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黎 在培训机构干过2年,民办2年,对于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
一、首先对于培训机构的老师;
主要是国家目前严厉打击,不管是机构资质、消防问题、虚假宣传,都一直在明面上抑制培训机构的滋长!
然而在这样高压的打击之下:
市面上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仍然如雨后春笋般,屡绝不止!究其原因,是因为有需求就有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使得一个班50个学生,就有40多个在补课,并且现在的培训机构差不多都是12k全方位提供补课服务,这样大量的市场需求,使得培训机构仍然在暗地里疯狂的发芽滋长!
再加上培训机构所选的地段都是都市最繁华的地段,消防、以及其他的打点。使得培训机构的费用高居不下,而且越来越高。
这里有一个大众的误区,就是在这样高昂的补课费用之下,所有的家长乃至社会人士,都一致认为:补课老师的补课费一定非常高!
家长虽然缴纳了高昂补课费,但是培训机构需要支付都市最繁华地段房租、消防、以及其他一切的打点,并且培训机构需要赚钱,这样就使得机构不得不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克扣:于是培训老师就成了突破口。
别看一次两小时的课程,按照深圳培训标准,每人400-500元不等,一个小班12人,大班30人不等,一次课培训机构可以拿到4800-15000元,但是培训老师只得200-400元不等。你在培训机构资历深,你就能拿400元,但是如果你踏入教育行业没有个3/4年,那你就是拿200-300左右。
然而一个培训机构资拥有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金牌学历的“镇店之宝”,50人的机构大概3位不到,其他都是拿着廉价的课时费。别看300块钱2小时你觉得收入还可以,但是你没有计算提前备课1周,每次2小时,2小时不等的车程。
综合计算下来,200块钱,要花费路程2小时+备课2小时+上课2小时,相当于1小时33块钱,按照现在每天8小时,一个月24天工作量来计算,一个月才6336,而且这还是按照经济发达一线城市——深圳补课标准来算。
可想而知,内地的补课老师待遇肯定更差!
或许有人又要疑惑了,那为什么听说补课老师都月工资过万!6336是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一月24天来算,想要过万,那就拼命加班就得了!
于是培训机构老师普遍现象:每天3点准备上课,学生刚好放学他们上班,一直到晚上11点才正式下课;一个月休息一天,所有的节假日都是在疯狂的补课补课,好不容易寒暑假来了,但这却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没日没夜黑白颠倒才是他们的生活的主旋律!
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运转下,大家还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现象,一般培训机构都是小年轻,极少有30岁以上的培训老师,有,且有那么几位,应该就是那几位镇店之宝,他们上一次课,课时费在500-1000不等,所以他们一周只会排几次课。
于是,培训机构的小年轻们,在浑浑噩噩快到28岁之时,未来何去何从,便成了他们日夜焦虑的心头之病。
二、对于民办企业,就以深圳来说:
先不说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量是公办的6、7倍,但工资不到他们的1/6这个现实的差距,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民办学校现在对外宣称的合同是三年一签,但实际却是一年一签,但凡在竞争压力巨大的竞争中,你的教学水平不达指标,解雇你,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安全感,真的也是困扰民办教师的一大忧虑!
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打击就是:不是你的民办爸爸不要你了,是教育局连你的民办爸爸都不要了!
这是深圳教育局在去年的发文:
解释一下,教育局没有那么有钱,重新买地建校,于是民办学校就被迫改为公办!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90%的民办学校将要被取缔,剩下10%得佼佼者,因为业绩还能幸存。
天真的你以为,民办转公办,民办教师也会跟着民转公吗?
根据深圳最新招聘信息,所有的公办学校,现在只招聘师范985、211应届毕业生,普通民办教师想要考公办编制,那就相当于30万人,竞争一个岗位,困难程度不亚于考研清华北大。
所以,迫在眉睫的民办教师该何去何从?尤其是已经有了家庭的民办教师,培训机构高强度要牺牲一切休息时间陪家人朋友的“华尔街强度”显然已经不再适合他们!
同问:培训机构老师,你们又该何去何从?
三、个人认为:转型、副业,已是非编制老师迫在眉睫的选择!
1、你可以选择继续学历提升:
在教育行业,学历是你的敲门砖,具有同等教学水平的两个人,拥有金牌学历,肯定是笑到最后的人!而且不关你去到公办、所剩无几的民办,还是培训机构,你的待遇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媲美、
2、或者研发售卖课程!卖教资、12k、亲子教育、理财课程等等。
这条路,可以选择打造个人IP自媒体授课,当前是自媒体的红利时代,我们普通人绝对还可以分一杯羹。
目前变现渠道,有知乎、微信公众号、社群运营、小红书、抖音等等,这是目前大多数年轻人包括在校大学生都会选择的一份副业!
