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在大厂工作当HR的同学,就算把招聘条件定到985本硕,每个月都有几千简历要看。
而我的另一个前几年自己创业的同学,目前公司十来个人,他最发愁的事情是如何招几个靠谱的二本毕业生。
有些企业,你不让他用985、211,他也会用别的条件来卡人。而有的企业,你就算让他用985、211,他却会你觉得“你莫不是来拿我当乐子”?
古代皇帝在选接班人时,立长不立贤,无论其他皇子多么贤明仁厚,但最终都要选嫡长子。
为什么,因为“贤明”、“仁厚”是无法量化的,是一把没有刻度的标杆,谁都可以是“贤明”、“仁厚”,谁也可以“昏庸”、“暴戾”。
如果不是“立长不立贤”,这便给了太子党争、外戚干政提供了天然的竞技场,最终角逐的战场都在“幕后操作“。
你永远无法想象到幕后操作有多肮脏。
扯远了。但同理,如果取消了今天以学历为门槛的招聘制度(尤其是公务员,我是100%反对取消学历限制),以“能力”、“品德”、“孝悌”为招聘标准,那寒门永生永世也出不了贵子。
谁来衡量“能力”、“品德”、“孝悌”;谁去评判“能力”、“品德”、“孝悌”;如何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品德”、“孝悌”。
最后一切的评判标准变成了两个字:
“关系”。
很多人误以为取消了学历门槛,自己便能考上公务员,入职BAT,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但更大的概率是:你永远只是参加招聘的分母,而分子在一开始就被决定了。
没好好读书,就去寻找更大的天地。人不止读书一种出路,天地广大,大有可为。
华为、阿里那些算法岗,不适合函数都学不明白的学渣掺和,还是让内卷逼自己去推动中国科技螺旋上升吧。
事关天下苍生的公务员要职,也不该让不读马列、不看毛邓、不学无术的二代们染指,他们在家养尊处优、颐养天年便是对天下百姓最好的交代。
虽然今天招聘依然还是有很多内幕黑幕,但学历卡在这里,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起码给了寒门贵子一个起点公平的机会。
今天以“歧视”为由取消学历门槛,明天就可以“减负”为由取消招聘考试,后天开始举孝廉,大后天施行九品中正制,最后倒退回世袭制。
中国历史,翻来覆去,轮回不止。我们要跳出这个周期律。
日本社会稍微有固化的迹象,日本年轻人集体躺平,趟出了日本有史以来最低生育率,趟出了30年经济彻底停滞。
年轻人要的是什么?
“公平”。
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公平,要靠天平两端的砝码来衡量,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人品”、“能力”、“德行”来衡量。
愚以为,不仅不能放松学历审核,还要加强学历审核。
甚至还要高考更加公平、透明、严肃。
不应该给清华北大的健美操特长生、归国华侨钻空子。学历还得看是不是通过正规高考入学,否则也应该酌情筛掉。
文章一笔定胜负,科举三关试英才。
科举考试能存在于在大搞关系社会的中国一千余年,这就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模式,是废物是秀才是举人是进士,文章分高下。
所以,我片面认为,不仅招聘不能取消学历门槛,还要加强审核,不能给任何关系户、二代、碌碌无为之辈任何后门和漏洞。
公平到了,年轻人自然有活力、有动力、有干劲。
公平,才是今天年轻人最需要的key word。
年轻人怕的不是十年寒窗、悬梁刺股的学历门槛,怕的是我在河南500分上不了本科,你在北京跳健美操可以进清华。
招聘公告是为了避免不符合要求的应聘者浪费时间和金钱来投简历、面试。
不让这么写,难道用人单位就不按这个要求招了?除非有规定,必须每个学校轮着招,你招完了清北的,必须全国高校都招过了一遍,才能再招清北。
招的时候不写清楚,等人家都来面试了,再跟人家说:你回去等消息吧。这不是害人嘛?!
