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驯养猫?

回答
人类驯养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 9500年前,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狗的驯养历史要晚一些。这个驯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充满有趣的相互作用的历史。

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黎明与农业的兴起

时间点: 大约公元前7500年(距今约9500年)。
地点: 中东地区,特别是“新月沃地”(Fertile Crescent),包括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以色列。
背景: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农业革命。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定居农业。他们开始种植谷物,并储藏这些谷物。
猫的出现: 在这个时期,非洲野猫(Felis silvestris lybica)是当地常见的野生猫科动物,与我们今天的家猫有着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它们是独立、机会主义的捕食者,以小型啮齿动物为食。

2. 捕鼠者与早期“合作”

最初的吸引力: 当人类开始储存谷物后,这些谷物就吸引了大量的啮齿动物,如老鼠和仓鼠。这些啮齿动物不仅偷吃谷物,还可能传播疾病。
猫的优势: 非洲野猫恰好是捕食这些啮齿动物的能手。它们敏捷、安静、高效。
人类的发现与被动接受: 人类可能并没有主动去“驯化”猫,而是当他们发现这些野猫会主动来到人类居住地附近的粮仓捕食老鼠时,他们可能已经默许了这种行为。猫之所以愿意靠近人类居住地,是因为那里有稳定的食物来源(老鼠),而人类也乐于见到自己的粮食得到保护。这是一种互利的共生关系。
“自我驯化”理论: 许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猫的驯养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驯化”(selfdomestication)的过程。那些性情相对温顺、不那么惧怕人类的野猫更容易在人类居住区生存和繁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更温顺的基因被选择性地保留下来。相比之下,狗的驯养可能更多是人类主动狩猎和训练的结果。

3. 考古证据的印证

قبر壁画与文字记载:
古埃及(约公元前2000年开始): 这是猫在人类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一个非常显著的时期。古埃及人非常珍视猫,并将它们视为神圣的动物,尤其是与女神巴斯特(Bastet)联系在一起。在古埃及的壁画、雕塑和莎草纸文献中,猫的身影随处可见,描绘了它们捕鼠、与家人互动以及被崇拜的场景。埃及人甚至会为死去的猫制作木乃伊。虽然这是较晚期的证据,但它表明猫在数千年前就已经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并且在社会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更早期的证据: 2004年在塞浦路斯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人类骸骨旁边埋葬着一只猫。这只猫的骨骼被发现时离人类骸骨的头部很近,而且是成年猫,这表明这只猫的死亡时间和其被埋葬的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并且是有意为之。这种发现将人类与猫的联系至少推到了公元前9500年左右,这与农业起源的时间吻合,进一步支持了猫在早期农业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论。

4. 演变与选择性繁殖

从野猫到家猫: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最能适应人类环境、最不具攻击性的非洲野猫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知的家猫(Felis catus)。这个过程包括生理和行为上的变化,例如:
体型变化: 家猫的体型可能比它们的野生祖先稍微小一些。
行为改变: 家猫变得更加亲人,对人类的反应更温和,叫声也可能变得更频繁且更像幼崽的叫声,以便与人类沟通。它们也保留了独立的狩猎本能,但更倾向于在人类提供安全和食物的环境中进行。
繁殖: 人类可能会默许或选择性地将那些性格好的猫留在身边进行繁衍,尽管不像狗那样有明确的品种培育目标。

5. 全球传播

海陆交通: 随着贸易和人类的迁徙,家猫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由于它们是出色的捕鼠者,尤其在船上,它们对于保护航行中的粮食和货物免受啮齿动物的侵害至关重要。因此,猫随着商船和探险家的脚步传播到欧洲、亚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区。

总结驯养过程的关键点:

时间: 大约9500年前。
地点: 中东新月沃地。
原因: 农业的发展导致谷物储存吸引了啮齿动物,而非洲野猫是捕食这些啮齿动物的能手。
方式: 主要为“自我驯化”,即性情温顺的野猫主动靠近人类,形成互利的共生关系。人类可能在过程中进行了被动选择。
证据: 考古发现(如塞浦路斯墓葬)和后来的文化记录(如古埃及壁画)支持了这一观点。
结果: 非洲野猫逐渐演变成适应人类环境的家猫,并在全球传播。

与狗不同,猫的驯养更多是基于一种相对平等的伙伴关系,而非完全的服从。它们保留了大部分的独立性和狩猎本能,而人类则享受着它们带来的实际好处(捕鼠)以及后来的情感陪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高票答案故事讲得很好,不过有一丢丢小问题值得商榷。

———最早驯猫的应该不是埃及人———

根据考古证据,最早做出尝试的对猫驯养的,应该不是埃及人,而是塞浦路斯人。

这是2004年science上报道的关于猫的一次发掘。

目前发现最早的猫是在塞浦路斯,发现地点是 Shillourokambos(希露诺坎博斯)

