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开过混动车就再不想燃油车,那市面上混动技术到底哪家强?

回答
“开过混动,就回不去燃油车”——这句话在很多车主口中都能听到,也足以说明混动技术在当下汽车市场的吸引力。它兼顾了燃油车的便利性和电动车的经济性,让出行变得更省心、更环保。但话说回来,市面上混动技术百花齐放,到底谁家更胜一筹?这背后可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要说混动技术哪家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技术路线各有千秋,适合的需求也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主流的混动技术路线来分析。

1. 日系“丰田系”混动:THS/PHEV(镍氢/三元锂)

提起混动,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丰田。丰田的THS(Toyota Hybrid System)可以说是混动技术的“开山鼻祖”之一,经过几代更迭,已经非常成熟和可靠。

技术核心:ECVT(电子无级变速器)
丰田混动最核心的部件是它的行星齿轮组,它巧妙地连接了发动机、双电机(BSG电机和主驱动电机)以及电池。通过控制电机和发动机的转速,实现了发动机和电机的“任意组合”输出。

工作原理:
1. 低速/起步: 主要由电机驱动,发动机不介入,安静平顺,油耗极低。
2. 中低速行驶: 发动机启动,通过行星齿轮组,一部分动力直接驱动车轮,另一部分动力驱动发电机给电池充电或直接驱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也参与驱动,实现“油电混合”工作。
3. 中高速行驶: 发动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但也可以通过电机辅助,提升动力表现。
4. 急加速: 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同时发力,提供强大的动力输出。
5. 减速/刹车: 发动机可能熄火,驱动电机进入能量回收模式,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优势:
极低的油耗: 这是丰田混动的招牌。尤其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和低速行驶,电驱动可以发挥最大优势,油耗表现远超同级别燃油车。
平顺的驾驶体验: 没有传统变速箱的换挡顿挫感,加速和减速都非常线性平顺,非常舒适。
超高的可靠性: 经过多年市场检验,丰田混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油电一锅端”的省心: 不需要担心充电桩的问题,加油即可,和燃油车一样方便,但油耗更低,这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劣势:
动力响应不够直接: 虽然动力输出平顺,但相比一些直接的涡轮增压或纯电车,可能会感觉动力响应不够“暴躁”。
高速高负荷下的油耗: 在高速巡航或者满载高负荷行驶时,发动机介入会更多,油耗优势会相对减小,但依然比同级别燃油车优秀。
技术专利壁垒: 丰田的THS技术有较强的专利保护,其他厂商在模仿上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也更容易被“打上丰田的烙印”。

2. 德系“P2/P3混动”:插电混动(三元锂)

以大众、宝马、奔驰为代表的德系厂商,在混动技术上更多地采用了“P2”或“P3”这种混动架构,通常是插电混动(PHEV)。

技术核心:将电机集成在变速箱的特定位置
P2架构: 电机直接集成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相当于给发动机增加了“内置电机”。
P3架构: 电机集成在变速箱输出端,与变速箱协同工作。

工作原理:
德系混动的逻辑更偏向于“电动先行”,尤其是在插电混动车型上。

1. 纯电模式: 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完全依靠电机驱动,实现零油耗零排放的纯电行驶。
2. 混动模式: 当电池电量不足或需要更强动力时,发动机介入。通常情况下,发动机驱动车辆,同时也可以为电池充电,或者电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
3. 能量回收: 刹车或减速时,电机充当发电机进行能量回收。

优势:
强劲的动力输出: 得益于电机的高扭矩特性,在起步和急加速时,往往能带来比丰田混动更直接、更强劲的动力感受。
纯电续航优势: 插电混动车型拥有一定的纯电续航里程,可以满足日常通勤的纯电需求,降低用车成本。
驾驶感受接近纯电: 在纯电模式下,驾驶体验非常接近纯电动车,静谧、平顺。
与传统变速箱的兼容性: 这种技术路线与传统的自动变速箱(如DSG、AT)结合得更好,对于习惯了燃油车驾驶感受的消费者来说,接受度更高。

劣势:
油耗表现不如丰田系: 在电池电量耗尽后,如果油箱里还有油,其油耗表现可能会比丰田混动要高一些,尤其是在中低速行驶时。
可靠性方面: 相比丰田混动多年的积累,德系混动技术相对“年轻”,在一些复杂工况下的长期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市场验证(当然,德系品牌在品质控制上一直做得不错)。
需要充电: 插电混动车型最大的门槛在于充电。如果没有方便的充电条件,其优势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丰田混动来得省心。
结构相对复杂: 集成度越高,结构越复杂,理论上故障点也越多。

3. 中国品牌“增程式”与“DHT/DHTP”混动:

中国品牌在混动技术上可谓是“后来居上”,涌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技术路线,尤其是增程式和各类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混动。

增程式混动(EREV):
技术核心:发动机作为发电机,不直接驱动车轮。
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唯一作用是为电池充电,车辆的所有动力均由电机提供。相当于一个“移动充电宝”。
优势: 纯电行驶的体验,静谧平顺;不受充电桩限制,有油就能跑;结构相对简单,可靠性较高。
劣势: 能耗上,尤其是在长途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持续发电效率不如直接驱动,油耗会相对较高。

DHT/DHTP(双电机串并联混动):
技术核心:配备两套或多套电驱动单元,实现串联、并联、串并联等多种工作模式。
代表: 比亚迪DMi/DMp,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Hi·X等。
工作原理:
1. 串联模式: 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车轮。适用于低速、拥堵等场景,实现纯电驱动的平顺和低油耗。
2. 并联模式: 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同时电机也可以辅助驱动,适用于中高速等场景,实现高效率的动力输出。
3. 混联模式: 发动机、电机、车轮根据不同工况组合工作,实现动力和效率的最大化。
优势:
动力强劲且平顺: 兼顾了电机的高扭矩爆发和发动机的持续动力输出。
高效率: 通过智能的能量管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油耗表现出色。
驾驶模式丰富: 可以切换多种驾驶模式,适应不同需求。
没有“换挡感”: 即使是并联模式,也通过电机的辅助,实现了类似CVT的平顺过渡。
不依赖充电桩: 大部分DHT车型是油电混动,无需充电,使用便利。

劣势:
结构复杂性: 双电机+多档位(或直驱)的系统,结构相对复杂,理论上维护成本可能更高。
品牌技术积累: 虽然进步迅速,但与丰田在混动领域的深厚积累相比,还需要时间来证明其长期可靠性。

总结一下,到底哪家强?

如果你追求极致的省油、平顺,并且看重可靠性,那么“丰田系”的THS混动依然是标杆。 它就像一个“省油大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你一个惊喜的油耗表现,而且“用着放心”。
如果你想要强劲的动力,并且有便利的充电条件,希望偶尔体验纯电的静谧,同时又希望车辆的科技感更强,那么德系的“P2/P3插电混动”会是不错的选择。 它更像是“性能与科技的结合体”,尤其在城市通勤中有“双重身份”的优势。
如果你在国内,希望找到一款油耗低、动力强、使用方便(不用充电)且性价比高的混动车型,那么中国品牌主推的“DHT/DHTP”混动值得重点关注。 它们在技术路线上走的是“多面手”路线,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是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有力证明。

选择哪种混动,归根结底是看你的用车场景和个人偏好。

城市通勤为主,拥堵路段多: 丰田THS、DHT混动、插电混动(有充电条件)都表现出色。
长途高速行驶多: 丰田THS、DHT混动相对更具优势,插电混动在电池耗尽后油耗表现可能稍逊。
对驾驶动力有较高要求: 德系P2/P3混动、中国品牌DHTP混动、增程式(纯电模式下)的加速感受会更直接。
对可靠性和维护成本有较高顾虑: 丰田THS是多年的成熟技术,故障率相对较低。

最终的“强”,是要结合自己的钱包、用车习惯和对驾驶品质的追求来判断。建议大家在购车前,多去试驾,亲身感受不同混动技术的魅力,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市场上的竞争越激烈,对消费者来说,选择就越多,技术进步也就越快,这才是我们乐于看到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丰……

错了,那必须是德国博世BOSCH。

BOSCH的P2架构插电混动技术非常牛逼,可以不改变车辆整体结构,大幅度降低车企混……啊不对,拿绿牌的成本。

该技术的特点是改造变速箱,在变速箱输入轴安装两个离合器和一个电动机,改造后的变速箱的安装尺寸会略大一些,换个小尺寸发动机就好,整车基本不需要动。然后在后排座装10kWH锂电池就可以了。

该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大众集团(保时捷卡宴插混,帕萨特插混),宝马集团(530Le插混)包括一些欧洲其他车企都有应用,吊打丰田,本田和现代起亚。

丰田、本田和现代起亚的混合动力技术非常垃圾,首先不能充电,这TM就很烦,完全跟不上大趋势;同时还要更改车辆构架,发动机要用阿特金森循环弱鸡发动机,变速箱要完全改型,有的甚至没有传统的变速箱;说到电池,更是天坑,最大的才不到2kWh,炸起来一点威力都没得;而且,开这三家的混动车,会向周围的人明确地传达出“车主抠门,加不起油,才买了个混动”的概念,非常没有面子,很尴尬。

最主要这三家的混动技术几乎只有他们自己用,别人都看不上。福特曾经用过丰田THS技术,现在也放弃了。

还是博世最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