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的奴隶能够加入罗马军队吗?

回答
关于罗马奴隶能否参军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的时间段、奴隶的身份以及罗马军队的组成需求。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罗马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罗马的奴隶是不能直接加入罗马军队的。 罗马军队的主力是公民兵,也就是拥有罗马公民权的自由人。他们参军是基于公民责任、获取军功、获得土地以及提升社会地位的动力。奴隶作为财产,他们的身份和权益与自由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被排除在正规军之外是符合当时社会逻辑的。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罗马的军事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为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奴隶参军提供了可能。

早期罗马(王政和早期共和国):

在罗马早期,军队的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由公民组成。奴隶制虽然已经存在,但尚未像后来那样普遍和深入地渗透到罗马社会的各个角落。此时,奴隶参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说几乎不存在。即使有,也更可能是作为随从或辅助人员,而非直接的战士。

中晚期共和国到帝国时期:

随着罗马的扩张,其军事力量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兵源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在罗马共和国晚期,公民兵制度开始出现危机,例如兵源短缺、公民参与度下降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罗马军队开始出现一些非公民和非自由人的参与。

作为辅助部队(Auxilia): 这是奴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解放奴隶或拉丁人等非公民被征募参与军队,有时是作为提供某种专业技能的人员)进入军队的更常见途径。虽然不是所有辅助部队成员都是奴隶,但罗马人会从被征服地区招募非公民,这些人中可能包含曾经的奴隶或者处于类似地位的人。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特别是在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早期,为了应对紧急的军事需求,罗马帝国确实有过直接招募奴隶加入军队的记录,尤其是作为“解放奴隶”加入军队。

解放奴隶(Liberi)参军: 当奴隶被解放(manumission)后,他们通常会获得一定的公民权(或拉丁权)。如果这些解放奴隶,特别是年轻力壮的,表现出对罗马的忠诚和军事才能,他们就有可能被招募进入军队。他们可能被编入一些特殊的辅助部队,或者在非常时期被填补正规军的空缺。
“募奴隶兵”(Vexillarii)的出现: 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刻,例如面对严峻的外部威胁,罗马政府为了充实兵力,确实会采取非常规手段。有证据表明,在共和国晚期(如马略改革后)以及帝国早期,当兵源不足时,罗马政府会“募买”奴隶,然后将其解放并编入军队。这种做法通常是临时的,并且数量不会太大,但确实存在。这些被解放并立即参军的奴隶,虽然身份转变了,但他们的军事生涯是从奴隶身份开始的。他们可能会被编入辅助部队,或者在某些关键时刻被用于填补正规军的空缺。

特殊任务和辅助角色: 即使不是直接作为战士,奴隶也可能在军队中扮演重要的辅助角色。例如,他们可能被用作:
炊事兵或勤杂工: 负责军队的后勤和日常服务。
工兵: 负责修建营地、工事、道路等。
信使: 传递信息。
医疗辅助人员: 协助军医。
翻译: 如果他们掌握某种语言。
侦察兵或斥候: 利用他们可能对特定地区更熟悉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奴隶并非以“战士”的身份参军,而是以“随从”或“劳动力”的身份出现在军队中,他们的地位比正式士兵要低得多。

士兵的“私奴”: 罗马士兵,特别是军官,有时会有自己的奴隶随行,这些奴隶为他们的主人服务,处理私事。但这些奴隶并非军人,他们只是主人的附属品,无论其主人是否在战斗。

重要的区分:

我们需要仔细区分“奴隶”与“解放奴隶”以及“被征募的非公民”之间的区别。

直接招募的奴隶: 这是最少见的情况,只发生在非常特殊的时期,而且通常伴随着解放。
解放奴隶参军: 这是更常见的情况,因为解放后的奴隶获得了法律上的自由,有资格被招募。
被征募的非公民(包括后来的解放奴隶): 罗马军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辅助部队(Auxilia),这些部队由非公民组成,他们通过服役来获得公民权。这些人中可能包含一些曾经被奴役或生活在类似条件下的个体。

总结来说:

罗马军队的主体是公民兵,奴隶作为财产,原则上不能参军。但在罗马军事扩张的漫长历史中,为了满足巨大的兵员需求,罗马人采取了一些灵活的策略。最突出的情况是,在兵源紧缺时,罗马政府会“募买”奴隶,将其解放,然后招募他们入伍,让他们成为士兵。 这些被解放后参军的奴隶,虽然最初身份是奴隶,但他们成为了罗马军队的一部分,为罗马效力。此外,奴隶也可能以辅助角色出现在军队中,但他们并非真正的士兵。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罗马的奴隶个体,除非在被解放后,否则很少有直接加入罗马军队成为正式士兵的机会。 但“解放奴隶”或“为充实兵力而被特别招募并解放的奴隶”则确实存在于罗马军队的组成之中,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体现了罗马人在军事制度上的实用主义和对国家生存需求的优先考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前期是特例,帝国后期比较常见,并在公元406年被立法合法化。

