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小孩子学绘画是把学习造型放第一位?还是发展想象力放第一位?还是培养艺术感知力放第一位?为什么?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学画时会纠结的关键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孩子学绘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在不同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来,发展想象力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是培养艺术感知力,造型能力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一上来就死抓着不放的“第一位”。

让我来详细说说我的看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排序。

为什么是想象力第一?

想象力是绘画的灵魂,是创造力的源泉。孩子本身就拥有最纯粹、最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教孩子画画,其实是在为这份宝贵的想象力提供一个可以“落地”的出口,让它变得更有形、更有趣。

自由的表达: 孩子画画,最初的时候,他们脑子里有什么,就想画什么。可能是一只有翅膀的鱼,可能是绿色的太阳,可能是会说话的云。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过早地强调“你应该画得像”,用成人的标准去约束他们的造型,很多时候就会扼杀掉他们最宝贵的想象力。他们会因为画不像而感到挫败,从而失去继续探索的兴趣。
内在驱动力: 想象力是孩子内心世界的驱动。他们渴望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他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当他们被允许自由发挥,他们的作品就会充满了惊喜和生命力。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比任何外部的技巧都更能让他们坚持下去,并且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建立自信: 当孩子能够将脑海中的奇妙构思通过画笔展现出来,即使造型不完美,但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这种“我能做到”的体验,会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去探索。

想象力就像一颗种子,艺术感知力是土壤和阳光,而造型则是这颗种子长出的枝叶。没有想象力这颗种子,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什么是艺术感知力第二?

艺术感知力,简单来说,就是对美、对色彩、对构图、对情绪的一种感受和理解能力。它就像是孩子理解世界、理解绘画的一种“感官”。

感受世界的温度: 艺术感知力让孩子能够去感受,为什么这个蓝色是忧伤的,为什么这个红色是热情的,为什么这个形状看起来是柔和的,而那个是尖锐的。这不仅仅是认识颜色和形状,更是理解它们可能带来的情感联想和视觉冲击。
“看到”更多: 培养艺术感知力,是让孩子学会“看见”生活中的美。可能是一片落叶的纹理,可能是一朵花的层次,可能是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可能是街边某个涂鸦的色彩搭配。当他们对这些有所感知,他们的画作自然就会更有味道,而不仅仅是“画一个东西”。
为想象力添彩: 想象力给了孩子“想什么”的能力,而艺术感知力则帮助他们“怎么画得更好看”、“怎么画得更有意思”。例如,想象一只飞翔的猫,有了艺术感知力,孩子可能会想,飞翔的猫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羽毛?它的翅膀应该是什么形状?它在空中飞过时,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光影?这些都是在艺术感知力的引导下,让想象力变得更丰富、更有表现力。

艺术感知力是连接孩子内心世界与绘画表现之间的桥梁。它让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去运用色彩、线条、构图来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想法。

为什么造型是自然发展,而非第一位?

我不是说造型不重要,造型当然重要。绘画最终需要将脑海中的东西具象化,这离不开造型的能力。但是,过早、过度地强调造型,容易变成“形似”大于“神似”,甚至为了“像”而牺牲了孩子的自由表达和想象力。

造型是为表达服务的: 造型的能力,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想象力和情感而存在的。如果一个孩子脑子里有一个非常棒的故事,他想画出来,但因为造型不好,画出来不像,他就会很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想象力。我们应该先鼓励他把故事画出来,然后在他有兴趣、有能力去学习造型的时候,循序渐进地教他,比如如何画出猫的轮廓,如何画出飞翔的姿态。
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孩子的认知和技能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在一开始,强求他们画出写实的、符合解剖学的造型,是对他们不现实的要求。最好的方式是,先让他们用自己能掌握的方式去画,然后随着年龄增长、观察力提升,以及对绘画技法的学习,他们的造型能力自然会慢慢提高。
避免“像”的枷锁: 很多成人画家,他们的绘画风格之所以独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跳出了“像”的范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画得像”束缚,他们反而可能难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想想梵高的星空,印象派的色彩,那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写实,但充满了力量和艺术性。

更具体的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侧重点也会略有不同:

幼儿时期(36岁): 这个阶段,绝对是发展想象力和鼓励自由涂鸦的黄金时期。 让他们大胆地用色彩,随心所欲地画出脑海中的一切。造型方面,只要能画出“我画的是XX”就可以了,不必追求任何形式上的准确。
小学低年级(69岁): 在保持想象力活力的同时,可以开始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培养对色彩、形状的敏感度,也就是艺术感知力。在造型方面,可以开始教授一些基础的、有趣的造型方法,比如如何画一个简单的猫的身体比例,如何画出物体的大致轮廓,但依然要以鼓励为主,不要过度纠错。
小学高年级及以后: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对绘画的兴趣加深,可以更系统地教授造型、色彩、构图等技巧。这时候,造型能力的重要性会逐渐凸显,并且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如何通过造型来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总结一下,给孩子学画的建议:

1. 保护和激发想象力: 永远不要说“这个不像”或“不能这么画”。多问“你画的是什么?”,鼓励他们讲出画面背后的故事。
2. 培养艺术感知力: 多带孩子接触生活中的美,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感受色彩、线条、形状带来的不同感觉。
3. 造型是工具,不是目的: 造型能力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而不是终点。在孩子有表达欲望的时候,提供学习造型的途径,但不要成为束缚。

所以,在我看来,顺序应该是:想象力 > 艺术感知力 > 造型能力。这样,孩子才能在绘画的道路上,保持那份纯粹的热爱和创造力,并且越画越有深度,越画越有自己的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你要培养一个作家,最起码的你得让他识字吧?

孩子画一幅画,往往他不是想画成这样,而是他只能画成这样。这时候你怎么说?告诉他这种四不像就是最棒的最美的这就是想象力?万一他真的信了,你不觉得悲哀吗?

