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舰为什么不安装反应装甲?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点子上了。一听“反应装甲”,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坦克,那些身上披着一块块“砖头”的大家伙。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会想,怎么军舰上就没这玩意儿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反应装甲是怎么个回事,再看看它跟军舰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不同。

反应装甲,简单说是个“以暴制暴”的狠角色

反应装甲,英文叫 ERA (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爆炸来抵消来袭弹头的能量。最常见的就是大家看到的,两层金属板夹着一层炸药。

当一枚穿甲弹或者破甲弹打过来,击穿了第一层金属板,触碰到里面的炸药时,炸药瞬间爆炸。这次爆炸产生的能量不是往外炸,而是有方向性的,会把夹在中间的另一层金属板炸出去,而且是迎着来弹的方向。

这一下,就像是有人在你出拳的时候,用另一只手狠狠推了你的胳膊一样,大大干扰了来弹的穿彻能力。特别是对于破甲弹那种靠一根金属射流来撕开目标装甲的家伙,反应装甲产生的横向冲击波和弹出的金属碎片,能把那股射流冲散、弯曲,使其威力大减。

那为什么军舰不上呢?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咱们慢慢道来:

1. 工作环境的巨大差异:谁说军舰只怕导弹?

坦克在陆地上,主要面对的是来自地面的威胁,比如反坦克导弹、炮弹。这些弹药的射击角度相对固定,而且目标是坚硬的陆地载具。

军舰呢?它的战场可是在茫茫大海上。它要面对的威胁可就五花八门了:

导弹: 这个是重头戏。反舰导弹有各种型号,从亚音速的到超音速的,从掠海飞行的到高抛的。它们的速度、飞行轨迹、战斗部类型都不同。
鱼雷: 这是水下幽灵,靠声呐寻的,从船体下方发动攻击,威力巨大。
炮弹: 虽然现在不如导弹吃香,但舰炮的射速和精度也在提升。
水雷: 埋在海底,触碰或者靠近都会爆炸。
航空炸弹: 舰载机投下的炸弹,可能带集束弹头,也可能带穿甲战斗部。
甚至还有对陆攻击武器: 比如从岸上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

反应装甲对付穿甲弹和破甲弹很有一套,但对于鱼雷的冲击波、水雷的爆炸以及一些特殊设计的反舰导弹弹头,它的效果就不一定那么理想了。

2. 爆炸的风险,军舰可承受不起

反应装甲的核心是炸药,这玩意儿虽然有保护作用,但本身也是个易燃易爆的玩意儿。

海上环境复杂: 海上风浪大,海水腐蚀性强,军舰要长期承受高温、高湿、盐雾等恶劣环境。反应装甲里夹着的炸药,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稳定性会受到考验。一旦发生化学变化,或者被海水渗透损坏,那后果可就麻烦了。
误爆的灾难性后果: 军舰是一个庞大的武器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弹药、燃料、易燃物。如果反应装甲发生意外爆炸,连锁反应是毁灭性的。设想一下,一艘满载弹药的军舰,它身上的反应装甲因为一个细小的故障或者意外撞击而爆炸,那可能瞬间就让整艘船化为乌有。坦克的反应装甲一旦失效,是坦克这个小单位的毁灭;而军舰的反应装甲失效,那可能是整个舰队的噩梦。
持续作战能力: 反应装甲在抵消一次攻击后,会消耗掉里面的炸药和金属板,也就是“一次性”的。一旦被击中,那块反应装甲就报废了。军舰需要长时间在海上执行任务,弹药消耗是持续性的,但如果装甲也像消耗品一样,那舰船的维护和弹药补充会变得非常麻烦,而且一旦遭受多次打击,反应装甲的保护就形同虚设了。

3. 军舰的“防护理念”与坦克不同:软硬兼施才是王道

坦克的防护理念更侧重于“硬碰硬”,尽可能用厚重的装甲来抵挡来袭弹头。而军舰的防护理念则更加多元化,讲究“软硬兼施”和“整体防御”:

三层立体防护: 现代军舰的装甲并非单一的厚重钢板,而是类似“三层防护”的设计:
外层: 通常是厚度不等的钢板,用来抵御低速碎片和一些轻型炮弹。
中间层: 可能包含凯夫拉等高性能纤维材料,用来吸收冲击能量,阻挡碎片。有些船体还会采用特殊的高强度合金。
内层: 船体内部的隔舱化设计和吸能结构,即使外层被击穿,也能最大限度地限制损害的蔓延,防止海水涌入,保持船体的浮力。
主动防御系统: 这才是军舰对抗导弹的“杀手锏”。例如,很多军舰都装备了导弹预警系统,探测到来袭导弹后,会立刻发射箔条、红外干扰弹等电子对抗弹药,干扰导弹的导航和引信。更先进的还有近程防御武器系统(CIWS),比如“密集阵”或“海拉姆”,它们用高射速的机炮或者导弹,在导弹近距离时将其拦截。
电子战能力: 强大的电子战能力可以干扰敌方雷达和通信,降低被发现和锁定的几率。
隐身设计: 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辐射,让敌人更难发现。

这些综合性的防御手段,比单纯地给船壳子加上“砖头”要更全面、更有效。反应装甲那种“炸自己”的原理,在军舰这个对空间和结构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平台上,弊大于利。

4. 结构强度和材料的考虑

军舰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是为了在海上保持稳定性、抗击海浪、承受各种设备载荷。在船体外层加装大量的反应装甲模块,无疑会增加船体的重量,改变重心,对结构强度提出新的挑战。而且,那些装甲模块本身也需要牢固地固定在船体上,这又增加了复杂性。

