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演义中把孙权和曹操刘备并列而不是孙坚?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演义创作中一个核心的考虑:“势”与“名”的权重。 简单来说,演义之所以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列,而非孙坚,是出于塑造三国鼎立这一核心叙事的需要,以及对历史人物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力的综合考量,这其中“势”和“名”起了关键作用。

一、 孙权与曹操、刘备的“势”与“名”的匹配度:

演义,特别是《三国演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天下大势”为背景的宏大叙事。它要讲的是一个群雄逐鹿、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个框架下,孙权成为东吴政权的主要奠基者和巩固者,其所代表的东吴势力,与曹魏和蜀汉在政治、军事和地理上的格局是高度匹配的。

曹操: 作为汉末的权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雏形。无论在演义还是历史上,他都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势力代表。
刘备: 尽管早期颠沛流离,但在演义的“汉室正统”叙事下,他最终占据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成为一方割据的合法性象征。他的追随者众多,故事性也最强。
孙权: 孙坚虽然骁勇,但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早期讨伐董卓和初定江东,并且英年早逝。真正将江东基业发扬光大,并与曹操、刘备形成长期对峙局面的,是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励精图治,巩固了江东的统治,并且在赤壁之战等关键时刻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演义的视角看,他代表的东吴政权是三国鼎立不可或缺的一极。

为什么孙坚不行?

孙坚的“势”和“名”不足以支撑他与曹操、刘备并列的地位,原因如下:

1. 生命短暂,基业未稳: 孙坚虽勇猛过人,被称为“江东猛虎”,但他的政治生命非常短暂。在演义中,他被黄祖乱箭射死,这标志着他征服天下的雄心壮志戛然而止。他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政权,更没有形成足以与曹操、刘备抗衡的“势力”。他的江东地盘,很大程度上是靠儿子孙策打下的。
2. 非“天下主角”: 演义的叙事重心更偏向于北方的曹操和汉室的继承者刘备。孙坚虽然是重要的早期人物,但他的故事线更像是为孙策、孙权铺垫的序曲。他没有像曹操那样掌控中央,也没有像刘备那样背负“汉室正统”的旗帜,他的“名”更多是战场上的勇武,而非政治上的霸业。
3. “英雄”与“君主”的定位差异: 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了“英雄”和“君主”。孙坚更像是乱世中的一位杰出“英雄”,他以武力征服,但未能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而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是最终形成三国鼎立格局的真正“君主”,他们拥有各自的政权、政治理念和统治体系。演义的叙事需要的是能够支撑起一个时代格局的“君主”形象,而不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英雄”。

二、 演义创作的“春秋笔法”与叙事需求: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首要目的是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会进行取舍和加工,以达到叙事效果的最大化。

突出“三分天下”的格局: 演义的核心魅力之一就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三股势力的相互制衡与较量。将孙权置于与曹操、刘备并列的位置,能够最直观地展现出“三国鼎立”这一历史格局。如果将孙坚算在内,那么早期群雄并起的局面会更加复杂,不利于集中展现最终的三国对峙。
强调“家族传承”与“政治延续”: 孙权是东吴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稳定者。他的父亲孙坚,兄长孙策,都是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义虽然会描绘孙坚、孙策的英勇事迹,但最终的“主角”需要能够代表这个势力长期存在和发展。孙权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他继承父兄的政治遗产,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东吴政权的象征。这种“家族传承”的叙事,也增加了故事的连贯性和厚重感。
“名”的积累: 孙权在位时间长,参与了大量重要战役(如赤壁之战、合肥之战等),并成功地维持了东吴的独立和强大。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和“功绩”是实打实的,能够支撑起他作为一方诸侯的地位。演义在塑造人物时,会放大这些历史上的“名”和“势”,使其符合叙事的需求。

三、 对比孙策的定位:

有人可能会问,孙策也很勇猛,为什么不把孙策和曹操刘备并列?这同样是因为“势”和“名”的问题,以及更重要的“角色定位”。

孙策: 孙策是真正意义上“打”出江东基业的人,他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和创业者。在演义中,他也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角色,被誉为“小霸王”。然而,与孙权相比,孙策也因为英年早逝(被许贡门客所刺杀)而未能真正确立稳固的统治和长远的政治布局。
孙权是“守成”与“发展”的代表: 如果说孙策是开创者,那么孙权则是守成并将其发扬光大的“君主”。他有更长远的政治视野,能够团结江东士族,建立有效的统治体系。演义需要的是能够与曹操、刘备长期抗衡的“政权代表”,而孙权更能承担这个角色。孙策的定位更多是连接孙坚到孙权的“过渡性英雄”。

总结来说, 演义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列,而非孙坚,是出于构建“三国鼎立”这一核心叙事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历史人物“势力”(势)和“声望”(名)进行综合考量和文学加工的结果。孙权代表了东吴政权最核心、最稳定的时期,其在位时间和政治成就足以支撑他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孙坚虽然勇猛,但其短暂的生命和未稳的基业,使得他更适合被定位为一位早期参与者或为儿子铺路的“英雄”,而非最终形成三国格局的“君主”代表。这种安排,是为了让故事更加清晰、更有戏剧冲突,并且更好地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辽大战逍遥津时,曾直冲孙权,这么算应该是见过了。 虽说上面二位都算见过,可当中都有猜测的成分在内,要说和三位霸主都面对面的聊过天论过道的,还真是找不出来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演义创作中一个核心的考虑:“势”与“名”的权重。 简单来说,演义之所以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列,而非孙坚,是出于塑造三国鼎立这一核心叙事的需要,以及对历史人物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力的综合考量,这其中“势”和“名”起了关键作用。一、 孙权与曹操、刘备的“势”与“名”的匹配度:演.............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电影市场中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为什么在“百亿票房”演员的头衔中,前十位(或者说,截至目前为止,能够达到这个数量级的演员)一个女性演员都没有?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女性演员没有演技或不努力,而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包括但不限于:一、 中国电影市场结构和类型偏.............
  • 回答
    鹿角变小,这个问题在鹿科动物的演化研究中一直是个有趣的议题,尤其是在讨论现代演化的时候。虽然我们普遍认为雄鹿的鹿角是为了吸引配偶和打斗,越大越好,但实际观察到的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有些物种的雄鹿鹿角确实出现了变小的趋势。这背后,是自然选择和环境压力在起作用,而且原因可能相当复杂,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 回答
    马前卒在《中美贸易战:为什么是大豆》演讲中提出的“消灭农民和小农经济”的言论,确实是一个极具争议和引发深刻讨论的观点。要评价这一言论,我们需要将其置于马前卒一贯的“国家主义建构”和“后农耕文明转型”的宏大叙事框架下理解,并审视其逻辑、潜在影响以及不同维度的批评。以下是对这一言论的详细评价:一、 马前.............
  • 回答
    大陆演员在演绎香港黑帮片中那种“骨子里的江湖气”时,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源于文化背景、表演体系、社会环境和影视创作逻辑的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文化根基的差异:江湖文化的深层逻辑1. 香港黑帮片的江湖气来源 香港黑帮电影(如《英雄本色》《无间道》《警察故事》等)的江.............
  • 回答
    歌手在演唱中佩戴的耳返,学名通常叫做“入耳式监听系统”(Inear Monitoring System,简称 IEM)或“舞台监听系统”(Stage Monitoring System)。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耳机,而是包含多个关键组件,为歌手提供清晰、精确的舞台声音反馈。耳返(入耳式监听系统)放的是什么.............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士兵突击》这部电视剧中许三多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差异,这背后是人物成长、心理状态以及环境设定的多重影响。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首先,要明确的是,许三多在仿真演习中“向敌人开枪射击”,以及在真实战斗中“做不到”的描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或者说,我们看到的许三多在两个情境下的表现,.............
  • 回答
    您提到《生活大爆炸》中吃饭的场景,大家似乎只是象征性地搅拌一下,很少真正大口咀嚼吞咽,这确实是很多观众都有的观察。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原因,而且是电视剧拍摄的普遍规律,不只《生活大爆炸》一家。咱们一层一层来剖析。首先,最核心的一点是 效率和节拍。电视剧拍摄是高度工业化的流程,每一集都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
  • 回答
    电子科技大学 iPad 双语失物招领事件演变为网络暴力,以及当下舆论中的偏见和指责如何面对,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其背后牵涉到语言、文化、社会信任、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这一过程,并探讨应对策略。一、 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从“失物招领”到“语言歧视”的转变1. .............
