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广州地铁18/22号线?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这两条线虽然名字连在一起,但各自的定位和实际运行情况,其实有挺多值得说道的地方。

先说说18号线:都市的“超级快线”

18号线,我个人觉得,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广州版的“高铁”,但它跑的是地铁。它的目标很明确:串联广州最核心的几个区域,尤其是南部的南沙,以及北部的白云。

设计理念: 18号线的设计就是要打破传统地铁的“站点密集、速度不快”的模式。它采用的是更快的信号系统、更长的列车(16节编组),并且在很多路段设计了更长的站间距,这就大大提升了运行效率。你可以坐着它,从南沙去白云,体验那种“跨越半个广州”的速度感。
站点设置: 18号线虽然是快线,但也没有完全牺牲便捷性。它串联了冼村、磨碟沙、龙潭、番禺广场、横沥、万顷沙等重要节点。特别是磨碟沙站,直接打通了珠江新城和南沙的联系,这个站点的换乘能力非常强,未来还会连接更多线路。
实际体验: 坐18号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风驰电掣”。当你从万顷沙出发,几站之后就能到达市中心,这对于南沙的居民来说,通勤时间大大缩短。对于需要快速往返机场(白云站)和南沙的乘客来说,18号线更是首选。当然,它也有一些“快线”的代价,比如站间距大,可能某些短途出行就不如普通线路方便。
重要意义: 18号线是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动脉。它不仅拉近了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距离,也对广州的“南沙副中心”战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未来,它还将连接更多区域,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骨架。

再看看22号线:连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快线”

22号线,它的定位更侧重于连接广州南站和南沙,以及远期规划延伸到东莞。它更像是一条“湾区快线”。

设计理念: 22号线同样追求速度,但它的重点在于连接广州南站这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以及南沙自贸区。它也被设计成快线的模式,以提高效率。
站点设置: 目前已开通的22号线(也称8号线北延段),在市面上是作为8号线的延伸,但它的远期规划和18号线有高度的协同。已开通的区段(陈家祠到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滘】

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广州都市圈的“加速器”与“链接器”

这两条线,在我看来,是广州这两年最亮眼、也最具前瞻性的交通建设。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地铁线路,更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旨在加速推进南沙副中心建设,并为未来大湾区一体化交通打下基础。

18号线:速度与效率的极致追求

18号线,从它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上,就注定不走寻常路。把它比作“广州地铁上的高铁”一点不为过。

核心定位: 18号线的核心是“南沙番禺海珠白云”。它直接连接了最南端的南沙,穿过番禺,直达海珠(冼村、磨碟沙),再往北延伸到白云。这条线路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极大地缩短南沙与广州市中心、以及白云国际机场的通勤时间。
“快”的实现:
长站距: 相比于其他密集的地铁线路,18号线的站间距明显更大。这让列车能够以更高的速度行驶,减少启停的次数,从而大幅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大编组: 18号线采用了16节编组的列车,这比其他线路的8节或6节编组要长很多。这意味着单次载客量巨大,能够有效缓解高峰期的客流压力,特别是对于需要快速、大规模疏导客流的场景。
更快的信号系统: 为了支撑其“快”的目标,18号线采用了更先进的信号系统,这允许列车之间有更小的行车间隔,并且在高速运行下的安全保障也更高。
站点选择与换乘: 18号线在站点设置上,更倾向于选择关键的交通枢纽和城市发展节点。
万顷沙: 作为南沙的门户,这里是18号线和22号线的起点,也是未来连接中山、东莞等地的关键节点。
番禺广场: 传统的番禺中心,是重要的换乘站,连接3号线等。
磨碟沙: 这是18号线最值得称道的一个站点之一。它不仅是海珠区的交通枢纽,未来更是多条重要线路(包括28号线、11号线等)的汇集点,是连接珠江新城CBD与南沙的重要枢纽。
冼村: 直接通达珠江新城核心区,极大方便了CBD的商务人士。
白云: 连接白云机场,解决了以往机场交通相对不便的问题,使得南沙、番禺的市民前往机场的效率大大提升。
实际体验与意义: 坐18号线,你会明显感受到它的“快”。从万顷沙到冼村,原本可能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更久,现在30多分钟就能搞定。这对于南沙这个正在崛起的副中心来说,意义非凡,它极大地增强了南沙对人才和产业的吸引力,也让南沙的居民能更方便地享受广州市中心的资源。对于商务出行,尤其是去机场,18号线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选择。

