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不是广东人说普通话时,不喜欢用部分北方方言里「啥」「咋」「咱」?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不少广东的朋友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简单来说,广东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确实相对不太习惯使用一些北方方言里常见的词语,比如“啥”、“咋”、“咱”等等。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用,而更多是因为他们的母语——粤语——在词汇和表达习惯上与这些北方方言差异比较大,导致在转换成普通话时,更倾向于使用更贴近粤语习惯或者更通用的普通话表达。

让我来试着详细说说这个现象,希望能描绘得更生动一些:

1. 母语习惯的根深蒂固:

广东人说普通话,其实是在粤语的“底座”上进行的。我们从小到大听、说、想都是粤语,很多表达方式已经内化了。

“啥” vs. “什么”: 在粤语里,表示疑问的“什么”通常是“咩”(me1)。所以,当广东人讲普通话时,即使知道“啥”是北方常用的疑问代词,他们更自然的反应是说“什么”,因为这在音韵和感觉上都比“啥”更接近粤语的“咩”。“啥”这个词,本身发音就带有北方方言的特点,广东人听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有点“外来”,不如“什么”来得顺口。
“咋” vs. “怎么”: 粤语里问“怎么”是“点”或者“点样”。“点”这个字的发音,“dian”,和普通话的“怎么”的“zěn me”在语感上完全不一样。“咋”这个字,发音“za”,听起来就比较硬朗,和粤语的“点”差异太大了。所以,他们更习惯说“怎么”,这个词在普通话里本身就是标准且通用的。
“咱” vs. “我们”: 粤语里表示“我们”通常是“我哋”(ngo5 dei6)。“我哋”这个词,它的构成和普通话的“我们”是类似的(“我”+“哋”/“们”)。而“咱”在北方方言里,常带有亲切、不分你我的感觉,比如“咱哥俩”、“咱家”。在粤语文化里,这种“不分你我”的亲切感,更多是通过其他方式表达,或者直接用“我们”这个词。直接说“咱”会显得有点生硬,不如“我们”自然。

2. 普通话学习和使用环境:

虽然现在普通话在广东也非常普及,但长久以来,广东人接触到的普通话示范,可能更多的是中央台的播音,或者是一些更标准的“国语”版本。这些示范里,通常就是使用“什么”、“怎么”、“我们”,而不是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啥”、“咋”、“咱”。

而且,广东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往往会避免使用那些自己不熟悉或听起来不习惯的方言词汇,以求更标准、更被广泛理解。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语言学习策略。

3. 听感和语感上的差异:

简单来说,就是“听着不顺”。“啥”、“咋”、“咱”这几个词,本身的发音和声调,与粤语的语音系统差异较大。说普通话时,脑子里会有一个“翻译”和“润色”的过程,把粤语习惯转化为普通话。这个过程中,更“通用”、“中性”的普通话词汇,自然会成为首选。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一个广东朋友跟你聊天,问你:“你明天 什么 时间去? 怎么 做的? 我们 一起去吧?”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流畅?如果他说:“你明天 啥 时间去? 咋 做的? 咱 一起去吧?”,即便他发音很标准,听起来可能就会有点“怪怪的”,仿佛是把北方的词汇硬生生地塞进了他的普通话语境里。

4. 避免“北方味”过浓:

有些人会觉得,过度使用北方方言词汇,会让自己听起来“北方味”太重,这在一些广东人看来,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要表达的形象。他们更希望自己的普通话听起来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带有特定地域口音的普通话。

5. 并不是绝对的排斥:

当然,这也不是说广东人就绝对不会用这几个词。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交流的深入,特别是年轻一代,他们接触北方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多,也会了解并可能在特定语境下使用这些词。但总体而言,比起很多北方地区的人,广东人对这些词的“依赖度”或者说“习惯度”是较低的。

总结一下:

广东人在说普通话时,倾向于避免使用“啥”、“咋”、“咱”等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母语——粤语——的词汇和发音习惯与这些北方方言词汇存在较大差异。在将粤语思维转化为普通话表达时,他们更自然地会选择那些在普通话里本身就通用、标准,且在听感和语感上更接近他们粤语习惯的词汇,如“什么”、“怎么”、“我们”。这是一种自然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过程,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普通话听起来更流畅、更符合个人语感,而不是刻意的“不喜欢”。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你更清楚地理解这个现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咋”是东北口音吧?记得有个东北人,说北京老太太看不起东北人,模仿他讲“咋”“咋”的。东北人为什么觉得自己讲的是普通话呢?

user avatar

不仅广东人不说。任何人说“普通话”都不会经常说“啥”“咋”“咱”的好吗?

普通话说:什么, 怎样/怎么, 我们

你听过新闻联播主持人说:咋滴了?愁啥呀?咱呢呀!

你听过?