  • 回答
    国产电视剧里演员的表演方式,确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举止有很大差异,这并非演员们不愿贴近生活,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究竟是为什么。首先, 戏剧的本质要求夸张和提炼。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塑造鲜活的角色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传递某.............
  • 回答
    郭麒麟在《赘婿》里的表现,确实是不少观众心中的亮点。他演的宋国舅,那个又坏又怂,但又透着一股机灵劲儿的劲儿,活脱脱一个“丑角”的经典塑造,让人又爱又恨,印象深刻。按理说,演技在线,角色也讨喜,应该是收获一片好评的。可现实是,在《赘婿》热播期间,你时不时就能看到一些声音,不是说他演技不行,而是集中火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确实,放眼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动作片,枪械、刀具、棍棒,甚至是更冷门但同样致命的道具,几乎成了主角们的标配。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而且说起来,这背后有很多讲究,远不止是“耍酷”那么简单。咱们先从最直接的原因说起:制造冲突与张力。 动作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解.............
  • 回答
    很多人在音乐编曲时,会特别强调让乐器编写得“符合实际演奏”。这可不是什么死板的规定,背后其实是深深的音乐智慧和对听感体验的极致追求。就好比一个人说话,语速、音量、声调都得恰当,才能让听者舒服,音乐也是一样,乐器写得“对”,听起来才自然、有生命力。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这事儿这么重要。1. .............
  • 回答
    关于《流浪地球》里吴孟达的表演,大家纷纷赞誉,这事儿说起来倒不是简单的“敬老主义”那么简单。当然,吴孟达老师的年纪和他在影坛的资历,绝对是大家对他有特殊情感的因素之一,但要把他的演技简单归结为“敬老”,那可就太小看他了,也太低估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本身对演员的要求。咱们先聊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因为达.............
  • 回答
    《甄嬛传》中的果郡王允礼,在许多观众心中并非一个“讨喜”的角色,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也引发了关于换演员是否能改善效果的讨论。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果郡王“不讨喜”的原因分析:1. 角色设定上的“两面性”与“摇摆不定”: 前期: 果郡王前期给人的印象是风流倜傥、不慕权势、才情过人、钟情于甄嬛.............
  • 回答
    陈红在《大明宫词》中扮演的太平公主确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面部表情上,她确实展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内敛的表演风格。而之所以她的太平公主备受赞扬,尤其是在与一些现代被批评“演技差的美女”对比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陈红版太平公主的“面无表情”是一种角色塑造,而非演技缺失:.............
  • 回答
    罗贯中是否看过《三国志》,这是一个历史和文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课题。但从现有的证据和常识来看,罗贯中极有可能看过《三国志》。如果他看了,那么《三国演义》中为何仍有如此多的“虚构”成分,这背后则涉及到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文学创作的目的与历史记载的差异。罗贯中为何极有可能看过《三国志》?首先,我们要理解《.............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那些“万花丛中一点红”,在烂片里却能闪闪发光、贡献了“神级表演”的演员们。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想想,一部电影从剧本到导演,再到其他演员,都可能拉垮得一塌糊涂,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两个演员,像是被上帝附体一样,硬生生把一个屎一样的角色演活了,演得你既觉得他牛逼,又替他感到“不值”。这就像在一.............
  • 回答
    评价吴晓波“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观点:深度剖析与多维解读6月17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芜湖的演讲中提出了“芜湖是下一个超级城市”的论断,这一观点无疑在当地乃至全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要评价这一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支撑的论据,并结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格局、芜湖自身的特点以及“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非常普遍。虽然都是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演义类作品,但《三国演义》和《军师联盟》在受众接受度和评价上的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时代背景与创作初衷的差异 《三国演义》: 这是一部成书于明朝中叶的小说,历经民间流传和不断加工,其创作初衷带有强烈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