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天敌?

回答
关于人类是否“完全”没有天敌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探讨的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从哪一天起,我们人类就彻底摆脱了天敌”。

但如果我们要找一个相对的关键转折点,或者说人类开始显著减少并逐渐摆脱自然界中的主要捕食者威胁的时期,那大概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大约10万年前到1万年前这个漫长的时间跨度里。

要详细来说明这一点,我们得从人类的祖先一路聊到智人是如何一步步“翻身做主人”的。

1. 人类祖先的艰难求生史:曾经的猎物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直系祖先(比如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等)和早期智人,其实并不是食物链的顶端。我们和当时的非洲草原上的其他动物一样,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想象一下,那时的世界到处都是比我们更强壮、更迅捷、更有利爪尖牙的生物:

大型猫科动物: 剑齿虎(如斯密诺顿剑齿虎)、洞狮等,它们是当时最顶级的捕食者,体型庞大,力量惊人,锋利的牙齿和爪子足以轻易撕裂任何动物。我们的祖先在野外活动,很可能就是它们的美味佳肴。想想看,在没有火、没有复杂工具的时代,面对一头饥饿的狮子,我们能做什么?只能是逃跑,或者祈祷它没注意到你。
其他大型食肉动物: 如巨鬣狗、熊类等,同样对我们的祖先构成致命威胁。它们可能比我们更擅长捕猎,也更有防御力。
蛇类和猛禽: 虽然体型小,但对于幼年或年幼的人类来说,大型毒蛇和猛禽也是潜在的威胁。

在那个时期,人类的主要生存策略可能更多是躲避和利用环境。他们可能住在陡峭的山崖上、茂密的丛林深处,或者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庇护所,以躲避这些强大的捕食者。迁移也是一种策略,避开捕食者活跃的区域。

2. 智人的崛起:工具、合作与智慧的胜利

然而,智人(也就是我们这个物种)之所以能最终登上食物链的顶端,关键在于我们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和技术创新。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工具的使用和制造(旧石器时代): 这是最重要的转折点。从最初简单地捡拾石块砸击,到后来学会打制石器,制作石矛、石斧、石矛投掷器(如投枪柄)等,人类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得到了指数级的提升。
石矛和投掷器: 这让我们可以远距离攻击,将捕食者置于我们可控的范围之内,而无需与其近身肉搏。可以想象,一个用尖锐石矛指着猎豹的人,即使力量不如它,也能靠着距离优势让对方犹豫。
集群狩猎: 人类不像很多大型捕食者那样依靠绝对的力量或速度,而是依靠智慧和合作。通过协同作战,我们可以围捕比我们强大的猎物,也能够驱赶甚至击杀那些原本威胁我们的捕食者。这种社会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关键。
火的控制(旧石器时代中期,约70万年前开始,但普遍使用和控制能力成熟可能更晚): 火的出现是划时代的。
防御: 篝火是极好的防御工具。大型猫科动物和许多夜行性捕食者都惧怕火焰。在夜晚生火取暖和防御,可以大大降低被夜间捕食者袭击的风险。洞穴中的火堆更是天然的堡垒。
烹饪: 熟食不仅更容易消化,还能杀死寄生虫和细菌,大大提高了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这间接也让我们能够从食物中获取更多能量,支持我们更复杂的脑部活动和更精细的工具制造。
驱赶: 使用火可以驱赶野兽,开辟新的栖息地和活动区域。
语言和知识的传承(旧石器时代晚期):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人类能够更有效地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比如哪里有危险、哪些动物可以捕食、哪些地方是安全的。这种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使得后代能够快速学习前人的生存智慧,避免走弯路,也更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策略性选择居住地: 随着工具和火的使用,人类可以选择那些相对安全、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定居或半定居。例如,靠近水源、有天然屏障的地方,减少了与顶级掠食者正面冲突的频率。

3. 逐步“摆脱”天敌的意义

所以,当我们说人类“开始没有天敌”时,并不是说地球上突然消失了狮子、老虎、狼。而是说:

人类不再是这些大型捕食者的主要猎物来源。 相反,很多时候是人类在捕猎它们,或者将它们视为需要回避的威胁,而不是被动地被捕食。
人类拥有了有效的手段来保护自己免受其害。 无论是物理上的工具和火,还是智力上的策略和合作,都让我们能够有效地应对这些威胁。
自然界中的顶级掠食者对人类的威胁程度大大降低。 它们可能还会攻击落单的、年幼的或年老的个体,但对于成年、健康、有组织的群体来说,它们已经不再是能轻易捕食的“餐点”。

结论:一个相对的“摆脱”

