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克思的《数学手稿》?

回答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也称为《数学论文集》或《科学论文集》,是我们了解这位思想巨匠学术深度和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虽然它不如《资本论》那样声名显赫,却能让我们窥见马克思在经济学之外的另一面,以及他对科学方法论的严谨追求。要理解这份手稿的价值,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一、 起源与背景:为何马克思会涉足数学?

首先要明白,《数学手稿》并非马克思晚年才开始的研究,而是他早年,特别是在1840年代初,还在作为律师和记者时期的作品。当时,马克思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理性主义、科学方法以及如何构建一个严谨的社会理论有着强烈的兴趣。

1. 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与反思: 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特别是其辩证法。但同时,他也看到了黑格尔哲学中一些脱离现实的倾向,以及对科学证据的疏忽。他渴望找到一种更具实证性、更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方法论。数学,作为一种高度抽象、逻辑严谨的科学语言,自然成为了他探寻这种方法的对象。

2. 对科学发展的敏感: 19世纪是科学爆炸的时代,数学领域涌现出大量新理论和新工具。马克思对当时的科学发展保持着高度的敏感,他认为科学进步不仅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预示着社会变革的可能性。

3. 作为一种思维训练和工具: 对马克思而言,深入研究数学并非为了成为一名数学家,而是为了将其作为一种严谨的思维训练,一种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工具。他希望通过数学的精确性和逻辑性,来帮助他构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体系。

二、《数学手稿》的内容:不止是数学公式

《数学手稿》并非一篇连贯的论著,而是由一些零散的笔记、演算和思考组成。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积分和函数理论: 这是手稿中占比较大的部分。马克思对牛顿和莱布尼茨开创的微积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深入研究了无穷小量、导数、积分等概念,并尝试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和演算。这部分内容显示了他对数学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数论和代数: 手稿中也涉及一些数论和代数问题,比如二次方程的求解、数系的构造等。这些内容表明马克思对数学基础理论的兴趣,以及他对逻辑推理的追求。

3. 对数学方法论的思考: 更有价值的是,马克思在演算过程中,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而是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评论。他关注数学概念的起源、数学符号的含义、数学推理的有效性等问题。他也在思考数学如何能够描述和分析现实世界的运动和变化。例如,他可能在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捕捉经济发展中的动态过程。

4. 哲学与数学的联系: 马克思试图在数学中寻找哲学的印证,或者说,将数学的严谨性引入哲学思考。他可能在探索数学的抽象性与现实物质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如何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

三、 如何看待《数学手稿》的价值与意义?

对《数学手稿》的评价历来存在争议,但其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

1. 展现马克思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手稿中最直接的价值在于展示了马克思作为一个思想家,其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对知识的求知欲。他不是一个空谈家,而是愿意深入到最基础、最抽象的科学领域去钻研,去掌握理解世界所必需的工具。这与他后期对经济学深入细致的分析是一脉相承的。

2. 理解马克思的思维工具箱: 虽然手稿中的数学演算本身可能不是划时代的数学贡献,但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马克思的思维工具。他对数学的钻研,是为了掌握一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方法。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他后期是如何运用逻辑、分析和模型来构建其经济理论的,特别是他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运动规律时,那种方法论的影子依稀可见。

3. 揭示马克思对科学理论的追求: 马克思一直希望将社会科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精确性和预测性。他对数学的研究,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尝试。他可能是在探索数学模型如何能够更好地捕捉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尽管最终他并没有直接用数学公式来构建他的社会理论。

4. 纠正对马克思的刻板印象: 对于一些将马克思简单化为一位纯粹的政治理论家或哲学家的人来说,《数学手稿》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视角。它证明了马克思对不同学科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深入的思考,并且对科学的进步和方法有着深刻的洞察。

5. 并非他后期理论的直接基础,但体现了其方法论的影子: 需要强调的是,《数学手稿》中的数学演算,并不能直接“翻译”成《资本论》中的经济学原理。马克思没有在《资本论》中大规模地运用复杂的数学公式来推导经济学论证。然而,他对数学的深入研究,无疑锻炼了他逻辑分析能力,培养了他对事物发展动态的把握,这体现在了他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辩证分析、对价值规律的阐述,以及对经济周期的描述中,都蕴含着一种对系统性运动规律的追求,这与数学研究的思维方式是相通的。

四、 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

当然,《数学手稿》也存在一些可以讨论的方面:

1. 数学本身的局限性: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微积分的理论基础还不够完善,一些概念的定义和严格性仍在发展中。马克思在其中也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和混淆。

