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页岩油的大力开发是不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回答
页岩油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可持续性的讨论,其中“竭泽而渔”的比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页岩油开发背后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竭泽而渔”。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为了捕鱼而排干湖泊,一旦鱼捕光了,湖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价值。引申到资源开发上,它指的是一种不计后果、只顾眼前利益,快速耗尽并破坏资源,导致未来无法持续利用的行为。

那么,页岩油的开发是否符合这个描述呢?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

1. 资源储量与开采速度的权衡:

页岩油之所以能够实现大规模开发,离不开水力压裂(fracking)和水平钻井等先进技术。这些技术使得过去难以开采的页岩层中的油气得以释放出来。然而,页岩油的开采模式与传统的石油开采有着显著不同。

高产量,但衰减快: 页岩油井的初始产量通常很高,能够快速形成可观的供应量。但与此同时,页岩油井的产量衰减速度也相当惊人。一般来说,一口页岩油井在投产一年后,其产量就会下降到初始水平的一半左右,甚至更快。这意味着为了维持稳定的产量,石油公司需要不断地钻新的井,不断地进行新的压裂作业。
“一口井消耗一份地质资源”: 传统的油田开发,一旦勘探到位,往往可以相对稳定地开采几十年。而页岩油的开发,更像是一种“掠夺式”的开采,每一口新井都在抽取一个特定区域内有限的可开采储量。当一个区域的页岩层被充分“压裂”并开采过后,即使技术再进步,其剩余的可采储量也会大幅减少,甚至变得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我们不断加速开发,快速榨取页岩油资源,而没有充分评估和限制其开采速度与总储量之间的关系,确实有“枯竭式”消耗的风险。一旦某个区域的页岩油被大规模开采殆尽,这个区域将难以再为未来的能源供应做出贡献。

2. 环境影响与长期代价:

“竭泽而渔”不仅仅是资源枯竭,更包含了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页岩油的开发,尤其是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和代价:

水资源消耗与污染: 水力压裂技术需要消耗巨量的水。在一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页岩油开发对当地水资源的压力不言而喻,可能引发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农业、居民生活甚至生态用水。此外,压裂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以及从地下抽取出来的含有高浓度盐分和放射性物质的返井水,如果处理不当,存在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的风险。
甲烷排放: 页岩油开采过程中,甲烷(一种强效温室气体)的泄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泄漏不仅是能源的浪费,更是对气候变化加剧的直接贡献。大量的甲烷排放,尤其是来自页岩气(常与页岩油伴生),可能抵消掉部分因页岩油替代而减少的碳排放效益,甚至使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不降反升。
地震风险: 虽然与页岩气开采的注废井相关性更强,但页岩油的水力压裂过程中,也可能诱发微地震活动,对当地的地震风险评估和防范提出了挑战。
土地占用与生态破坏: 大规模的页岩油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钻井平台、道路、管线以及存储设施,这会侵占农田、森林等自然生态空间,破坏生物多样性,并可能对当地社区造成影响。

这些环境影响,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损害,其修复成本可能远超当前开发的经济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在追求页岩油短期经济利益时,对这些环境代价“视而不见”,那么这种开发模式就带有明显的“竭泽而渔”的破坏性特征。

3. 经济与市场波动:

页岩油的开发极大地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尤其是在美国,使得该国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重要的出口国。然而,页岩油的经济性与许多因素高度相关:

高成本: 相较于传统石油,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通常更高。这使得页岩油的产量对油价高度敏感。当油价低迷时,许多页岩油生产商可能面临亏损,不得不削减产量甚至破产,这反过来又会导致产量的剧烈波动。
“泡沫化”风险: 为了快速扩张,一些页岩油公司可能会承担过高的债务,并依赖于不断注入的资本。如果市场预期变化,或者技术进步未能跟上,这种模式可能存在“泡沫化”的风险,一旦破裂,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产生冲击。
忽视长期能源转型: 大力开发页岩油,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可能转移了对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投资和关注。如果页岩油的开发被视为一个“永不枯竭”的能源解决方案,它可能会延缓我们向更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的步伐。这在长远来看,可能是一种“竭泽而渔”对未来能源安全和气候目标的“透支”。

