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全盛时期为什么不北上欧洲?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罗马帝国扩张策略的核心。简单来说,罗马全盛时期之所以没有大规模、系统性地“北上欧洲”,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战略、经济、地理和文化原因:

1. 扩张的重心与优先级:地中海及其周边是罗马的生命线

罗马之所以能崛起并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其扩张的逻辑是围绕着地中海展开的。地中海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最发达的贸易区域,连接着欧、亚、非三大洲。

经济利益: 罗马的经济繁荣严重依赖于地中海的贸易航线。埃及的粮食、北非的橄榄油和奴隶、东方的奢侈品(丝绸、香料)以及希腊地区的艺术和文化产品,都是支撑罗马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控制地中海的战略要地(如迦太基、希腊、小亚细亚)自然成为了罗马扩张的首要目标。
战略纵深与安全: 稳定地中海沿岸,消除潜在的威胁,是罗马帝国安全的基石。例如,击败迦太基,就是为了确保其西部海岸线不受强大海军的威胁。向东方扩张,则是为了争夺对东方贸易路线的控制权,并与帕提亚等强权划定势力范围。
文化与政治中心: 罗马城本身就位于意大利半岛,地中海就是其天然的腹地。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集中在地中海区域。向外扩张,也是为了将这些影响力播撒到“罗马化的”地区,而不是冒然进入地理和文化上都相对陌生的区域。

2. 地理与环境的挑战:北方并非坦途

欧洲北方,尤其是日耳曼尼亚地区,在罗马人看来,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都远不如南方。

气候与农业: 北方的气候更加寒冷潮湿,不适合罗马人习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规模的定居和粮食供应将面临巨大挑战。虽然罗马人在高卢(今天的法国)也进行了有效的农业开发,但这已经是其扩张的极限地带,且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交通与通讯: 北方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这使得罗马引以为傲的道路建设和军事调动变得异常困难。维持长距离的后勤补给线也将是艰巨的任务。
资源的可替代性: 罗马帝国可以通过控制地中海沿岸,获得相对丰富的资源。北方虽然可能存在矿产等资源,但其重要性和易获取性,在当时的罗马看来,可能并不足以支撑其将军事和政治资源投入其中。

3. 军事与边防的现实考量:边境线的稳定性

罗马帝国庞大,其边境线也同样漫长。将有限的军事力量分散到难以控制的北方区域,并不是明智的策略。

“莱茵河多瑙河”防线: 罗马帝国最终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一线建立了相对稳固的边境线。这条防线被视为帝国抵御北方“蛮族”入侵的天然屏障,也是罗马人认为可以有效控制和防御的极限。
成本与收益: 征服并统治日耳曼尼亚等北方地区,需要投入巨大的军事力量和行政成本。一旦深入北方,补给线拉长,军队容易被分割,边境线也更加脆弱,需要更多的驻军。相比之下,控制高卢、西班牙、不列颠(有限的控制)以及帝国东部的稳定,能带来更直接的经济和战略回报。
“征服的诱惑” vs. “管理的成本”: 罗马人并非没有尝试向北方扩张,例如对日耳曼尼亚的初步军事行动,但很快就遇到了强大的抵抗(如条顿堡森林战役),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让罗马人深刻认识到,征服这些地区可能带来的管理成本远大于其潜在的利益。与其一味冒险扩张,不如巩固现有成果,确保边境的稳定。

4. 缺乏统一的、足够吸引人的目标:北方的“罗马化”潜力有限

与其他地区相比,北欧的部落和文化,在罗马人眼中,缺乏足够吸引他们进行大规模征服和“罗马化”的动力。

“蛮族”形象: 罗马人对北方日耳曼部落的印象多是“野蛮”、“未开化”,缺乏像希腊、埃及那样成熟的城市文明、哲学思想和艺术成就。虽然高卢地区有一定的凯尔特文明基础,但也需要罗马的征服和改造。
经济模式的差异: 北方部落的经济模式更多是基于游牧或原始农业,与罗马帝国依赖城市、商业和奴隶制经济的模式差异较大。这使得北方地区难以融入罗马的经济体系,也难以提供罗马帝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动力。
文化融合的难度: 罗马帝国强大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吸收和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能力。然而,北方的文化和政治结构相对分散,缺乏足以吸引罗马人投入巨大力量进行深度文化融合的“土壤”。

