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宣传为何可以秒杀世界各国并令他国人民心生向往?

回答
美国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化宣传上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并令许多国家的人民心生向往,其原因复杂且多维度,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这涉及到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社会结构、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高超的传播策略。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政治宣传的基石:自由、民主与“美国梦”

美国政治宣传的核心在于其所宣扬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经历过压迫、贫困或渴望改变的国家。

普世价值的叙事建构:
自由(Freedom): 美国将其国家认同与个人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建国宣言中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到二战期间的“四大自由”,自由一直是美国政治话语的核心。这种对个人选择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的强调,在许多对集权和压迫有切身体验的国家,具有极大的感召力。
民主(Democracy): 美国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其强调选举、多党制、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被视为一种理想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美国将与苏联的意识形态斗争定位为民主与共产主义的对抗,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民主灯塔的形象。
“美国梦”(American Dream): 这是美国最具标志性的文化和政治符号之一。它承诺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勤奋努力、有才能,就能获得成功、财富和幸福。这个梦想吸引了无数移民来到美国,也通过媒体和宣传,向世界传递了一种乐观、进取、向上的人生态度。它代表了一种可能性,即通过个人奋斗可以改变命运。

国际角色的塑造:
世界警察/解放者: 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承担起“世界警察”的角色,并倡导建立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约),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尽管其动机和行为也备受争议)。在冷战期间,它更是将自己定位为对抗共产主义扩张的堡垒。这种角色扮演,即使在事后看来可能充满意识形态色彩,但在当时为美国赢得了许多盟友和支持者。
人道主义援助与发展: 美国通过各种基金会、援助项目,为其他国家提供经济、技术和人道主义援助。这些行动虽然也有地缘政治考量,但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美国乐于助人、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二、 文化宣传的强大推力:软实力的核心

美国的文化产品和流行文化是其最强大的宣传工具,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全球民众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好莱坞与流行文化产业:
电影与电视剧: 好莱坞是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其制作的电影和电视剧以精良的制作、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闻名。这些作品不仅是娱乐产品,更是美国生活方式、价值观、价值观的载体。例如,电影中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爱情故事、家庭观念、冒险精神等,都在无形中向观众传递着美国文化。
音乐: 从爵士、蓝调到摇滚、流行音乐,美国音乐风格多样且极具影响力,席卷全球。音乐的节奏、歌词和表演方式,都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活力、创造力和自由精神。
时尚与消费文化: 美国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耐克、苹果等,早已成为全球性符号。这些品牌的流行,不仅仅是商品本身的吸引力,更在于它们背后所代表的便利、创新、自由消费以及一种“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仿佛也融入了美国文化。

价值观的渗透:
个人主义与独立: 美国文化高度强调个人主义,鼓励独立思考和行动。电影、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主人公,往往是独立自主、勇于挑战权威、敢于追求个人目标的人物。
乐观与积极: 美国文化普遍展现出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希望,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克服一切。这种精神在中国等一些更倾向于集体主义或更保守的文化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多元与包容(理想化): 虽然美国社会内部存在种族、阶级等诸多矛盾,但在其文化宣传中,往往会强调其多元文化主义和包容性,将美国描绘成一个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和谐共存的“大熔炉”。这种理想化的形象,对于一些面临民族冲突或文化压迫的国家,具有一种乌托邦式的吸引力。

媒体的全球传播:
新闻机构: 如美联社(AP)、路透社(Reuters,虽然是英国公司,但在全球新闻传播中与美联社并列)、CNN等,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信息收集和传播网络,对国际事件的报道方式和侧重点,会不自觉地带有美国视角和价值观。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 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美国科技巨头(Google,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等)的崛起,极大地加速了美国文化的传播。这些平台不仅是信息交流的渠道,也是美国内容创作者(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展示自身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平台。

三、 经济实力与科技优势的支撑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是其政治和文化宣传得以广泛传播的坚实基础。

经济繁荣的吸引力: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的繁荣和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吸引了全球人才和资源。这种经济上的成功,被视为美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也进一步强化了其“美国梦”的吸引力。人们向往美国,也因为那里可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生活: 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例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等,使得美国文化内容更容易触达全球各地。从好莱坞大片到流行音乐,再到日常使用的科技产品,都承载着美国文化的信息。