因此,与其说人类“没有”天敌,不如说人类通过自身的智慧、工具和合作,极大地削弱了其他动物作为我们“天敌”的地位,并最终将自己推上了食物链的顶端。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可以认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0万到1万年前),随着更先进的工具、火的使用以及复杂的社会组织和语言的出现,人类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猎物”到“食物链主宰”的转变,可以说从那时起,我们才真正意义上“开始没有天敌”了。当然,后来的农业革命、城市化进程等更是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但根源上的改变,是在那个遥远的石器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天敌的概念不考虑细菌病毒之类的微生物,只考虑宏观动物界的话,我个人大概认为是:

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初期,开始学会大量使用预制石器(而不是临时随手拣的石块树枝)进行集体捕猎或守卫住所时,就在整体上可以认为人类这个物种成为了食物链顶层(至少是之一)。

而到了后来熟练使用火之后(大约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可以认为整体上没有其它物种可以威胁人类的生存了——也就是把食物链顶层的“之一”给去掉。

user avatar

尚未。

“天敌”这个词,通常表示一种动物,其在自然界中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二十世纪以来,非动物的生物、经常不被认为是生物的病毒等也会被一些学者和一些读者列入这种关系,例如称核型多角体病毒是其可感染的昆虫的天敌[1]。从这样的定义出发,人的天敌众多。

  • 许多单细胞病原体、少数多细胞病原体和大量的病毒专门感染人。早已发现有 342 种寄生动物和 70 种寄生性原生生物以人作为宿主[2]。微生物更是数不胜数。
  • 所有动物都可以被针对其物种的 1 种以上微孢子虫感染,针对人的微孢子虫已经发现了 7 种。寄生性扁形动物·线形动物乃至粘孢子虫都有相应的微孢子虫。微孢子虫的寄生表现,渐进性的炎症、免疫损伤、消化功能损伤,带来寿命缩短,这事大抵已经持续了几亿年。
  • EB 病毒、JC 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几乎感染了全人类,在一些地方所有的成年人都被 EB 病毒感染,它们有的持续造成缓慢的破坏、免疫力下降和反复的折磨,有的在人的免疫力减退时爆发式产生不可治愈的破坏。

在考虑寄生虫的情况下,地球上所有的自然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都不是脊椎动物。

  • 例如,人们听到“食物网”就很容易想起非洲大草原,小孩子从动物世界之类电视节目里知道了斑马吃草、狮子吃斑马,但人们并不经常考虑从狮子身上汲取能源的其他生物,这包括豹(偶尔)、鬣狗(偶尔)、2 种节肢动物(经常)、2 种细菌(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31 种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普遍,有些将狮子作为终宿主)、6 种原生生物(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10 种病毒(普遍,还有许多等待发现)、微孢子虫之类(难以统计,普遍)[3]。豹和鬣狗也偶尔被狮子吃掉,双方都不以对方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狮子吃下寄生虫卵跟捕食就是两码事了。

人类突出的地方是力量,而不是“没有天敌”。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蓝菌和植物的水准,而且还可以更大。人现已掌握的技术能给生物圈造成的损害足以跟大氧化事件相提并论。由于这种力量也可以用来摧毁人类自己,从核武器诞生以来,许多学者对人类的前途表示担忧。这不是天敌能帮人们缓解的问题。

自以为没有天敌,是人们凭借粗略的观察和浅薄的理解产生的不准确的感觉。“天敌”的概念本就很模糊,生物之间的所谓“制衡”在许多场合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大量物种在自然界的数量根本就不是其他生物可控制的。

  • 例如色藻·蓝菌的水华爆发、钵水母的周期性爆发都可以毁灭范围内所有不能适应它们改造的环境的生物,它们自身则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后大量死亡来将数量降到可以持续的地步,暂时停止对环境的破坏,由此产生的有机物沉降和水母瀑布将大量有机物输入海底,支持海底生态系——这种事情已经在地球上循环发动了数亿年,没有什么“结果”可言。