5. 内部的稳定需求:帝国自身的消化

罗马帝国在鼎盛时期,虽然看似强大,但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挑战。

政治腐败与权力斗争: 帝国的稳定受到皇位继承、政治腐败和军队干政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外部的、不确定的扩张,可能会加剧内部的紧张。
社会经济的平衡: 罗马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特定社会经济结构上的。大规模的北方征服,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引入新的问题。

总结一下, 罗马全盛时期不北上欧洲,并非完全是因为“不敢”或“没想过”,而是 一种基于战略、经济、地理、军事和文化综合考量的理性选择。 地中海及其周边提供了更直接、更丰厚的利益和更易于控制的战略环境。而北方地区,则在当时对罗马而言,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不确定的回报和难以克服的挑战。罗马帝国的扩张更像是一种“最经济”的扩张,选择最能带来回报和最易于维持的区域,将力量聚焦于此,而非将资源分散到充满未知和巨大阻力的北方。

罗马人并非不知道北方的存在,也进行过有限的探索和接触,但他们的核心战略是将帝国建设成为一个以地中海为中心、能够稳定运转的有机整体。北方,在那个时期,并不符合这一核心战略的优先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因很多,粗略列举几条。

1、罗马的真实统治面积是被严重高估的,它们真正能全面动员所掌控的实际国土,远远没有汉唐那种大一统国家大。它真实的综合国力,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看到古罗马的疆域,是影响力辐射面积,而不是实质有效高度统治领土面积。从它连基本的户籍制度都统计不准统计不出来,就知道它是一种类似地方承包制的国家。户籍数都弄不明白,怎么知道到底税收是多少,国家动员力有多少,到底粮食产量有多少,要消耗多少,每行每业大致的从业人员及相关产出是多少。这是古代帝国最大的问题,也代表了中央政权的政令到底能到地方的哪一个层级。这点中国也好,罗马也好,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但是罗马的问题更大。

罗马这个文明,在很长时间里,核心区域就是罗马城,古代西方的帝国,其实和我们的大一统王朝,并不是一回事。西方古代大多数的所谓帝国,放在我们这里,都不能称为大一统王朝。很多时候,西方文明包括罗马在内,是类似我们周朝那样的制度。高度中央集权,是中华文明忽然在秦始皇时期,走上的一条与大多数文明迥异的制度。围绕这个中央集权,我们发展了后续各种,并不比同期西方差,而在这个集的基础上,我们才有资格玩集体主义。这也是西方国家,很难玩出集体主义的一个原因。

罗马文明,并没有做到高度中央集权,他走的是城邦模式。我们可以看凯撒,带兵回来和元老院开战,这放在中国,各位感觉像什么?或者安东尼败走埃及,和埃及女王抗衡屋大维,又像什么?

所以罗马动乱很多,地方战斗力对比中央,还真不弱多少,地方政权能动员的力量越大,中央压制的力度难度也要求越高,所以很多时候,罗马和我们古代皇帝一声令下,就动员起来不一样。他们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高度集权国家。

大家也知道集权事实上,在军事战斗中,远远比分权或者联邦制,城邦模式等能发挥的效能高,战斗力动员力也必然不一样。

国力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罗马文明的综合国力,在西方排得上号,但是如果用东方世界的标准,它真没看起来那么强大。

2、古代后勤能力普遍是非常糟糕的,不是玩游戏兵一框就A过去,十多个军团就A平欧洲的。干个迦太基快150年,打个欧洲,没有那么简单,得延续很多年的国策才摆得平。后勤问题很大,真的非常的大。罗马的综合国力实际是远远不如大一统的古中国的,在罗马最鼎盛期100多快200年前的西汉,汉武能为了解决后勤,憋数万骑兵去刚匈奴,而且不是一次,是数次。刚完匈奴刚西域,又是数万甚至十多万的骑兵丢进去。前后累积起码50万骑以上,最终能返乡的寥寥无几。(有非常多的小朋友一直盯着这个50万不放,他们可能只知道汉武三大胜,不知道汉武后期还有三大败,不知道整个汉武朝,总共用了多少次兵,也不知道在没有马蹄铁的年代,骑兵出去溜达,冲刺一下,自己就损个一二成,如果地形不好,损得更多。)这些骑兵摆明连人带马就是消耗品,就是为了跨沙漠跨极限后勤当炮灰给填进去的。罗马是没有本事一个皇帝任期不停的憋几十万的骑兵出来,国力就摆在那。在古代,陆地上要解决后勤,除了用国力去堆,真没啥好办法。