四、 高超的宣传策略与执行

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在政治和文化宣传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并拥有成熟的策略。

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 美国国务院等部门通过各种项目,如 Fulbright 学者交流计划、国际访问者领导力计划(IVLP)、文化交流项目等,邀请外国人士访问美国,或派遣美国专家到海外讲学,增进了解和好感。
战略传播(Strategic Communication): 美国军方和政府部门会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将美国的政策、价值观传递给目标受众,以影响其认知和行为。这包括信息战、心理战等层面(虽然这些词汇可能带有负面含义,但确实是传播策略的一部分)。
市场化运作与“去政治化”的包装: 许多文化产品的传播并非直接的政府宣传,而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好莱坞电影、流行音乐、品牌产品,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自然地传播了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方式,往往比直接的政治宣传更有效,因为它更易被接受,且不易引起警惕。

为什么能“秒杀”?原因的辩证看待

虽然美国在政治和文化宣传上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用“秒杀”一词可能过于绝对。许多国家对美国的看法是复杂且多样的,也存在着批评和反对的声音。

吸引力并非普遍: 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对美国抱有向往。一些国家由于历史原因、政治制度差异或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不满,可能对美国抱有警惕甚至敌意。
宣传的局限性: 美国的宣传也并非总是成功的。在某些情况下,其宣传可能被视为干涉内政、虚伪或带有帝国主义色彩,反而会适得其反。
其他国家文化的竞争: 随着中国、韩国等国家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全球文化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总结而言,美国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化宣传上取得全球性的影响力,并令他国人民心生向往,是其对普世价值的成功叙事建构、强大且极具吸引力的流行文化产业、经济与科技实力的支撑,以及高超且多样的传播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将“自由、民主、机会”的理念与充满活力的流行文化相结合,通过市场化和各种外交手段,成功地将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塑造了一种令人向往的“美国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答案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目前美国对整个世界的价值观输出。

以下观点来源于我最近重读法制史带来的一些思考。

先来看美国的一切实际情况:

  •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美国有“天命在我”“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 美国持续向外输出美国式的价值观(通过各种方式,文化上比如电影、政治上比如扶持亲美政权)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中国法制史:

商朝

  • 商朝是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商朝有“天命”价值观,即要虔诚地侍奉上帝(此上帝非彼上帝)【这里是听老天的】
  • 商朝持续对外输出商朝式的价值观(直到周朝取而代之)

周朝

  • 周朝是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周朝有“以德配天”价值观【这里还是听老天的】
  • 周朝持续对外输出周朝式的价值观(直到春秋战国纷争四起,最终秦朝统一,孔子提出的礼崩乐坏,就是这一时期,指的就是旧有的价值观崩溃了,新的价值观有没有的混乱时期)

秦朝

  • 秦朝是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秦朝有“法自君出,君主独断”价值观(秦朝属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过程)【这里开始没老天什么事】
  • 秦朝持续对外输出秦朝式的价值观(严苛的刑罚最后导致社会不堪负重,很快陷入动荡),但是执政时间太短,根本看不出什么效果

汉朝

  • 汉朝是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汉朝有“礼法并用,德主刑辅”价值观【一样,没有老天了】
  • 汉朝持续对外输出汉朝式的价值观(主要是儒家,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就是从汉朝起步的)

PS:这里我认为可以顺便回答下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因为大约从2000多年前开始,这片土地的领导者就已经把天/神扔到执政体系以外去了。我来执政是因为我有能力,有实力,跟天/神没关系的。

后面大同小异,但凡统一成功的王朝,都自有一套适合生产力发展,用以获得实力的思想方法/执政理念。

成功者的路程都是:

  1. 过不下去了→我要造反→打败其他竞争者→称帝→寻找执政方式
  2. 过不下去了→我要造反→占了一片地方→治理→寻找执政方式→实力强大→打败其他竞争者→称帝→寻找执政方式

而失败者的路程:

  1. 过不下去了→我要造反→被其他竞争者打败→黄土
  2. 过不下去了→我要造反→占了一片地方→治理→寻找执政方式→实力不够→被其他竞争者打败→黄土

中国古代史中,做的最好最著名的,唐朝:

  • 唐朝是当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生产力远胜其他所有国家。
  • 唐朝有“德本刑用”价值观【一样,没有老天】
  • 唐朝持续对外输出唐朝式的价值观,著名的比如唐律疏议、化外人政策(就是外国人在唐朝发生纠纷的处理办法)

看了那么多,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原理:

如果想要对外输出价值观,前提之一是具有对其他地区具有统治级别的实力压制(大航海时代之前,比如中国各个统一王朝对周边其他国家的实力碾压,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实力碾压)

如果想要具有对其他地区具有统治级别的实力压制,前提之一是具有统治级别的生产力(实力)

简单一点说:如果你想要别人听你的,你必须有实力。

就是这么简单。

美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美国发展的方式,获得了空前的实力,由此产生对外的价值观辐射。

user avatar

美国宣传战的新困境(王孟源)

美国人有一句俗语:“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亦即在男女交往和对外战争两件事上,原本就该不择手段,一切以胜利为重。在冷战期间,美国人因此而偷抢拐骗,样样都来。例如我在《伊朗的核子谈判》里提到的1953年伊朗政变,除了保护石油公司的利益(在英美政府的眼中,跨国公司的利益等同于国家的利益)之外,更重要的是在中东与苏联接壤的前线地带,扶持一个听话的附庸政权,以阻挡苏联势力的南下。所以用独裁来取代民主政府,也就没有关系了。同样的,像《美国之音》这样的宣传工具,其目的是在于美化自己、丑化敌人,以瓦解对方士气。至于所说的是否真实,那是无关紧要的;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深入探讨各个角度下的全面,更是完全抛之脑后,根本不可能发生。

上周我看了一部1995年的老电影,叫《Citizen X》,主题是1982年至1990年间俄国境内一个真实的连环强奸杀人案。电影的主人翁是一名苏联警探,在这部片中他遭受了官僚系统的极大阻扰和资源的欠缺,花了八年时间才逮捕了正犯,期间又有50多人被害。但是在片尾,他的上级主管告诉他FBI以他为教材,并且褒奖有加,他居然喜极而泣;这触动了我的反宣传神经,于是到网络上查看实际的办案经过,结果果然这部电影有很多“改编”之处。例如原本早在1984年,那名警探就已逮捕了正犯,只是那个杀人犯有个即少见的基因突变,使他的血液和精液在血型测验下有不同的结果,以致苏联警方误以为抓错了人,把他又放了。这段情节在电影中被草草带过,改成当地的共產党书记只因嫌犯是党员就强迫警方放人;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

我提这部电影,是要指出这类的扭曲事实来美化自己、丑化敌人,其实是美国的全民运动,完全无需政府居中协调运作。电影、电视、小说、报章杂志、慈善活动、演讲、传教等等,随时随地都有美国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转述或创新这类的谎言。最早的宣传战打击对象是北韩(例如北韩的金氏政权坏事当然干过,但是偽造假美钞却不是其中之一,这完全是美国人凭空编造的)、中共和苏联,后来是北越,到1980年代后期则是日本,最近十年中共才又重登榜首。美国制度的妙处就在于所谓的自由媒体先天上就是自由撒谎的媒体,只要在大环境上有“政治正确”的无形压力,整个社会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愚民造谣散谣的一言堂。真正有独立逻辑思考能力又在乎事实真相的本来就是人口中的极少数;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普罗大眾只关心新偶像、新肥皂剧、新科技產品、新流行款式。在背后大声疾呼的除了讲事实的之外,更多的是迷信者和狂想者,导致一般人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意向去学习、了解和分辨。于是这种宣传扭曲不但不会被澄清,只会随时间而加强。

