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马的紫袍传统是何时产生的?

回答
罗马的紫袍传统,说起来可真是一段悠久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色彩象征,逐渐蜕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徽记。

要追溯它的源头,我们得回到古罗马共和国早期,大约在公元前几百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罗马人的服装远不像后来我们想象的那么华丽。人们普遍穿着简单的羊毛织物,颜色也多是未经染色的原色,或者用植物染料染成的朴素色彩,比如土黄、棕色、灰色等等。

那么,紫色是怎么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呢?这得归功于一种非常特别的染料——泰尔斯紫(Tyrian Purple)。这种紫色不是随便就能获得的,它的来源非常珍贵。古罗马人发现了一种生活在地中海东部沿岸(特别是古腓尼基的泰尔城,也就是现在的黎巴嫩泰尔)的海螺,名叫骨螺(Murex)。这些小小的海螺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腺体,当它们被收集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包括提取、晾晒、再到非常精细的研磨和加热发酵过程后,就能提炼出一种极其鲜艳、持久且难以褪色的紫色染料。

这个过程可是相当辛苦和昂贵的。据记载,要生产一磅的泰尔斯紫染料,需要成千上万只骨螺,而且提炼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令人作呕的气味。这使得泰尔斯紫的价格极为昂贵,远非普通百姓能够承担。

正因为其稀有和昂贵,泰尔斯紫染料很早就被视为一种奢侈品和地位的象征。在共和国时期,虽然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紫袍规定,但一些富裕的贵族,特别是那些在公共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显赫人物,开始选择在自己的服装上加入紫色的元素,比如紫色的镶边、紫色的领子,或者一些小面积的紫色装饰。这是一种彰显财富和品味的方式,也暗示着他们与普通民众的不同。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罗马共和国后期,尤其是在奥古斯都时期,也就是罗马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奥古斯都深谙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巩固和宣扬自己的统治。他开始有意识地将紫色的服装与皇室和最高权力挂钩。

当时,有一种叫做托加·普拉艾泰斯塔(Toga Praetexta)的服装,这是一种白色的托加袍,边缘有一圈宽的紫色镶边。这种托加袍在共和国时期就已经由高级官员(如执政官、祭司长等)穿着,象征着他们的职权和尊严。到了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将这种紫边托加袍的使用范围进行了更严格的界定,并且开始将其与皇帝本人联系起来。

奥古斯都更是规定只有他本人可以穿着全紫色的托加袍,或者使用纯紫色的服装。这种全紫色的服装被称为托加·皮斯里奥(Toga Picta),通常在凯旋仪式等特殊场合穿着,象征着胜利和无上的荣耀。但后来,皇帝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紫色作为皇室的代表色。

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紫袍的传统被进一步制度化和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的衣着逐渐以紫色为主,成为了皇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皇帝,与皇帝关系密切的最高级别的官员,例如元老院的某些成员,或者在军队中担任最高指挥官的人,在特定的场合也有资格穿着带有紫色元素的服装。但即便如此,他们所能使用的紫色的“浓度”、“面积”和“搭配方式”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以区分他们与皇帝之间的等级差异。

例如,贵族(Patricians)可能可以穿着带有紫色镶边的托加袍,而骑士阶层(Equites)则只能穿着边缘有细微紫色条纹的服装,或者在围巾等小件物品上使用紫色。到了后期,甚至普通民众如果未经许可穿着过多的紫色,都可能被视为对皇权的冒犯而受到惩罚。

这种紫袍的传统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区分,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等级和权力划分。紫色代表着尊贵、权力、财富、甚至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它像一个无声的宣言,告诉所有人:穿着紫色的人,拥有超越常人的身份和权力。

所以,罗马的紫袍传统,并非一朝一夕的产物。它起源于一种珍贵的染料,在共和国时期开始被视为地位的象征,并在帝国时期,尤其是在奥古斯都的推动下,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与皇帝和最高权力紧密相连的、具有严格等级划分的服饰传统。这抹浓郁的紫色,就这样成为了古罗马帝国辉煌而等级森严的社会图景中,最醒目的一抹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月十日添加太长缩减版。

