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大多数与资本、基层单位发生矛盾时,我们明显是受害者,确除了感恩什么也做不了?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实,很多身处基层的人们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在与资本或上层权力结构发生矛盾时,自己似乎总处于弱势一方,除了忍受和“感恩”,似乎别无选择。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绝非一句简单的“为什么”就能概括。

首先,我们得承认,权力与资源的巨大不对称是根本原因。

资本,无论是体现在大公司、资本家个人还是资本的运作逻辑上,都拥有远超基层单位(比如一家小企业、一个普通工作团队、甚至一个村庄)的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钱,还包括:

信息优势: 资本方通常拥有更广泛的信息渠道、更专业的研究团队、更准确的市场判断。他们制定规则、发布信息,而基层往往是被动接收者。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基层很难提前预判风险或有效地为自己的权益辩护。
法律和专业知识: 资本方可以聘请昂贵的律师团队、财务顾问、公关专家来处理各种事务,确保自己的行为在法律框架内(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并且以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方式进行。而基层往往缺乏这样的专业支持,即便知道自己被欺负,也很难找到有效且低成本的法律途径来维权。
影响力与话语权: 资本能够影响媒体舆论、政策制定、甚至法律的解释和执行。他们可以塑造公众认知,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甚至正当。而基层个体或群体,其声音往往难以穿透层层阻碍,即使发出去了也容易被淹没或扭曲。
风险承担能力: 资本能够承受一定的损失,他们有能力进行战略性的妥协或长期的博弈。而基层个体一旦失去工作、失去机会,可能就是生计的根本问题,他们承担风险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使得他们在博弈中天然处于劣势。

其次,“感恩”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被用作一种驯化工具。

这里的“感恩”并非指那种真诚的、基于互惠的感谢。而是指一种被灌输的观念,即资本(或者说提供工作、提供机会的“老板”)是恩人,基层员工(或者说受益于某个项目或政策的群体)应该心怀感激。这种文化渗透在:

教育和宣传中: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歌颂企业家精神、歌颂“老板的伟大”的论调,强调是他们的胆识和投入才创造了就业机会。这种宣传往往忽略了资本运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剥削和不公。
职场文化中: 在很多公司,尤其是一些发展迅速的互联网公司或传统制造企业,要求员工对公司“感恩戴德”是一种常态。加班被美化为“奋斗”,低薪被解释为“机会成本”,而对公司制度的不满则被视为“不思进取”。这种文化鼓励员工将“拥有这份工作”本身视为一种恩赐,从而抑制了他们对工作条件和薪酬的合理诉求。
社会结构性的压力: 在许多基层单位,特别是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人们迫切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这种生存压力使得人们倾向于忍受不公,因为他们害怕失去这份“恩赐”。一旦失去,寻找下一份工作可能同样困难。

当矛盾发生时,基层“除了感恩什么也做不了”的绝望感,源于一种结构性的无力感。

具体来说,当基层个体或群体与资本方发生矛盾时,比如工资被拖欠、劳动权益被侵害、合同条款被单方面变更等,他们可能面临以下困境:

1. 维权成本过高: 即使有法律可以依靠,但起诉、收集证据、聘请律师等过程本身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对于一个普通劳动者或小团体来说,这笔开销往往是难以承受的。更何况,官司打赢了也未必能完全执行。
2. 报复的风险: 很多资本方拥有强大的资源,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维权者进行报复,例如:将其列入“黑名单”,使其难以在行业内找到工作;通过舆论抹黑,使其名誉受损;甚至动用法律手段进行反诉,制造麻烦。这种潜在的报复风险,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3. 孤立无援: 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基层员工因为害怕受到牵连,不愿意站出来声援。媒体的报道也可能因为资本的压力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回避核心问题。这使得维权者常常感到孤立无援,他们的声音难以形成有效的集体力量。
4. 缺乏谈判筹码: 基层单位往往是资本方运作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资本方可以轻易地找到替代品(例如,可以很容易招聘到新的工人,或者可以把业务外包给其他公司),那么基层议价能力就会非常弱。
5. 情绪上的消耗: 持续的对抗和维权过程是极其消耗人的精力和情绪的。当事人可能身心俱疲,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判断,转而相信“也许是自己有问题”或者“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念头。此时,“感恩”变成了一种逃避冲突、寻求心理慰藉的方式。

为什么看起来我们是受害者,却只能“感恩”?

