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最近跟上了佳能的思路。
微单镜头,重量体积和画质一样重要。轻便高规格高素质镜头才是微单的好搭档。
期待索尼能够再接再厉,也出个易拉罐大小的70-200,价格相似锐度更高,那样我就可以再次出佳为尼了。
虽然我不喜欢部分粉丝的倾向,但我还是认为大法这支50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轻,单独的重量和体积指标并无意义,要结合其他“效果”综合考量,是个系数关系。
Z 50 1.2S的焦外并不讨喜,也许后景深的过渡区不错,但碰上某些密集线条是要抓瞎的,前景深的鬼畜现象更是一言难尽。同时,Z 50 1.2S在锐度、色散、眩光、对焦速度上都和自家1.8S比都有“落差”,这能让人忍么?
我一点都不觉得50 1.2S堆料有错,这么重和大也非常正确,完全支持(当然要是能去掉那个没什么用处的光圈环就好了),但如此代价没有换来该有的结果,或者说尼康强调的特点过于奇葩,这确实反衬了索尼这颗“正统路线”镜头的成功。
我认为正统尼康用户更应该在两个方案中选——
1:风格保持同58 0.95一致,画质略有损失的F1.2自动超重版,哪怕1.4千克跟720S一样握持也在所不惜(对,事实上720S重心合理,反而拿着舒服的多);
2:仿照大法,别搞什么劳什子STM,保证对焦速度,保证锐度,玄学尽量照顾,照顾不了就放弃,重量控制到一般水平。
现在的50 1.2S是两不沾,八不靠,令人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