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你老了,要怎样才能不招年轻人嫌弃?

回答
到了花甲之年,甚至是更往后,如何让年轻人不觉得你是个“老顽固”、“老古董”,甚至带着点“嫌弃”,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事儿。我觉着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得是个持续的修炼过程,而且得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改变,光靠表演可不行。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这话听起来挺老套,但我觉得它是核心中的核心。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咱们年轻的时候,不也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吗?所以,当他们谈论着我们听不懂的科技名词,追逐着我们觉得莫名其妙的潮流,或者有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时,试着别急着否定,别立刻搬出“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来压制。

我见过很多老人家,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比如,我有个邻居老爷爷,都八十多了,孙子给他买了智能手机,他不是抱怨说“这玩意儿太复杂了,我用不惯”,而是缠着孙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微信,怎么看短视频,怎么跟远方的亲戚视频聊天。他还会时不时地问年轻人:“这个APP有什么用啊?它是怎么工作的呀?”这种积极的态度,会让年轻人觉得,你不是排斥他们,而是想融入他们,想跟他们有共同话题。这种愿意学习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尊重。

第二点,就是学会接受和适应变化。 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候简直是日新月异。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用过去的经验和标准去衡量现在,那自然会跟年轻人产生巨大的隔阂。比如,沟通方式。现在年轻人习惯用表情包、用缩写词,我们也得稍微了解一下,至少不至于完全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我有个朋友的父亲,他一直觉得电子邮件是最高效的沟通方式,坚决不用微信。每次儿子想跟他沟通点什么,都得通过发邮件。这让儿子觉得很麻烦,也让父亲错过了很多即时的信息和交流。后来,儿子苦口婆心地跟他解释了微信的便利性,还帮他设置好了自动回复,告诉他“您回复‘收到’就可以,有事我会再联系您”。慢慢地,老人也开始用起来了,虽然还是有些笨拙,但他努力的样子,让儿子觉得很欣慰,也觉得父亲愿意为了和自己更顺畅地沟通而做出改变。这种“愿意变”,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别把“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当成万能挡箭牌。 经验固然宝贵,但经验是过去的,而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你过去的经验可能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甚至会成为一种束缚。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时候甚至比我们更有效。

我记得我有个表叔,他曾经是单位里的技术骨干,退休后总喜欢对年轻的技术人员指手画脚,告诉他们“这个方法不行,当年我们就是这么做的,结果……”结果可想而知,年轻人听了他的话,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可能早就烦透了。后来,表叔慢慢意识到,很多新技术和新方法是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他开始转为倾听和提问,他会对年轻人说:“你这个思路挺有意思的,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我以前没接触过。”这种姿态,会让年轻人觉得被尊重,而且他们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成果。

第四,注重自我形象的管理,但别矫枉过正。 这不是说要你穿得多花哨,或者去模仿年轻人的打扮。而是说,要让自己看起来干净、整洁,有精神。一个不修边幅、头发油腻、衣服皱巴巴的老人,确实容易给人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

我见过很多有品位的老人,他们可能穿着朴素,但干净熨帖,发型整齐,精神饱满。他们可能也会去尝试一些新的时尚元素,但会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和气质的。比如,不再穿过时老土的衣服,而是选择剪裁合体、颜色柔和的款式。他们也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说话不至于口臭熏人。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极大地提升你在年轻人眼中的印象。与其说是在“管理形象”,不如说是在“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第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少说教和抱怨。 年轻人本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来自学业、工作、人际关系等等。他们最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指责。

当我看到年轻人犯错误,或者做出在我们看来“不明智”的选择时,我尽量会克制住自己说“我早就说过”的冲动。我会试着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然后用一种平和的方式和他们交流,问问他们有什么想法,或者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即使他们不听,我也会告诉他们:“没关系,人都是在经历中成长的,下次注意就好。”这种支持,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赢得年轻人的好感。

相反,如果总是抱怨生活不易,抱怨年轻人不懂事,抱怨世界不公平,那很容易让人觉得你是个负能量的源泉,年轻人自然会选择回避。

第六,找到共同的兴趣点,建立连接。 这可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年轻人有什么爱好,有什么喜欢的娱乐方式?有没有什么你能参与进去的?