现在的HR,都已经被现实教育成人精。
性别歧视,肯定不允许。但是,我收你简历,并不代表我就看。国家要求招聘中性别比例,那我就招聘女博士生,不用女本科生,然后用女博士干本科生的活,或者是专科生的活,发本科生的工资。再能留下来,还有组合拳。
不能出现985211字样也一样,我就去985招聘,让985对211学生关门,只允许本校学生进。211也是一个道理,不会让双非的进去。安一个校园卡刷卡器就能解决。
无非就是以前大规模的招聘会基本消失,变成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的招聘而已。学校肯定是配合的。
HR也要吃饭,招回去不能干活的,自己的饭碗端的就不是那么稳妥。
学历歧视的原因只有一个,社会提供不了那么多高水平工作,需要你去创造嘛。
算了,这么讲太虚伪了,其实就是要你进厂打工。我可以直接这么讲吧,从2008年大学生大量扩招以来,到2020年国家除北京以外全面实施中学生5:5分流,一半读高中,一半读职高。这12年里的大学生是最痛苦的,为什么?因为一个心理学现象:
人只能认知到经验范围内的知识,并在经验范围内进行知识重组创造,没错,这就是人。
用大白话来讲,如果你是读职高或者大专的,你绝对不会想进投行,你甚至都不会去了解这个事情,跟己无关。你只会想,我要不要去一个好的厂打工,说不定还能认识一个漂亮的厂妹阿花。
这就是事实,所有的来自于上层建筑的痛苦都来源于认知,不知道,你就不会有这种痛苦,当然,并不是说你不痛苦,你就会有其他的痛苦。比如室友小明找了一个月薪多300块钱的厂,并且把阿花内推,咳咳走后门到他们厂去了。
君不见现在中国制造业需要各位高材生振兴么?撸起袖子生产线上干起来吧!学好一门技术吧!为了伟大的民族复兴奋斗吧!985,211算个屁呀!
哎,只有这样,985,211才会真正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这就是唯一解,否则只会卷的昏天暗地,这边考研提升学历卷不过,就在家啃老考公。还好,分流了,后来者少了一半,大家可以放心了,安啦~
结果是浪费了三本五十六次感情。
知乎就是学生和做题家太多了
国家目的是为了防止一心会、汉大帮之类小团伙
在这个层面上,“公平”并不重要。
早就开始了,例如不少高校现在只要求博士毕业,连毕业学校,发了什么文章,有什么成果,招聘简章要求里一概不写。
但是简历收来还是按老办法筛,并且筛下去从来也不告知,只通知想要的来面试。这不是一切都是老样子吗?
老院长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但没人觉得他配不上当这个院长。他海外求学,却不要学位,只要旁听,因为旁听可以接触更多的数学。我却至今还不敢丢弃这个博士学历的光环,即使是玩知乎也要认证上这个博士。深感惭愧。
如果国家真的要根除学历歧视,与其限制招聘广告,把学信网关掉岂不是更省事。
说个颠覆认知的情况。
在中大型互联网企业,把985/211当硬门槛的很少,你能看到的大多数985/211条件,大多都出自国企/事业单位招聘条件,原因不明,也许是不懂胜任力,也许是有所限制。
985,211工程本质上是一个持续性的经费拨款工程,而 广深/浙江/江苏 有太多厉害的地方院校,虽是双非,但每年拿省里钱比部里多。广深为例,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南方科技大,都非211,但就业和教学质量却胜于寻常211,何况现在211,985经费也到期了。
如果以我所在游戏公司为例,在游戏美术设计方面,八大美院+吉林动画的优先级,远大于一般985/211,甚至川音成都美院、电子科大成都学院、锦城锦江这些二本三本,都能在动作、特效等专项职位上,被各厂HR登门挖掘,起薪多在12~15K区间。甚至无论什么高校,就说纯机构出来的,天空盒、云顶、曼奇立德,都很强,每年HR也会向这些专业机构抛出橄榄枝,别觉得机构就low,就像美术生艺考时,高校的招生办也会对你高中门口的画室开绿灯一样。
