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开不烂的丰田」,实际上,丰田车质量真有那么好吗?

回答
“开不烂的丰田”,这句口号喊了多少年了?在汽车圈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次一聊起日系车的可靠性,丰田总是那个绕不开的标杆。但问题来了,这句深入人心的宣传语,究竟有多少是真材实料,又有多少是被过度神化了的呢?今天咱就掰扯掰扯,看看丰田车的质量,到底有多能打。

说实话,丰田的“开不烂”不是空穴来风。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一系列独到的造车理念。

1. 精益生产和“丰田生产方式”

这是丰田的根基所在。你可能听说过“准时化生产”(JustInTime)和“自働化”(Jidoka),这都是丰田生产方式(TPS)的核心。简单来说,TPS就是要消除一切浪费,追求极致的效率和质量。

Jidoka(自働化): 意思是“带有人性和智能化”,它不仅仅是自动化,更重要的是机器在发现异常时能自动停机,避免不良品流入下一工序。这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一个“火眼金睛”,出了问题,立刻叫停,不让问题扩散。这直接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从源头上就把“次品”扼杀了。
JustInTime(准时化生产): 物流和生产都讲究“刚刚好”,不多也不少,避免库存积压,也降低了因为库存过多而产生的损耗和管理成本。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也意味着零部件的质量控制都要非常到位,因为你没有那么多备用的,一旦某个零件有问题,整个生产节奏都会受影响。

想象一下,一个流程严谨到毫厘不差的生产线,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这样的车,出来的成品质量能差到哪儿去?

2. 极致的可靠性追求,宁可慢一点也要稳

跟很多追求速度和新技术的品牌不同,丰田给人的感觉是“稳”。他们不会第一个吃螃蟹,但一旦他们决定要做某项技术或者引入某个新设计,那一定是经过了千锤百炼。

成熟技术的应用: 丰田在新技术应用上,总是显得比较“保守”。比如,当其他品牌纷纷拥抱涡轮增压的时候,丰田在很多车型上依然坚守自吸技术,并且把自吸发动机调校到了极致,兼顾了动力和平顺性。你可能会觉得它不够“潮”,但这种成熟技术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确实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同样,在变速箱方面,早期的CVT变速箱,丰田的调校和可靠性,在当时也是业界翘楚,很多车企还在为CVT的平顺性和寿命犯愁时,丰田的CVT已经跑了不少里程数了。
零部件的严苛选择: 不仅仅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丰田对车上每一个螺丝、每一个电子元件的选择,都有着近乎苛刻的标准。他们会选择那些经过长期验证、质量最稳定可靠的供应商,而且还会对供应商提出自己的质量要求。这种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问题的环节,是丰田可靠性的重要支撑。

3. 对用户反馈的重视和持续改进

“开不烂”不代表不会坏。任何机械产品都有其寿命和潜在的故障点。关键在于,丰田能够从用户的反馈中学习,并且快速地将这些学习成果应用到产品改进上。

召回体系的透明和高效: 虽然很少,但丰田也进行过召回。不过,相比一些品牌,丰田的召回通常是针对那些真正影响安全和可靠性的问题,并且处理得相对及时和透明。这恰恰说明他们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不怕暴露问题,而是要解决问题。
长期的市场口碑积累: 你可以去二手车市场看看,或者问问身边开了很多年丰田车的朋友。很多丰田车,即使开了十几年,跑了二三十万公里,依然能正常使用,只是外观内饰会有些磨损。这种持续的市场表现,才是对“开不烂”最好的证明。

那么,有没有夸张的成分?

