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这是大手大脚惯了。
举个例子:核反应堆中,目前人类技术上能做到的堆型,无论是在陆地上的还是船上的,甚至在飞机上的,美国人都造过。
再换个例子:例如说航母的弹射器,飞轮的、液压的、蒸汽的、内燃的、电磁的……也是全包围一遍。
又或者大型军舰的传动和推进系统:机械的、传统电传的、吊舱电传的、综合电传的、喷水推进的……几乎又是一个不漏。
除了海军以外,美国空军也差不多把所有能飞起来的东西,无论形状、动力方式、功能等等,都玩了一遍了吧?
——这就是不差钱的穷举。
当然,在逻辑上,穷举肯定能得出最优解的——前提是有足够的钱和时间。因为只有这两样东西都很充足,才可以确保走了弯路之后能有机会回到正路上来,而且还不掉队。当然,在进入20世纪后,美国人从来就没怎么真正的缺过钱,而时间,可能是因为运气吧,美国人似乎也没怎么缺过。
但现在的情况似乎和过去不大一样了,钱和时间,这两样东西美国人只能说有优势,但已经不能豪爽到肆意挥霍了。
而美国人的那种大手大脚的穷举式发展,自然就显得问题多多而且相当辣眼睛了。
不想听段子/看人玩烂梗的不用往下看了, @余鹏 大佬已经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推荐大家去看看
以下均为扯淡性质的玩笑话,不要当真
不谈导弹时代的话
风帆时代造大型巡航舰和末代风帆战列舰还可以,虽然也丢人过
铁甲舰时代也算占了一个先手,然后在Monitor的路上一路狂奔……考虑到孤立主义的强势专注近海防卫也没太大毛病,但是到了1890年代还搞这个就比较阴间了……
同时代谁拿这当主力啊……
当然了不那么阴间的也有
好像还有点Monitor的味儿……
之后的无畏舰时代,美国人又有了先发优势(南卡罗来纳和无畏也就是先一脚后一脚的差距),然后……
当英国人造无畏时,美国人在造12寸炮铁兲
当英国人造KGV时,美国人在造14寸炮铁兲
当英国人造QE时,美国人在造14寸炮铁兲
当英国人造海军上将和G3时,美国人在造16寸炮铁兲,发现事情不妙又加了一批四万吨16寸炮35节的侦察巡洋舰来对抗古鹰/卡文迪许之流
说实话,美国人是一直在探索“某种舰艇该怎么造”然后反复试错,和英德这种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总体思想的不是一个路子,硬要对比的话大概像一战前的法国海军(澡盆怪物+铁兲)……所以说它“走偏了”并不好,不如说它一直在试“怎么走才最合适”,并不清楚到底应该怎么走,所谓“无知者无罪”是也
好的,反驳题主问题完毕,五美元请给我罢
(手动狗头
一支良性的海军所依赖的造船工业应该是从商船到军舰。庞大的商船队是海权的象征,而舰队只是这一象征的保障。这其中,战列舰/航空母舰和防空反导型驱逐舰及反潜型驱逐舰通常是被作为承担主力攻击防御任务的决战力量,而通勤用护卫舰/泛用型驱逐舰通常是被作为保护本方贸易的维护力量。
不像英国,美国从南北战争之后开始,从来没有建立起来成熟的商船造船业,每次美国造船业的繁荣,都是以军事订单为引导的计划性繁荣,而完全不合于市场的因素。一旦军事需求萎缩,美国造船业立刻将随之萎缩,而美国贸易也会倾向于使用他国商船。
使用他国商船的这一方法曾经让大英帝国的巡洋舰队免费做了美国维护自己制海权利益的打手,但却永远地阻止了美国海军建立起来一支旨在使用制海权的力量。美军目前的力量结构体系仍然是沿袭自1908年的战列舰-驱逐舰即主力舰-攻击/舰队保障舰的二级体系,这个与皇家海军维持至今的主力舰-巡洋舰-小型舰的三级体系的完整性相对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一个只能、只会造军舰的造船工业体系,在80年代里根政府最终让它失去所有保护之后,变得更加只能且只会建造军舰了,同时,它建造军舰的成本一路飙升,效费比一路下降,彻底断绝了美国海军在保障制海权的主力舰队之外打造一支使用制海权的巡逻舰队的努力。
把承担舰队职能的舰艇撒出去承担贸易保护/自由航行/封锁和反封锁职能,最终只能拖垮本就不该进行这项任务的主力舰队。
可怎么办呢?拥有现在世界上最好的巡洋舰队和最大的商船队的国家,正在美国无论是地理还是意识形态又或是经济领域的对立面啊。
美国能够把自己的贸易命运交给这个国家吗?