22号线:湾区联动与枢纽支撑

22号线,虽然目前开通的部分是作为8号线北延段,但它的长远规划和18号线紧密相连,共享“快线”的设计理念,并且肩负着更重要的“湾区链接”使命。

核心定位: 22号线是连接广州南站和南沙的“超级枢纽快线”,远期规划还将延伸至东莞。它的目标是强化广州南站作为国家级铁路枢纽的地位,并通过南沙连接珠江东岸城市,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快”的实现(参照18号线): 22号线同样采用长站距、大编组、先进信号系统的设计理念,以实现快速通勤。
站点选择与换乘:
广州南站: 这是22号线的核心枢纽。它连接了京广、贵广、南广、广深港高铁等众多高铁线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高铁第一站”。22号线在这里的接入,意味着从周边城市乘坐高铁抵达广州后,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22号线快速到达南沙,甚至通过18号线进一步前往市中心。
陈头岗、广州制造(已通车部分): 主要服务于沿线居民的日常出行。
番禺广场: 与18号线在此处重合,实现换乘。
南沙(万顷沙): 与18号线在此处汇合,共同服务南沙发展。
实际体验与意义: 22号线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枢纽连接能力。对于从广州南站出发的高铁旅客,或者需要快速从广州南站前往南沙的旅客,22号线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22号线是广州主动融入大湾区、强化区域联动的重要举措。它使得广州南站与南沙自贸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为未来广州与东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联系奠定了基础。

18号线与22号线的协同与差异

协同:
“快线”基因: 两条线都共享“速度”这一核心特征,采用类似的先进技术,目的都是为了提升运行效率,解决快速交通需求。
南沙联动: 两条线都在南沙(万顷沙)汇合,共同服务南沙这一战略重点区域,是南沙发展的两条重要“生命线”。
换乘枢纽: 在番禺广场、万顷沙等站点,两条线实现换乘,增强了线网的通达性。
差异:
核心服务对象: 18号线更侧重于“市中心南沙”、“机场南沙”的通勤和商务需求,是城市内部的“超级快线”。22号线更侧重于“广州南站南沙”的枢纽连接,以及未来“广州东莞”的大湾区联动,是区域性的“门户快线”。
线路走向: 18号线更偏向于直接打通广州南北,覆盖海珠、天河等核心区域。22号线则更多地围绕广州南站这个枢纽展开,连接海珠(未来规划)。

总结:

在我看来,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是广州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前瞻布局。它们不仅仅是解决了市民的出行问题,更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18号线 像是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割时空,将南沙与市中心、机场紧密连接,加速了南沙的城市化进程和融入大湾区的发展。
22号线 则是一座坚实的“桥梁”,链接起国家级的交通枢纽广州南站,为广州与珠江西岸乃至整个大湾区的联动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两条线路的开通,极大地提升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也为未来城市群内部的高效协同提供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它们可以说是广州都市圈发展的“加速器”和“链接器”,其价值和意义,在未来的广州发展中会愈发显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 号线首通段终于赶在今年国庆前的 2021-09-28 顺利开通。不过由于本人在国庆假期出游,直到国庆后的第一个休息日 2021-10-10 才有空体验。

乘坐 8 号线的磨碟沙站换乘 18 号线,换乘通道确实很长很长,正常步行速度约需 5 分钟。是比以往的换乘通道更长,这是有取舍的设计。不同线换乘固然很远,但 18 号线的站厅和站台也更靠近琶洲西区的建筑群。

到达站台后往冼村方向很幸运赶上了带有商务车厢的 18X041-18X042 进站。商务车厢只有第 1 和第 8 两节,横排座椅采用类似高铁动车一等座的座椅,有小桌板且可调节靠背。纵排座椅则是一个长条的棉垫座椅。座椅舒适度的很高,不过 1 车和 8 车被设置为弱冷车厢,但坐垫靠背略微闷热,这是很奇怪的设定。