古典社会对于奴隶从军,或从奴隶中募兵有一种原初恐惧,这种恐惧来源有二:1. 奴隶是商品,奴隶是奴隶主的个人财产,奴隶主对奴隶有绝对的不可侵犯的支配权,这种权力无可被公权力侵蚀夺取;2. 对于奴隶持有武器的恐惧,奴隶在家中是‘hostis domesticus’‘家敌’,奴隶的忠实依靠圣安布罗西乌斯说的‘semper timere’(时刻恐惧)而维持。奴隶主对奴隶杀害自己的恐惧贯穿罗马帝国终始,如奥古斯丁所言:你害怕你的奴隶杀死你,于是杀掉你的奴隶 ,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在5世纪秩序瓦解后,在高卢和阿非利加也确实成为了一种现实。

在这种恐惧的前提下,在奴隶中募兵是非常罕见的,并深受文人抨击。作为奴隶隐瞒身份参军则是大罪,参见普林尼书信XXXVIII,两名奴隶在弗里几亚参军,被判处死刑。奴隶参军对于奴隶主来说是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论是自愿从军,还是被胁迫从军,该奴隶都会受到严酷的惩罚。但在3世纪后,奴隶从军慢慢常见起来。Lenski将帝国对暴力垄断的瓦解称作晚期帝国的一个标志,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大元老院地主会雇佣奴隶,或武装奴隶做私兵,如靠着一群奴隶占据罗马城做了28天皇帝的Nepotianus,和在西班牙雇佣oiketai(奴隶)对抗谋反者的两位地主。由于兵员越来越少(佃农按照法律也不能从军),小地产自由民基本消失,巴尔干仅存的本土兵源地也不断受到土地兼并的侵蚀,军队开始倾向接纳奴隶从军。公元406年,霍诺留与阿卡狄乌斯的联名法令(CT 7.13.16)将奴隶从军正式合法化:

contra hostiles impetus non solas iubemus personas considerari, sed vires, et licet ingenuos amore patriae credamus incitari, servos etiam huius auctoritate edicti exhortamur, ut quamprimum se bellicis sudoribus offerant...