西汉干匈奴,是用精选出来的骑兵精锐去填。欧洲丛林山丘并不少,想不停的打大会战聚歼难度非常的大,那不是彻底一马平川的西域。马总是要吃草的,适合匈奴大规模放牧的肥沃草地就那些,西汉骑兵可以不计成本的去追逐匈奴,直到双方马都饿瘦,掉膘。匈奴的马就是命根,如果饿死累死马太多了,他们冬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反而容易大会战。说白了就是汉武用国力去逼对方决战,你不决战我就一路屠一路烧,最终也的逼着匈奴饿死。

而反回来罗马可以出精锐步兵军团去和对面硬钢,问题对面打不过可以跑去丛林打游击。就古代的后勤能力,如果不能一波歼灭敌人,能拖几天?罗马能带比人还多的马,然后马吃草,人吃马一路屠么?而且是单程票。

汉征西域,那都是拿巨量的人马去填的,出去了就没了,单程票,付出远大于收获。要知道战马和普通的马,不是一回事,在马蹄铁出来前,战马是真正的耗材,一场大战,分分钟瘸掉3、4成的战马。

汉干爬匈奴,还说能保北境平安。拿国力去和匈奴硬兑子,就是摆明了用精选出来的骑兵去大家换,换完回头汉武又能组建更多的再去换,匈奴刚几波就断代了,他哪里敢拼尽全力去和汉武换国力,领导肯,手下的部落小头头都不肯啊。而干西域收获是啥?接近0。。。。。这次汉武都不是和敌人国家拼国力了,他是和后勤拼国力。拿精锐骑兵命去填后勤,填完再填,填完还要继续填。

多少国家能承受这种纯付出?(题外话,所以汉武真不是个合格的皇帝,他比他老子和爷爷,差多了,如果换个位置,他还比不过崇祯。西汉真正厉害的是文景,东汉真正吊炸天的是刘秀,历史书都是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从来就没汉武什么事,汉武?汉武败家。。。。一个皇帝,不是说多开疆阔土就厉害的,汉武初和末,中国大地上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是实打实严重下降了的,户籍减半,什么概念?就等于一家人死了一半啊!这是个合格的好皇帝?现在有学术届非常非常少的一些人,的要推翻户籍减半这说法,如果没减半,汉武能加分不少.)

而罗马就算有举国动员干趴欧洲的能力,它的体制也决定了它不可能这样不计付出的去征服一个地方,要真这么干,执政党就倒台了,皇帝都得被暗杀掉。

大家可以仔细看看罗马的疆域.罗马吹破天,其本质就是一个围绕地中海圈打造的环内海文明.为什么?因为地中海风平浪静,海运比太平洋大西洋啥的容易得多!只要船只能到的地方,罗马兵力投送都容易,兵力一词后面还包括了后勤.离开海,罗马后勤补给纯走路地,其难度就会和中国汉朝一样,随着和都城的距离,不成比例的狂升.

很多人喜欢争论到底中国古代王朝厉害还是罗马厉害,挺无聊的.罗马是文明,中国也是文明.一个亡了一个没有,谁厉害其实已经有答案了的.更有些人很热衷于用西汉比近200年后帝制初期的罗马,时代不同啊,小朋友....干嘛不用朱棣的明来比,人家也属于中世纪呐.

其实判断一个定居文明的国家的国力很简单,维持一支上一定规模的远征军,离其国度的最远投放距离,在90%以上的情况下,都能判断其真实国力到底是什么水平.(游牧不在其列,游牧其特殊的政体性质没办法用兵力投放多远来衡量,因为人家能搬家....或者别人的"家"就是几匹马....比如辽或者蒙古,都是能控制庞大国土的典型.)

说回来正题,后勤能力和投入与回报是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假设日尔曼有庞大的未经使用的工业基础设施,罗马知道且能利用,获得了立马文明飞升,我相信罗马当时的执政官也好,帝国皇帝也好,一样是会砸锅卖铁死刚东欧北欧的.同样道理,如果大唐西征失败带回来的信息是中东遍地黄金,后面的皇帝也是会一路迁都往西边去的.

说白话点,当时欧洲北部,就类似明时期看的西伯利亚差不多,没啥油水.....