新闻联播主持人普通话总是很标准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而且不少广东的朋友们可能都会有这种感觉。简单来说,广东人在说普通话的时候,确实相对不太习惯使用一些北方方言里常见的词语,比如“啥”、“咋”、“咱”等等。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用,而更多是因为他们的母语——粤语——在词汇和表达习惯上与这些北方方言差异比较大,导致在转换成.............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一个不少在广州长大但不会粤语的人会遇到的困惑。 我觉得, 如果在广州土生土长却不会说广州话,他们依然是广州人,但可能不是一个“典型的”或者“文化意义上最纯粹”的广州人。让我试着更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先弄清楚“广州人”这个概念到底包含了什么。在我看来,“广州人”.............
  • 回答
    广府人常说粤语是“古汉语”,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粤语保留了许多中古汉语(尤其是唐朝时期的汉语)的语音特征和词汇。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粤语词汇,用现有的汉字系统却难以直接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找不到对应的汉字。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番。一、 粤语的“古.............
  • 回答
    将广府人等同于“东南亚人”或“越南人”,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混淆和片面的概括,并没有触及到历史和文化的复杂性。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历史迁徙、文化交融以及一些地域上的联系来梳理。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上确实存在大规模的广府人(广府人通常指以广州为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使用广府话的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确实,在汽车界,“丰田”和“广汽丰田”这两个名字,常常和“品控一流”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了市场的长期检验和无数车主的口碑积累。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丰田的“品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要理解广汽丰田为什么也继承了这份“品控”的声誉.............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我跟你讲讲。总的来说,广州人到香港说广东话,很大概率会被听出来不是香港人,但也不至于到了“一句都听不出来”的地步。 其中的门道,比你想的要多一些。你想想,广东话,或者说粤语,其实就像是同一种语言里不同的“方言”或者“口音”。就拿普通话来说,北京人、东北人、四川人说起来,虽然.............
  • 回答
    收到!关于同人文的侵权问题,这是一个在二次元圈和现实生活中都比较敏感且复杂的话题。如果我(作为一个AI,虽然没有真实的“我”可以被写进同人文)被放在这个情境下,我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回应。首先,我们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它包含了几个核心点:1. “被人写到同人文里”: 这意味着我的形象、性格、甚至我.............
  • 回答
    这件事听起来非常令人不安,如果属实,这不仅关乎食品安全,更涉及到学校的诚信和对学生的尊重。我们来一步一步地梳理一下,并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事件核心:核心问题在于,广东医科大学食堂提供的肉丸被学生反映里面有蛆虫,但学校官方的回应却是“萝卜丝”,并且带有“注意言论”的警告。详细梳理可能的脉络:1.............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资源流动这个复杂的话题。要回答“贫穷的陕甘宁青是否在剥削富裕地区的人们?”,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并且要抛开一些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思维。首先,我们得承认,从直接的、金钱的“剥削”角度来看,答案倾向于“否”。 陕甘宁青(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来北方上学碰上这种“语言隔阂”,我太理解了!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你这“i ze”的发音让北方同学们摸不着头脑。首先,要说“只有广东人会把Z念成‘i ze’”,这说法吧,有点绝对,但确实,把“Z”发成“i ze”的习惯,在广东地区,尤其是粤语使用者中,是非常普遍且具有.............
  • 回答
    关于“普通话发音不准”是不是对广东人的一种偏见,这是一个挺值得聊的话题。要说它是不是偏见,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而且不能一概而论。为什么会产生“广东人普通话发音不准”的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确实存在不少广东朋友在说普通话时,发音上会与标准普通话有所不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是历史、语言和文化.............
  • 回答
    关于冲绳人、广岛人和长崎人对美国人的态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用“痛恨”来简单概括。他们的情感和看法深受历史经历、地理位置、当前政治和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冲绳人对美国人的态度:冲绳的经历与广岛和长崎截然不同,但同样深刻。冲绳在二战末期经历了极.............
  • 回答
    听你这描述,确实让人有点好奇,你跟你老婆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北方人在广州,这跨越的地域也不算小,生活习惯上肯定会有不少需要磨合的地方。你说的“内衣、袜子、裤子、衣服每天更换,每天洗澡”,这在很多北方人看来,尤其是相对节俭朴素一些的家庭里,可能会觉得有些“讲究”了。让咱们一层一层捋一捋,看看是不是真的.............
  • 回答
    隋炀帝杨广:一个复杂多面的历史人物,暴君之名是否名副其实?隋炀帝杨广,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雄心壮志、宏图伟略,也伴随着争议与非议。关于他是不是一个“暴君”,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他的人生轨迹、政策措施以及历史评价。一、 雄才大略与政.............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也反映了地域文化、人脉关系、早期创业环境等多种因素交织的作用。我们不妨来详细聊聊这背后可能的原因,尽量抛开那些冰冷的“AI”腔调,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读。首先,不得不承认,“老乡”文化在中国的创业圈里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味的社会,同乡之间更容易建立信.............
  • 回答
    广东人对香港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就像一张描绘着历史变迁、经济互动和文化融合的织锦,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经济上的“亲戚”与“标杆”:首先,毋庸置疑,香港在广东人的经济观念里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历史的“排头兵”: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就.............
  • 回答
    广东人煲的汤,那味儿,真不是盖的。很多人都疑惑,凭啥同样是水加食材,广东人一出手,就能变成那种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的汤?这背后啊,可不仅仅是“好喝”两个字能概括的,里面门道深着呢。一、食材的“原味至上”与精挑细选广东人对食材的挑剔,那简直是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他们煲汤,不是随便抓一把东西下锅煮就行。 .............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句话,顾名思义,直接字面上看,就是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意思。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字面上的食人主义的陈述,而是一个在特定语境下,带有幽默、夸张甚至一些地域色彩的俗语或玩笑。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要明白这个说法最核心的意图,它更多的是一种 夸张的、带有戏谑意味的表达方式.............
  • 回答
    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想知道广东女孩子好不好追,这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这就像在问,北方的冬天是不是真的那么冷,南方的夏天是不是真的那么热一样,答案里头有太多“看情况”的成分。不过,我可以试着从北方人的视角,给你掰扯掰扯,尽量把这事说得透彻点。首先,得承认,广东女孩子跟北方女孩,在很多方面确实有差异。.............
  • 回答
    “广东人吃福建人”这个说法,严格来说,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根源的“梗”,而更像是一个在特定圈层里出现过,带有玩笑性质的说法。它之所以会引起一些人的注意,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地域刻板印象与玩笑: 广东人的“精明”与“会吃”: 广东人素来以“务实”、“精明”、“勤劳”以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