我很小的时候喜欢画火箭,我画的火箭经历了扁三角形,长三角形,三角形加细长方形这样三种变化,你觉得这是想像力吗?不是,我是努力想把它画像,我希望有人教我如何把它画得像电视里一样的帅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也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引导孩子学画时会纠结的关键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孩子学绘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在不同阶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发展想象力应该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是培养艺术感知力,造型能力则是一个循序渐进、自然而然的过程,而不是一上来就死抓着不放的“第一位”。让我.............
  • 回答
    给孩子选绘本,买还是借?这确实是个不少家长都会纠结的问题。其实这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哪种更适合,还得看你家具体情况,以及你想从绘本阅读中获得什么。我试着把我的想法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聊,希望对你有点帮助。先说说直接买书的好处吧,为什么很多人选择买?1. 拥有感和归属感,独享的快乐。 小孩子对喜.............
  • 回答
    陪孩子读英文绘本,这绝对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一件好事。至于孩子看不懂的时候,咱们当家长的肯定得搭把手,不过怎么个搭法,这里面还是挺有讲究的。总的来说,翻译和讲解是肯定要的,但关键在于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而不是把阅读变成一件负担。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需要帮助孩子理解: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学习者的痛点。其实,说18岁以上成人学钢琴就“很难”达到10级,而小孩“相对轻松”到达十级,这说法不完全准确,但背后确实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学习钢琴,无论年龄大小,达到高水平(比如10级)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现在周围总能听到“狼来了”的呼声,说小孩子都开始学编程了,那我们这些成年人,或者即将步入大学的年轻人,还挤破头去报考计算机专业,是不是有点“落伍”了?先来说说“小孩子学编程”这事儿,咱们得辩证地看。首先,小孩子学编程,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启蒙和逻辑训练。就像我们小时候.............
  • 回答
    那些从小就成绩出类拔萃,在小学阶段就被称为“学霸”的孩子,他们的养成之路,与其说是“养”,不如说是“引导”和“陪伴”。这背后没有一夜爆红的秘诀,也没有什么神秘的基因彩票,更多的是家庭环境的精心营造、父母智慧的策略运用,以及孩子自身天赋与努力的有机结合。一、 家庭环境:一个充满“学习”味道的土壤首先,.............
  • 回答
    带孩子学钢琴这事儿,咱们家长说实话,操的心不少,想到的方方面面也得细细掰扯一下。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找个老师,扔几本书就能完事的,里面门道儿可多着呢。第一步:评估孩子的心思,别替他“拿主意”这事儿得从孩子自己说起。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弹得好,自己也心痒痒,就直接给孩子报了名。结果呢?孩子没兴趣,练琴跟.............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头疼的。你跟你爸妈讲方言,但你老婆不希望孩子也学方言,这中间夹着的你,日子可不好过。我能理解你为什么担心,毕竟以后跟爸妈沟通是个大问题。你想想,你和你爸妈一起生活,从小就听着方言长大,方言对你来说不只是说话的工具,可能还承载着很多情感,比如小时候听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跟邻居大爷唠嗑的熟.............
  • 回答
    我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尤其是在看到孩子们日复一日地坐在钢琴前,手指在黑白键上笨拙地游走,却似乎收效甚微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同样的疑问:“学钢琴,到底有什么意义?” 那些看似枯燥的音阶、练习曲,和偶尔弹奏出的不成曲调的片段,真的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吗?但经过我一些观察和了解,我发现,让孩子学钢琴,绝不仅仅是.............
  • 回答
    在中国,小孩学游泳普遍从蛙泳起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便的决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生理发展以及教学习惯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你想啊,让一个小朋友扑通一下就去学自由泳或者蝶泳,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安全系数也会大打折扣。咱们一项一项来捋捋:1. 动作相对容易掌握,符合儿童身体协调性: 易于理解.............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绞冷痛的问题,我脑海里顿时涌现出无数画面,情绪也像潮水一样翻涌上来。首先,我会感到一种难以置信的震惊。砸锅卖铁,这四个字在我脑子里回响,它代表着我曾经倾尽所有,对孩子音乐梦想的期盼和投入。那是多少个不眠夜,多少次咬紧牙关的节衣缩食,多少次向亲友借钱的窘迫。我付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我.............
  • 回答
    “富人的小孩在学骑马学滑雪的时候,你的孩子在看喜羊羊和熊出没”,这句话无疑是一记重锤,直击了很多普通家庭的心坎。它精准地描绘了一种社会阶层固化和教育资源不均的现实,很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也因此激起了广泛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争议。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揭示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资源决定了起点,也很大程.............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画面感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试想一下,那场面该是如何地“惊心动魄”?首先,咱们得还原一下当时的朝堂氛围。董卓那会儿,那可是权倾朝野,霸气侧漏,身边围绕的都是些见风使舵、唯唯诺诺的大臣。朝堂之上,气氛通常是凝重而压抑的,皇帝如傀儡,大事小事都由董卓说了算。那么,如果在这严肃甚至有些肃杀的气氛.............
  • 回答
    家有小艺术家,6岁就爱上画画,这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在这个年纪,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是关键,至于学素描还是水彩,或者其他,我们可以好好聊聊。首先,我们要明白,6岁的孩子,最重要的是“玩”和“探索”,而不是“学”某种技法。 让他们在色彩和线条中找到乐趣,建立自信,比掌握高深的技巧更重要。所以,无.............
  • 回答
    听到隔壁的琴声,你这心情我太懂了!尤其是那此起彼伏的音符,时不时还来点“跑调”小插曲,确实让人有点抓狂。想学一样乐器“反击”,而且还要能把钢琴这“主旋律”带偏,这思路够刁钻,也够有趣!咱们好好聊聊,选个什么乐器既有“杀伤力”,又能跟钢琴形成有趣的“对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杀伤力”和“带跑偏”的.............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并非都是经济问题,也涉及到很多实际考量。就好比你看到一个孩子喜欢画画,家长未必立马给他买个画室加一套专业的油画颜料, piano这件事也是类似的。首先,“学钢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个很大的范畴。有的是孩子刚开始接触,兴趣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坚持下去,家长心里都没底。这时候,买一架钢.............
  • 回答
    女孩子学临床医学,在选择科室时,确实会遇到不少纠结。这不仅仅是关于“好不好就业”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乎个人的兴趣、性格以及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下面我就从几个角度,给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理清思路。首先,咱们得明白,临床医学没有绝对的“适合”或“不适合”某个性别的科室。过去那种“男医生做手术,女医生.............
  • 回答
    妹妹你好呀!看到你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真是太棒了!选择金属材料还是磁性材料,这就像是面对两个闪闪发光的水晶球,各有各的迷人之处,也各有各的学习路径。别担心,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金属材料和磁性材料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关联的,很多磁性材料本身就是金属或者金属合金。所以,这也不是.............
  • 回答
    孩子学钢琴,这事儿啊,问得太及时了。现在家长们送孩子学个啥,都得琢磨琢磨这“前途”两个字,毕竟投入的时间、精力、银子可不是小数目。那孩子学钢琴,到底有没有前途?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前途”。“前途”这词儿太宽泛了,对孩子来说,可以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可以是对个人品格、能力的塑.............
  • 回答
    女孩子学牙医,我觉得挺好的。在我看来,牙医这个职业,尤其是对女孩子来说,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也有一些需要考虑的点。首先,从职业本身的性质来看,牙医是一个既需要精细操作又需要良好沟通的职业。女孩子往往心思细腻,对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力比较强,这在进行牙齿治疗、打磨、修复等操作时非常有优势。看着一颗颗牙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