冼村站的存车线和渡线在车站南侧,因此目前采用广州地铁较为少见的站前折返。列车到站后不会清客。如果想尽快坐回头车还是走到站台另一侧上车。刚好冼村发的下一趟车是发往万顷沙的大站快车。这一次是普通版列车。

列车起动速度很快,几秒钟内就能加速到 50KM/h。冼村刚出站就是一个大的 S 弯跨江到磨碟沙站。市区路段由于线路条件和噪音限制,会限速在 120KM/h,实际大约也就 100KM/h 出头的样子。通过龙潭以后才真正开始向 160KM/h 提速。车站越行时不像 14/21 刚开通时减速通过靠近站台的股道,而是使用了正线越行。本人乘坐的这一趟南行快车在越行时似乎仍然会限速 100KM/h。其他朋友提到北行快车的越行都保持在 160KM/h。或许本人遇到的是个例吧。

列车大约 20 分钟就到达番禺广场,此时列车下了一半的乘客。后面就是番禺广场至横沥的 26 公里超长区间。列车行驶平稳度很好,晃动很少,站在车厢里不抓紧扶手也能站得稳稳的。长区间全速 160KM/h,客室噪音跟普通地铁隧道线路差不多,但还是比以前坐过全新的 CRH6 稍微略逊一点,大概是 200KM/h 隧道截面更大回声更小。

列车的内饰很好,颇有复兴号高铁的列车的味道。车厢采用暖色照明,新车期间亮度十分适中,明亮不刺眼。后续要看保养维护到位程度,否则灯光老化会凸显列车残旧。扶手柱上方还有一个复兴号式的椭圆形照明灯,颇为气派。客室两端还有一个浅蓝色字体 LED 显示屏播报到站信息和列车速度。车厢门上也布置了硕大的 LCD 显示屏,重新设计了一套显示界面,反而没有市区线新车来得简洁清晰。

普通车厢的座椅是一个嘈点,尽管列车很新而且打扫得十分干净,但不锈钢磨砂的座椅材质还是有一种脏脏的手感,反而不如其他线路来得好。本意应该是增加磨砂防滑什么的,倒过来弄巧反拙。如果全用软包棉垫座椅难以维护清洁,也不适合广州炎热的天气,还不如弄成塑料搪瓷,而且配色还能更明亮一点。

提到列车的动力配置,很多朋友都会说到 6M2T 的超强加减速性能。6M2T 的确要比 4M4T 要强。联调联试也跑出 85 秒完成 0~160KM/h 加速的记录。但参数是一回事,联调联试又是一回事,实际运营更是另一回事。乘坐过程中简单掐了一下秒表。在番禺广场正线发车加速,不经过道岔加速到 160KM/h 约需 100 秒。如果是慢车从侧线股道发车则需要额外增加 10 秒。原因是车站侧线配备的是 12 号道岔,侧线通过需要 45KM/h。当列车启动后也就两三秒就到达 45KM/h,接下来需要限速溜车通过道岔,直到最后一节车厢完整通过道岔以后,列车才能完整发力加速。

实际对比起来,加速性能是比 CRH6 有提升,但提升程度并是不预想中那么明显。本人猜测的原因有三。一是地下车站受制于土建规模会采用 12 号道岔,限速 45 KM/h 溜车 10 秒很影响加速。二是本身行车策略要考虑到舒适性和经济性,并不会用尽加减速性能,高速列车的车轮和闸片磨耗要比低速列车高得多。三是尽管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增加到 160KM/h,但列车加速性能集中体现在低速阶段,0~60KM/h 速度区间加速很快,与一般地铁无异。100~160KM/h 速度区间则明显比 CRH6 系列要慢不少。减速进站还是会向国铁一样提前溜车,但没溜得那么过分。从 160KM/h 慢慢减速到 40~50KM/h 明显有一下客室气压变换产生的耳鸣。这一点后续需要优化。

