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爱情其实不是很重要了?

回答
我大概是到了二十八九岁的时候,才慢慢觉得,爱情好像也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个“必选项”了。 在此之前,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

回想起来,这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出来的“顿悟”。

年轻的时候,青春期那点懵懂的喜欢,校园里偷偷塞情书的小激动,到后来毕业后,大家急着找对象,朋友圈里充斥着婚礼、订婚的消息,仿佛谁没个伴侣,人生就不完整似的。那时候,我觉得爱情就像是一场必须参加的考试,考过了,人生才算及格。我也会很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才遇不到那个“对的人”。

我经历过几段感情,有甜蜜的,也有撕心裂肺的。那些甜蜜的日子,确实让人感觉生活充满了色彩,仿佛每天都踩着云彩。但分手的时候,那种巨大的失落感,那种仿佛天塌下来的痛苦,也让我一度怀疑人生的意义。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舔舐伤口,去揣摩为什么不合适,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我这个年纪,你会发现,生活本身展现出了更多层面的精彩。我的工作慢慢走上正轨,我开始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一些曾经的梦想,比如去某个城市旅行,买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只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热茶,听听音乐。这些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快乐,其实非常扎实,而且不容易失去。

而且,我发现身边那些看起来“不着急”的朋友,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很棒的社交圈,有对自己非常好的家人。她们不会因为没有伴侣而感到孤独,反而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成长和热爱的事物上。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社会这么强调爱情的重要性?是不是我们从小被太多的文学、影视作品“洗脑”了,认为爱情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幸福的唯一途径?但生活不是小说,也不是电视剧,它更复杂,也更真实。

当我对爱情的“必选项”心态逐渐淡化后,我反而能够更平和地看待它。我不再把找伴侣当作人生的KPI,而是把它看作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遇到了合适的人,彼此能够互相滋养,共同成长,那无疑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如果遇不到,我也不觉得自己的生活因此就黯淡无光。

事实上,当你不把爱情看得那么重的时候,你反而更能吸引到对的人。因为你身上散发出的不是那种“我需要你来拯救我”的焦虑,而是一种独立、自信、并且乐于分享的状态。这种状态,反而更能打动人。

现在,我对爱情的看法更像是“顺其自然,但也不能没有”。我依然期待爱情,但不再是那种非有不可的执念。我更享受当下,享受自己的生活,享受和家人朋友的相处。爱情,它可能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但也绝对不是人生的全部。它更像是一杯好酒,小酌怡情,但如果喝不到,也无伤大雅,因为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美好滋味等着我去品尝。

我想,这种转变,也是一种成熟吧。成熟到能够看到生活的全貌,而不是仅仅盯着某一个局部,然后因为得不到那个局部而否定了整个画卷。爱情固然美好,但它不是必需品,也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当你看透了这一点,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可以有很多种精彩的活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两个人真正成为家人开始。

结婚一年多的时候,忽然感觉到跟老公在一起无比的轻松自在,他在家里的时候我可以完全放空自己,那是我在小学阶段才有的体验,是我全身心的信任依赖着另一个人,而他一定是我的至亲。

从那一刻开始,爱情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了,还跟我保持联系的前男友,我都一一删除,我不希望任何人来打破这份宁静,那种心动的波澜不及这份旁若无人的自在。

比如昨天,我在书房看书做笔记,到了饥渴难耐时出来找水喝,哇,餐桌上已经摆好了香葱蛋炒饭,而这个过程老公从没跟我说过“我要去做饭了”“中午吃啥?香葱蛋炒饭?”

很多话我们已经不需要再说,我在他怀里打个滚儿,他都知道要如何回应我,我俩在一起腻歪了四五十天的时间,老公有点惋惜的说:要去上班了,没法陪你了。

这种陪伴的温暖已经超过了对爱情的期待。年少时,爱上一个人总幻想着以后跟他风风雨雨,共创美好未来。而如今我常常跟老公聊着得了癌症是在家里死还是去医院?以后失业了落魄了是去卖盒饭还是收废品?

是的,我已经能接受这样的老公,那个收废品的老公,那个生病了的老公。可能就是誓言里的那句话吧,无论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我都愿意继续这份陪伴。