总结来说,页岩油的开发是否是“竭泽而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开发的方式、监管的力度以及我们如何权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环境和可持续性。

如果开发过程中能够:

采取负责任的开采技术,最大程度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环境监测和修复。
制定合理的生产配额和开采速度,而非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
将页岩油的开发视为一个过渡性能源,同时大力投资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
对甲烷泄漏等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那么,它可能只是在特定时期内利用现有技术优势,为能源市场提供一种补充。

然而,如果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那么“竭泽而渔”的批评就显得尤为贴切:

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产量,忽视对环境的长期破坏和资源的有限性。
监管缺位或不足,导致环境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将页岩油视为长期的能源支柱,从而减缓了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转型。
过度依赖高风险的资本运作和债务驱动,导致市场剧烈波动。

因此,不能简单地断定页岩油的开发“一定是”竭泽而渔。但必须承认,其开发模式的许多特征,尤其是其高消耗、快衰减的特性,以及伴随而来的环境挑战,使得它在被视为一种潜在的“竭泽而渔”行为时,具有相当的现实依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选择开发路径,以及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承诺。一个负责任的能源政策,应该是在满足当前能源需求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健康的地球和更丰富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页岩是所谓的source rock。 有机碳在这里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转变, 变成了油气, 还差最后一步没有离开母胎。 但是人类的魔爪已经伸了过来。 用压裂方法暴力破坏了母胎, 把还未诞生的油气资源吸走了。 这不仅仅是竭泽而渔, 这是杀鸡取卵。

我上面的论述没有什么问题, 预设的立场也是喜闻乐见的。 很不幸, 我就是活跃在北美页岩第一线,杀鸡取卵的那个人。 人类的进步不是线性的,能源方面的突破可能就在下个10年20年。 大概率几十年后我们对油气的需求就会被非常有效的取代。 所以,开发页岩气是杀鸡取卵不错, 但是价格合适为啥不用呢? 石器时代结束并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

user avatar

页岩油的大力开发是不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同理:

化石燃料的大力开发是不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贵金属矿藏的大力开发是不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行为?

嗯,都不开采,你喝西北风去吧。

user avatar

确实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甚至连鸡窝都拆了,因为这些页岩是烃源岩。

问题是,这个蛋一下就是几十万年上百万年的,人类恨不得到灭亡都看不到这个蛋生出来。

所以有什么问题呢?

user avatar

因为常规油气也是存在于石头缝(学名孔隙)的,只不过那些个石头粒径比较大(学名砂岩)