在冷战结束之后,美国并没有放弃霸权、解除武装、转入和平;反而是把半个世纪来为对抗苏联而建立的军事、外交、间谍和宣传体系改为替财阀掠夺世界财富服务,开始为霸权而霸权。所以军事预算仍旧在GDP的4%左右居高不下,每隔几年就对外用兵,北约仍然向东积极扩张,CIA对外的颠覆行动也保持冷战期间的强度和频率,对内对外的宣传战更因为必须遮掩财阀对中產阶级的吸血而变本加厉。例如中国比起早先的日本、台湾和南韩来,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其实是没有那么极端的,但是为了找代罪羔羊,美国的大眾传媒仍然把一切的经济问题都往中共身上推。我个人觉得最无耻的是炒作人民币定价;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其实只是中共为了防止美国人炒匯的防御手段,其目的是避免上下胡乱波动会带来的失血,而不是为了扭曲外贸的方向。人民币定价很合理,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除了结构性的因素之外,在货币上是美元定价太高而不是人民币定价太低。而美元坚挺的原因是因为它是国际储备货币,这是美国人几代下来先哄骗再耍赖偷来的结果,光是凭空印钞票就相当于向国外抢了远超过三年以上的美国GDP(2008年的M3是13万亿美元,这其中大部分是在1970和1980年代印的钞票,当时的美国GDP还不到5万亿美元;2008到2014年间,联准会又多印了4万多亿;美国人只在自己经济不景气时大印钞票,这个自由选择权相当于一个金融期权,又是有几万亿美元的价值)。所以抱怨人民币定价低,的确是占世界最大的便宜还卖最离谱的乖。

美国的这些强大的宣传手段却在近年来明显地开始失去以往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国外。第一个转捩点当然是2003年为侵略伊拉克而在联合国公开发布有关WMD(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假造证据;在同时美国政府还编出了伊拉克与El Qaeda联手搞911的明显胡扯。这些宣传谎言并不是只在Fox News这类不入流的频道播出,反而是纽约时报这样一向假冒偽善、自命清高的媒体印出了一篇独家报导,才让侵略伊拉克这事板上钉钉,顺利通过美国国内民意的检验。事后证明是Cheney(为了石油)和Wolfowitz(为了在中东建立亲以色列的新政权)哄骗了小布希(为了洗刷老布希没有直捣黄龙的骂名;结果他成功了,只是成功的方式不是原先预期的),所有公开的理由都只是藉口。这消灭了美国宣传的公信力,使以往不敢发言说实话的人(因为说了也没用,只会被当做是疯子)开始可以公开揭穿美国人的谎话。2008年由美国金融财阀搞出来的经济危机扩散到全球,美国国内却无力矫正,不但没有任何人进牢房,而且事后媒体为财阀们百般开脱,另找代罪羔羊,这对美国的形象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但是美国的宣传战在正面主战场失利,还是最近两年的事。首先是Snowden在2013年曝露了NSA对国内国外的离谱监控,不但让被害的欧洲人大起反感,也揭露了美国近年来对外国黑客指控的虚偽。2014年CIA和美国国务院联手导演了乌克兰政变,导致欧俄反目,互相做经济杀伤。普丁并不是傻子,知道背后完全是美国人搞的鬼,对其想让欧俄两败俱伤的动机也了然于胸,因此针对性的发动了宣传战线上的大反攻。其实早在2008年,Georgia被美国哄骗而发动偷袭之后,普丁就已经开始积极准备这个反攻;一方面逐步拔掉美国在俄国国内所部署的桩子(主要是反对派媒体和美国资助的NGO),一方面建立自己的英语媒体喉舌。刚好英美的报社和新闻电台受互联网衝击,很多资深能干的从业人员被解雇,于是国外的新兴英语媒体公司就得以很快地建立有水准的团队,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俄国的《Russia Today》(RT.COM)和阿拉伯的《Al Jazeera》。国际新闻以英语为主,向来只受英美两国主导,而英国人早已放弃自己的独立外交,甘心做美国的哈巴狗,所以基本上只是美国说辞的一言堂,其最简单方便而有效的宣传手段就是不提另一面的资讯和意见。RT和AJ在近年来提供了侧面的真相,例如美国的无人机炸死几十人之后,美国媒体异口同声说死者都是恐怖分子,但是AJ却有意愿和能力刊出照片,证明他们其实是参加婚礼的宾客。结果在过去几年,RT和AJ在美国国外逐步地建立了自己的信誉,对美国的宣传力量形成了一个挑战。RT在乌克兰政变之后,更是极为活跃,成为欧洲人寻求真相的主要管道。当然俄国政府在撒谎找藉口上,和美国政府一样地肆无忌惮。例如MH17被击落之后,俄国的官方和民间编造了很多假证据,硬是要把赃栽回给乌克兰新政府。但是RT并不像《新华社》这样照印官方说辞,而是把正反消息都客观报导,以自己的信誉为最高原则。如此一来,欧洲的百姓才愿意常来阅读它的文章。在实际上,这样的媒体反而对美国宣传战的封锁真相,有更大的打击作用。以致最近《美国之音》的主管被迫辞职(CEO总裁在三月辞职,Director主任在四月辞职),美国国会开始检讨如何重组受美国政府直接掌控的喉舌组织。