。。。虽然我们相信生来自由之人(ingenuus)会为了对国家的爱战斗,经此封敕令赐予的权力,我们也呼吁奴隶尽快贡献战斗的汗水。。。

我们没有数据研究帝国晚期究竟有多少奴隶从军,但考虑整个西方那不勒斯以北社会秩序的彻底崩溃,以及晚期帝国横行高卢和西班牙的奴隶/流民武装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有一些奴隶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法律意义上的自由。在5世纪,奴隶在生产中的边际收益已经越来越低了,通过一系列中央立法,佃农已经被作为colonus或adscripticii被彻底束缚在了地主的土地上,形成了国家保护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佃农即可保障更小成本下的更大土地收益,且佃农比起奴隶也缺乏逃跑的动机。不过大庄园上的奴隶若想从军,仍需要摆脱actores,procuratores, vilicii等上层奴隶监督者的管理,获得奴隶主的同意,并能够摆脱复杂社会关系网络的束缚(如埃及的村社社会),因此有理由推测大部分奴隶从军也主要出现在高卢地区(法兰克早期作者抱怨仍有卢瓦尔河和布列塔尼的罗马残余势力雇佣奴隶),或来自于帝国各处的小家庭之中(作为家庭奴隶摆脱束缚更为轻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罗马奴隶能否参军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的时间段、奴隶的身份以及罗马军队的组成需求。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罗马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罗马的奴隶是不能直接加入罗马军队的。 罗马军队的主力是公民兵,也就是拥有罗马公民权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理解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关键点。确实,当我们提及古代奴隶制,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古希腊罗马那些宏伟建筑背后挥汗如雨的奴隶身影,或者角斗场里殊死搏斗的奴隶。相较之下,中国古代似乎很少直接强调“奴隶”这个群体,或者说,他们的“存在感”不那么强烈。但这不代表中国古代就没.............
  • 回答
    在古罗马,奴隶制度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结构,其复杂性体现在继承子女身份的规定上。尤其是关于奴隶主与奴隶所生子女的身份问题,更是引人深思。你提出的问题触及了这一核心:为何罗马时期男奴隶主与女奴隶的孩子是奴隶,而女奴隶主与男奴隶的孩子却不是奴隶?这背后其实有着多层原因,既有法律层面的考量,也有当时的社会.............
  • 回答
    罗翔老师在微博上发布“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之后,引发了网友们大量的解读和评论,其中不乏一些带有讽刺和暗讽意味的言论,称其为“阴阳人”。要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罗翔老师的公众形象与过往言论 法学教授,以“三观正”著称: 罗翔老师作为一名知名的法学教授,以其深厚的法学功底、清晰的.............
  • 回答
    有些人认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拥有奴隶制,这便足以否定它们在文明发展上的高度。这种看法,虽然直观,但未免过于简单化,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粗暴化处理。要反驳这种观点,我们需要深入罗马社会的肌理,理解奴隶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罗马在法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并行存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
  • 回答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建筑智慧,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风格的罗马建筑。在罗马的券柱式(Arcade)构图中,虽然罗马人创新性地引入了拱券技术,但保留希腊柱子的做法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有着深刻的功能和审美原因。这其中蕴含着罗马人对建筑、文化和象征意义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券柱式的核心元素:拱券和柱子。.............
  • 回答
    条顿森林之战,这场让罗马帝国遭受重创的惨痛教训,其最详尽、最核心的史料,无疑出自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的巨著——《编年史》(Annales)。塔西佗的《编年史》详细记载了自奥古斯都去世(公元14年)至尼禄去世(公元68年)这段时期罗马帝国的历史。而条顿森林之战,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 回答
    关于罗马和汉朝的铁产量对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同时也相当复杂的问题。直接说“罗马的铁产量是汉朝的十几倍”这种表述,恐怕是过于简化,甚至有些不准确。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在古代,精确的产量统计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像现代工业,有完善的记录和核算体系,古代的生产活动往.............
  • 回答
    罗马的农业,作为其繁荣基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轨迹和模式,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共和国的扩张、帝国的巩固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面貌。要深入理解罗马农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土地是核心,但“谁”拥有土地才是关键在古罗马,土地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权力象征。最初,土地主.............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如果我身处古罗马的权欲漩涡之中,并且怀揣着建立一个绵延万世的王朝的雄心,那么我的策略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手腕上,而会是一套更为深沉、更为系统性的布局。罗马之所以王朝更迭频繁,并非偶然,而是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力量以及权力分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打破这个循环.............
  • 回答
    罗马的紫袍传统,说起来可真是一段悠久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色彩象征,逐渐蜕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徽记。要追溯它的源头,我们得回到古罗马共和国早期,大约在公元前几百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罗马人的服装远不像后来我们想象的那么华丽。人们普遍穿.............
  • 回答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乍一看上去,确实与我们现代服装在“剪裁”和“缝合”上的理念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往往会让人产生它们似乎“缺乏”这些工艺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与其说它们“缺乏”,不如说它们的发展路径和审美重点与我们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希.............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帕里奥洛吉娜(Sophia Palaiologina)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深远且多层次的故事,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室联姻的符号,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多个层面上,为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崛起播下了种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菲亚公主的身份背景。她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 回答
    罗马的王朝,特别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皇帝世袭王朝”,确实显得有些短暂,甚至可以说是频繁更迭。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更像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累积爆发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探究其“短命”的根源,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权力的合法性危机与继承制度的先天不.............
  • 回答
    想了解罗马帝国那些“罗”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但要说清楚,还得从罗马的社会结构和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说起。那些“罗”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术语,也不是什么奇特的风俗,它们背后往往藏着罗马人对于权力、地位、甚至是社会秩序的理解。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 紫罗(Purpura)说到“紫罗”,那几乎就是罗.............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贵族称号和爵位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晚期,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合了希腊、罗马和东方元素。与西欧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爵位不同,拜占庭的贵族称号更多地与官职、军事职位和宫廷职位挂钩,而且其授予并非完全世袭。随着帝国政治和军事结构的变迁,称号的意义.............
  • 回答
    提到古希腊罗马文明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对其辉煌成就的赞扬,例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法律体系、艺术建筑等等。而其负面,例如奴隶制、战争、社会不公等,却似乎常常被忽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赞扬多、负面少”的倾向:1. 文明传承与思想影响.............
  • 回答
    要估算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英格兰抵达罗马城所需的时间,我们需要穿越数百年历史的长河,理解当时的交通方式、地理障碍以及政治环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多少公里除以速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庞大的帝国如何运作的生动写照。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概念。罗马人大约在公元43年开始大规模入侵并最终征服.............
  • 回答
    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这两颗璀璨的文明之星,虽然在时间长河中各自闪耀,但它们的命运却紧密相连,如同父子、师生般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精彩篇章。理解它们的关系,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份深刻的文化传承、政治角逐与相互塑造。缘起:地理的邻近与文化的早期交融从地理上看,希腊半岛和意大利半岛虽然隔着亚得.............
  • 回答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拜占庭帝国究竟是罗马的延续,还是一个纯粹的希腊人帝国,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他们的看法是随着时间推移、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和政治倾向而变化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问的是谁。从理论和法律继承的角度来看:罗马的残余在 most 中世纪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