能吗?
目前这个问题下的20个回答,基本上很好的诠释了“格局决定眼光”:基本上都在说美国海军很蠢,美国军舰局的设计师更蠢,甚至还有人拿出所谓的弗里曼大佬的资料来证明美国海军的战舰设计是蠢上加蠢。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认为其他的很多人都很蠢,那么通常是这个人才是最蠢的那个。这次也不例外。
因为,美国战舰在美国海军史的绝大部分时间和案例里,都是“需求主导”的产物,从根基上就不是由“技术主导”来引导设计的,尤其是1877年以后到现在。而且“需求主导”在大部分时间里也是人类武器设计史的根本设计思想。题主问出的这个问题以及后面的回答,表明了很多人包括爱好者甚至是有一定专业深度的爱好者都没有意识到“需求主导”与“技术主导”之间带来的思想差异。
时间回到1907年,这是美国海军真正崛起为世界海军力量的第一年,美国作为一个人均GDP还不如阿根廷的新兴工业国,第一次组织了由16艘战列舰组成的“大白舰队”环球航行。对比一下在一战中与英国海军打得死去活来的德国海军,此时也不过10条战列舰,那么1908年英国海军奉行的“两强标准”,我们都知道其中一个指的是德国,那么另一个“强”指的是谁?
也就是说,不管当时的美国海军是否有心有力,都被当时的第一大国和海军第一强国当成了战略竞争对手,更何况这个“战略竞争对手” 的形势不太妙:旁边站着第一大国的小跟班;遥远的太平洋那边是第一大国的盟友日本;第一大国干涉了这个新兴工业国的内政(和内战),并且正因为某个国际危机在对这个新兴国家实行关税战和贸易战。顺便一句,商业口碑上这个新兴大国也是骗子横生、劣质的仿造货单纯的靠低价冲击国外市场,而且人权纪录也很糟糕,在不久前还进行了一次对当地土著民族的屠杀。
不要笑!你们以为看的是现在中国的描述么?不是,这就是1910年美国的国际势态!
所以弗里曼所谓的美国只想搞贸易,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就是错的!美国海军在1910年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一只攻势海军,尤其在大西洋方向,美国海军无论在数量还是技术上都无法与已经把持全球海洋多年的英国海军相比,美国海军考虑更多的不是与英国人搞舰队决战(也打不赢,毕竟是16:28,这里还没有考虑技术差距),而是如何减少被英国封锁带来的损失,甚至日后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的海军大学论文之一,就是将一些涂了油漆的铁筒伪装成潜艇潜望镜,布撒在大西洋的港口附近,以吓跑潜在的敌人(E波特《尼米兹》),原文对“潜在的敌人”没有直接点名,但结合1912年这个时间点和大西洋这个位置,我们都能猜得出来是谁。
所以美国的海军战略形势并不乐观,在1907年开始制定的“彩虹”战争方案时,英国被明确列为最可能与美国发生战争的国家,没有之一,这是因为英日同盟的存在决定了一旦美日之间发生战争,英国极大可能会参与。
如何在短时间内拉近美国与英国的海军差距,至少能在大西洋沿海一战?毫无疑问,大量利用成熟技术建造可靠性较高的舰艇设计方案是最现实的,这也是1912-1916年美国海军建造的“标准”战列舰设计,如果算上10门炮的方案,时间还要提前到1910年,也就是英国宣布“两强标准”之后不久。诚然,这种战舰的设计在不久就过时了,但是这确是美国海军在最短时间内赶上英国海军实力的办法。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刚刚迈入海军大国行列的美国,在有一定战争趋势的压力下,选择了以数量换质量的发展路线,那么,它的军舰设计在技术上看起来不那么合群也就可以理解了,更何况在军舰技术领域领先的也是英国,美国海军实在没有实力在短时间内尝试在技术上也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美国军舰设计“似乎不合潮流”的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美国海军实质上一直奉行对英国“防御战略”,因此没有争夺绝对制海权的任务需求,因此在突破性的技术方面成果不多,仅仅跟随世界主流。反观日本,由于华盛顿会议后面临可能同时面对两个海上顶级强国的压力,被迫考虑以质量抵数量的发展方向,这使日本反而在军舰技术上有很强的求新求变欲望。而英国由于已经掌握了绝对制海权,因此在军舰发展上主要以技术更新为主,也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索新方向。这就是“需求主导”与“技术主导”带来的两个极端例子,可偏偏美国就处于中间位置,既没有太大的压力,也没有太多的余力去发展新技术。