尤其现在是流量时代,关于自媒体,阿黎认为,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程,很多老师因为多年单一的圈子和吃老本的习惯,导致现在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特别是求知欲,都相当匮乏,事关生死和你未来十几年的职业发展,阿黎真的建议你该捡起来了。
3、如果还想在教育行业,不妨考虑入股自己当老板!你绝对知道这里面有多大的一笔财富!
转行!根据你目前的资源环境,你的优势,或者兴趣爱好,你可以考虑一下:
销售:你的口才绝对有优势
HR人力资源:做人力资源面试、行政管理、组织会议等,都离不开逻辑思维和口才,而教师你们本身就具备这些能力。
4、考编、考公务员——虽然这条独木桥竞争相当的大,但是我还是劝你试试,万一你就成了嘞!
广大培训机构老师、民办教师,阿黎真的建议,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或许这次洗牌,默许给了你一个篮子的机会,你是不是该抓住机会好好磨练自己下蛋的本领。
四、对于这条路阿黎自己的经历和突破:
在培训机构高强度工作过2年,民办学校2年, @阿黎 也是从大专一路考证,考本科,考教资,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然而当前的教育行业对于没有清华北大名牌学校、研究生高学历好出身的我来说,无益于是严峻的生存环境!
因此,从前年开始就一直在着手准备考研,虽然要边上班边复习,又是跨学历,跨专业最后无缘国内985学校,但幸好,被香港一所公立学校录取!
目前,已经在着手我的第二个篮子,创副业!如果你也是一名培训机构老师,或者民办教师,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 @阿黎 哦!
阿黎将与你同在!
喜欢的不妨点个赞收藏一下,鼓励一下正在创业的民办学校 @阿黎 老师吧!感谢呦!
看了那些说:没事,越整顿发展越好的高赞回答。我真的是忍不住想笑!
还有一些家长夸她站的高度高!
完全低估了上层的决心和手段!
你首先就没搞清楚为什么要整顿,国家在每个阶段都有主要任务,一切都得给主要任务让路,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俩字:生娃!
人口老龄化和新生人口下降,才是最大的灰犀牛!
生娃这个问题说实话不好解决,别的事情可以用法律政策来规范,生娃这个事,你总不能强行规定吧,就算是养宠物,你想让它繁殖也得先给它把环境弄好,让它觉得安全,舒服,它才会繁殖,更何况人!
所以缓解家长焦虑才是解决生娃问题的本质问题,那么家长焦虑什么呢?
不是奶粉尿不湿,这些真的是小钱!
等上了学,补课吧,太贵!不补课吧,别人都补!内卷的你不能不补!一个娃尚且累的半死不活,俩?仨?你觉得普通人会生吗?
怎么办?把逐利的资本踢出培训市场!
如果资本没了,价格还下不来!还是内卷不断,那就要下狠手了!真以为节假日不让补课的风声是谣传?太天真了,那是后手!那是迫不得已的壮士割腕!
什么?你说这么多教培行业的从业者怎么办?
别闹了,干过教培的都知道,哪有什么稳定从业者!
再看另一个相关的:房地产!
去年到今年,各地打压房价,收拾学区房,拍死二手房,为啥呢?还不是因为要创造安全舒适的生娃大环境!比起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的从业人员,你教培行业也配觉得自己从业人员多?
这俩事情联系到一起看,你就会知道,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别说你一个教培行业,就是十个行业消失,也绝不会手软!
所以呢,看问题看本质!别站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上谈什么高度!你一个行业利益能高过国家利益?
醒醒吧
刚答完,出现了新的热搜:陕西榆林全面关停中小学学科培训。
还有在评论里抖机灵的说房价的各位,别抖机灵了,教育行业规模小,可以急刹车,房地产不行。一个急刹车是会要命的,但是不急刹车不代表不刹车。那些说二手房利利好新房的,还是看不到本质,等等看吧。
评论里还有人发出:什么?我怎么不知道现在的首要大事是生娃?
你不知道的多了去了!不知道就去学,就去搞懂它!人口普查过后仅仅20天不到,立马开放三胎,这种速度,几十年来你见过?不到非常紧迫的关键时刻,国家会如此迅速果断?你考虑个中午吃啥的问题都能考虑个一早上。
再说榆林全面关停中小学学科培训的事,有人说是地方行为。你真是搞笑呢!一个小地方,五六七八线的城市,是吃饱了撑的直接对一个产业下手?你们家物业干个啥事都得等街道办指示,何况是一个城市直接对一个产业的行为。
拜托,别杠了!我知道你是教育从业者,怕丢了饭碗。但是你杠我没用啊!你就算把我杠疯了,这产业依旧是玩完的产业,夕阳的产业。
继续更,今日三孩配套政策发布,总共30条,其中提到教育的,共有5条。23条中明确点名课外培训,把频次和费用纳入教育督导体系。严格规范校外培训。
解读下这句话:以后哪个城市学生课外培训频次高、费用高那就证明这个城市的教育没搞好。那教育主管部门的各位大咖,还要不要成绩了?