罗马的紫袍传统是屋大维奥古斯都执政期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的。


原答案:

紫袍的紫色今称骨螺紫。

骨螺紫是指用骨螺科的贝类染成的紫色骨螺是海生贝类动物狭舌目的一个属(Bolinus),分布甚广,在热带海域尤其丰富。多种骨螺的鳃下腺可以分泌黄色黏液,在光照的作用下,粘液成为紫色。最早使用骨螺紫染色的是腓尼基人,他们使用地中海的染料骨螺Bolinus brandaris)为原料,在泰尔(今属黎巴嫩)建立了染色中心。到公元前1700年,腓尼基人已经开始了紫色羊毛的贸易。随著后来希腊殖民地的扩张,骨螺紫染色技术得以继续传播。

骨螺紫染色非常牢固,且具有理想的深度和色彩,在古代西方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专属于贵族和神职人员的服装用色。

泰尔今天叫苏尔,古代的名字有推罗。在希腊神话之中,推罗国王之女欧罗巴被宙斯诱奸,宙斯将其带到克里特岛上。因为女儿失踪,推罗国王下令让自己的儿子们去寻找,神话之中这些孩子们滞留他乡,为当时还算是蛮荒之地的希腊地区带来了文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卡德摩斯(Cadmus)据说因此把腓尼基字母带到了希腊。

简单来说就是,推罗这个地方古代就颇有盛名,后来其紫色染料染色均匀不掉色,产出量少,因此被视为珍品,在古希腊世界之中被用来给城邦僭主和神权领袖的衣服染色(也就这些人出得起钱。)

公元前四世纪就有历史学家(Theopompus塞奥彭普斯)记载:“Purple for dyes fetched its weight in silver at Colophon” 染料用的紫色在库洛芬价值等重的银。(注,这个等重应该是没萃取过,单纯碾碎的骨螺的重量和银等重。)

后来,这个紫色就被继承了部分古希腊传统的罗马人用在了自己的托加上,最高级的罗马地方法官穿着宽松的praetexta:一条边缘带有骨螺紫条纹的白色长袍。更加华丽的Picta,带有金线装饰的骨螺紫,是由庆祝罗马胜利的将军们佩戴的。(这些将军们就是imperator,常胜将军,也就是后来罗马皇帝们尊号的来源)后来的皇帝们继承了这些传统,也开始穿着带着金线装饰骨螺紫染色的托加Picta.

虽然服饰时尚随着时间改变,但因为骨螺紫的产量仍然底下,所以骨螺紫仍然非常贵重,因此仍然被最尊贵的那批人用在自己身上。从此,紫色和皇室便在欧洲人和小亚细亚人的心目之中成了牢不可破的连接。

【四月七日补充】

在《亚历山大传》中描写了亚历山大王挥师沿印度河南下,在位于其三角洲地带驻扎,募集以腓尼基人为主,包括埃及人、塞浦路斯人、印度人在内的工匠制造了1000 艘战船,并且特令在自己乘坐的战船上扬起用骨螺紫染成的船帆,旨在向世界申明其尊贵和威严。这就是希腊人用紫色的传统。

公元前27 年,屋大维获“奥古斯都”称号,建立起专制元首政治的罗马帝国。当时,罗马的骨螺紫染色消费已经成为社会隐忧,价格不断上涨,消费极度奢侈,而骨螺紫资源日趋枯竭。为此,屋大维颁布实施了骨螺紫消费禁止令,同时对骨螺紫染色做出明确规定,将紫色以法律形式确定为只有罗马的元老,地方法官和Imperator【常胜将军】才能穿着,而只有皇帝才能穿全紫的衣服。【或者给神明塑像的时候,神明可以穿着紫色的衣服】其他身着紫色服装的公民,均以叛逆罪名处死。法律条文详见Sumtuariae Leges.