3、罗马共和国时期不是全盛时期,这里就不谈了。(实际上按照中国朝代算法,罗马共和国和帝国,就不是一个朝代。所以共和国还是能搞搞百年迦太基的,末期也是一个朝代积累的憋端太多,积重难返,最终各种内战变帝制就等同于改朝换代了。只不过别人叫三巨头,还分前三后三,我们叫三国.......)

罗马共和国末期贵族们抢执政权,比如凯撒,手段是建立功绩,然后当执政,而并不是为了整个民族去征服哪里,然后弄个百年大计啥的。克拉苏更是为了战功,死在卡莱。

中国古代是有延续国策的,虽然不是一个朝代干完,比如要开发好两湖,两湖熟天下足,回头改朝换老大了,又来个百年大计,去开发两广。。。。为什么中国古代政策延续性会强过罗马呢?不单纯是高层的原因,并不是罗马皇帝就比中国历代皇帝笨,实在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罗马外面是有世界的,皇帝一朝开发不下来,外部环境一直在变化,改天换代后新家族上来,外面世界又有变化.政策延续的难度远远比中国的大.

中国外面也有世界,问题这个世界有保护罩....一边太平洋,一边是寒冷地带,另外边是沙漠,最后剩个高原.里面是像养蛊一样地方.中央政权斗来斗去,统一后,蛊边的小地方政权很难和中间抗衡,先江南在两湖到两广,几百年就这么一路开发下去了....说句铢心得话,中国古代很像yy小说,旁边世界的变化,相对于欧洲的风云色变,是相对静止的.一直是一个循环,中央统一,四方小国被罩卡着,没办法倒头就拜,万国来朝.yy小说里,故事一般就这么写,主角练级,自己武力突飞猛进,旁边配角静止不前,等着主角去收拾...(当然后来罩子破后,才发现罩子外是另外个位面,这yy小说的主角跌落谷底,惨到不行,这是后话....)

举个例子就是罗马内斗完,旁边的影响辐射力弱了,换做是中国,清接明就跑去继续做朝鲜的宗主国了.可罗马没罩子,自己内斗完,旁边的小弟还得和别人争,他身边一直有类似塞琉古 帕提亚这样的中东强国,这些都在消耗他的国力.

他们的高官贵人,就好比我们古代的文人要养望,声望到了,顺理成章出山治天下。他们是捞够政绩了,就去当执政。

后来终于彻底玩帝制了,权力一集中,强大了100年左右.可屋大维的重点不是继续开疆,他得稳定共和转帝的种种问题.(屋哥应该是整个罗马文明,数得上的顶级皇帝了,很可能这大佬就是罗马第一皇).后来几任都在干这事,消灭反对派.要知道这不是帝制换帝制,是共和换帝制,这要权衡稳定的东西和时间,比我们改朝换代久多了.

终于到安东尼开始雄起了,可时间并不长,这是罗马真正最鼎盛的时候.看看西汉干匈奴花了多少时间,想想换成综合国力大概率不如汉的罗马如果要搞趴整个欧洲要多久.哪怕比汉国力强,应该也得上百年时间,数次出兵才能消化得了.问题罗马很快也腐化了。

腐化这些问题,不是说在最鼎盛时期才出现的,通常一个帝国,在前中期,各种问题就已经出现矛头了,到最鼎盛期,其实问题已经很严重,严重到马上这些问题就会盖过帝国上升的生产力、国力,其实通常最鼎盛时期的一个国家,基本也是其积重难返的时候,很快就会由盛转衰。

就像大唐怛罗斯之战,已经摸到中东帝国了,可这也是最后一摸一样.....

这里面核心问题就是阶级固化,从而导致内斗。当然阶级固化这事太敏感,咱就不提了.

后期帝国扩张已经接近他们自己的极限了,古代通讯、讯息传递的及时性、政令到地方的执行力度都是大问题。

一边顶着阶级固化,内斗,还一边指望开疆扩土,不现实。

内耗和延续性是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




有没有想动欧洲的罗马皇帝?有,奥古斯都时期就在那么干,问题人死政亡。而且罗马国力就摆在那,没本事鲸吞,就只能蚕食。蚕食需要个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更久的延续国策,就像罗马共和国干迦太基那样,干了多久?如果算上第一次大战前的敌对,到第三次布匿战争,接近150年。。。

罗马本质上是个文明,它不是只有一个朝代的,这罗马整个文明史里,皇帝、执政那是换来换去。他不是西汉,从刘邦被辱到文景憋国力,再到汉武一朝爆发,延续近百年的国策一直没变,就是要干翻匈奴。

综上所述,投资太大,回报太低。要不鲸吞一次投资超级大,大到根本不是罗马能承受的,要不蚕食,延绵数百年坚定不移的国策,还得保证帝国内部不内斗。最终收获就几乎等同于明朱棣动员举国之力去踏平西伯利亚......谁干?