被各个答案痛骂的列克星敦级战巡之所以那么奇葩,也是因为它的任务需求导致:在设计时就要求它作为第一批援助菲律宾的军舰在半个月内赶到,而当时美国海军的部署基地是西海岸的圣迭戈,珍珠港做为不毛之地正在尼米兹少校的砍刀下努力向适合人类居住的方向发展,因此高航速和大续航力是硬性要求;由于预计会遭遇日本外围侦察舰队的战列巡洋舰(天城级),因此火力上必须能够至少一战(天城级是10门16寸50炮);至于装甲,在当时的情况下因为重量原因无法进一步保障,但也足以对抗日本潜在的主力“轻”巡洋舰妙高级,没错,就是后来被划为重巡的那个妙高。也就是说,列克星敦级是美国海军因为特殊战略需要而设计的特制舰,跟日德兰海战里的前卫舰队战巡根本就不是一个思路。
所以,美国军舰设计走偏了,主要是因为国情形势和特殊的环境要求导致的走偏了,绝对不是技术上走偏了。
现在,还嘲笑美国海军的设计师们很蠢吗?
当然,20年代的美国海军也有“技术主导”的灵光一现:1920年,国会实在无法忍受海军年复一年的技术落后-更新-再落后-再更新,参院军事委员会要求海军拿出一个能管20年时间的方案出来,于是美国军舰设计师们脑瓜大开,终于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设计“理想”的军舰了:排水量20万吨~
该设计通过了海军技术局的审核,但卒于华盛顿会议。
这次,我承认美国的战舰设计师走偏了~
他已经不是偏不偏的问题了,而是澡盆造船学了。从木头船开始就没懂。
谈海军显然要有一定的对外政策而其对外政策是什么样呢?
米德对美国对外政策提出可分为四种流派:
一、主张国家和大企业应该联合,促使国内外企业健康发展进而以最好的姿态融入世界秩序的“汉密尔顿主义”
二、主张美国拥有向全世界传播美国民主和价值观、创造接纳法制的和平国家的社会道德义务与重要国家利益的”威尔逊主义“
三、主张美国应当置身事外,着重国内安全的”杰斐逊主义“
四、主张美国国内外外交的国内政策最为重要的目标是国家发展和美国人民安全富足,不主动挑起争端但一旦发生战争就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好战地”杰克逊主义“
以上四种都在美国有固定的势力,这使得美国高层一直存在相互的博弈与平衡。
讨论这个问题不太可能在114514个字内完成,而这个问题也早就有1919810个大手子不断的辩经了。只能说以下内容仅做讨论。
早期的美国海军
最早的美国海军是由一群并不专业的商船船员和叛军组成,手中的船比皇家海军弱了114514倍,在之后更是遭到皇家海军的围剿导致尽数木大。这个时期并没有什么具体造船思路仅仅是百十来吨的浅水炮艇而已,而所谓执行任务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很少有成规模的行动。而独立战争胜利后,又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美国海军要干啥?对于这个问题,美国人自己也没清楚,一些人认为应当不要海军,而另一些人希望拥有海军。。。。(先去上厕所,之后再写
美国第一次拥有海军应当是1775年7月,大陆军捕获了一艘英国船,加装了简易的武装被改造成私掠船对英国的海上交通进行打击。罗德岛州此时也拥有了两艘炮艇作为州海军,大陆军也在华盛顿的率领下获得了一艘武装纵帆船”汉娜“号(四门4磅炮,78吨排水量)。这艘小不点甚至还在1775年9月俘获过英国单桅船”统一“号。1775年8月26日,罗德岛州的代表提出应当尽快建立一支美国舰队,维护殖民地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10月13日,这个计划被通过,13个州各出一人组成海军委员会来指挥这支海军。截止到1776年1月1日,这支海军还仅仅有14艘军舰,火炮332门。