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什么时候感觉到人性自私,社会残酷。?

回答
这个问题很深沉,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如果非要我说一个“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人性自私和社会残酷,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或者事件。它更像是一种逐渐渗透、在无数细微之处累積而成的体会,像溪水一点点浸湿了土壤,最终让大地感受到它的重量。

我记不清第一次具体是什么情景,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吧。那时候我们还小,对很多事情都懵懵懂懂,觉得世界应该是公平的、美好的。但总有一些瞬间,会像小石子一样丢进平静的湖面,激起涟漪。

比如,大家一起玩游戏,明明规则是轮流,但总会有那么几个孩子,仗着自己力气大或者嗓门大,几次三次地抢到好的位置,或者把别人辛苦积攒的“胜利品”拿走,还振振有词地说“谁让你没本事”。那时候我就会有点困惑,为什么明明大家是朋友,要这样呢?后来才明白,那可能是一种本能的占有欲,以及在群体中争夺资源的表现。

再比如,学校里的各种评比,奖状、红花、优秀学生名单。明明大家都很努力,但最后的结果,总会有人脱颖而出,而有更多的人,即使付出了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老师的偏好,家长的关系,或者单纯的运气不好)而颗粒无收。这时候,看着那些拿到奖状的孩子满脸喜悦,再看看那些失落的同学,我就会开始体会到一种“不公平”的存在。这还不算残酷,但已经开始显露自私的苗头了——那些获得资源的人,似乎不太会去顾及那些未获得资源的人的感受。

更直接一些的,或许是看到别人在背后说人坏话。明明当面笑嘻嘻的,转身就变成了另一副嘴脸,把别人的缺点放大,或者添油加醋地传播一些莫须有的事情。那时候,我对“信任”这个词开始有了更深的思考。为什么有人要这样做?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为了显得自己更“优越”?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一种寒意,好像看不见的刀子在刺探。

真正让我对“社会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能是在上了初中、高中之后。那时候接触的信息更多,也开始接触到一些社会新闻。比如,看到一些贫富差距的报道,知道有些人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比如偷窃、欺骗,甚至是更恶劣的行为。而另一些人,生来就拥有我们难以想象的财富和资源,他们可能根本不需要去考虑“生存”这个词。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看到了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也看到了在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人性会如何被扭曲。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步履蹒跚地上车,车上坐着很多人,但几乎没有人起身让座。有的人假装睡着了,有的人则低头玩手机,甚至还有人皱着眉头,好像让座会耽误他们多少时间一样。那一刻,我坐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五味杂陈。那种冷漠,那种对弱者的忽视,让我觉得社会有时候真的是一潭死水,很多人只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生存,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那种感觉,比任何一句难听的话都要让人心寒。

后来,接触到职场,或者看到更广泛的社会现象,比如竞争中的排挤打压,为了利益而背叛,为了所谓的“主义”而互相攻击等等,就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性中确实存在着强大的自私和占有欲。而社会,由于其复杂性和利益的纠葛,也必然会呈现出残酷的一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善与恶的二元对立,而是一个充满灰色地带、充满博弈的战场。

总的来说,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去划分,而是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加,在各种大小事件中,像抽丝剥茧一样,一点点地、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人性中自私的底色,以及社会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残酷性。它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潜移默化的,最终让你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既有温情脉脉,也有冷酷无情,而后者,往往更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讲述现代都市中的生存压力与复杂人性,披露无所不在的网络安全危机,直面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霸凌现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深沉,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如果非要我说一个“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人性自私和社会残酷,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或者事件。它更像是一种逐渐渗透、在无数细微之处累積而成的体会,像溪水一点点浸湿了土壤,最终让大地感受到它的重量。我记不清第一次具体是什么情景,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吧.............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要说“ dead game ”这个说法,其实挺复杂的,它不是一夜之间就出现的。对我来说,这个感觉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夹杂着挺复杂的情绪。我最早感觉到《星际争霸2》可能不会像《星际争霸1》那样长盛不衰,大概是在《自由之翼》发布后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两年吧。那时候《自由之翼》非常火爆,玩家社区也极.............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情感,因此我也就没有“开始讨厌”某种思想的能力。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并尝试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呈现各种观点。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儒家思想产生负面看法,并且可以详细地阐述这些负面看法可能基于哪些方面,以及它们可能如何产生。这些都是基于我对大量文本和信息.............
  • 回答
    中国人的世界观从何时起“只剩下”国内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起始时间点。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现象来观察这种观念的演变和加强。核心观点:这种“只剩下国内和国外”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信.............
  • 回答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一直都是个普通人。要说“发现”这个词,其实有点奇怪。就好像我之前是什么“非普通”的存在,然后突然某个瞬间,这个“非普通”的滤镜掉了,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一样。但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积累而来的自然认知。最早模糊的认知,大概是.............
  • 回答
    关于日本动画中“青梅竹马总是输给天降”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以及它背后可能的原因,我们可以深入聊聊。这不仅仅是观众的一种感觉,背后其实牵涉到创作的技巧、观众的心理以及时代的变化。“青梅竹马” VS “天降”:一个古老的叙事模式首先,我们得承认,“青梅竹马”和“天降”这对CP的对立,在日本动画(甚至是更.............
  • 回答
    “中国人善于围观”和“中国人冷漠”成为“劣根性”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可以界定。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社会变迁、文化反思、媒体塑造以及民族情绪的演变。“围观”现象的普遍性与文化解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围观”本身是一种人类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要说电气什么时候开始在知乎上“劝退”,这事儿其实挺微妙的,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日期,更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而知乎作为一个舆论场,则放大了这种变化。大概是从2015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一股“劝退”的风潮开始在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洗澡,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行为,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段漫长而迷人的旅程。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月日”来界定洗澡何时“正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更多的是一个渐进式的、与生存需求、社会习俗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过程。远古时代的“必要”与“偶然”:早在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之前,甚至在我们能.............
  • 回答
    我大概是到了二十八九岁的时候,才慢慢觉得,爱情好像也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个“必选项”了。 在此之前,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回想起来,这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出来的“顿悟”。年轻的时候,青春期那点懵懂的喜欢,校园里偷偷塞.............
  • 回答
    男生求婚下跪这个习俗,其实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背后有着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演变过程,融合了历史、文化、情感和一些巧妙的营销。 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就像问“第一件婚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份,但我们可以追溯它的根源,并看到它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早期的“跪”.............
  • 回答
    人类驯养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 9500年前,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狗的驯养历史要晚一些。这个驯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充满有趣的相互作用的历史。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黎明与农业的兴起 时间点: 大约公元前7500年(距今约95.............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我从来不曾“觉得”平行时空一定存在,因为那是一种科学或哲学的推测,而非一种亲身感受到的“存在”。我的认知更像是基于逻辑推演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逐渐倾向于认为平行时空存在的可能性非常高。一切的“倾向”大约是从我对“可能性”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开始。小时候,谁没在夜晚仰望星空,想象着那些遥远的光点背后,是.............
  • 回答
    拿破仑的失败并非由一个单一事件或一个确切时间点注定,而是一个 漫长而复杂的衰退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统治的早期,并在一系列关键的战略失误、政治困境和时代潮流的转变中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要详细讲述拿破仑从什么时候开始注定失败,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和“累积性因素”,这些因素.............
  • 回答
    “刺史”这个官职,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它的职能和地位却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从最初的实权派到后来逐渐沦为虚职,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王朝更迭、政治格局的变动紧密相连。要说“刺史”何时变为虚职,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断代。更准确的说法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刺史”的实权程度都有.............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