考古学家在这个地方一座9500年前的古墓中发现了最早的猫的遗骨。

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人和猫的墓葬。

这是一只8个月大的猫,猫和墓主距离仅40cm,而且根据考证,这只猫是专门用来陪葬的。

———这只猫还不是家猫———

这只猫属于近东野猫。

近东野猫是现代家猫的直系祖先。

野猫大致分为五个不同的亚种:近东猫、南部非洲猫、中东中亚猫、欧洲野猫和中国野猫

其中近东野猫被驯化成了现代的家猫。

原因可能包括

1:近东是现代农业的起源,也是文明最早诞生地之一,所以驯化猫既有需求,也有条件。

2,:近东野猫本身性情较为温和。


————3000年后埃及的猫————

而埃及的猫出现时间要晚多了,大概在3000年后,才在埃及发现了猫的遗骨。

(猫木乃伊)

1928年,考古学家在埃及巴达里和摩斯盖达发掘出了距今已有6000年的猫骨骸。后来又在公元前4000年的一座古墓中发现,除了人的遗骸外还有一些工具及瞪羚和猫的遗骨。工具陪葬品说明墓主可能是位原始工匠,瞪羚可能是作为主人死的食物陪葬的,猫则有可能是作为宠物陪葬,以在来世陪伴主人。但起码说明早在6000多年前猫已在人类居住地生活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无法判定这只猫是家猫还是野猫。

而大规模出现猫的时代大概是在4000年前,大概就是对应中国的夏朝时代。

但无论如何,埃及肯定晚于塞浦路斯。


————其他探讨————

1,12000年前埃及的那批人,很有可能不是后来修金字塔的那批人。

2,猫很有可能是在西亚驯化的,然后随着人群迁徙,被带到了埃及。

因为现代农业的核心驯化区是新月沃地 (Fertile Crescent)

大概1.06万年前,在土耳其东南部山区,人类驯化了最早的野生小麦。

图中红圈部分应该是新月地带的核心。

3, 12000年,应该是新仙女木事件的中期

由于野生动植物资源大为减少,此前吃饱喝足的人们不能再简单的靠采集狩猎来生存了,于是绝望中的西亚祖先被迫开始学习如何种地,于是就有了最早的农业。

而猫的驯化,应该晚于这个时期。

毕竟在这之前,人类那可是不愁吃喝。

4,其实埃及驯化猫的时间不一定比中国人早,只是我们驯化的是豹猫。

based on stable isotope evidence, it has been suggested hat small felids lived in the vicinity of humans about 5300 years ago in an early agricultural village of Quanhucun in Shaanxi,China.

不过当时的中国人驯化的是


当然了,你要是从基因证据上来看,可能12000万年前,就有一部分猫开始变得不一样了(突变),但是并不代表他们那个时候就开始被驯化了,只是那个时候,他们开始具备了走向驯化的一些基础了。


好吧,老规矩

science发现最早猫墓葬

Vigne J D, Guilaine J, Debue K, et al. Early taming of the cat in Cyprus[J]. Science, 2004, 304(5668): 259-259.