南下快车直达万顷沙才出站。站台倒没什么好说的,站厅的楼底很高,除了装修风格完全不一样,还真有一点国铁车站的感觉。万顷沙站外只是一条断头路,除了公交站和临时停车场,周围都是一片荒地。回程路过横沥再出站,车站外围稍微比万顷沙好一点。起码是有一条快速路通过。番禺广场以南的这两座车站,客流很堪忧。可以期待日后广州地铁开行 18 号线的广州东站或冼村至番禺广场的小交路,哪怕 18 号线的站站停慢车,也可以看作是 3 号线的大站快车。

回到番禺广场再逛了一圈。18/22 号线新建的站厅确实有一点高铁站的风味。这应该是得益于有大范围空间用于开挖出双岛四线的大型车站。最近的新线都会抽取一个重要车站作为图书馆分馆,新线开通加上周六休息日小孩子很多。这个图书馆以后还能不能维持,就拭目以待了。

回程最终返回冼村站,尽管施工图中看着车站站台很窄,不过实际还是要比一般地铁站台要宽敞不少,不用太担心客流高峰空间不足人挤人。

冼村站的选址为人诟病的是,既不能与 5 号线换乘,也因为站距过短导致无法再在石牌桥或体育中心两站直接换乘,而且 13 号线二期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才能开通。不过在本人看来冼村站的位置实际很好,车站对面就是珠江新城东侧的写字楼群。从冼村站步行到正佳广场和天河南二路也就五六百米。冼村站仍然处于珠江新城 CBD 的核心区域。 3 号线珠江新城站其实太靠西边,出站不行至珠江新城东片区也要 15 分钟时间。最理想的中轴线线位已经被 APM 线占用。当前路面由于各种工程施工确实步行不便。要是能在地下新建一条步行连廊或者商业地下步行街,把 1 号线体育西路站和 3 号线石牌桥站连接起来,应该有很好的体验。

乘车的体验说完了,下面是一些总结。

总体来说,地铁 18 号线的答卷还是很不错的。列车速度快,舒适度高,车站设计大气都是它的优点。它是一条很好的市域穿城快线,而且拉近了南沙区与市中心的距离。

尽管最高运营速度已经是 160KM/h,但冼村至万顷沙大站快车实际需要 35 分钟,未能达到规划 30 分钟全程的目标。旅行速度约为 100KM/h。站站停普通车次大约还需增加 5~7 分钟的旅行时间。日后客流增长还会增加乘客上下车的停站时间。待广州东站开通以后,快车全程恐怕要超过 40 分钟的行车时间。不要忽略番禺广场以北还有好几个车站有转变为快车必停车站的潜力。

18 号线的南延段和北延段被赋予大湾区城际铁路的重任。本人认为这种类型的市域快线并不适合。万顷沙往中山的主要车站还有约 30 公里。按照目前的快车旅速从珠江新城到达中山至少 60 分钟。如果从珠海出发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这只是大站快车,不幸坐到站站停慢车则需要更多时间。某程度上说 18 号线北延段开通以后,横沥居民去往广州白云机场会不会还是比去往深圳宝安机场需要更多旅行时间?

由于 18 号线全线在地下敷设,站间距较长,列车长时间高速行驶噪音较大。长隧道行车噪音明显比地面和高架路段大约高 10 分贝。长距离乘坐的噪音并不舒适。而且当前不锈钢座椅的包裹性柔软程度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乘坐。因此如果需要延长运营里程,就需要考虑继续改进列车的乘坐体验。而 18 号线的列车本来已经很高配,采购价格每列不少于一亿,再改进必然额外提高采购价格。番禺广场至横沥的 26 公里超长区间没有采用高架形式敷设,基本丧失中途增加车站扩大覆盖面的可能性。尽管理论上中途两个救援站是有办法扩建成为正式车站,但是对日常运营影响很大。