当然,任何标签化的宣传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大。说丰田“开不烂”,更多的是一种相对的说法,是相对于同级别、同价位的其他品牌而言。

不是绝对的免维护: 丰田车也需要保养,也可能出现小毛病,比如一些易损件的更换(刹车片、轮胎等),或者一些电子部件在极端情况下也可能出现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的发生概率,以及维修的成本,相对来说都比较低。
技术进步的挑战: 随着汽车越来越复杂,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品牌的可靠性都面临新的挑战。比如,早期的智能钥匙、电子助力转向等,也曾是丰田需要改进的环节。但关键在于,丰田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总结一下:

“开不烂的丰田”这个说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但它背后确实有扎实的支撑。丰田凭借着精益生产的理念、对成熟技术的坚持、对零部件质量的严苛把控,以及对用户反馈的重视,确实在可靠性领域建立起了强大的品牌认知。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个省心、耐用、低维护成本的伙伴,尤其是在有限的预算内,那么丰田绝对是一个值得优先考虑的选择。它可能不是最炫酷的,也不是科技感最强的,但它最有可能让你在未来很多年里,都能安心地驾驶它,不用过分担心它会突然给你出什么大难题。这才是“开不烂”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东西也看运气,我的一个小伙伴14年的时候低价抄了一波锐志次顶配(锐志退市前在4S店提的新车,并不是什么二手车,也不是泡水车,泡水车也不会泡的挡风玻璃密封不严的),理论上说锐志这种浑身上下一点儿新技术都找不到的老帮菜质量应该很稳定,再加上丰田高耐用性的特点,感觉开个七八年不坏应该轻轻松松吧,然而有的时候事情就是不会按照你想的那么发展。

他的这台锐志还不到1W公里就拉缸了,当时他跟我说他的车显示缺机油然后动力也比以前差,他还跟我抱怨说怎么自然吸气也烧机油,我一听就感觉不对劲,人家正经烧机油不可能动力也下降啊,我跟他说你去4S店查一查吧,估计不是烧机油那么简单有可能是活塞环密封不严,结果去店里查了一下说是拉缸了,修了多少钱不知道反正是在保修期内,不到1W公里就抬发动机出来修也是挺糟心。

然后没过多长时间我坐他车发现这车A柱上侧饰板那好像长绿毛了,看起来还有一些水渍,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你这挺会玩啊,都整到A柱上了。他也很纳闷说他从来没在那撒过水啊,我还劝他说下雨窗户没关严是有可能水渗进去的,洗车的时候处理一下就行。他因为拉缸事件对车的质量严重不信任,还专门去4S店查了,结果是挡风玻璃密封不严水从A柱那渗到饰板了,因为还在质保期所以也是免费修的。

比较大的修理就是这两个,之后他的车停路边被醉驾的追尾了,后备箱有点儿变形,反正对方全责就去4S店修的,结果修完之后色差明显,油漆点儿崩的哪都是,两个后门都有异响,就这么点儿问题在4S店反复修了3次最后他实在是崩溃了,直接把车提走了,但现在还是左后门异响。

然后他这个锐志我也开过,大灯我觉得是有问题的,首先是亮度特别低连小面包都不如、然后照射角度调到最高也还是太低,现象就是我打远光灯开车从来没人闪我。

反正他发誓再买丰田就是狗,我身边买丰田的也不少,他这么倒霉的还真就没别人了,我自己也有个丰田威驰基本也没坏过,当然了我身边那些开路虎的也没听过他这么糟心的。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车的质量好不好运气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user avatar

营销的丰田,技术的日产,这是汽车行业几十年的总结。

丰田从二战后因为朝鲜战争赚的启动资金后,通过控制汽车经销商占得先机,在日本国内开始压着日产打。

尝到甜头后 ,丰田在全世界开始不一样的营销和经销商控制模式,刚开始进入美国的丰田是失败的。不过通过研究1960年代的市场,丰田发现美国人之前追求大型轿车,其实包含着战后一代对于各种外在虚荣的追求。

当时三大汽车厂商基本完成垄断,市场看起来铁板一块,但是市场再发生变化,新的一代生活在一个经济不断增长的美国,汽车不过是他们的一个交通工具,当年特别火的大众小巴,就是同样的原因爆火。