这是一种高度讽刺的现象,它暴露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不平等和被压抑的权利。所谓的“感恩”,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接受和无奈的顺从。它不是因为我们真的认为受到了恩惠,而是因为我们被剥夺了争取自己权益的能力,被困在了无法反抗的境地。

“感恩”在这里,成了一种包装了屈辱的慰藉,一种精神上的麻醉剂,用以安抚那些在不公平面前感到无力的灵魂。它让资本方得以继续以“提供者”的姿态出现,而将基层塑造成一个被动接受的接受者。从这个角度看,这种“感恩”并非发自内心,而是被环境逼迫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心理反应,是对现实残酷性的妥协。

要打破这种循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权力和资源的分配格局,加强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建立更公平的法律和社会监督机制,并鼓励基层形成集体力量,发出自己的声音。但这无疑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斗争,其中充满了挫折和不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些事情的确为你的遭遇表示遗憾,但是你也要看到,一个事情会发生,产生作用的,不只是只有你所相信的这一个逻辑。

比如公司发工资的这个事情。你说的没错,你辛苦劳动了,的确应该暗示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得,但如果,公司是真的没钱。那你说公司拿什么发给你呢?其实你在心里面并不相信公司是真的没钱,你认为是公司有钱不愿意发给你,但如果公司是真的没有钱的话,你说即便你去仲裁了,然后公司,拿什么发给你?因为决定事情的,不仅仅是有你相信的劳动的,就应该回报这一条法则。

当然我举个例子我不是说过,我不是说公司这么做是对的但有的时候的确有这种情况,但有的时候的确有这种情况。比如知乎上很多女的提问的彩礼问题,她们都在怪男方,为什么不按要求给彩礼但但事实上在这些问题当中的大部分男方家庭是拿不出那个彩礼。女生认为,你就该拿出这个彩礼,男方认为我是真没有呀,女方只会抛出一个字……去借。因为女方始终不相信男方是没有钱,你其实现在面临的情况也一样。