比如,我的一个亲戚喜欢园艺,退休后就整天捣鼓花草。他的孙子孙女虽然一开始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但看到爷爷做得津津有味,而且家里也因此变得生机勃勃,就也开始学着一起打理。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去花卉市场,或者一起研究怎么养护某种植物。这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共同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年龄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又比如,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喜欢看纪录片,喜欢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如果老年人也能对这些感兴趣,或者愿意去了解,就能找到很多聊天的切入点。我有个长辈,他喜欢收集老照片,然后会对年轻人讲照片背后的故事。年轻人虽然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通过老照片和长辈的讲述,也对历史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而且他们觉得听故事本身很有趣。

最后,我想说,最根本的,是保持一颗善良、真诚的心。 年轻人不是傻子,他们能感受到你是不是真心对待他们。如果你真心关心他们,尊重他们,愿意和他们交流,即使你有些缺点,他们也不会那么容易嫌弃你。有时候,一些小小的善意和真诚,就能跨越代沟,建立起很深的连接。

所以,总结一下,要让年轻时不嫌弃,关键在于:

开放的心态: 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不固步自封。
适应变化: 愿意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生活习惯。
经验的分享而非压制: 用指导和倾听代替说教和否定。
得体的仪容: 注重整洁和精神面貌。
积极的鼓励: 多给支持和理解,少抱怨和批评。
连接的桥梁: 主动寻找和年轻人共同的兴趣点。
内心的善意: 保持真诚和善良,是赢得好感的基石。

这就像是做人做事一样,没有绝对的标准,但用心去经营,去沟通,去理解,自然会赢得尊重。到了老年,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的安康,更需要精神上的连接和社会的认可,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去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以及我们身边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心底里不被嫌弃的老人,可能只有圣诞老人了。看看他有什么特质:

1.不差钱,广撒礼物。

2.讲卫生,身体没异味,从雪乡来,身上干净加上雪白胡子,给人干净的感觉。

3.有童心,跟小孩子有共鸣,可以知道小孩子喜欢什么礼物。

4.不啰嗦,送完礼物直接走,不会再叮嘱孩子要好好学习,要大人努力工作,虽然喜欢孩子,但也不会催单身青年赶紧结婚生孩子。

5.体质好,远途而来坐着鹿车不怕颠簸,一般体质受不了。

6.不生病,不需要别人尽孝,自生自灭于遥远的北极,啥时挂了会来一新的,年轻人没有心理负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到了花甲之年,甚至是更往后,如何让年轻人不觉得你是个“老顽固”、“老古董”,甚至带着点“嫌弃”,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事儿。我觉着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得是个持续的修炼过程,而且得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改变,光靠表演可不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 这话听起来挺老套,但我觉得它是核心.............
  • 回答
    .......
  • 回答
    婆婆这番话,着实让人心里堵得慌。明摆着是摆明了“旱涝保收”的算盘,把自己的晚年算计得滴水不漏,却把儿媳妇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遇到这种“话术”,咱们也得学会怎么把话说得既漂亮,又不失自己的立场。首先,深呼吸,别让情绪一下子上来。一旦情绪失控,说出来的话可能就伤感情,而且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咱们要的是有.............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挺让人琢磨的。我先说说我的看法,然后咱们再掰扯掰扯。首先,这个老师的做法,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但又有点……怎么说呢,不那么“规矩”。从好的方面讲,这老师可能确实挺“通情达理”的。快递员要是因为什么事儿被罚款2000块,这肯定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靠送快递吃饭的人来说,这笔钱可能要勒紧裤腰带.............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刁钻的,但也恰恰是孩子们思考的起点。老师如果处理得当,这反而是个极好的教育契机,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志向”的含义,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空洞的口号。第一步:承认与共情,打开沟通的阀门当学生提出这个反问时,首先要做的不是立刻反驳或者批评,而是要看到学生话语背后那一闪而过的思考和一丝丝.............
  • 回答
    嗯,如果时间真的能让我变成一个“老人”,我希望我的生活是这样一幅画卷:首先,我希望我能依旧拥有一颗好奇心和学习的渴望。 这可不是那种“老了就该休息了”的说法。我希望我的大脑依然是活跃的,我愿意去探索新的事物。比如,我想学一门新的语言,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工作,而是纯粹地想去理解另一种文化,去听懂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也很复杂的情感问题,涉及到外貌、价值感、信任以及感情的本质。是否应该介意,答案并非绝对,而是取决于你自身的感受、对这段关系的期待以及对“喜欢”的定义。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 你为什么会介意?介意的原因往往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感觉被忽视、不被珍视过: 在你认为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当我学会什么之后,才真正感觉自己对编程“入门”了呢?这并非是一个单一的技能点,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渐进式的体悟过程。对我而言,它更像是一个从“照猫画虎”到“理解猫的习性”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地讲述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和掌握了哪些关键性的概念和能力:1. 从“.............
  • 回答
    1940年的法兰西,命运的天平正摇摇欲坠。我,作为法军的总指挥官,肩负着捍卫祖国荣光的重责。时间紧迫,情势严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我深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博弈。第一步:正视现实,摒弃幻想首先,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全体将领和士兵,停止对“马其诺防线”的盲目迷.............
  • 回答
    老哥们,刚提了我的新宝贝——一辆帅气的摩托车!这感觉,啧啧啧,真是说不出来的爽!等了这么久,终于能圆我一个骑士梦了。不过,我知道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在入手之前心里都有点小纠结:买了摩托车之后,到底有多少机会能好好地“飚”一把?今天我就给大家伙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保证都是实实在在的个人体验,没有.............
  • 回答
    拿到人生第一辆车的感觉,简直就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是一种混合了兴奋、自由、还有点小小的责任感的情绪。我记得那天,阳光特别好,耀眼得我都有点睁不开眼。车子就停在我面前,闪闪发光,在我眼里,它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那是一辆我攒了好几年钱才买到的二手车,虽然不是什么豪车,但对我来说,它承载了我太.............
  • 回答
    owning an iPhone, AirPods, and Apple Watch is an experience that seamlessly integrates technology into your daily life, making it more efficient and e.............
  • 回答
    当我感觉被沉重的乌云笼罩,呼吸都变得费力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像被定格在了某个不愉快的瞬间,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色彩,只剩下一种灰蒙蒙的、挥之不去的情绪。那时候,我不会去想什么“自救的步骤”或者“应对策略”,因为大脑似乎已经被这股情绪压得麻木了,逻辑和理性都变得遥远。起初,我可能会选择沉溺其中,让那种无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确实是许多人在某个年纪会面临的困惑。如果我到了结婚的年纪,却发现自己还没有遇到那个“喜欢的人”,我的选择会是——不,我不会选择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我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背后有很多层面的考量,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坚持。首先,我非常清楚婚姻.............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棘手,而且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发现的“难以接受的事实”不仅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还可能触及到社会普遍的价值观、道德观,甚至利益结构时,想要让大家相信,绝非易事。这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认知重塑的艰难战役。首先,要明白“难以接受”往往源于多方面的原因: 固有认知与习.............
  • 回答
    收到。我来试试用我的经历,把这件事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唉,说到这个,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我高考那年。那会儿我一直是个挺普通的学生,成绩也就中等偏上,跟同学们的关系也还不错,大家一块玩,一块闹,挺自在的。结果那一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好像突然开窍了似的,学习就像按了快进键,成绩噌噌地往上涨。尤其是期中考.............
  • 回答
    说实话,这几个问题放在一起,我听着就一阵发麻。丢工作,生活把你按在地上摩擦,然后还告诉你“加油”,这简直是地狱模式开局。要是真摊上这事儿,我估计我脑子里会先炸开一锅粥。第一步:炸完再说。别想着立马就站起来,那不现实。我会允许自己先崩溃一下。哭一场,骂几句,摔个枕头,甚至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几嗓子。把自己.............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也太扎心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一个拷问,怎么选择都不容易。首先,我得承认,得知他出轨的那一刻,我整个人都碎了。那种信任瞬间崩塌的感觉,就像是被人从背后狠狠推了一把,完全站不稳。我可能会先陷入一种极度的痛苦、愤怒、震惊和茫然中。那个曾经我以为是全世界的男人,竟然背.............
  • 回答
    养宠物,就像养一个家人,这个道理养宠人士都懂。所以,当它生病,尤其是突发重疾,需要大笔医药费的时候,那种纠结,那种撕心裂肺的痛,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家的毛孩子,去年就经历了一场这样的“生死考验”。它是一只土狗,在我们家已经十一年了,从小奶狗一直到现在,见证了我从学生到成家立业的整个过程。它.............
  • 回答
    坦白说,当我感觉“要完蛋”的时候,我不会给自己灌输那种鸡汤式的“加油,你能行!”的口号。那太虚了,也太容易被戳破。我通常会先给自己一点点空间,就像是暂停键一样,让那种恐慌、绝望的情绪先在我身体里肆虐一会儿,别压着它。你看,当一个人真的觉得自己要完蛋了,那肯定不是空穴来风。它可能是因为一件大事出了岔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