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页岩气大州俄亥俄州的劳工监察部门
我基本同意真狗熊同学的意见。 页岩气这玩艺从二战左右意识到存在,通过几十年进行技术积累,原本也就是一个“备选方案”,而且肯定排在生物油(玉米)等优先度之后。 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是因为前几年油价飙升,导致页岩气成本一下子和传统石油开采持平。 于是就被大干快上了。
俄亥俄州页岩气分布在东-东南一线,本来就荒无人烟,结果前几年因为页岩气呼啦啦去了好多人,仅有的旅馆都赚翻了,有些公司干脆直接包旅馆给自己的开采队住。 后来油价回落,死了好多小公司和烂尾了一堆在建旅馆的说。于是那个时期我们各种处理劳资纠纷。。。
好处是随着热钱褪去,剩下来的页岩气公司都是有一定底子和技术积累的。他们整合后进一步降低了页岩气的开采成本(这也和美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页岩气储备大州俄亥俄和宾州都靠五大湖,调水容易,相比中国是世界页岩气储备第二大国,然而大储备地周围没水这个现有最低成本开发方式。。。),这个行业也就算成熟起来了。
因此把这种行业建立过程当成阴谋论的想法的确很幼稚。也深受中国传统的政府带动行业发展的过程(很典型的苏式行业发展类型)可在美国行不通,你没看见奥巴马时期给光伏了多少政策倾斜和补贴。 然后呢,不还是被中国干的死死的。。。竞争成本摆在那里,长期靠政府补贴才能活得行业必然活不久的
这位同学,我只能说你想多了。包括很多回答,对产业政策有一种很幼稚的阴谋论的想法。
实业产业和金融不一样,几千上万人指着它赚钱吃饭,是不可能像牌一样,想藏能藏住,想打能打出来的。
已经成熟的能赚钱的产业,你不让人家做了,是断人财路,砸人饭碗,堪比杀父之仇。不成熟的产业,硬用补贴让人做,来响应的大多是来骗补贴的商人。
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开发是个很自然的过程。首先钻井压裂技术慢慢积累,到了世纪初才有实现的技术基础。后来油价涨到一百多,石油公司算了一下,非常规油气开采有利润了,开始集中力量完善技术。通过技术发展,成功把成本控制住了,形成了新产业。
“我有个赚钱的方法,我憋着,过些年当成牌打出去吓死你”这种情节只可能发生在电影里。
照你这么说,我们国家的高铁、阿里巴巴、腾讯也是阴谋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以前8、90年代不拿出来,现在忽的全拿出来颠覆人家。
国家竞争不是斗地主,手里藏个王炸等着一把定输赢。这是小学生的思路。
页岩油能不能成,之前谁也不知道。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好像是美帝憋了个大招,但其实各大国的做法都是全面撒网,风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可燃冰全方位的投入。只是恰好美帝的页岩油成功了而已。
国家竞争是个动态过程,不可能掌握了某项先进技术却捂住不用。老美要是早个三四十年搞出页岩油来,根本不可能有后来中东这些烂事,也就不会有911,不会有俄罗斯趁高油价回血,不会有南美这些小兄弟天天搞事,岂不美哉?为啥非要憋到二十一世纪?
零几年金融危机前后,外界关注的是
油价过了一百美元,并且早晚要超过200美元。
中石油上市并且短暂的超越GE成为全球市值第一。
新能源的美好前景。
但当时在中石油内部,即使是中层和较为基层的相关技术人员,不需要做太多的研究,仅仅是午饭时候的闲聊,都会聊到美国页岩气技术的令人惊讶的发展。
并且很容易达成共识,这项技术将会改变整个世界能源市场。
美国开始新建一大批用天然气制备甲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复杂化工生产的工厂。因为开采量快速提升的同时缺乏足够的基础设施将这些天然气销售出去。
采用天然气制备甲醇是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限制发展的项目,因为其对天然气的消耗过于巨大。
09年的时候奥巴马说因为有了页岩气,美国未来100年的能源需求都不需要担心了。
美国能源转为出口,将会永远彻底的改变能源市场格局和价格走势。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的意识到,至少国内媒体,完全不具备任何专业性的同时,也完全没有任何兴趣去生产专业的报道。所以你作为一个外行,看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看到的是能源市场被一个周密的计划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
而作为一个内行,你会发现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媒体竟然对如此明显的事实置若罔闻。
我刚来知乎的时候写了许多答案,贬斥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前景。 也是基于这种简单的行业共识。现在我贬斥新闻,是因为我认为你不会从新闻中得到任何有意义的知识,甚至都不会得到任何有意义的“常识”。
现代新闻早已经在扮演古代传奇志怪小说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