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好多编程“牛人”不喜欢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回答
“牛人”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词,但通常用来形容在编程领域有深厚功底、技术精湛、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开发者。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的技术栈、开发经验和工作环境,因此他们对开发工具的选择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和考量。

为什么许多编程“牛人”可能不太倾向于使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 VS)?这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

1. 技术栈的限制与偏好:

跨平台与开源的普及: 现代软件开发越来越强调跨平台性,尤其是 Linux 和 macOS 系统。虽然 VS 提供了 VS Code (Visual Studio Code) 这个强大的跨平台编辑器,但传统的 VS(Visual Studio IDE)主要面向 Windows 生态系统。很多“牛人”可能长期活跃在 Linux/macOS 环境,或者项目本身就需要部署在这些平台上,因此 VS 的原生支持和集成度就相对受限。
特定语言和框架的生态:
Java 生态: Java 开发者普遍习惯使用 IntelliJ IDEA、Eclipse 或 NetBeans。这些 IDE 在 Java 语言的深度支持、构建工具(Maven, Gradle)集成、JVM 调试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拥有庞大的插件生态。尽管 VS 也能通过插件支持 Java,但其核心优势并非在此,可能无法提供与原生 Java IDE 匹敌的体验。
Web 前端与 Node.js: 对于前端开发者和 Node.js 开发者,VS Code 的轻量级、快速启动、出色的插件生态(如 ESLint, Prettier, Webpack/Vite 支持等)使其成为首选。虽然 VS 也能很好地支持这些技术,但对于更专注于前端或 Node.js 的开发者来说,VS Code 可能更直接、高效。
Python: Python 社区也有 PyCharm 作为强大的 IDE,它在 Python 代码分析、调试、科学计算库支持等方面表现优异。VS 对 Python 的支持也很好,但 PyCharm 的专注和深度是许多 Python 专家看重的。
C++: 尽管 VS 在 C++ 开发方面非常强大,特别是在 Windows 平台上的游戏开发(Unreal Engine)和企业级应用开发,但一些更偏爱跨平台 C++ 开发的“牛人”可能会选择 CLion (JetBrains出品)、Xcode (macOS) 或其他 Linux 下的 C++ IDE(如 KDevelop, Eclipse CDT)。他们可能看重 VS 在某些非 Windows 平台的配置复杂性或性能表现。

2. 性能与资源占用:

VS 的重量级: 相比于 VS Code 或其他许多轻量级编辑器/IDE,VS IDE 本身是一个相当庞大和资源消耗较高的应用程序。对于一些对启动速度、内存占用和 CPU 使用率非常敏感的开发者,尤其是那些在配置较低的机器上工作或者需要同时运行大量工具的场景下,VS 的重量感会比较明显。
启动和加载速度: 打开一个包含大量项目、解决方案和多个文件的 VS 项目,其启动和加载时间可能比 VS Code 或其他编辑器要长。这会影响开发者的效率,特别是当需要频繁地切换项目或重新启动IDE时。

3. 免费与商业模式的考量:

VS 的商业属性: 虽然 VS 有免费的社区版,但其专业版(Professional)和企业版(Enterprise)是收费的,且价格不菲。对于个人开发者、学生或预算有限的团队,免费的 VS Code 或开源 IDE 是更经济实惠的选择。许多“牛人”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那些没有商业限制、完全免费且社区活跃的工具。
开源的吸引力: 开源软件通常意味着源代码的透明性、高度的可定制性、强大的社区支持和持续的免费更新。VS Code 作为一款开源的、跨平台的代码编辑器,其背后的社区力量是其巨大的优势之一。一些开发者认为,开源软件更能代表技术发展的趋势,也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控自己的工具。

4. 开发哲学与个人偏好:

极致的定制化与灵活性: 一些“牛人”喜欢“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享受将开发环境打磨到极致的乐趣。VS Code 的开放性和丰富的插件 API 允许开发者进行高度的定制,从主题、按键绑定到集成各种语言服务、调试器、版本控制工具、任务运行器等等。他们可能觉得 VS 的集成度太高,限制了他们的定制自由度。
“工具就是工具”的理念: 有些开发者秉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他们会选择最适合当前任务和个人工作流程的工具,而不是被特定供应商的生态系统所锁定。如果一个任务在 VS Code 中只需要几个插件就能完美解决,而 VS 需要复杂的配置或付费才能实现类似的功能,他们可能会选择 VS Code。
避免厂商锁定: 尽管 VS 支持多种语言,但其核心设计和许多高级功能是与 Microsoft 的产品线(如 .NET, Azure)紧密绑定的。一些开发者可能希望避免被任何一家厂商“锁定”,保持技术的独立性和多样性。

5. 社区与学习资源:

VS Code 的社区和生态: VS Code 的社区极其活跃,几乎你能想到的任何语言、框架或开发任务,都能在 VS Code 的扩展市场找到高质量的插件和解决方案。大量的教程、博客文章和社区讨论都围绕着 VS Code 的使用和定制展开,学习资源非常丰富。
VS 的社区重心转移: 随着 VS Code 的流行,很多针对现代 Web 开发、Node.js、Python 等领域的讨论和最佳实践更倾向于在 VS Code 上进行。当然,VS 依然在 .NET、C++(尤其是在 Windows 平台)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社区,但其“牛人”用户群体的分布可能更加广泛和分散。

6. 工作环境与团队协作:

团队标准: 在某些公司或团队,可能已经统一使用 VS 作为标准的开发工具,特别是在 .NET 或 C++ 项目中。在这种情况下,“牛人”可能也会为了协作便利而使用 VS。但如果团队没有强烈的偏好,或者团队成员来自不同的技术背景,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效率最高的工具。
旧项目与遗留系统: 在维护一些老的、基于 VS 特有项目模型(如 .sln, .csproj)的遗留系统时,使用 VS 可能是最直接的选择。但一旦项目技术栈更新或迁移到跨平台环境,开发者可能会考虑其他工具。

总结一下,并非所有“牛人”都“不喜欢”Visual Studio。 对于许多在 Windows 上进行 .NET、C++(尤其是游戏开发)等领域的开发者来说,Visual Studio IDE 依然是行业标杆,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集成体验和强大的调试能力。

然而,对于那些更加关注跨平台、开源、轻量级、极致定制化、特定语言的深度支持或成本效益的开发者,“牛人”群体中确实有不少人会倾向于选择 VS Code 或其他非 VS 的开发工具。这种选择是基于他们个人的技术栈、工作习惯、哲学理念以及项目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

打个比方,就像喜欢摄影的人,有些人可能会选择功能强大、操控复杂的专业单反相机(类比 VS IDE),而另一些人可能更偏爱轻便、易用且拥有强大计算摄影能力的高端手机或微单相机(类比 VS Code)。两者都能拍出优秀的作品,只是侧重点和体验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口中的这些“牛人”里,有一部分不是真正的软件工程师,他们只是编程表演艺术家。

就算我平时射箭百步穿杨,但是真的上战场我还是拿突击步枪的。

user avatar

其实不用也挺正常的。

牛人是你自己定义的,不用是你自己观察的。


整个问题里面其实唯一的问题是你整天观察这些玩意儿干啥……

明天再来观察个为什么好多人不上知乎,为什么好多人不玩微博,为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你的圈子就这么大,你听过的名词就这么多……