再提及到一个广州城市规划的思路。每当广州规划一个新的产业中心,如当年的珠江新城,现在当红的南沙新区和中新知识城,都会在周边配套规划建设居住小区,目的就是让在此区域工作的有一个安居舒适的居住环境。近年来楼价和生成成本跃跃上涨,但依然是一个可企及的选项。如果刚出来工作的青年负担不起新建小区的楼价和房租,产业中心周边还有相对廉价的城中村可供选择。因此广州市域范围内长距离和超长距离的每日通勤需求并没有大。有时候观察一下 14 和 21 号线的工作日和节假日的客流,也可以得出相似的情况。

从 18 号线建设和运营的经验,本人认为会很大程度影响另外一条东西项的市域快线 28 号线的市区段选线和设计。旅行目标时间和通达性上应该如何取舍。如果多设站,通达性更好,但拆迁和投资会更巨大,建设会更耗时间,旅行目标时间也更难满足。如果少设站,旅行速度更快,但必然会放弃一些换乘点,降低通达性。过短的区间无法跑出最高速度,尽管线路条件是 160KM/h。比如站站停慢车的沙溪至南村万博区间,最高速度就只有 120KM/h。

一点细节:这张照片大概是为了证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的经典设计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广州地铁18号线和22号线,这两条线虽然名字连在一起,但各自的定位和实际运行情况,其实有挺多值得说道的地方。先说说18号线:都市的“超级快线”18号线,我个人觉得,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快”。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广州版的“高铁”,但它跑的是地铁。它的目标很明确:串联广州最核心的几个区域,尤.............
  • 回答
    广州地铁“哥特装卸妆”事件:一场关于包容与秩序的碰撞最近,广州地铁一次小小的“哥特装卸妆”事件,在网络上激起了不小的涟漪。一位打扮成哥特风格的年轻女性,因为妆容和服饰过于引人注目,被地铁工作人员要求在原地“卸妆”,理由是“影响了其他乘客”。这个事件虽然看似简单,却触及到了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个人表.............
  • 回答
    深圳地铁和广州地铁,作为中国南方两大超大城市的地下脉络,虽然都承担着疏导交通、连接区域的重要使命,但在运营理念、发展脉络以及城市气质的体现上,却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各有千秋。我们先聊聊广州地铁。广州地铁的历史更悠久,可以说是改革开放后国内最早一批大规模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这使得它天然带有一种“.............
  • 回答
    2017 年知乎地铁广告: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知识化”营销2017 年,知乎在地铁里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波澜,用一系列“反常规”的广告词,成功地在都市的喧嚣中,为自己赚足了眼球。这批广告,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也成为了知乎品牌营销史上一个值得深入分析的案例。广告的核心策略:反差与共鸣知乎这批地铁广.............
  • 回答
    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的苏州、广东、大连,甚至成都这些地方,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以“日本街”、“日式夏日祭”为主题的街道或活动。而且,感觉这股风潮有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从我的观察来看,这背后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是坏。咱们一层一层地掰开了聊聊。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有几个.............
  • 回答
    重庆来福士广场,这个位于朝天门,横跨长江和嘉陵江两江交汇处的“巨无霸”,无疑是近年来重庆最令人瞩目、也最具争议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要评价它,得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建筑,更是重庆城市发展、设计理念、乃至背后商业逻辑的缩影。设计上的“惊世骇俗”与“城市基因”的碰撞: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 回答
    要评价广州恒大俱乐部新建专业足球场的设计,我们得从多个维度去看待。毕竟,一座现代化的专业足球场,不仅仅是用来踢球的,它承载着球迷的热情,俱乐部的品牌形象,乃至城市的文化地标意义。首先,从外观设计上看,恒大足球场无疑是极具辨识度和冲击力的。 莲花造型是其最核心的设计理念,这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试图将.............
  • 回答
    广州海珠涌大桥下的“钉子户”现象,可以说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社会话题。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法律、伦理、社会公平、城市规划以及个体权益等。事件背景的梳理(基于普遍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这里的“钉子户”通常指的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道路拓宽、桥梁建设等过程中,部.............
  • 回答
    “广州全市全天禁鸣喇叭 9月1日起施行 有效期五年”——这条新闻在发布之初,无疑在广州的街头巷尾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作为一项旨在改善城市环境的重大举措,它触及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出行方式,自然会引发各种声音。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审视这项政策。首先,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