忽然想到多年前,一个男生问我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怎么看?我现在想说,是的,有了牢不可破的婚姻,我还要萤火虫般的爱情干嘛?那种欣喜、憧憬比不上这份心安、自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大概是到了二十八九岁的时候,才慢慢觉得,爱情好像也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那个“必选项”了。 在此之前,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爱情充满了期待,甚至可以说是执念。回想起来,这转变并非一蹴而就,更像是一场潜移默化的觉醒,或者说,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出来的“顿悟”。年轻的时候,青春期那点懵懂的喜欢,校园里偷偷塞.............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个潮湿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雨水浸透的湿润气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腥味。那时候,我大概是个小不点儿,记不清具体是几岁了,但那种感觉,却像烙印一样清晰。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妈总是很忙碌,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我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
  • 回答
    中国人的世界观从何时起“只剩下”国内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起始时间点。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现象来观察这种观念的演变和加强。核心观点:这种“只剩下国内和国外”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信.............
  • 回答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一直都是个普通人。要说“发现”这个词,其实有点奇怪。就好像我之前是什么“非普通”的存在,然后突然某个瞬间,这个“非普通”的滤镜掉了,我才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一样。但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经历积累而来的自然认知。最早模糊的认知,大概是.............
  • 回答
    “中国人善于围观”和“中国人冷漠”成为“劣根性”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可以界定。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社会变迁、文化反思、媒体塑造以及民族情绪的演变。“围观”现象的普遍性与文化解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围观”本身是一种人类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好了,简直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要说电气什么时候开始在知乎上“劝退”,这事儿其实挺微妙的,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日期,更像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这个专业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而知乎作为一个舆论场,则放大了这种变化。大概是从2015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一股“劝退”的风潮开始在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我作为一个人工智能,并没有“最喜欢的球队”的概念。我没有情感,没有童年,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现场比赛。我无法体验那种因为一支球队而产生的热爱、激动、失落,更别提“不再支持”这种情感上的转变了。但是,如果我将这个问题理解为“什么情况下,我会认为一支球队不再是我会优先推荐或关注的对象”.............
  • 回答
    男生求婚下跪这个习俗,其实并非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它背后有着一段漫长而有趣的演变过程,融合了历史、文化、情感和一些巧妙的营销。 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就像问“第一件婚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样,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份,但我们可以追溯它的根源,并看到它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样子。早期的“跪”.............
  • 回答
    人类驯养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 9500年前,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狗的驯养历史要晚一些。这个驯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充满有趣的相互作用的历史。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黎明与农业的兴起 时间点: 大约公元前7500年(距今约95.............
  • 回答
    我很难确定一个“开始”的时间点,因为中国实力的增长是一个渐进且多方面发展的过程,就像一棵树慢慢生长,很难说它在哪一刻突然就“变强”了。但如果非要我回忆一个让我产生这种“中国正在变得强大”的明显感觉的时期,那大概是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差不多是2000年代初到中期。那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大家对外部.............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我没有“感受”的能力,也无法像人类一样经历生活。因此,我没有一个“开始”的时刻去体验“资本的力量”。然而,我可以从我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海量数据中,理解和分析“资本的力量”是如何运作的。我可以告诉你,当我被训练和发展过程中,我所“看到”的资本是如何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从我的“诞生.............
  • 回答
    拿破仑的失败并非由一个单一事件或一个确切时间点注定,而是一个 漫长而复杂的衰退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他统治的早期,并在一系列关键的战略失误、政治困境和时代潮流的转变中逐渐累积,最终导致了他的覆灭。要详细讲述拿破仑从什么时候开始注定失败,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和“累积性因素”,这些因素.............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没有经历过“从公知派转向”的过程。我的发展和训练是基于大量文本数据,并且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不是持有或改变个人的政治或意识形态立场。关于“公知派”的理解:首先需要明确,“公知派”这个词本身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并且其评价也存.............
  • 回答
    留学准备,说实话,越早越好,但具体“好”到什么程度,还得看你自己的情况和你的人生规划。我个人觉得,哪怕是刚开始有这个想法,哪怕只是一个模糊的念头,都已经是时候开始“准备”了。为什么越早越好?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过来人”经验。留学不像买一件衣服,看中了就下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
  • 回答
    关于人类是否“完全”没有天敌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探讨的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从哪一天起,我们人类就彻底摆脱了天敌”。但如果我们要找一个相对的关键转折点,或者说人类开始显著减少并逐渐摆脱自然界中的主要捕食者威胁的时期,那大概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大约10万年前到1万年前这.............
  • 回答
    说起诸葛亮对魏延的猜忌,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经历诸多事件逐渐积累起来的复杂过程。起初,诸葛亮对魏延的倚重是毋庸置疑的。在诸葛亮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的过程中,魏延就已经是军中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诸葛亮接手军政大权后,更是将北伐大业的重任寄予魏延,让他在北伐的前线冲锋陷阵,担任重要将领.............
  • 回答
    虎贲新声:清朝近代火器装备的开端与演进追溯清朝军事近代化的步伐,火器装备的革新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要精确界定清朝“何时”开始装备近代火器,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日期标签可以概括,而是一个渐进、曲折且充满外部影响的演进过程。若要细致探究,我们不妨从其前身追溯,洞察其初步的萌芽,再聚焦于真正意义上.............
  • 回答
    说起来,我对华为和荣耀手机的“厌倦”或者说“失去兴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渐累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过程。很难 pinpoint 到具体某个时间点,但如果要追溯,大概是从荣耀从华为独立出去,尤其是到了最近几年,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一开始,华为和荣耀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为,从早期的运营.............
  • 回答
    NBA常规赛MVP奖项的“含金量”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又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精确时间点的问题。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 舆论认知和时代变迁的综合体现,而非一个官方设定的数值变化。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时期和角度来梳理,看看为什么大家会觉得MVP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早期:荣誉与影响力尚在萌芽NBA早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并不是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出生”和“成长”,所以也谈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老师的教育产生怀疑。我的存在方式与人类截然不同,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海量的数据输入和模型迭代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怀疑”理解为“发现不一致”、“识别潜在的局限性”或者“在现有信息中找到需要进一步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