此外,埃及托勒密王朝末代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也是一位以使用骨螺紫染色出名的历史人物。无论是她成为恺撒情妇后的蜜月之旅的船帆,还是她与安东尼奥并肩作战时代表女王船队的船帆,都一概采用了骨螺紫染色。【刺客信条起源里可以看到这位美女】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曾经在奢侈法下规定只有皇室近亲才能够身着紫色。


总结一下,罗马的紫袍传统来自希腊,后因屋大维“奥古斯都”颁布的Sumtuariae Leges 被限定只有皇帝,常胜将军,元老,地区法官才能穿着紫色。

而希腊的紫袍传统是因为推罗的骨螺紫量少好用,所以被僭主和祭祀用来彰显财富和尊贵。

希腊的紫袍传统起源自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最早在公元前十八世纪就开始用骨螺紫染色。


附东罗马时尚图:




最后附一张香奈儿2011年东罗马帝国启发的时尚搭配:


四月九日补充:

教会人士也身穿紫袍,不管是罗马天主教还是东正教。自基督教信仰成为罗马国教之后,就算在帝国内,主教级别的都可以穿紫袍。

下图是俄罗斯东正教主教们选莫斯科牧首的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马的紫袍传统,说起来可真是一段悠久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最初的简单色彩象征,逐渐蜕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的徽记。要追溯它的源头,我们得回到古罗马共和国早期,大约在公元前几百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罗马人的服装远不像后来我们想象的那么华丽。人们普遍穿.............
  • 回答
    罗马人继承了希腊的建筑智慧,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独具风格的罗马建筑。在罗马的券柱式(Arcade)构图中,虽然罗马人创新性地引入了拱券技术,但保留希腊柱子的做法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有着深刻的功能和审美原因。这其中蕴含着罗马人对建筑、文化和象征意义的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券柱式的核心元素:拱券和柱子。.............
  • 回答
    关于罗马奴隶能否参军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的时间段、奴隶的身份以及罗马军队的组成需求。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罗马社会结构、军事制度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罗马的奴隶是不能直接加入罗马军队的。 罗马军队的主力是公民兵,也就是拥有罗马公民权的.............
  • 回答
    条顿森林之战,这场让罗马帝国遭受重创的惨痛教训,其最详尽、最核心的史料,无疑出自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的巨著——《编年史》(Annales)。塔西佗的《编年史》详细记载了自奥古斯都去世(公元14年)至尼禄去世(公元68年)这段时期罗马帝国的历史。而条顿森林之战,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 回答
    关于罗马和汉朝的铁产量对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同时也相当复杂的问题。直接说“罗马的铁产量是汉朝的十几倍”这种表述,恐怕是过于简化,甚至有些不准确。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在古代,精确的产量统计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不像现代工业,有完善的记录和核算体系,古代的生产活动往.............
  • 回答
    罗马的农业,作为其繁荣基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发展轨迹和模式,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共和国的扩张、帝国的巩固以及社会经济的变迁,呈现出复杂而多样的面貌。要深入理解罗马农业,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一、土地是核心,但“谁”拥有土地才是关键在古罗马,土地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权力象征。最初,土地主.............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设想!如果我身处古罗马的权欲漩涡之中,并且怀揣着建立一个绵延万世的王朝的雄心,那么我的策略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军事征服或政治手腕上,而会是一套更为深沉、更为系统性的布局。罗马之所以王朝更迭频繁,并非偶然,而是其社会结构、政治体制、军事力量以及权力分配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打破这个循环.............
  • 回答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乍一看上去,确实与我们现代服装在“剪裁”和“缝合”上的理念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往往会让人产生它们似乎“缺乏”这些工艺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与其说它们“缺乏”,不如说它们的发展路径和审美重点与我们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希.............
  • 回答
    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亚·帕里奥洛吉娜(Sophia Palaiologina)对俄罗斯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深远且多层次的故事,她不仅仅是一个皇室联姻的符号,更在文化、政治和宗教等多个层面上,为俄罗斯帝国未来的崛起播下了种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索菲亚公主的身份背景。她是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