前面说自己不知道生娃是国策,是大事的那位妹子,来,继续看!看不懂给你再梳理下
从人口普查结果出炉到开放3胎,用时20天!
从开放3胎到配套政策,用时2个月!
不是大事,不是国策?难道是闲的!
在承担更多风险下赚得更多。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供需关系不能得到解决,那么任何人为的调控只能造成黑市最终造成相关产品的涨价。
还是问大家一个问题吧。
大家认为取缔了教培机构就没有家长寻求课外辅导的需求了吗?
除非我们抛弃素质教育需求回到过去把教育功能全面让渡给学校,负责这取缔教培机构根本对教培老师造不成什么实质影响。
就像禁止老师课外辅导之后,老师们再开启“一对一”教学任务的时候不仅提价还要家长搭人情一般,这多出来的支出就是额外支付的成本。
取缔教培机构也是一个道理,本来在市场充分竞争下各种教培的价格能被市场给调整下去,甚至说卖课资源也有相关的一毛网课起到的再平衡作用。
但全面取缔之后,对教培的需求端是不会受啥影响的,而对教培供给端来讲不存在什么很高的准入门槛,那么造成的后果就一定是黑市横行。
就比如说“本该200块每小时的补课费”在这种高压线上下逐渐会涨到“400每小时”一般。
多出的200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覆盖掉违法风险...
看了一圈答案,简单说说看法吧。
1,针对性的1V1的家教辅导,还会存在,真正优秀的老师,还是会有客户,且收入不会受影响。
2,有答主说,家长很不满意整顿,自己机构准备搞一些措施(开小班,增加收费额度),不受影响,说实话对于局势的预判太短视了,从过去9年的经验看,真的被重视的政策路线,一定会有各种办法的KPI去鞭策落实,打擦边球的行为有一点存在空间,但风险会越来越大,不说别的,你能保证所有家长客户都满意?绝不举报?
3,过去的教培行业问题的确很多,这次的整顿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行业有序,禁止财务预收实现高杠杆、禁止焦虑化家长,禁止披着老师的皮当推销员的这种行业怪状。
4,鸡娃的文章、鸡娃的案例在公众号上四处传播,背后是什么人在推波助澜以及出钱?教培机构给家长打电话的话术都是恐吓性内卷性的,例如你孩子不学,他的竞争对手会学,你看着办,这在本问题下某位答主又用上了这个话术,还有很多ptsd受害者在点赞。但问题是,教培的老师真的优秀的占比高吗?还不是在泡沫下招聘了很多不怎么会教学但很会忽悠推销的老师?
5,对于教培行业的个人而言,自己考虑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有教学能力的,不愁。如果是靠忽悠的推销能力混的,赶紧转行吧。
在经济增长率实质不到6的时代,很多东西都会被洗牌,因为不洗牌,整个社会买单的无用成本会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前进的动力不足。
这是形势驱动的战略行为,不是个人意志和小聪明可以扭转和对抗的。
忠言逆耳。
供参考。
如果仅仅是花样营销也许还不会引来这么大规模的非议,问题就在于教培机构上的课程动辄上万元,但是教学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师资水平良莠不齐。
人在北京搞教培,笑看公司股价一路滑滑梯。
其实屁事没有,内部都通告完了。
我的课程已经排完秋季了。上周刚开完暑秋开课集体会议。那时候,正是振荡期,所谓的教培监管司还没出来。
大家一边开会,一边遗憾自己是内部人员,没法抄底公司的股。
领导表示,全国机构被查了,TO B业务搞不通。就改走对接服务学校,公司早就布好TO G业务线了。
反正现在扶贫攻坚,又要加大学校建设。这边技术和师资底子放着,业务也有底盘,那就供给校内,协助输出师资,技术,平台,教材等等。
再不济,还有线下TO C端,走班课嘛。
实在不行,集团非要自废武功,十年布局的生产线,啥都不要了。
直接搞一对一呗。光知乎上喊我一对一的学生和家长多如牛毛,自己手里也有南京的生源,喊同事组局,说不定我就创业成功了。
东边不亮,西边亮的事情。
监管司出来之前,公司已经整顿过了。全国的分部都统一核查替换了敏感词,宣传物料,宣传话术等等,内部全部自查完毕了。
在响应国家号召这点上,就是比谁更乖了。