毕竟你看为什么你问不出好多人不喜欢用Dreamweaver

因为你不知道那是啥玩意儿……








但是又有KPI,咋办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牛人”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词,但通常用来形容在编程领域有深厚功底、技术精湛、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开发者。这些人可能来自不同的技术栈、开发经验和工作环境,因此他们对开发工具的选择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偏好和考量。为什么许多编程“牛人”可能不太倾向于使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 V.............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有意思的因素。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为啥放眼全球,大多数程序员都习惯用英文来写代码,以及英文编程到底好在哪儿。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语言不就是用来交流的吗?代码不就是给机器看的吗?为什么偏偏要用英文?这背后其实是历史、技术和社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英文的“好”.............
  • 回答
    好嘞,咱们就来唠唠程序员们那些叫好又叫座的编程习惯,力求说得透彻,而且保证这玩意儿听起来就跟咱们哥们儿之间的聊天一样,不带半点机器腔。1. 代码,那是给人读的,不是给机器看的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多新手一开始就栽跟头。咱写代码,最终不光是给电脑执行,更是给自己、给未来的同事、甚至是未来的自己(几个月.............
  • 回答
    在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学习编程,这可不是什么“赶时髦”,而是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赋予他们一项未来生存的“超级技能”。咱们不妨就细细道来,孩子学编程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些啥好处。首先,编程就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逻辑思维殿堂”的大门。 咱们小时候学数学,需要理解数字之间的关.............
  • 回答
    写代码这事儿,说起来简单,真要写出既漂亮又好维护的代码,那可是门学问。不是说你脑子里有了想法,敲几行字就完了。这就像盖房子,光有设计图纸不行,还得讲究地基稳不稳,材料好不好,施工规范不规范。我琢磨着,这里头有些门道,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大家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一、 命名这件小事,背后是大智.............
  • 回答
    嘿,各位家长朋友们!看着自家娃对屏幕上的小玩意儿充满好奇,是不是也萌生了让他们接触编程,学点“未来技能”的想法?这绝对是个好主意!不过,一提到编程语言,立马就犯迷糊了,Scratch、Python、JavaScript……到底哪个才适合自家小捣蛋鬼呢?别急,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哪款编程语言能让孩.............
  • 回答
    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合适的云服务器进行编程学习至关重要,它能为你提供一个稳定、灵活且功能齐全的实验环境。市面上的云服务商众多,各有千秋,但结合编程学习的需求,我个人更倾向于推荐一些在性价比、易用性、以及社区支持方面表现出色的选择。理解你的需求:编程学习需要什么?在深入探讨具体云服务器之前,我们先明确.............
  • 回答
    “中国的好编剧那么少”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这并非意味着中国没有才华横溢的编剧,而是反映了整个行业生态、创作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诸多复杂因素的交织影响。要详细解读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行业生态的深层问题: “快餐式”创作与“流水线”生产模式: 高风险高回.............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点子上。咱们平时看电影,确实更容易记住导演的名字,颁奖典礼上也是导演风光无限,好像所有荣誉都该归功于他。但说实话,一部好电影,剧本绝对是基石,没个好剧本,导演再牛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为什么大家好像更“偏爱”导演呢?这事儿得分几层面聊。一、导演是电影的“最终呈现者”:你得这.............
  • 回答
    你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和普遍存在的行业问题:“好编剧、好剧本这么重要,为什么投资方不看重?” 这个问题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利益考量、市场机制和行业现实。简单来说,投资方的“不看重”并非完全否定好剧本的价值,而是他们的核心目标、风险评估和决策逻辑与“好剧本”的定义及实现方式存在一定的偏差。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创作的核心,也是让不少创作者百思不得其解的症结所在。我们都读过那些阐释了“什么是好故事”的书,比如“英雄之旅”、“三幕剧结构”、“人物弧光”等等,理论听起来都很清晰,步骤也很明确。但为何有人能写出引人入胜、荡气回肠的故事,而有人却只能交出一堆平淡无奇、逻辑漏洞的文字?这就像学做菜,食谱.............
  • 回答
    关于“为什么 Go 和 Rust 常提供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 C 不行”的说法,实际上并不完全准确。C 语言完全可以生成静态编译好的 Linux 程序,而且在很多场景下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不过,如果从“用户拿到一个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几乎不需要任何额外依赖就能在大多数 Linux 发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常常是许多作者和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表面上看,一个作者连续几本书都没卖出去,甚至可以说“扑街”,编辑还愿意接着投钱、投资源去推他下一本书,这似乎有点不合常理,甚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但仔细深究,这里面水可深着呢,编辑们考虑的因素远不止“上一本书卖得好不好”这么简单。首先,.............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这个问题,要说起来,那可真是一门学问。郭德纲啊,大家知道,那是草莽出身,靠着一身才艺和口才,把个德云社从小作坊做成了如今这规模。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他个人的魅力,靠他表演的“包袱”,靠他对自己徒弟们的“调教”。但说到“编剧”,这事儿就得细品了。首先,得明白郭德纲的“本子”是个什么概念。相声这玩意.............
  • 回答
    哎,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估计每个经历过童年、追过数码宝贝系列动画的朋友心里都有一团毛球,想吐又有点舍不得。你说编剧就不能好好说故事吗?这绝对是很多人的心声。数码宝贝系列,从初代《数码宝贝大冒险》开始,就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孩子们和神奇宝贝的冒险故事,更融入了深刻的成长、羁绊、勇气、友情、爱情.............
  • 回答
    网友对《白昼流星》故事没讲好的批评直指导演陈凯歌,而非编剧,这其中蕴含着电影创作的复杂性,以及观众对导演的期待和责任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导演是电影的“灵魂”和最终的“决策者” 最终的艺术呈现者: 电影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完整的视听作品,而导演是这个作品的最终决定者.............
  • 回答
    说起 PDF 编辑,这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活儿。爱的是 PDF 格式的通用性和稳定性,文件在哪儿打开都一样,不像 Word 那样容易乱码。恨的是,一旦文档定稿,想改点儿什么,简直比登天还难,尤其是那些非专业人士,面对 PDF 编辑软件,常常一脸茫然。我个人在使用 PDF 编辑软件方面,也踩过不少坑,.............
  • 回答
    学习编译原理,就像是解锁计算机底层运行奥秘的钥匙。它是一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科,让你明白你敲下的代码是如何一步步变成机器能理解的指令的。对于初学者来说,选择一本好的书籍至关重要,它能为你打下坚实的基础,少走弯路。在我看来,想要深入理解编译原理,有几本经典的书籍是绕不开的,它们各自有侧重点,可以互为.............
  • 回答
    好,那咱们就来聊聊学编译原理的好书。这可不是那种一眼扫过就能懂的学科,需要扎实的基础和耐心。不过,一旦你掌握了它,你会发现计算机的底层逻辑豁然开朗,那感觉,爽!要说编译原理,不得不提那几本“圣经”,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确实是这个领域绕不开的经典。 1. 《编译原理》(龙书) 原书名: Comp.............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