这当然不是英国海军的对手,但依然涌现了约翰·保罗·琼斯、约翰·巴里等家喻户晓的海军英雄。在天主孝子的海陆协助下最终获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大陆军海军的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海军委员会权限不清,对于军舰的管理和运营十分的不专业。1783年的《巴黎条约》签署后,大陆海军直接被解散,人员复员,舰艇出售殆尽。很快啊,欧洲的局势也一转直下,法国大革命后直到1815年,美国利用中立国身份奔忙大海,获得巨额利润但是因为独立后不再悬挂英国国旗导致经常被海盗劫持而法国革命政府也对驶向反法诸国的中立国船只进行拦截抓捕。于是1793年,华盛顿代表的东北部商界利益的联邦党人与南方和内地手工业工人和地主利益的共和党人进行了激烈交锋,前者急于利用军事力量维护海外贸易,后者则认为海军是贵族式的消耗巨大资源的,同时,建立海军的受益者只有新英格兰地区的商人,而其他人也要为此缴税。最终经过妥协,这才有了1797年建成的44炮舰”合众国“、”宪法“和36炮舰”星座“。1798年4月30日,海军部应运而生,USN这才算是成立。
1814年,富尔顿的”民众之声“号(富尔顿去世后改名为”富尔顿“号)下水,1816年服役但是因为1815年富尔顿去世而1812战争结束,这艘本该成为划时代的军舰却因为海军中无人理解使用方式而长期闲置,最后在1829年毁于弹药库爆炸。这也表明,这个时期的美国海军并不会运用军舰,仅仅是一个运营军舰还不专业的团队。到了19世纪40年代,蒸汽动力开始在海军中铺开,军舰逐渐蒸汽化,铁甲也已经在欧洲诸国开始使用,美国海军对此比较消极。原因无他,美洲大陆拥有丰富的木材储备价格便宜。50年代,美国军官达尔格伦发明了达尔格伦炮,虽然有着简单轻便的特点,但是和欧洲开始装备的套管式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的。但由于过于成功,美国海军又安于达尔格伦炮,对新式的先进线膛炮、后膛炮等技术不以为然,使得美国再一次落后。
总之,这一时间段内的美国海军,不论是造舰还是对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管理,都有共同的毛病,小富即安,发展的不连续带来了时常与时代脱节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将一直伴随着美国海军。
南北战争时期前后的美国海军
1812-1815年的英美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怎么看都是一场无益的战争而对于美海军而言,因为战时出色的表现从而给了国民一个榜样即美国海军是一只蒸蒸日上的队伍对于美国是有益的存在。在战后国会依旧对海军扩充问题有争论但重心变成了是加速扩充还是缓慢扩充而原先那些“不要海军”的议员已经不见了。
在分布上,对于海军表示明确支持的主要是新英格兰地区的议员,因为这些州的经济受到海外贸易的直接影响,相对而言那些内陆州的议员就不是那么热心于海军了。而182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停滞时期时,国会对此的斗争就再次出现高潮。对于海军发展最为积极的当属1812年战争中前后两任海军部长威廉·琼斯和本杰明·克劳宁希尔德,主要观点便是建造12艘战列舰配备在主要港口与交通要地以期阻止敌方实施海上封锁和登陆行动。本杰明则更为激进主张每年一艘74炮战列舰两艘重型巡航舰和两艘炮舰。这些主张实际上成为了1816年海军扩充法案的基础,到了1827年亚当斯总统时期通过了《海军改革法案》这无疑促进了造船木料、造船设施和造船技工等方面的改进。这一时期依然有异议者存在,他们指出在海岸设立要塞作为抵御海上来敌的防范据点即可而作为平时前往海外执行“展示国旗”的舰船大可不必建造战列舰和重型巡航舰,只需要炮舰即可。亚当斯的继任者民主党总统杰克逊的支持者则来自不那么积极建设海军的南部,认为只要平时可以清剿海盗守住海上交通线即可。大型舰的建造应当终止。这样的轮回一直到南北战争时还未看到停止的希望。1853年海军准将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砸开了日本的国门,正当海军准备走向世界时,美国内部爆发了血腥的南北战争。