很多人觉得我对汉武评价低,不如崇祯觉得差异。这是个人观点,皇帝是家长,汉武是天胡开局,底子是文景留下的,丰厚到历史书专门有名堂,文景之治。最后打了个一干二净,天下户籍减半,如果换你我是他治下百姓,对不起,家家都死了一半的人,甚至你我两人都得死一个。就汉武自己来说是爽了,可百姓呢?

崇祯开局已经全黑图开局了,他根本没有办法分辨,到底给他看的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利益集团包装过的还是故意选出来呈给他的。哪怕你我穿越,也得跪。看历史人物要代入了去看,不是因为他亡国之君就必然很low的。换谁去崇祯位置,都只能出盲牌,王朝末期,利益集团固化到已经遮天了,没有上帝视角想逆天改命崇祯不行,汉武也不行。

崇祯做皇帝有几点是很强的,勤奋,非常的敬业,经常熬夜批文,但是他到手信息都是人家包装过设计好的,所以他勤不能起作用,他守社稷了,用命践言,他留言勿伤百姓对比清亡国之君也高了一个等级。崇祯是个亡国之君,但他在皇帝里,还真不算差的那档。



还有人说罗马打上不列颠了,欧洲不是只有不列颠,还有中欧北欧的,而罗马能到不列颠也证明了罗马就是个环地中海的内海文明。不列颠离法国只有一个很近的海峡,因为有海能海运,可以大大减轻陆运的压力,所以不列颠罗马搞得下来,其本质就是法国离罗马本土很近,所以法国罗马打得下来,通过法国的北岸就能发挥地中海环海文明的最强处,海运了。但是更远的地方,后勤因素导致罗马就干不过去了,同样沿海往北欧去,难度也倍增,北海比地中海环境恶劣,英吉利海峡还能补给过去,更远就无能为力了。

而关于罗马和中国汉谁强,其实体量不同,而且文明也不一样,性质也不一样。

罗马是文明,汉是中国文明的一个朝代,罗马真想拿自己最强时候比,大可以对标新中国的。

罗马是环内海文明,中国长期属于大陆型的文明。美国综合国力超苏联近倍,大英国土3300万,美国陆军打得过苏联还是大英陆军刚得过德二德三?如果没有海,苏联红军能把美国打炸,德二德三能把英国蛋都碎掉。

环海文明丢了海,架空过来和个大陆顶级文明国土接壤,说自己能战天斗地谁信?

罗马强过我们?你信?真的信?反正我是一点都不信的。文明想约架就来搞各自最强的点嘛,自信点,2020太欺负人了,挑个新中国刚建国就好,搞什么上古大汉?



user avatar

因为罗马人对世界的认知。

你要是对着现代的世界地图看,保证想破脑袋都不明白为什么。

你作为一个现代人看到的局势是这样的:

但罗马人看到的局势是这样的:

(公元1世纪庞波尼乌斯・梅拉的世界地图,我把日耳曼尼亚的位置标出来了)

也就是说,

在1世纪的罗马人看来,日耳曼尼亚只不过是夹在高卢和萨尔马提亚之间、位于世界尽头的一块穷乡僻壤,上面布满了未开化的尚武部落

日耳曼尼亚的一边是高卢、瑞提亚、潘诺尼亚,另一边是萨尔马提亚和达奇亚,剩下的就是大洋了~ ——《日耳曼尼亚志》(公元98年)

条顿堡森林战役之前罗马主要是出于一种征服的惯性在推进,损失了三个军团之后罗马人觉得这块地方不值得付出那么大代价去征服,所以就算了吧

要是给罗马皇帝看到真实的世界地图,那么白痴都知道必须把国境至少推到易北河,但是你作为现代人说这个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

(然后3世纪的罗马人发现蛮族部落从世界尽头一波接一波仿佛无穷无尽一般冒出来……)


另一种可能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