2. 最终的应用方式: 如前所述,他并没有将数学作为一种主要的工具直接嵌入他的经济学分析中。这可能与他认为社会科学的复杂性难以完全用数学模型捕捉有关,也可能与他更倾向于辩证逻辑和历史分析有关。

总结来说,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是理解这位思想家全面性的一块重要拼图。它展示了马克思不满足于任何单一的学科领域,而是致力于跨学科地探索知识,并将科学的严谨性作为其理论构建的基石。他不是一个数学家,但对数学的研究,为他提供了深刻的思维训练和方法论启示,这间接影响了他对社会经济规律的分析方式。

看待这份手稿,不应仅仅关注其中的数学公式有多么“高深”或是否是“未发表的数学理论”,而更应关注其背后所体现的马克思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方法的追求以及那种贯穿始终的严谨、求真的精神。这份手稿告诉我们,马克思对如何理解和改造世界,有着比许多人想象中更为深厚的学识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学术视野。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复杂的马克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克思的观点其实可以很简单地归结为一个刚接触高等数学的人的一般的困惑。

其中,最令马克思无法接受的实际上是,dx是无限小这个概念。他觉得无限小这个概念太玄虚了,太神秘主义。而马克思对牛顿的指责,实际上跟十七世纪时期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指责牛顿所基于的理由是一样的:那就是无穷小量到底是否为0呢?为什么无穷小不被看做零,但实际运算中却一定要被当做零来处理呢?

而马克思觉得贝克莱这个问题太好解决了,而牛顿和莱布尼茨之所以解决不了,是因为不懂辩证法,不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dx/dy实际上就是0/0.并不是什么无限趋近于0,而牛顿和莱布尼茨之所以不肯承认dx就是0,是因为在数学运算里,0不能做分母,而0/0也是被严格禁止的。所以马克思认为dx是无穷小只是牛顿和莱布尼茨为了迎合代数运算规则而凭空发明出的神秘主义,并不符合经验事实。

而至于马克思后面如何运用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来解决贝克莱悖论,恕我才疏学浅真的无法理解。

但无论如何,我们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尽管柯西的著作在马克思开始写数学手稿前就已经发表了,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看过柯西的微积分教材。而且就算马克思接触了现代的数学成果,由于马克思对日常经验和黑格尔辩证法的迷恋也使得马克思根本不可能在极限思想内部来完善微积分理论。

至于我们是否可以用唯物辩证法,用量变与质变,运动与发展来取代现在通行的方法来学习高等数学或解决贝莱克问题。我认为辩证法不能替代科学。。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里,很多答主认为,柯西和威尔斯特拉斯的研究使得马克思的观点失去了意义,我认为这种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无穷小量是人们直接从现实世界的现象抽象出来的概念。极限语言用一套严格的逻辑回避了无穷小量,而不是试图说明无穷小量本身是什么。显然,和无穷小量相比,epsilon–delta语言缺乏直观性,更像是刻意构造的东西。因此,对包括马克思在内的很多人来说,这不是一种令人满意的解答。实际上,直到二十世纪,仍然有人试图寻找真正能解释无穷小量的数学体系。