没有裁员情况,只是锁了编制,没再进人了。其实暑假本身,也不是招聘季。
后来听监管司出来,大家都放心了。因为监管嘛,没有教培市场,那就没得监管了。
目前似乎是要逼资本出去,再就是规范行业,从资质上来把控机构,特别禁止虚假宣传。
真正被查的,应该是那些因为疫情开拓了市场,跑进来炒热饭的资本,再就是严重违规的机构。本质利好市场。
高途呢,就是属于不赶趟。它那股价跌惨,是因为上层布局太拉了。
目前在头部赛道上,几个公司十年前就开始布局TO B和TO G了。ai课程项目和OMO都是热点。
结果高途到了尾巴上,还在奋战线上网校赛道。非要和某猿,某帮之类的撕吧。
整顿下挺好的,免得什么玩意都开吃教培的饭。
某易,某度,某跳动,之前都布局了教育赛道,尤其是某跳动,到处挖人,大量开班,非常没有武德,但非常敢于砸钱。
之前某公司的hr联系我,那都是寒假开课前一周了,承诺上完寒假课,就发年终奖,约莫着是两个月的薪资。
我觉得就这样搞法,有个毛线的课程质量。从来没见过开课前一周招聘老师的,太草率了。
就行业里看,我们都很恶心这种来带钱分饭的,前人铸好炉灶,后来自己带着大锅来分火,还不惜把灶烧裂了的。
他们是来搞教育的么?他就是馋市场份额。
整顿市场,不是杀机构。它真正利好提前布局的机构,还有就是正经搞教育的机构。
有些不该进来的资本,教培行业内部,自己都恶心。那不是来搞市场的,那是捣乱的。
没有比中国人更懂得互利共赢的。几个头部平时说是竞争吧,但开会讨论起来,都是说把市场搞大了,搞好了,他好我也好。毕竟都是友商嘛。
前同事之前经常通电话,开头就是,你们公司某某业务还在不?
因为只要友商的业务在,就要对标业务。这样子,大家都好活。
说是彼此竞争,但也是彼此促进了。
教培行业,本质是市场需求的产物。目前政策下,不但不会裂开,而且还会增长。
原本看好幼小阶段市场的。但最近我觉得下一个爆点是初高中。
尤其是高中市场,之前都比较分散,很多头部都把这个业务给砍了。但是国家要管控复读,可能不会催生复读班挺风作案,而会影响这个市场,催生高中教培兴旺。
初中这块,原先体量比小学差太远了,也就是个搭头。很多机构设初中,是为了完善体系,实际不赚钱的。
目前政策似乎要让初升高腰斩,把控进高中的学生,分流一部分。但又做不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流出。那大政策下也是很利好初中段培优。
作为教培市场里混迹的老师,其实你的存亡不在于市场,而在于你的本事。
别光盯着教学,教研,运营,培训,有机会把岗位轮过一遍。
公司是平台,它利用你,你也可以利用平台自我增长。
我这人没有把公司当家的习惯,毕竟钱还没有给到那么到位,最多是让我遗憾一下的程度。
有东西消亡,就恰恰证明,有东西在萌发。看似危机的东西里,始终都有磅礴的生机。
想要活得好,就别做什么靠别人的,万事万物静止不动的梦。
别说是在教培行业,任何行业都得有这么点觉悟,铁饭碗思维要不得。
更何况,就这么个政策动荡,这才哪到哪啊。买本《激荡三十年》之类的书,或者教培行业发展历程史。你会发现危机和动荡,比这严重的,海了去了。
即使是当年的下岗浪潮,的确也是有一部分破碎和迷茫。但不论影响吧,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机遇。
路始终都在。它不是靠前人走,是靠你自己走的。
始终增强能力,培养远见,拥抱变化,这才是生存法门。
整顿培训机构,其实是整顿了普通家庭基本上唯一能选择的靠谱的渠道。
毕竟人有钱的直接请私教到家里就完事儿了。
如果只是规范机构,加强监管那其实大力支持。
如果是搞什么,不允许课后辅导,不允许寒暑假补习的。
呵呵,上下层的鸿沟怕是越来越深了。
有些朋友可能有什么误解,真正ban了课后辅导,中下层会开心吗?你们不要以为ban掉了就大家都不用课后学习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会卷的更用力,会付出远比现在更高的成本去进行课后辅导,一般人家付不起就真正成了教育炮灰了,能请得起私教的必然会请私教,到时候这种线下或者线上私教更会形成蓝海市场。
诸位不要对现在的国情有什么太乐观的期待吧。。。都卷成这样了,怎么可能就因为这一个政策,中下层开始躺平了。
这只会让想要让自己孩子出人头地的家长,付出远比现在更多的成本,去帮助自己孩子在高考中爬上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