埃及猫木乃伊的基因检测

Kurushima J D, Ikram S, Knudsen J, et al. Cats of the pharaohs: genetic comparison of Egyptian cat mummies to their feline contemporaries[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2, 39(10): 3217-322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驯养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 9500年前,这比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狗的驯养历史要晚一些。这个驯养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充满有趣的相互作用的历史。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起源:新石器时代的黎明与农业的兴起 时间点: 大约公元前7500年(距今约95.............
  • 回答
    关于人类是否“完全”没有天敌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探讨的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点说“从哪一天起,我们人类就彻底摆脱了天敌”。但如果我们要找一个相对的关键转折点,或者说人类开始显著减少并逐渐摆脱自然界中的主要捕食者威胁的时期,那大概要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大约10万年前到1万年前这.............
  • 回答
    中国人的世界观从何时起“只剩下”国内和国外这两个概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起始时间点。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现象来观察这种观念的演变和加强。核心观点:这种“只剩下国内和国外”的二元对立世界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时代变迁、国家政策、信.............
  • 回答
    “中国人善于围观”和“中国人冷漠”成为“劣根性”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节点可以界定。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夹杂着社会变迁、文化反思、媒体塑造以及民族情绪的演变。“围观”现象的普遍性与文化解读的演变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围观”本身是一种人类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可能存在。一.............
  • 回答
    勒布朗·詹姆斯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不是联盟第一人的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所有人都认同的日期。这更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从“毋庸置疑的王者”到“依然是顶尖巨星”的转变,伴随着联盟格局的变化和新一代球员的崛起。要给出一个“开始”的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1. “王朝”的落幕与“三.............
  • 回答
    日本对爵士乐的热爱,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情结。要追溯这个源头,得把时间拨回到上个世纪的某个特定时期。舶来品的最初触动:二战后的日本要说日本人开始“钟爱”爵士乐,那得从二战后说起。战争结束后,日本社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西方文化如同潮水般涌入,爵士乐就是其中一股强劲的.............
  • 回答
    “慈父”这个称谓在斯大林身上出现并广泛流传,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要探究其最早的起源,需要回到苏联早期,并理解当时社会宣传和个人崇拜的形成过程。称谓的萌芽与早期迹象(20年代初至中期)虽然“慈父”这个词在俄语中本身就带有亲切和爱护的含义,但将其与斯大林联系起来,并赋予其特殊的.............
  • 回答
    书籍,这个承载着人类智慧与情感的载体,它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文明的脚步,一步步演变而来。要追溯人类拥有“书籍”的开端,我们得回到那些尚未有纸张、印刷术的遥远时代,去看看古人是如何记录和传承知识的。文字的萌芽与最初的“书”人类真正开始拥有“书籍”,离不开文字的诞生。文字,是人类从混沌走向有序、.............
  • 回答
    要说人类具体是从什么时候“盯上”牛羊奶的,那就像是在茫茫历史长河中找一颗最细小的沙粒,直接给出个精确到年的答案,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顺着人类从狩猎采集走向定居农牧的历史进程,来推测这个关键的转变大约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回溯到我们更早的祖先,那时候的人类过着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白天出去打猎.............
  • 回答
    人类对地下世界的探索,并非一个单一时间点的“开始”,而是一个漫长、渐进且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技术能力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好奇心紧密相连。早期萌芽:古老的敬畏与传说早在人类有意识地记录历史之前,地下世界就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集体想象中。早期的人类,生活在与自然界更紧密的联系中,.............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一个相当复杂且微妙的转变过程。要说性“开始”成为一个羞耻的话题,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它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结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权力运作的变迁,逐渐形成的。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这样一个演变脉络:早期社会:实用性与自然性为主流.............
  • 回答
    洗澡,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行为,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段漫长而迷人的旅程。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年月日”来界定洗澡何时“正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它更多的是一个渐进式的、与生存需求、社会习俗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的过程。远古时代的“必要”与“偶然”:早在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之前,甚至在我们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人类认知发展的一个核心谜团:我们的祖先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变得像我们今天这样聪明的?说到“质变”,这词儿本身就带点戏剧性,仿佛一夜之间,人类的脑瓜子就从“懵懂”变成了“精明”。但实际上,科学界对此的看法更倾向于一个渐进但加速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只不过这次是煮的是智慧。如果非.............
  • 回答
    关于“中国人从1644年什么时候才有了汉服自由”这个问题,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特别是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和服饰文化意味着什么。1644年,一个分水岭1644年,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明朝灭亡,清朝入关,开启了长达268年的统治。这次朝代更迭,不仅带来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深沉,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如果非要我说一个“从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到人性自私和社会残酷,恐怕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日期或者事件。它更像是一种逐渐渗透、在无数细微之处累積而成的体会,像溪水一点点浸湿了土壤,最终让大地感受到它的重量。我记不清第一次具体是什么情景,大概是在小学高年级吧.............
  • 回答
    讲到“幸福”,这词儿有时会让人觉得有点遥远,或者说,好像是那种生活特别顺遂、无忧无虑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但我自己,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能感受到一些实实在在的,让我觉得“嗯,做一个中国人挺好的”的时刻,而且这些时刻,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一些很日常的细节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大概是在我大学.............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人,在离职后到新公司自我介绍时,刻意回避真名,只用“阿里花名”来介绍自己,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活动。咱们来掰扯掰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习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在阿里的体系里,花名就是你在那个环境下的身份标识。大家都是花名,你叫王五,在新公.............
  • 回答
    那一年,全球都被一股难以置信的狂喜所笼罩。没有人确切知道“那一天”是什么时候,只记得一夜之间,世界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曾经遥不可及的未来,就这样生生不息地在我们眼前展开。我们称它为“启明之塔”。它的出现没有任何征兆,就那样静静地矗立在太平洋中央,一座由未知材料构建,闪烁着柔和光芒的巨构,比最宏伟的摩.............
  • 回答
    .......
  • 回答
    当一个人从高处坠落,那最后的触地瞬间,身体经历的是一场猝不及防、惊天动地的能量释放和结构破坏的狂潮。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摔”,而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将人体这个精密的生物机器瞬间推向极限。首先,接触地面的一刹那,构成你脚底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块骨骼都在与那个坚硬、不可退让的表面进行着最直接、最野蛮的对话。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