科技公司一般HR体系是科学化的,要定量定性分析人的,所以会伴随胜任力模型的设计、落地。分不同岗位,依据胜任力去筛人。
大多数科技/互联网公司,自研或采购的笔试系统也可靠,不会用学历筛简历,而会用笔试分数筛。互联网公司有自己的要求,这些胜任力大多数是学校学不到的,你读211或三本,其实没区别,所以我们也不会只认高考和考研成绩。
大多数HR,也不会跟自己的offer量过不去,随便毙掉自己的简历库。遇到某些业务部门非要985/211,HR会怼回业务不合理的需求。业务需求方今天只看985,明天只看男的,后天只看竞品跳出来的,你HR如果都无条件同意了,那下周要求又会加码,变成“只看毕业5年内有10年工作经验的人选”这种五彩斑斓的黑,到时候HR需求满足不了,原地爆炸。
所以我们一般会用各种理论、方法、工具、模型、画像、数据分析,规范胜任力,把优秀的双非同学捞起来,增加HR自己出offer的概率。
甚至HR老手会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学历不太好的面试官去面双非校招生,更容易控制有色眼镜。
互联网,谁按985/211筛简历,谁招聘工作没入门。即便挑院校,也是分岗位类搜集研究一套重点院校库。不可能光用一个20多年前的经费支持项目,去评判未来的毕业生。
如果你实在不信“双非很多能进顶尖公司”这个结论,觉得我在画饼,那么建议你自己下载一个脉脉APP或者领英APP,自己上牛客网看看也行,按企业名称搜人,看看去年20届,前年19届,有多少双非的同学进入了你梦想中的大厂,有名有姓,就在上面。别再怨天尤人,臆测HR只看学历,学历权重其实一向很低。
进了社会,考核维度就不再是学分绩、学生干部任职经历。就文娱行业大多数岗位的胜任力模型而言,“有趣”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下图为我司近年在用的校招通用简历评分表(外化标准),用于衡量你的市场竞争力。而胜任力模型是内化标准,基于岗位的,一般有20多个模型,对应近千个题库。我把标准送给你们看,你看完再问问自己,985/211权重大么?
如果投递互联网内容企业(游戏/音乐/长短视频/直播/内容电商),希望大家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投递内容企业时,请直接在简历中写明长尾细分的爱好,你看什么书,追什么剧,打什么游戏。
就像大数据标签匹配一样,招聘的本质就是甄选跟岗位匹配度更高的人。这些不是学校能教你的,让自己变得更有趣,冰山底层更深,在求职方面比985/211的标签重要太多。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抓着进了很好的互联网公司的学姐学长,刨根问底的咨询他们是如何准备的,在什么渠道获取信息,有没有报什么职前教育机构或线上培训,网申了多少家公司。然后复刻他们的道路。
疫情对就业有影响,但根本原因是产学脱节。你没读211,混的不太顺时,就会怀疑是不是企业只要211。实际上企业根本无视你是不是211。企业的HR们正在拉着业务部门,代表工业界,积极跟学校谈产学研结合,希望更顺滑的解决学生的就业,我们在行动,同学们切勿因自己不是211就破罐破摔,实际上211的同学也难就业。
就业这件事情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目前的问题不是“985/211收割了就业机会”,而是“20%有个性、有专业性的个体,拿了80%的offer”。
请各自做好准备,执炬迎风。
——分——割——线——
这注定是个不讨喜的回答,名校人觉得“你们居然不看重名校”,双非人觉得“别搁这儿画饼”,无所谓,这样的题我就没指望赞很多,我要的是那些默默点了收藏的同学,能把话听进去,调整自己的选择和努力。
针对评论区的几个常见问题,我出个FAQ吧。
Q1:“你见过大厂去双非搞校招么?”