这场1861-1865年持续四年的战争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海军的看法,这也对海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开战时海军大部分属于北方,海上的战争以三个战场为主,第一是围绕北军对南军的海上封锁;第二是以内陆河流密西西比河和田纳西河的战场,目的是配合陆军作战;第三个则是双方的海上破交与保交作战。南北战争可以说是最后一场拿破仑时代战争,双方在陆地上以近距离的交战为主但在海上则是第一次大规模使用铁甲军舰进行对抗的战争,双方以新技术新理念的付诸实践开创了海战的新时代,也为海军积累了大量的人才。
北美匪帮狗改不了吃屎——西南向西
战争结束时美海军拥有700艘共计50万吨的舰船和5000门各型火炮而军官队伍足有6700余人5.1万名士兵,这些舰艇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从事海上护航破交的风帆巡航舰和炮舰,二是以沿岸型铁甲舰为主的铁甲舰舰队。随着战后和平建设海军迅速萎缩,到了1870年,全部海军仅剩52艘舰艇和500门火炮,而随着同时的西进运动人们更关心铁路有多长又将哪里联通而对于海军就不难么关注了,人们普遍认为海军就是保护海运的工具因此新建舰艇几乎没有。而这个时间恰恰是欧洲各国海军的革新时期,新式的后装线膛炮远洋航行能力的钢铁舰艇纷纷出场,而美国海军仿佛进入了冬眠对这些变化未有跟随。这种问题不仅仅出现在跟随海军科技的进步上,在日常的管理上,为了节省费用甚至要求海军舰艇在非特殊场合一律使用风帆动力,启动蒸汽机需要在航海日志上用红笔特别注明。钢铁战舰也是会腐朽的,到了1880年代这些舰艇被放任腐烂破败,数量上已经减少到了48艘。
进入19世纪80年代,经历了南北战争和70年代经济萧条后的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额年年增长急速提高,粮食煤炭钢铁的产量到90年代末已经分别是内战结束时的数倍。小麦增产256%、玉米增产222%、糖增产460%、煤炭增产800%、铁轨增产523%、铁路里程扩张了567%增长之迅速以至于用百分比计算显得全无意义。原油产量更是从1865年的300万桶提高到5500万桶,钢锭和铸件则有2万吨不到增长到900万吨,在这样一个横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国家里海军如何建设即将迎来新的转变。
总之,这一时间段内的美国海军依旧是狗改不了吃屎,小富即安,目光短浅,思路不清,与时代脱节。
一战前的美国海军
谈不上什么走偏,如果没有意外出现的话,其实美国走的本来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技术路线。
设计规划这种东西,往往是以十年或几十年为单位来计算的,前推三十年,正是美帝独孤求败的时候,放眼全球,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红海军已死,其它工业国都是小弟,有只兔子踢两脚也不吭声,可以预见的将来,根本看不到可能的对手出现,那么单舰灭国的武库舰,对付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显然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了,更何况其实人家自己对那些20000块一个的咖啡杯早就心知肚明,难道设计规划不走偏,这杯子就能便宜下来?单舰的杯子,显然比一个舰队的省的多。
完美的计划是,再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能在大洋上发起挑战,将来的海战就是用科幻感十足的武库舰堵到别人门口,酷炫的扔上几枚导弹或者180万一发的外星炮弹,在全球人民艳羡的“哇”声中,潇洒走人,这,难道不美好吗?
但没想到,意外偏偏出现了。。。。
别说它了,身在其中的我们,也没想到。
所以,人家才气成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