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脑的「行为性」成瘾与毒品、药物类成瘾有什么区别?心理上有什么区别?

回答
说到成瘾,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毒品、酒精这些物质了。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行为也能让人越陷越深,发展成一种难以自拔的“行为性成瘾”。这跟物质成瘾听起来好像都挺可怕的,但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尤其是心理层面,它们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呢?

行为性成瘾 vs. 物质成瘾: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什么”

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成瘾的对象”是什么。

物质成瘾,顾名思义,就是对某种物质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最典型的就是毒品(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和药物(鸦片类止痛药、安眠药、某些处方药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直接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比如多巴胺,制造出强烈的欣快感。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大脑会发生生理上的改变,身体会对这些物质产生耐受性,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一旦停用就会出现戒断反应,这就是生理上的依赖。

行为性成瘾,则不是针对一种具体的“物质”,而是针对一种行为。比如赌博、游戏(网络游戏、电子游戏)、购物、色情、工作(强迫性工作)、社交媒体、甚至是某些运动(如强迫性锻炼)等等。这些行为本身不会直接改变你的生理状态,但它们能够满足大脑对快感、奖励、刺激的需求,通过重复执行这些行为,也能在神经系统层面引发类似物质成瘾的变化。

心理层面的“似曾相识”与“细微差异”

虽然成瘾的对象不同,但从心理层面来看,行为性成瘾和物质成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别,这些差别往往与行为的本质以及个体与行为的互动方式有关。

相似的心理机制:

我们可以把大脑的奖励系统想象成一个“快感开关”。当我们在做某件事、摄入某种物质时,如果它能带来愉悦、放松、兴奋等积极感受,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这个信号会告诉大脑:“嘿,这个东西/行为很重要,以后要多尝试!”

1. 奖励回路的激活与“抢夺”:
物质成瘾: 毒品、药物能够非常直接、强有力地激活大脑的奖励回路,尤其是腹侧被盖区(VTA)和伏隔核(NAcc)之间的通路。它们会强行“劫持”这个系统,导致多巴胺急剧释放,产生强烈的快感,这种快感远超日常的天然奖励(比如美食、社交)。
行为性成瘾: 像赌博赢得大奖、游戏闯过难关、购物得到心仪物品、性行为达到高潮等,也都能激活奖励回路,释放多巴胺。但这种激活通常是间接的、与特定情境或行为结果相关联的。

2. 渴求(Craving)与失控:
物质成瘾: 长期使用物质会导致大脑对该物质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渴求。即使知道危害,也无法控制自己去寻找和使用物质。
行为性成瘾: 行为成瘾者也会产生强烈的渴求,想进行那个特定的行为。当他们无法进行时,会感到烦躁、焦虑,甚至出现情绪低落。尽管理性上知道停止可能更好,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一再重复这个行为。例如,赌徒明知道输了很多钱,但一旦有机会,还是会忍不住再去赌一把。

3. 戒断症状(Withdrawal Symptoms):
物质成瘾: 物质成瘾最显著的心理表现之一就是戒断症状。当停止使用物质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出现不适,比如焦虑、抑郁、失眠、恶心、颤抖等,这些症状会迫使他们重新使用物质来缓解痛苦。
行为性成瘾: 行为性成瘾的“戒断症状”通常不是生理性的,而是以心理和情绪为主。比如,停止游戏可能导致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空虚感;停止购物可能导致沮丧、缺乏乐趣。这些“负面感受”会驱动他们重新回到那个行为中去寻求慰藉。

4. 耐受性(Tolerance)与升级:
物质成瘾: 为了达到相同的效果,需要不断增加物质的剂量。
行为性成瘾: 行为成瘾者也可能出现“耐受性”。例如,游戏玩家可能需要更难的游戏模式或更长时间的游戏才能获得满足感;赌徒可能需要更大额的投注才能感到兴奋。他们不断寻求更强的刺激或更极致的体验。

5. 忽视后果与负面影响(Neglect of Consequences):
物质成瘾: 成瘾者往往会忽视物质滥用带来的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破裂、财务危机、法律麻烦等。
行为性成瘾: 同样,行为成瘾者也会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负面后果视而不见,或者低估其严重性。例如,沉迷游戏的大学生会忽视学业,导致挂科;过度购物者会背负巨额债务,影响家庭生活。

行为性成瘾特有的心理细微之处:

虽然有这么多相似之处,但行为性成瘾的心理运作方式也更加复杂和隐蔽一些:

1. “奖励”的定义更广泛,更具主观性:
物质成瘾: 物质提供的“奖励”是生理上的直接快感,是一种化学反应。
行为性成瘾: 行为带来的奖励则更加多样化和主观化。可以是:
逃避现实: 游戏、色情、沉迷网络可以成为逃避生活压力、负面情绪、现实困境的工具。行为本身提供了一种临时的“解脱”。
自我价值感与掌控感: 赌博中的冒险与赢钱(即使是暂时的)、游戏中的升级与胜利、工作中的成就感,都能提供一种“我能行”、“我很有价值”的心理补偿。尤其当现实生活中感到无力、自卑时,这些行为带来的短暂掌控感会显得尤为珍贵。
社交与归属感: 某些行为成瘾(如沉迷某些网络社区、多人游戏)也可能与社交需求有关,在其中获得认同、陪伴和归属感,而这在现实生活中可能缺乏。
满足好奇心与寻求刺激: 某些行为(如冒险投资、探索未知信息)本身就带有刺激性,会满足人的好奇心和寻求新奇的欲望。

2. 情绪调节的功能更突出:
物质成瘾: 虽然物质也能用来调节情绪,但其生理作用更为直接和强烈。
行为性成瘾: 很多行为性成瘾的核心动机是“情绪调节”。当个体感到焦虑、抑郁、孤独、无聊、压力大时,他们会求助于某个行为来“麻痹”自己,转移注意力,或者暂时填补内心的空虚。这种行为成了一种“应对机制”,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从“解决问题”变成了“制造问题”。例如,因为工作不顺而开始过度消费,结果消费带来的负债又加剧了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3. 认知扭曲的介入更微妙:
物质成瘾: 许多关于物质的认知扭曲是相对直接的,比如“我能控制住”、“偶尔吸一点没关系”。
行为性成瘾: 认知扭曲可能更加隐蔽。例如,赌徒可能会相信自己有“必胜的技巧”,或认为“运气来了挡不住”;游戏成瘾者可能会认为“这是我唯一能获得成就感的地方”。这些想法为他们继续沉迷提供了“合理化”的借口。他们可能也会低估行为的真实成本,而高估从中能获得的“潜在利益”。

4. 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影响:
物质成瘾: 物质成瘾者可能会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物质联系起来,比如“我就是一个吸毒的人”。
行为性成瘾: 行为成瘾者也可能将行为与自我身份紧密绑定。例如,一个沉迷游戏的玩家可能会认为“我就是一个游戏高手”,或者一个工作狂认为“我的价值完全体现在我的工作成就上”。当这个行为被剥夺时,他们会感到失去自我,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总而言之, 行为性成瘾和物质成瘾都是对大脑奖励系统产生严重影响的疾病,它们在渴求、失控、忽视后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但行为性成瘾的心理层面更为复杂,它更多地与情绪调节、自我价值感、逃避现实等深层心理需求纠缠在一起,其“奖励”的来源和性质也更加多样化和主观化。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成瘾,也为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更精细的视角。这就像是一个需要“修理”的精密仪器,知道哪个零件出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想对提问者涉及的对象作一归类:毒品成瘾;赌博、网络成瘾;色情、性方面嗜好;神经性贪食-厌食障碍;购物、恋爱、工作、锻炼等过度的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

“上瘾”,大约指一种心理和/或生理的依赖,表现为体验过程中的欣快感与切断体验后的生理性(诸如大汗、痉挛、口吐白沫、瞳孔极度放大等等身体功能混乱的症状)/心理性(烦躁、郁闷、失眠、焦急等等心理不适症状)的“戒断症状”。

大脑里有一个“犒赏系统”,这个系统相关的某块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人就会有欣快体验,去除刺激后个体会对之前的欣快体验产生渴望,这是产生心理依赖的基本机制。

毒品成瘾,须要通过药物治疗其生理依赖,好像是有可能两周就治愈吧?并看到过文献说药物治疗后可使患者再度使用毒品时产生厌恶感。但是仍有不少患者戒毒后复吸,这是因为心理依赖太难克服。吸毒时的强烈欣快感使患者即使摆脱生理上的不适但无法摆脱心理上对重获欣快感的渴望,同时已经证实患者长期使用毒品对其记忆力及大脑结构(神经轴突、突触)均有损害作用,这导致患者戒毒后倾向于复吸(自我感觉不良,吸毒寻找慰藉)。