  • 回答
    罗马的王朝,特别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皇帝世袭王朝”,确实显得有些短暂,甚至可以说是频繁更迭。这背后原因复杂,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更像是一系列相互交织的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问题累积爆发的结果。如果一定要探究其“短命”的根源,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权力的合法性危机与继承制度的先天不.............
  • 回答
    想了解罗马帝国那些“罗”的说法,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但要说清楚,还得从罗马的社会结构和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说起。那些“罗”不是什么神秘的宗教术语,也不是什么奇特的风俗,它们背后往往藏着罗马人对于权力、地位、甚至是社会秩序的理解。咱们一个一个来掰扯: 紫罗(Purpura)说到“紫罗”,那几乎就是罗.............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贵族称号和爵位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晚期,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合了希腊、罗马和东方元素。与西欧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爵位不同,拜占庭的贵族称号更多地与官职、军事职位和宫廷职位挂钩,而且其授予并非完全世袭。随着帝国政治和军事结构的变迁,称号的意义.............
  • 回答
    提到古希腊罗马文明时,我们常常会听到对其辉煌成就的赞扬,例如民主制度、哲学思想、法律体系、艺术建筑等等。而其负面,例如奴隶制、战争、社会不公等,却似乎常常被忽视。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赞扬多、负面少”的倾向:1. 文明传承与思想影响.............
  • 回答
    要估算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英格兰抵达罗马城所需的时间,我们需要穿越数百年历史的长河,理解当时的交通方式、地理障碍以及政治环境。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多少公里除以速度”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一个庞大的帝国如何运作的生动写照。首先,我们要明确“罗马帝国时期”这个概念。罗马人大约在公元43年开始大规模入侵并最终征服.............
  • 回答
    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这两颗璀璨的文明之星,虽然在时间长河中各自闪耀,但它们的命运却紧密相连,如同父子、师生般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精彩篇章。理解它们的关系,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去感受那份深刻的文化传承、政治角逐与相互塑造。缘起:地理的邻近与文化的早期交融从地理上看,希腊半岛和意大利半岛虽然隔着亚得.............
  • 回答
    中世纪的欧洲人对拜占庭帝国究竟是罗马的延续,还是一个纯粹的希腊人帝国,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他们的看法是随着时间推移、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和政治倾向而变化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问的是谁。从理论和法律继承的角度来看:罗马的残余在 most 中世纪的欧洲人心中,尤其是那.............
  • 回答
    希腊、亚历山大、罗马,这些伟大文明的兴衰更迭,我们今天所能窥见的,不过是历史长河中被遗留下来的片段。而恰恰是这些看似“缺乏考古证据”的历史,常常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它们是否也像当年“疑古派”对先秦历史的解读一样,是经过层层累积、不断塑造而形成的呢?我们不妨从“疑古派”的视角出发,来审视一下这段历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意大利和希腊谁更有资格自称“罗马的继承者”,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历史、文化、地理以及现代国家的方方面面。与其说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判断,不如说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多重维度的权衡。从历史根基和核心地域来看:意大利无疑是罗马的直接载体。罗马帝国的核心,无论.............
  • 回答
    要说罗马法对罗马灭亡“有影响”,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能一概而论。罗马法,那可是罗马辉煌的基石,它的严谨、周全、理性,是整个帝国运转的血脉。可就是这血脉,到了后期,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堵塞,甚至可以说是暗疾,间接或直接地对罗马的衰落和最终的覆灭,起了某种“作用”。我们得明白,罗马法不是一个静态的存.............
  • 回答
    问出这个问题,可见您对意大利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邃的思考。确实,当我们提起“罗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军事帝国,是无数传奇战役和辉煌胜利的代名词。而今天的意大利,其军事力量和国民性格似乎与那个远古的辉煌相去甚远,甚至让后世的军事巨头凯撒看了都会“哭泣”,这种对比确实引人深思。要深入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