丰田在美国站住脚,从一开始就和技术没关系,丰田采取的是汽车交通工具化,去掉所有美国汽车附加属性,夸张的造型、巨大的马力、宽大的后座等等,丰田汽车就是合适大小,相对美国车来说的低油耗。

工具化的丰田车遇到一个天赐良机,70年代的石油危机,于是工具化低油耗的丰田车快速在美国流行。

之后的美国丰田一直延续自己的存量市场,就是丰田的客户都把轿车工具化,都看重实用性、舒适性、便利性、经济性这些特点。

丰田占据部分美国市场后,继续开展这种“攻占角落”营销,就是专注三大车企不曾注意的细分市场,展开针对性研发,然后占领这部分市场。

丰田在美国的广告特点就是工具化,强调品牌属性,所有挂丰田标的汽车,在美丰田广告今天都是强调工具属性。

美国丰田从六十年开始连续发起大规模汽车降价,通过当时日本和美国的收入差导致的成本差,作为大规模降价武器,然后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价,再进行更低价促销。

这样丰田可以始终获得巨大利润,同时通过销量开始把其他客户群体拉倒自己销售名单里。

在美国,丰田所有品牌都要比对手价格低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形成巨大价格优势。同时不断通过广告传递品牌形象,工具化加情感就是丰田美国的广告套路。

每一次丰田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丰田就会立刻开展一次大规模促销,这几乎是惯用手法。

同时丰田发现了一个巨大空白营销市场,那就是二手车,二手车一直被美国各车商忽视,但是汽车销量本身和二手车有巨大关系,二手车保值率影响着很多车主选择。

在美国很多汽车二手车价格影响了很多人的选择,但是二手车商体系混乱,价格完全靠各种因素集合,于是丰田开始在美国控制丰田二手车市场。

二手车一个问题就是,收购后的再销售。丰田发现第三世界对于二手车进口要求较低,同时对价格敏感。

于是丰田开始补贴二手车,同样一辆车,丰田会设置回收价格,然后设计年限价格。并且通过各种二手车补贴,二手车商入股,自己成立二手车经销体系。

从一种车开始,慢慢扩散到所有车型,于是丰田二手车就有了稳定的二手车价格,这样购买新车的人不会因为过高的贬值率而犹豫。

但是过高的二手车价格会让一部分二手车积压,于是丰田就会通过官方二手车体系出口二手车。

八十年代,丰田把自己二手车卖到全世界,中东遍地的丰田,其实不是因为质量好,而是因为丰田大量补贴,这些二手车被出口到这些地方,不会因为二手车积压,影响主要销售国的二手车经营体系。

在中国丰田同样也是用的这一招,去年丰田就利用自己旗下二手车组织,向非洲出口大量二手车。

这件事还上了新闻,丰田这个渠道甚至还有国产车搭上班车,一起出口了二手车,但是就体系而言,较丰田还差了很多档次。

国内很多企业都在加入二手车外贸领域,但是体系控制仍需要学习。

丰田二手车控制在中国,已经有点走火入魔的感觉,因为丰田的补贴和二手车商以及消费者惯性,经常出现旧车价格倒逼新车

这些都是丰田二手车控制体系的优势,已经有国内车企开始学习控制二手车价格,但是这个是需要和质量控制体系相配合的。

丰田在新技术使用上比较求稳,并且传统品牌上,尽量使用最稳妥的技术,从来不会激进,往往在其他品牌或者自有小众品牌试水后,才会大规模应用到自己当家品牌上。

现在大规模使用的混动技术,也是1996年现在小众品牌普锐斯上,经过普锐斯十多年磨合,丰田才把混动普及到其他车型上。

而混动车概念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美国教授普及并申请专利的。丰田为了绕开费了好大劲,最后还是被人家给告赢了。

丰田质量好,这不过是新技术延迟使用的结果,现代车企质量控制都是螺旋上升体系。就是零部件厂商的进步,影响着汽车整车质量。

丰田这些年已经在全世界爆发了无数次大规模质量门问题,只不过丰田态度最好而已,媒体和网络营销控制最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