1960年,美国数学家鲁滨逊创立了非标准分析,这一体系把实数域扩展为包含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非标准实数域,该域中存在比任何正实数都小的正数。无穷小量本身得到了严格的解释。很多经典定理的证明在非标准分析中大大简化了。这个结果也表明了,对既有的数学概念进行哲学反思,并非全无价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也称为《数学论文集》或《科学论文集》,是我们了解这位思想巨匠学术深度和思维方式的一个重要窗口。虽然它不如《资本论》那样声名显赫,却能让我们窥见马克思在经济学之外的另一面,以及他对科学方法论的严谨追求。要理解这份手稿的价值,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起源与背景:为何马克思会.............
  • 回答
    最近中山大学推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与学科评估结果挂钩的推免名额分配,确实在不少学生和老师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这件事说起来,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看到,高校的推免制度本就是为了选拔那些学术潜力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往的推免模式,虽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难免存在一些主观性,或者说.............
  • 回答
    马前卒的《马克思的“政治正确”,左翼社团的发展方向》这篇文章,在左翼内部引发了相当的讨论,可以说是触及了当下左翼运动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难题。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我认为是想梳理和回应一个在左翼群体内部也存在,但常常不被明面提及,或者说讨论方式比较含混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如何理解和处理“.............
  • 回答
    在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看待马克思及其思想,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元的图景,这种图景随着时间、社会状况和不同群体的影响而不断演变。用“一概而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恐怕会失之偏颇。首先,历史的厚重感与学术的价值仍然是主流的评价维度。 很少有人会否认马克思作为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划时代巨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卡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驳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马歇尔并非直接像后来的经济学家那样,逐条列举马克思理论的漏洞。他的“驳斥”更多地体现在他用自己建立的,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
  • 回答
    央视的《马克思是对的》这个节目,从名字上看,就已经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要阐释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这是一种非常明确的宣传立场,也决定了节目的叙事方式和内容取舍。首先,节目很可能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单纯地搬理论,枯燥乏味,也难以吸引观众。因此,节目会围绕着马克思本人,他的生活经历、思想形成过.............
  • 回答
    罗永浩的这句微博言论:“你让马克思恩格斯那几个臭傻逼误导了”,无疑是一句极具冲击力和争议性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罗永浩的个人风格与过往言论首先,罗永浩一直以来以其“情商低”、“爱怼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风格著称。他善于使用夸张、戏谑、甚至有些粗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深入剖析一下共享单车的出现、它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不只是关于一种交通工具的革新,更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在新经济模式下的一种折射。一、 共享单车的出现:资本逻辑下的“需要”与“供给”的再生产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共享单车的出现并非仅仅是技术进步或者人.............
  • 回答
    特里尔的零欧元纸币:一次充满争议的纪念,一次对历史的独特解读特里尔政府为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而发行印有马克思头像的零欧元纸币,无疑是一次引人注目的举动,也立刻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枚纸币,与其说是一种货币形式,不如说是一种精心设计的纪念品,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以及一次对马克思其人.............
  • 回答
    陈平先生提出“防止境外势力打马克思、恩格斯的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陈平先生的背景和立场首先,了解陈平先生的身份和其一贯的政治经济立场是理解他观点的基础。陈平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国际经济领域有很高的声望。他通常被视为一位坚定的中国特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要理解其中的张力,我们需要细致地梳理马克思关于农民起义的观点,以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回应和整合这些观点以适应中国具体国情。马克思对农民起义的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马克思在批判农民起义时,主要立足于他的历史唯物.............
  • 回答
    马克龙娶比他年长24岁的妻子布丽吉特,这一事件在法国乃至国际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其意义和影响。一、 个体情感与个人选择的视角: 真挚的爱情故事: 许多人认为,马克龙和布丽吉特的故事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们在高中时期相遇,布丽吉特是马克龙.............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非洲的一次演讲中,公开指责将非法滞留利比亚的非洲人贩卖成奴隶的正是非洲人自己,此番言论无疑引起了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一、 事件的背景与马克龙言论的出发点首先,需要了解马克龙发表此番言论时的具体语境。他当时很可能是在讨论欧洲与非洲在移民问题上的.............
  • 回答
    西方社会对马克思的看法,可以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持续演变的议题,远非铁板一块。与其说有一个单一的“西方人”的看法,不如说存在着多种、甚至相互矛盾的解读和评价。要详尽地讲述这一点,需要我们剥开历史的层层积淀,理解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学科领域以及不同政治立场的考量。历史的阴影与再审视:首先,不能回避的是,马.............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发起一场全球范围内的废除死刑运动,这标志着法国在人权领域的一项重要外交倡议,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理解这项倡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法国的立场与历史渊源 法国早已废除死刑: 法国于1981年正式废除了死刑,成为少数几个在法律上完全根除死刑的国家之一。这一历.............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关于欧洲建立“像中美一样”的防务自主权的提议,是一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且引发广泛讨论的议题。要理解这一提议的内涵、动因、挑战和可能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马克龙提议的背景与动因:马克龙的这一提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当前国际安全格局和欧洲自身战略地位的深刻忧虑和判断。.............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公众场合被一名男子掌掴,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无论发生在哪个国家、针对哪位领导人,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看待马克龙遭耳光事件:首先,从个人安全和尊严的角度来看,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遭受袭击都是不可接受的。总统作为国家的元首,其人身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这次事件暴露了安保上的潜在漏.............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0年3月12日晚八点发表的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讲,是他在疫情初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讲话。这次演讲标志着法国政府对疫情采取了更为严峻和果断的措施,也对法国民众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一、 演讲的背景与重要性: 疫情的快速蔓延: 2020年3月1.............
  • 回答
    特朗普关于法国退出欧盟可获得更优惠双边贸易协定的言论,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贸易承诺,背后包含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意图,以及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潜在影响。一、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视角: 分化瓦解欧盟战略的延续: 特朗普政府一直对欧盟持怀疑态度,认为欧盟的集.............
  • 回答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自称当代马克思)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并理解其观点发展史,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言论,并辅以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这并非易事,因为“当代马克思”的标签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其观点也并非一成不变。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迟飞关于女性权利运动的看法?要做到客观公正,首要的是 区分言论与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