A1:又来反你认知了。大多数时候,不是大厂不看二三本,而是二三本不看大厂。
985/211的学生知道求职难,所以在毕业前的那个9月秋天,就会具备实习经历,且已把简历准备好。但在二三本这种同学就少了,大厂如果去某个具体的二三本搞线下宣讲,后果就是没有人来,因为大家根本就没准备简历。大多数二三本的氛围习惯是毕业后再求职,在门店销售/地产中介/信用卡销售/保险销售/外包客服审核,并在0准备的情况下,觉得自己毕业前的那次考公能上岸。这些岗位并不需要提早毕业前一年把简历做出来。
所以反而是985/211整体求职态度更好,名校生的求职氛围,让他们分析、认知到一个行业的细分排名,简历能投出50家以上。不会出现“每年把腾讯阿里字节投了,没上岸,就抱怨互联网太卷”的情况。
也就是说,HR不去二三本,是因为二三本在宣讲会执行上,拉流拉不起来的问题,一是双非整体简历做的晚,二是双非院校一般在校生人数的体量就比综合型985要小。但企业不去二三本搞线下活动,不代表“拒绝二三本简历”,简历量在企业视角历来就是“被动收取”>“主动邀约”,二三本的学生完全可以把简历投到官网,然后对着上述简历评分表,公平参与竞争。
你没见过苹果把体验店开到县城,不代表苹果不做县城土豪的生意。县城的高净值人士也大概率比大城市普通白领更有消费力。
谁都知道985/211整体强于二三本,但二三本里的好苗子个体,我不希望你们因为妄自菲薄,丧失进入中大型科技公司的机会。
Q2:
“表中B以上的经历,非985/211碰不到”
“不是211/985你网申都过不去,到不了第二轮”
A2:我没法刨开肚子证明自己吃了几碗粉,没法把我自家的简历库账号送你看。
但外部求证方式已经告诉你了,打开牛客网,或者脉脉,看一下双非的同学,在大厂任职的情况。那是他们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我没法作假。双非进大厂且任职关键职位的,真的很多很多。
求证方法都给了,你不去搜,就活在自己的认知“空气墙”当中,我也没义务捞你出来,你圈地自困吧。
Q3:“有国家高考定出的标准不用,这帮HR非要自己搞个标准,呵呵”
A3:计划经济时代你的就业是包分配的,高中考上大学包分配就业,那个时候就是高考结果=就业标准。后来都发现这样搞行不通,你若能有本事把这个倒车开回去,我也算服你。
Q4:“首先要说利益相关,你企业HR肯定立场有问题”
A4:我从签名档、到职业经历,都写的一清二楚,评分表也标明了是搜狐畅游的标准,本来就没打算掩饰什么,实在没懂还要我怎么说利益相关。
我看行,请问北京落户可以不对学历、毕业院校与年龄做差异化区分吗?
治标不治本!
有阶层就有歧视,有不同就有争论。
虽说都在奉承能力至上,但学历就是敲门砖,
不管治不治理都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吧。
没有学历,根本都敲不开这个门;
敲不开门,就没办法证明能力的问题。
在互不认识的时候,学历还有过去的履历,就是首面礼。
现在的招聘简历,也是搜索关键词「982/211/**专业」,
符合关键词之后才能把简历投递出去。
之前看那个《令人心动的offer》,很真实的台词。
职场上现在都内卷,卷到卷也卷不动。
招聘中不能出现985211院校等字眼?
某单位人力资源笑了,正愁X家孩子不好安排,这不机会就来了。父母有远见,专科毕业就花钱陆续给混了(划掉)争取到本科、硕士学历。
国企只要你能混到硕士学历,哪怕是专科出生,本硕学历都是那种刚合并的几个专科升的野鸡大学都行(当然,能进的一般都有关系。也有那种愿意牺牲自己的妹子,甚至还有那种为了儿子愿意牺牲自己的母亲)。
一般那些孩子不厉害的领导们的孩子扎堆毕业就会招一波人,顺便招些学历高的。
好多人以为不限制学历是好事,不限制学历,好多工作就直接被垄断了,哪怕985211又怎样?
不限制学历只对有关系或者有能力有关系的人是好事,普通学校的学生真的想多了,招聘只是陪着走一趟而已,面试的人除去有关系的,剩下985.211和其他学校的,为什么不招985211呢?为什么会觉得普通学校的比985211的优秀,他们考上大学之后都放生自己不好好读书了?是985211能力差的多还是非985211能力强的多?
还有一点,招名校生出了问题责任在出问题的人自身,招普通学校的学生,出了问题人力资源肯定挨骂,为了自己安全也不会冒险,除非你是领导家孩子,出事了有领导兜着,否则……
所以,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感谢卡学历,我辛苦考上去至少还能有份不错的工作。厉害的还是那种能把孩子培养进名校的领导or同事,笑呵呵地介绍孩子毕业于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禁止出现985.211院校字样对学历歧视有什么作用吗?没有,换个词就行了,或者录取信息后再过滤掉就行了。实施难度太大,除了增加治理成本外没好处。
真正要解决学历歧视,很简单,将教育资源公平解决就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