赌博成瘾和网络成瘾是已经成立的诊断,主要是心理依赖。貌似有研究证明这种成瘾有遗传基因起作用,就是说如果我有网瘾基因那么我就更可能成为一个网瘾患者。患者需要不停的行为带来的刺激来获得满足,否则就会有心理上的戒断症状。羊叫兽的电击疗法,好像满管用的?治完都没行为能力了,也就不存在行为问题了。

色情、性方面嗜好……有基因因素,性激素水平的因素,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不良的因素——一般程度的爱好完全是正常表现,另外据所知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等等伴随情绪上的痛苦体验,这不能说是“上瘾”吧,应该算作是行为障碍的一种。

贪食-厌食症往往相伴随,它说起来不算是成瘾的一种,而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心理病症——个人理解为对外部世界问题的应对不力,于是将矛头指向自己,通过难以抑制的不断进食、然后呕吐的行为来缓解压力。不过有研究说这个人群也很倾向于产生酒精、药物依赖,可能是为了控制饮食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像酒精、药物依赖者一样试图掩盖自己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人有相似的体形、形象方面的遗传特征。实际上正常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吃东西也有助于心情好起来,也许这和刺激胃壁的迷走神经有关?

冲动性的、强迫性的行为,也常偶尔发生在正常人身上,这是对心理不良状态的转移注意力的调试。冲动性行为过后将有后悔情绪,强迫性行为过程中会有痛苦、矛盾感,如果是反复的不能控制的自觉痛苦希望摆脱的强迫行为是强迫症,不能算是成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成瘾,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毒品、酒精这些物质了。但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行为也能让人越陷越深,发展成一种难以自拔的“行为性成瘾”。这跟物质成瘾听起来好像都挺可怕的,但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尤其是心理层面,它们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别呢?行为性成瘾 vs. 物质成瘾: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什么”.............
  • 回答
    这绝对不是大学学习的真相,但你提的这个问题,却触及到了当下社会一些挺真实、也挺让人费解的现象。就好像,“好好学习”这个词,突然变得有点“老土”或者“不合群”了。你说“被人嘲笑”或者“偷偷摸摸”,这背后可能藏着几个原因,咱们一样一样来捋捋。首先,“成功学”的泛滥和对“捷径”的过度追求。你看现在各种短视.............
  • 回答
    这事儿吧,放在哪个单位都挺让人琢磨的。成都这家建筑公司这么一出,员工在群里问了问年终奖的事儿,结果呢?禁言不说,还给部门设置了“限流”操作,不能随便走了。你说这事儿,怎么看?首先,咱们得承认,公司管理有公司的规矩。 员工在公司大群里公开质疑年终奖,这个行为本身确实有点“不合时宜”。尤其是在一些讲究层.............
  • 回答
    这桩事儿,说起来可真是轰动,堪称好莱坞一次大地震。核心人物就是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曾经是好莱坞举足轻重的电影制片人,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的联合创始人,捧红过无数巨星,也出品了像《国王的演讲》、《艺术家》、《低俗小说》这类奥斯卡常客。.............
  • 回答
    页岩油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可持续性的讨论,其中“竭泽而渔”的比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页岩油开发背后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竭泽而渔”。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为了捕鱼而排干湖泊,一旦鱼捕光了,湖泊也就失去了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让人纠结的,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并不是“血缘上”的亲人,但又承担着一份责任和情感的时候。我懂你的感受,那种夹在中间的为难,那种被寄生的不舒服,还有那种面对养育之恩的矛盾。先别急着下定论,咱们一步一步来捋一捋。首先,咱得搞清楚这“要钱”的性质。 是“借”还是“要”? 这很重要。如果是“借”.............
  • 回答
    半岛无核化这事儿,说实话,眼瞅着是越来越悬乎了。朝鲜这边的动作越来越大,研发核武器的决心也越来越明显。这么一来,咱们不禁要琢磨一个问题:这会不会给其他国家开了个坏头?让大家觉得,原来拥有核武器才是硬道理,然后纷纷效仿,跟着发展核武?要是真这样,那二战后以五大国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这个国际秩序,可就真要面.............
  • 回答
    《明朝那些事》里,朱厚照,也就是明武宗,常常被作者以一种略带戏谑和调侃的口吻描绘成“混世魔王”,甚至冠以“昏君”的名号。这无疑给他贴上了许多负面标签,比如沉迷享乐、宠幸宦官、好大喜功等等。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他在处理国家大事上的某些行为,却能发现一些与“昏君”印象截然不符,甚至更像是“任人唯贤”的.............
  • 回答
    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大陆对台采取军事行动,其后果将是极其深远且严重的,不仅对两岸关系,更会 global scale 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充分展现大国战争行为的连锁反应。首先,直接的军事冲突将导致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人道主义灾难。 若不幸爆发战争,台湾作为人口稠密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必将遭受毁.............