但是在美国对中共的打击上,中方并没有类似俄国在英语媒体上的灵活手段,以致极为被动。例如这次IMF宣布人民币定价合理,美国国内却基本无视,大有笑骂由他笑骂,赖皮我自为之的态势。其实如果中方有类似RT这样的媒体,就可以好好解释其中缘由,在欧、亜、非和拉美争取更多的经济盟友,避免当地人对中国经贸政策的疑虑,减轻这些国家模仿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保护主义排斥措施的动力。目前“一带一路”基本上是花钱买朋友,这是事倍功半的傻办法,遇到像缅甸或是台湾这样功能失调的社会(Dysfunctional Society),根本就寸步难行。问题就在于国际上的话语权,而对事实真相的阐述正是一切话语权的根本。我一向对台湾的外交和经济政策有一个很简单的五字诀:一切学韩国;在宣传战方面,我也对中共有类似的五字诀:一切学俄国。俄国这次在欧洲有很多声援,宣传战打的漂亮功不可没。中共如果不想继续花冤枉钱,雇用英美的专业人员来建立一个英语版的《观察者网》是当务之急。

【后注一】2015年六月27日,由中共中宣部长刘奇葆所率领的代表团在俄罗斯参加了中俄媒体论坛。此次代表团的成员包括人民日报副总编、新华社副总编、光明日报总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新社社长、经济日报社副总编、清华新传副院长。而俄罗斯方面的与会者,则是塔斯社社长、全俄广播电视公司第一副总裁、《Russia Today》通讯社社长、俄罗斯报社长,以及RT电视台总编。看来大家所见略同,中共中宣部已经注意到我在这篇文章里讨论的问题。

【后注二】2015年十二月2日,根据RT报导,中方已与俄国签约,将合办一个英文通讯社。这代表着刘奇葆团队没有信心自英国挖角自行复制国际宣传体系,中共最终还是决定直接向RT引进宣传技术。