将这导向“人类命运”之类,是没有必要的。

其他回答动辄搬出“人是人的天敌”这种十八世纪呓语,显示出我国初中生物教育急需加强。

参考

  1. ^ 请问是否能培育出新的害虫天敌品种?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982736/answer/1628631447
  2. ^ https://doi.org/10.1186/1756-3305-5-239
  3. ^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0864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人类是否“完全”没有天敌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探讨的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从哪一天起,我们人类就彻底摆脱了天敌”。但如果我们要找一个相对的关键转折点,或者说人类开始显著减少并逐渐摆脱自然界中的主要捕食者威胁的时期,那大概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大约10万年前到1万年前这.............
  • 回答
    人类驯养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 9500年前,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狗的驯养历史要晚一些。这个驯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充满有趣的相互作用的历史。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黎明与农业的兴起 时间点: 大约公元前7500年(距今约95.............
  • 回答
    中国人的世界观从何时起“只剩下”国内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起始时间点。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现象来观察这种观念的演变和加强。核心观点:这种“只剩下国内和国外”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信.............
  • 回答
    “中国人善于围观”和“中国人冷漠”成为“劣根性”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可以界定。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社会变迁、文化反思、媒体塑造以及民族情绪的演变。“围观”现象的普遍性与文化解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围观”本身是一种人类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一.............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是联盟第一人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所有人都认同的日期。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从“毋庸置疑的王者”到“依然是顶尖巨星”的转变,伴随着联盟格局的变化和新一代球员的崛起。要给出一个“开始”的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1. “王朝”的落幕与“三.............
  • 回答
    日本对爵士乐的热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情结。要追溯这个源头,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的某个特定时期。舶来品的最初触动:二战后的日本要说日本人开始“钟爱”爵士乐,那得从二战后说起。战争结束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西方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入,爵士乐就是其中一股强劲的.............
  • 回答
    “慈父”这个称谓在斯大林身上出现并广泛流传,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要探究其最早的起源,需要回到苏联早期,并理解当时社会宣传和个人崇拜的形成过程。称谓的萌芽与早期迹象(20年代初至中期)虽然“慈父”这个词在俄语中本身就带有亲切和爱护的含义,但将其与斯大林联系起来,并赋予其特殊的.............
  • 回答
    书籍,这个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文明的脚步,一步步演变而来。要追溯人类拥有“书籍”的开端,我们得回到那些尚未有纸张、印刷术的遥远时代,去看看古人是如何记录和传承知识的。文字的萌芽与最初的“书”人类真正开始拥有“书籍”,离不开文字的诞生。文字,是人类从混沌走向有序、.............
  • 回答
    要说人类具体是从什么时候“盯上”牛羊奶的,那就像是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找一颗最细小的沙粒,直接给出个精确到年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顺着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牧的历史进程,来推测这个关键的转变大约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回溯到我们更早的祖先,那时候的人类过着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白天出去打猎.............
  • 回答
    人类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并非一个单一时间点的“开始”,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技术能力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好奇心紧密相连。早期萌芽:古老的敬畏与传说早在人类有意识地记录历史之前,地下世界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早期的人类,生活在与自然界更紧密的联系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转变过程。要说性“开始”成为一个羞耻的话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它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权力运作的变迁,逐渐形成的。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这样一个演变脉络:早期社会:实用性与自然性为主流.............
  • 回答
    洗澡,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行为,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段漫长而迷人的旅程。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月日”来界定洗澡何时“正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更多的是一个渐进式的、与生存需求、社会习俗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过程。远古时代的“必要”与“偶然”:早在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之前,甚至在我们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像我们今天这样聪明的?说到“质变”,这词儿本身就带点戏剧性,仿佛一夜之间,人类的脑瓜子就从“懵懂”变成了“精明”。但实际上,科学界对此的看法更倾向于一个渐进但加速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只不过这次是煮的是智慧。如果非.............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从1644年什么时候才有了汉服自由”这个问题,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特别是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和服饰文化意味着什么。1644年,一个分水岭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开启了长达268年的统治。这次朝代更迭,不仅带来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深沉,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如果非要我说一个“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人性自私和社会残酷,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或者事件。它更像是一种逐渐渗透、在无数细微之处累積而成的体会,像溪水一点点浸湿了土壤,最终让大地感受到它的重量。我记不清第一次具体是什么情景,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吧.............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人,在离职后到新公司自我介绍时,刻意回避真名,只用“阿里花名”来介绍自己,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活动。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习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阿里的体系里,花名就是你在那个环境下的身份标识。大家都是花名,你叫王五,在新公.............
  • 回答
    那一年,全球都被一股难以置信的狂喜所笼罩。没有人确切知道“那一天”是什么时候,只记得一夜之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就这样生生不息地在我们眼前展开。我们称它为“启明之塔”。它的出现没有任何征兆,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太平洋中央,一座由未知材料构建,闪烁着柔和光芒的巨构,比最宏伟的摩.............
  • 回答
    .......
  • 回答
    当一个人从高处坠落,那最后的触地瞬间,身体经历的是一场猝不及防、惊天动地的能量释放和结构破坏的狂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摔”,而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人体这个精密的生物机器瞬间推向极限。首先,接触地面的一刹那,构成你脚底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骨骼都在与那个坚硬、不可退让的表面进行着最直接、最野蛮的对话。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