  • 回答
    袁裕来律师的这条微博,确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要知道,他可是一位坐拥数千万粉丝的大V,而且职业又是律师,本应在言辞上更加严谨审慎,毕竟这意味着他的话语能影响到相当数量的人,甚至可能涉及法律的解释和应用。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条微博之所以被认为“低级错误”,可能包含几个层面。首先,可能是内容上的事实性错.............
  • 回答
    用诺贝尔、菲尔兹、图灵等奖项来衡量国内大学水平,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些奖项的分量。诺贝尔奖,那可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对人类知识边界的重大突破。菲尔兹奖,号称数学界的“小诺贝尔”,只有在40岁以下、对数学做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才能获得。图灵奖,则是计算机科学领.............
  • 回答
    任何对儿童的性侵犯行为都是非法且极其有害的。您提到的情景,侵犯六个月大的女婴,无论如何定义,都属于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受害者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根据法律和医学定义,对于六个月大的女婴进行任何形式的性侵犯,无论是插入性行为还是非插入性行为,都可能被定性为 强奸 或 性侵犯,具体取决于司法管辖区的法律定义.............
  • 回答
    “官迷”这个词,在大学校园里,总是带着几分复杂的意味。它不像“学霸”那样自带光环,也不像“社恐”那样单纯,它是一种行为模式,一种在学生群体中相当普遍,却又常常被暗地里评论的现象。所谓“官迷”,在我看来,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对学生组织内部的权力结构和职位头衔有着过度的追求和执着。这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能力、积.............
  • 回答
    关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网垄断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让不少师生感到头疼的事情。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清楚。首先,得承认,高校作为教育机构,提供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是其职责所在。尤其是对于外国语大学这种学科特色鲜明的院校,教学科研对于网络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和多样化,比如在线课程、外文文献检.............
  • 回答
    “权力的游戏”里,大麻雀取消小玫瑰的裸体游街,这事儿放在现实里,绝对是要炸锅的。你想啊,当时小玫瑰的罪名是“不贞”,这裸体游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简直就是一种最极致的羞辱,就是要让她身败名裂,让所有人看到她的“罪证”,也让大家对这种“罪行”产生警惕。大麻雀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净化”君临城,让人们.............
  • 回答
    “杀熟”,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点江湖气,在互联网语境下,它指的是平台利用用户数据,特别是基于用户过往的消费习惯、偏好、甚至会员等级等信息,对老用户给出比新用户更差的商品推荐、价格优惠,甚至是服务体验。换句话说,就是“老顾客不如狗”。这事儿怎么看?说白了,就是一场精致的“区别对待”,而且是用数据武装起来.............
  • 回答
    朋友圈里最近刮起了一阵“国旗头像风”,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对此的看法嘛,那叫一个五花八门,啥样的都有。支持者眼中的“爱国情怀”:挺多朋友是觉得,这事儿挺好,挺有意义的。他们觉得,在一些特殊的日子,或者国际场合,大家都把头像换成国旗,这是一种非常直接、非常鲜明的爱国表达。想想看.............
  • 回答
    网络世界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自由,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兴事物。其中,“部分女性在网上卖自己大尺度照片”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从一些女性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赋权和经济独立的方式。在经济压力大的当下,一些女性可能认为这是快速获取收入的途径,尤其是在她们认为自己拥有.............
  • 回答
    郑州郭某自费前往多个疫区,回国后刻意隐瞒旅居史的行为,无疑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严重干扰,并且有极大的可能性让大家封闭管理的结果功亏一篑。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郭某行为的性质及对疫情防控的直接威胁: 行为性质: 郭某的行为属于故意隐瞒行程、违反国家疫情防控规.............
  • 回答
    江歌案距今已有两年多,围绕着江歌妈妈和刘鑫的恩怨纠葛,每逢特殊节点,总会再次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讨论。今年清明节,刘鑫(现已改名刘暖曦)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对江歌妈妈的“祝福”言论,再次将双方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社会各界人士的看法可谓是众说纷纭,立场也各有不同。支持江歌妈妈的观点:绝大多数网友在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