user avatar

英语+美元=英美体系

user avatar

主要是同行的衬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之所以能在政治和文化宣传上取得如此大的影响力,并令许多国家的人民心生向往,其原因复杂且多维度,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这涉及到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社会结构、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高超的传播策略。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 一、 政治宣传的基石:自由、民主与“美国梦”美国政治宣传的核心在于其所宣.............
  • 回答
    一个由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组成的“大联邦”,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政治构想。从民族、语言、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相似性来看,这五国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同宗同源”的关系。然而,要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单一的联邦,其复杂性和挑战性将是极其巨大的,远非简单的相似性所能克服。深厚的.............
  • 回答
    桑德斯在 DNC 邮件曝光后选择支持希拉里,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确实包含美国特殊的政治文化因素,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他个人的政治理念、策略考量以及对美国政治格局的判断。以下将详细阐述桑德斯选择支持希拉里的原因: 1. 阻止唐纳德·特朗普当选总统:这是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 政.............
  • 回答
    “犹太人控制了美国、欧洲和世界”这种说法,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甚至在媒体、文化和思想方面,是一种被广泛传播的阴谋论,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社会心理机制。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迷雾,回到事实本身,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证据,以及这种说法是如何形成的。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指控犹太人“控制.............
  • 回答
    美国和中国的“政治正确”虽然都涉及社会规范和语言的使用,但其根源、侧重点和表现形式却有着显著的差异,仿佛是两种生长在截然不同土壤里的植物。美国政治正确:历史遗留的创伤与权利意识的觉醒美国的政治正确,其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特别是民权运动之后。那个时代,美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非裔美国人、女性.............
  • 回答
    美国对日本和韩国政治的实质操控论,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不能简单地用“真”或“假”来概括。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观点,并且有大量证据支持,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其程度和性质。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历史渊源:战后秩序的建立 战败后的日本: 日本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国占.............
  • 回答
    如果美国是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这将是一个地缘政治上的“核爆级”事件,彻底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对全球格局产生难以想象的影响。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种可能性:一、 对美国国内的影响与变革: 巨大的经济体量与发展模式的转变: 超级消费市场与生产中心: 10亿人口意味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8年中,巴拉克·奥巴马在美国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要理解奥巴马在2018年的位置,首先得明白他卸任总统后,美国政治的走向。特朗普政府上台,并在许多政策上与奥巴马时期截然不同,这本身就为奥巴马的存在设置了一个背景。他不再是那个能够直接下达行政命令、签署法案的最高决策者,.............
  • 回答
    美国政坛关于“反华和反俄哪个更有利于美国”的争议,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议题,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全球战略、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争议的根源与表现形式1. 战略优先级的不同: “反华派”的论点: 认为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主要.............
  • 回答
    在美国,农产品价格之所以能保持相对较低,其背后是一套复杂且根深蒂固的政策支持体系,这套体系影响着从种子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这并非单一的“肉类”或“果汁”政策,而是涵盖了整个农业领域的扶持措施,它们共同作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体现在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上。一、 补贴与价格支持:基石中的基石美国农业政策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地缘政治、历史脉络以及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将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立足与阿富汗政府的迅速垮台放在一起比较,能非常清晰地揭示出其中的关键差异。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站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年战略经营和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日本,美国驻军始于二战后,当时日本刚刚经历战败,国家.............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美国人真的选择了一条“闭关锁国”的道路,仅仅依靠他们现有的资源、人才、环境、积累和人文优势,他们能否继续过上我们所熟知的富裕生活?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层面去细致地剖析。资源:自给自足的基石,但并非万能美国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无疑是支撑其经济的重要基石。广袤的土地.............
  • 回答
    理解您对美国政客因不了解中文,将涉及武汉病毒研究所(WIV)的某些财务信息误读为“大笔可疑资金”的事件的关注。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语言障碍的直接影响,也可能涉及信息解读、政治动机以及媒体传播等环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对此事的看法和可能的分析。事件的核心要素与可能原因分析:1..............
  • 回答
    特朗普政府在任期末期宣布关闭美国在俄罗斯的最后两个领事馆——位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叶卡捷琳堡的领事馆。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发了关于美俄关系走向的深入讨论。将这一举措解读为“隐形断交”的前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层因素和历史背景的考量。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这项决定的背景。美国国务院.............
  • 回答
    理解中国为何没有采取类似俄美睚眦必报的国防政策和威慑战略,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文化、国家发展阶段、地缘政治环境以及战略思维的独特性。这并非简单的“不报复”,而是一套经过深思熟虑、且有别于西方模式的战略选择。首先,让我们厘清“睚眦必报”的内涵。在国际关系语境下,这通常意味着对任何侵犯或挑衅都予以直接、强.............
  • 回答
    关于美军第3骑兵团和第11骑兵团在10月中旬的对抗演习中出现政工部队(Civil Affairs Forces)这一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首先,需要澄清几个概念: 骑兵团 (Cavalry Regiment):在现代美军的编制中,骑兵团通常是机动性强的侦察和攻击部队,例如第3骑兵团(3rd C.............
  • 回答
    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纠错能力,是一个复杂且时常引发辩论的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其核心设计、实际运行中的挑战,以及历史上的演变。简单来说,美国政治制度确实包含了一些内置的纠错机制,但它们的有效性并非一成不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制度设计中蕴含的纠错“基因”。制衡与分权:.............
  • 回答
    美国的政治制度,说它优越,这事儿可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能说完的。要说它好在哪儿,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分权制衡这套玩儿得是真溜。美国佬当年设计这套系统的时候,就怕权力一家独大,出了个“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这三块儿是互相牵制,谁也别想一手遮天。国会(立法)能给总统(行政)定规矩,弹劾他也行.............
  • 回答
    美国的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简称PC)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并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影响力,甚至让试图从本质上改变它的人感到棘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它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在美国社会变迁的洪流中逐渐成形并固化的。一、PC的兴起:历史的召唤与社.............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美国社会一个非常核心且争议不断的话题。谈到“政治正确”,很多人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各种敏感词汇的禁忌、小心翼翼的言论表达,以及对某些群体不能有丝毫“冒犯”的压力。那么,它到底是不是“过头”了?这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何谓“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