页岩以前被认为不存在可开采的油气,不是不存在,而是当时的技术开采很费钱,属于投资大于收益那种。而现在技术上来了,可以做到符合经济目的的开采,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页岩油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其可持续性的讨论,其中“竭泽而渔”的比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触及了页岩油开发背后一系列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竭泽而渔”。这个成语的原意是指为了捕鱼而排干湖泊,一旦鱼捕光了,湖泊也就失去了原.............
  • 回答
    美国页岩油这张牌,可以说是酝酿了数十年,直到近十几年才真正发挥出颠覆性的力量。其背后的故事涉及技术创新、经济驱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长期积累。页岩油的漫长酝酿: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 早期探索与理论基础(20世纪初 1970年代): 早在20世纪初,地质学家就已经认识到页岩.............
  • 回答
    美国的页岩油开采技术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也让美国一跃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反观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但大规模开采至今仍面临诸多挑战,这背后是复杂的技术、经济和地质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页岩油开采之所以难,关键在于“页岩”这个词。它不像传.............
  • 回答
    3月28日,一个关于青藏高原开发页岩油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中国能源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一个需要我们深入解读的事件。 从字面上看,“青藏高原首次规模开发页岩油”这几个字背后,蕴藏着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技术挑战、经济效益以及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页岩油。简单来说,页.............
  • 回答
    如果美国页岩油在这次原油价格战中全面溃败,导致500多家页岩油公司仅剩10余家,这将对美国产生极其深远且复杂的影响,涵盖经济、能源安全、地缘政治、社会以及环境等多个层面。以下将进行详细阐述: 一、 对美国经济的冲击:1. 能源产业的剧烈收缩与连锁反应: 生产大幅下降: 超过500家页岩油公司的倒.............
  • 回答
    大庆古龙页岩油预测储量超12亿吨,这消息一出,无疑给沉寂已久的中国石油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突破,它的意义深远,触及能源安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多个层面,也让人们对这个老牌油田的复苏燃起了新的希望。意义何在?首先,12亿吨!这是一个足以撼动中国油气版图的数字。 国家能源安.............
  • 回答
    大庆油田,这个中国石油工业的骄傲,近日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在页岩油勘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预测地质储量高达12.68亿吨!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中国能源格局中一块举足轻重的基石,其背后的意义深远。细节之处,方显玄机:为何如此重要?这个12.68亿吨的数字,绝非凭空而来,而是历经数年.............
  • 回答
    页岩气革命,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能源发现,它是一场深刻地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地缘政治版图,甚至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变革。简单来说,就是人类找到了从一种过去难以利用的岩石——页岩中,大规模开采出天然气(以及石油)的技术。事情是怎么开始的?要理解页岩气革命,得先明白它之前的背景。在20世纪,我们.............
  • 回答
    龙马溪组页岩中的那些奇特发现,究竟是寻常的矿物,还是隐藏着古老生命的化石?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目光,也让许多对地球历史充满好奇的人们津津乐道。说起龙马溪组,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但它的重要性却不亚于那些如雷贯耳的地质时期。它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尤其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年代上属.............
  • 回答
    关于四川荣县疑似页岩气开采导致 4.9 级地震的说法,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目前科学界尚未有明确的、被普遍接受的证据能够完全证实或否认页岩气开采与此次地震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怀疑?怀疑的根源在于,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几种关键技术,确实与诱发.............
  • 回答
    宜宾再次地震,这让不少关心这个地区的人们心生担忧。关于地震的原因,尤其是是否与页岩气开采有关,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宜宾地区确实是一个地震活跃带。历史上,这里就发生过不少地震。地质活动本身就使得这个区域的土壤和岩石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一旦积蓄的能量达到临界点.............
  • 回答
    页表,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技术性,但说白了,它就是我们电脑里给内存“编号”的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本巨大的电话簿,只不过它记录的是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我们写程序的时候,用的都是虚拟地址,看起来很方便,但电脑实际执行的时候,需要知道这些虚拟地址到底在内存的哪个物理位置上。页表就是干这个的,它.............
  • 回答
    在计算机系统中,内存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页表则是实现虚拟内存技术的核心数据结构。当页表被放置在主存中时,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浮现了:页表基址寄存器(Page Table Base Register, PTBR)究竟存储的是虚拟地址还是主存中页表实际的物理地址?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页.............
  • 回答
    “页表是否包含着进程中所有的页?” 这个问题触及了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核心,尤其是在虚拟内存环境下。简单来说,答案是:页表并不直接包含进程中“所有”物理内存页的完整拷贝,它更像是一个精密的“地址翻译器”和“页面存在标记器”,指导着系统如何找到进程所需的内存内容。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几个关.............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关系到司法公正和公众对法律的信任。一份严谨的法律文书是司法公正的基石。当出现多处错漏字时,这不仅会影响文书的法律效力,更可能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解。面对“5页裁定书出现10处错漏字,法官答复:裁定无误,系原告诉状、被告答辩状写错”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并提出确.............
  • 回答
    当页表中的页表项大部分都有效的时候,多级页表在节省空间方面的优势确实会打折扣,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可能不会带来明显的空间节省,反而可能因为引入了额外的页表层而占用更多空间。不过,要判断“能不能”节省空间,还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并且取决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意义上的“节省”。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多级页表的设.............
  • 回答
    内核页表与 Linux 伙伴系统之间,用“冲突”来形容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但它们之间确实存在一种微妙的、需要精心管理的协调与权衡。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运作,并且对内存的需求和分配方式有着截然不同的考量,这种差异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导致需要仔细处理的复杂性。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分别剖.............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您提到的“摩尔庄园页游玩家‘星无火’以欺骗小朋友毁号为乐”这一情况,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看,都是一种令人担忧和谴责的行为。虽然我没有直接的证据去证实这位“星无火”玩家的具体行为和动机,但我可以从普遍的青少年网络行为、游戏欺凌以及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这种行为会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