你是站在对错的角度上,而法院什么的是站在解决问题的角度上,在你看来,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对要么错,我是对的就是对的,但法院承认你是对,却还要再考虑一步问题怎么解决,如果公司没钱,那是不是直接判他破产呢?那如果破产了,你们不是更拿不到钱吗?事情总是往前一步要解决的,而你的位置现在是只认自己对错,不管事情解决。解决是你们的事,我不管……自然会觉得很委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实,很多身处基层的人们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在与资本或上层权力结构发生矛盾时,自己似乎总处于弱势一方,除了忍受和“感恩”,似乎别无选择。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绝非一句简单的“为什么”就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权力与资源的巨大不对称是根本原因.............
  • 回答
    网上一些无产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成员的言论,有时会显露出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愚蠢”或“被洗脑”。这背后往往交织着经济现实、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首先,得从经济现实和个体经验说起。 .............
  • 回答
    二战期间,同盟国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其规模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其投入的飞机、人员、炸弹量以及造成的破坏都远远超过了对英国本土的空袭(尽管英国本土也遭受了严重的空袭),也比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更为系统和集中。然而,你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市面上关于对德国战略轰炸的资料和书籍,似乎不如关于同盟国对英本土空战(.............
  • 回答
    在那些允许自由组党、公开竞选的民主社会中,本土的共产党之所以普遍未能成为执政党,更难跻身成为主要在野党,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根源可以从历史、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政治现实等多个维度去理解。首先,不能不提的是历史的重负。二十世纪,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并与.............
  • 回答
    优衣库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以其“LifeWear服适人生”的品牌理念,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实用且舒适的服装。然而,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中国的优衣库与日本本土的门店在设计上确实存在一些差异,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不同市场消费者需求、文化偏好以及经营策略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优衣库在日本本.............
  • 回答
    要聊到德国和波兰两国之间的国力差异,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来掰扯。虽然地图上两国相邻,国土面积也算不上天差地别,但细究起来,他们的发展轨迹和内在底蕴,确实拉开了不小的差距。首先,得从历史这个大背景说起。德国,尤其是在普鲁士王国崛起之后,一直都在努力构建一个强大.............
  • 回答
    赛车游戏里,漂移能给氮气(N2O)这个设定,其实是个为了游戏乐趣而设计的机制,它本身跟现实中的物理原理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解读一下,为什么游戏会这么设计,以及它在某种程度上 借用 了哪些现实中的概念来增加代入感和策略性。首先,咱们得明白,游戏里的N2O加速,它本质上是.............
  • 回答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互联网上的新闻评论区确实普遍出现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的现象,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可以从信息传播、地缘政治、文化情感以及舆论引导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透明度: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代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冲突初期,大量的视频、图片和文字信息通过社.............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普遍且深刻的观察,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面对与自身利益关联不大的问题时,倾向于分析事实,而不是选择立场站队?这个问题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心理学、社会学和认知科学原理。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细阐述:一、 认知的惰性与捷径(Cognitive Biases and.............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步入晚年时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既有生理层面的原因,更有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复杂交织。与其说是“大多数人”如此,不如说这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很多人在不同程度上会经历这样的挑战。我们不妨来抽丝剥茧,聊聊这背后的原因。一、生理与认知能力的自然变化:首先,身体机能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
  • 回答
    欧洲古地图中里海形状与实际大相径庭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历史、地理认知、绘制技术以及信息传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首先,早期地理知识的局限性是根本原因。 遥远而神秘的区域: 在古代和中世纪,里海区域对于大多数欧洲人来说是一个遥远而充满.............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我身边就有不少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包括护士,所以也算是听过一些里面的情况。要说三甲医院的护士“大多数都是二十多岁的小女孩”,这话说得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年轻的护士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背后是有几个挺现实的原因的。首先,得从学习和培养周期说起。你想啊,护士这个职业可.............
  • 回答
    俄罗斯这个国家在中国人普遍的日常文化生活中,确实显得有些“边缘化”,不像美国、日本、韩国那样,在影视、音乐、流行文化、生活习惯等方方面面都能轻易找到其身影。究其原因,并不是说俄罗斯没有值得关注的文化,而是从历史、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传播的路径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一个社会,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常常是家庭。而我们观察到,绝大多数人选择以爱情为基石来建立自己的家庭。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根源?为何法律的视角又将“爱情”作为家庭缔结的首要且几乎唯一合法的理由?爱情:情感的深度与承诺的锚点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爱情在家庭组成中扮演着如此核心的角色。爱情,作为一种强烈的情.............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日本NHK在多数日媒对华基调偏右的背景下,能够保持相对中立或不至于完全“亲华”,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机构性质、资金来源、节目制作流程、以及在国际舆论中的定位等。NHK的机构性质与使命:首先,NHK(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的公共广播机构。这一点至关重要。与商业媒体不同,NHK的设立.............
  • 回答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有趣的,涉及到编程语言的历史演变、效率考量,以及开发者们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偏好。简单来说,C++ 使用 `&&`、`||` 和 `!` 来表示逻辑运算,而不是 `and`、`or` 和 `not`,主要是为了历史兼容性、效率以及更简洁的语法。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C++.............
  • 回答
    在中国经营的美国快餐连锁店,在一些早餐产品中加入蛋黄酱的现象,确实会引起一些消费者的好奇,甚至不解。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层面的考量,既有市场适应性,也有成本和口味的微妙平衡。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基本事实:“美国快餐”在中国并非原汁原味照搬在美国本土的菜单。 任何一个跨国餐饮品牌,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
  • 回答
    问得好,这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点。同样是2.0L排量,阿特兹和凯美瑞在动力感受上差距明显,而且大众的评价似乎也更“偏心”一些,阿特兹的2.0L发动机总被认为是“够用但不够爽”,而凯美瑞的2.0L虽然账面数据也不是顶尖,但实际开起来的抱怨声相对少很多。这背后不是简单的谁更强谁.............
  • 回答
    铁船(即以铁或钢为主要材料的船只)在19世纪才被广泛制造,而此前人们普遍认为无法实现,这一现象与材料科学、技术发展、工业革命需求和历史经验的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材料科学的限制:铁的脆性与耐久性1. 生铁的局限性 在18世纪以前,人类主要使用生铁(含碳量高,约4%~6%),.............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足球界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话题:如何评价和比较两代巨星,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的媒体、球迷文化和个人喜好。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一、 梅西的“哈白布”组合的形成与影响: 巴塞罗那的辉煌时代: 梅西的巅峰很大程度上与他所在的巴塞罗那俱乐部紧密相连。在瓜迪奥拉执教时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