是在岁月、权力和人心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他的一些决策和行为,对东吴的稳定和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对于继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