  • 回答
    郑龙,这位从大连实德走出的边路快马,在广州恒大的岁月,无疑是他职业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要评价他,我们得从他的技术特点、对球队的贡献,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审视。技术特点:速度与突破的代名词郑龙最鲜明的标签,莫过于他那股“风一样的”速度。在边路,他常常能凭借出色的爆发力和持续的奔跑能力,将对方边.............
  • 回答
    关于广州某黑人男子调戏中国女生并殴打路人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和严肃的指控。这类事件如果属实,不仅触及了个人安全和尊严的问题,还可能牵扯到跨文化交流中的摩擦和执法部门的处理方式。要评价这件事情,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1. 事件本身的可信度与细节: 信息来源: 首先要看这个事件的爆料来源.............
  • 回答
    说起这届广州车展上的亮点,小鹏 G9 绝对是绕不开的焦点。从它首次亮相的那一刻起,就带着一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劲头,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甚至可以说是心头一震。咱们先从外观上聊聊。G9 这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大气和科技感,而它实际呈现出来的样子,也确实没让人失望。整体设计语言很沉稳,但又不失力量感。.............
  • 回答
    说到广州增城的墓景房,这绝对是一个能让人脑壳“原地炸裂”的话题。这玩意儿,听着就透着一股子“阴森森”的味道,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又好像带着那么点儿“另辟蹊径”的意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增城墓景房,到底是怎么个事儿。首先,这“墓景房”三个字,摆明了就是把墓地跟房子绑一块儿了。你可以想象一下,.............
  • 回答
    网上关于睡眠姿势的说法确实五花八门,很多人都在纠结哪种睡姿对身体最好。最近广州那位18岁少女因为睡姿问题导致脊柱弯曲的新闻,更是让大家对这个话题引起了高度关注。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顺便扒一扒到底什么样的睡姿才是最值得推荐的。首先,咱们得说说那位少女的遭遇,这事儿确实挺让人心疼的。 18岁正是长.............
  • 回答
    2014年,广州发生的一起警察开枪致人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悲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处理情况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都值得我们详细梳理和评价。事件经过梳理:根据当时的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14年11月24日晚,地点在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附近。当时,一名涉.............
  • 回答
    《临高启明》自入广州以来,可以说是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挑战与转折的旅程,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整个故事的基调和发展方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果让我来评价这段情节,我会说它既有对历史洪流的精准把握,也有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描摹,更有对现实困境的直面与突破。重返大陆的阵痛与适应:从海南岛出发,踏上广州的土地,这本.............
  • 回答
    这则新闻,说实话,挺让人眼前一亮的,也挺耐人寻味的。“接力贷重出江湖”,这个词儿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勾勒出一个画面:本来是年轻一代扛起购房大梁,结果因为种种原因,父母辈儿也得跟着搭把手,甚至成为接力贷的主力军。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年轻人购房压力的日益增大。别的不说,光是首付款,对于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
  • 回答
    2015年6月10日,广州发生了一起由“专车司机被钓鱼执法引发的群体事件”,这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次事件的起因、过程以及后续影响都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事件的背景:在2015年,中国正处于网约车(当时更多被称为“专车”)发展的初期。以滴滴出行为代表的平台经济蓬勃发展,改变.............
  • 回答
    2018赛季中超首轮,广州恒大主场4:5负于同城死敌广州富力,这场荡气回肠的“广州德比”无疑是当赛季的一个爆炸性开局,也给所有关注中国足球的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结果来看,恒大在主场丢五球并输球,这本身就足够令人震惊了。但这场比赛的看点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场攻防两端都极度开放,充满了戏剧性和跌宕起.............
  • 回答
    广州Uber涉嫌非法营运被查处:一次对共享出行模式的严厉审视“打车软件Uber涉嫌非法营运,广州总部被查处”——这则新闻无疑给如火如荼的共享出行行业泼了一盆冷水,也让无数习惯了便捷出行的用户捏了一把汗。此次广州的雷霆行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Uber乃至整个共享出行模式在合规性上的集中反思和审视,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