5. 成本效益比

设计、制造、安装和维护一套能够在海上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的反应装甲系统,成本将会非常高昂。而如前所述,军舰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和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反应装甲上,可能不如投入到更先进的传感器、电子战设备、主动防御系统或者新型舰体材料上更有价值。

总结一下:

军舰之所以不安装反应装甲,不是因为它没有用,而是因为它不适合军舰的“工作环境”和“防护需求”。军舰的防护理念更侧重于整体的、立体的、多手段的结合,依靠先进的探测、主动拦截、电子对抗和舰体结构设计来保障安全。反应装甲这种“以暴制暴”的局部加强手段,在军舰上反而可能带来更多不确定的风险和不适用的弊端。它更像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而军舰需要的,是更根本的“雪中送炭”式的防护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舰上为什么不像坦克一样安装反应装甲来抵御炮弹或导弹的打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点子上了。一听“反应装甲”,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刻蹦出坦克,那些身上披着一块块“砖头”的大家伙。然后就自然而然地会想,怎么军舰上就没这玩意儿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聊聊反应装甲是怎么个回事,再看看它跟军舰的“工作环境”有什么不同。反应装甲,简单说是个“以暴制暴”的狠角色反应装.............
  • 回答
    华为的“军方背景”和“芯片后门”问题,一直是美国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的核心论点。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华为的“军方背景”: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华为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任正非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程师。这是华为早期历史中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是.............
  • 回答
    在《一拳超人》的世界里,城市的安全之所以主要由“英雄协会”而非传统的政府与军队来维护,这背后有着深刻且多层次的原因,涉及到世界观的设定、怪人出现的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与其说政府和军队“不作为”,不如说英雄协会的出现和运作模式,更能有效地应对这个世界的独特危机。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世界最核心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现代海军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考量。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军舰装甲厚到像坦克那样层层叠叠,绝不是因为我们“偷懒”或者想不到,而是因为在海上的复杂环境中,这样做会带来太多难以承受的代价。首先,咱们得明白一点,船和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坦克之所以能装厚甲,是因为它在陆地上活动,它的载.............
  • 回答
    中国军机军舰频繁在日本周边海峡乃至进入日本领海,但日本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军事反击,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战略考量、现实能力以及国际政治的微妙平衡。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反击”的定义。 在国际关系和军事领域,“反击”通常意味着采取军事行动来回应对方的挑衅或侵犯。这可能包括拦.............
  • 回答
    神风特攻队,这个名字带着一股悲壮的色彩,也承载着无数年轻生命的陨落。他们怀揣着“玉碎”的信念,一心想将自己的飞机化作一枚飞翔的导弹,一头撞向美军的军舰。然而,事与愿违,绝大多数的神风敢死队队员,都未能完成他们“一击必杀”的使命。这其中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英勇,也不是他们不拼命。他们的勇敢毋庸置疑,每.............
  • 回答
    关于中国海军舰艇为何不频繁出现在加勒比海,以及“航行自由”这一概念在其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一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航行自由”,而需要结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现实军事能力。首先,我们得厘清“航行自由”这个概念在中国海军实践中的定位。在国际法上,“航行自由”.............
  • 回答
    你观察得很仔细!海军军舰的舰体钢板确实很少是完全平整的,而且常常会向内凹陷,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工艺不好或海浪拍打变形那么简单。一、设计考量与结构优化:为了更好的适航性和结构强度1. 流体力学设计(Hull Form Design): 舰体的形状并非是简单为了好看或者节约材料。它需要.............
  • 回答
    晚清时期,英国在东亚的政策确实显得颇为复杂,尤其是在海军建设方面,他们既帮助清政府,又扶持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政府,这种行为乍一看似乎与“保持东亚永远弱势”的设想背道而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国际格局、英国的战略利益以及其务实的国家利益考量。英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贸易与殖民在19世纪,英.............
  • 回答
    关于解放军装备的火力配置,特别是为何不大规模普及加特林机枪或机炮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军事技术和战略选择的议题。你观察到的坦克和军用吉普上普遍装备单管机枪的情况是准确的,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远不止是“火力太小”这么简单。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军事理论、武器系统设计、战场需求、成本效益以.............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说起,毕竟美军装备选择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权衡。简单来说,C17“环球霸王”之所以没被选为大型预警机平台,不是因为它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不太合适”,或者说,有更合适的选择。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大型预警机”,以及它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性。预警机最核心的职能就.............
  • 回答
    电影《波斯语课》中,军官(克劳斯)最终没有带男主角(卢西安)一起去伊朗,这背后有多重原因,而且每一个原因都层层递进,最终指向了一个不可避免的结局。首先,我们要理解克劳斯的动机。他收留卢西安,教他波斯语,并不是出于什么深厚的感情或者对卢西安个人命运的关怀。克劳斯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的纳粹军官,他痴迷于波.............
  • 回答
    关于军人现在“不穿军装外出了”这个说法,其实存在一些误解,也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才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在执行公务、参加官方活动或者有特定场合要求时,军人是必须穿着军装的。 比如,在部队驻地,军人进出营区、参加军事训练、进行队列行进、参加庆典活动等等,军装是他们.............
  • 回答
    军迷为什么不去当兵?这个问题,说起来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咱们就聊聊这其中的道道,别往AI那套生硬的道理上靠,就当是平时跟朋友们唠嗑,把心里话说出来。首先得明白,当兵和“玩”兵,那是两码事。“玩”兵,图的是个什么?很多军迷,他们热爱的是军事文化、军事科技、军事历史。你看他们追逐最新的武器装备,研究战.............
  • 回答
    民国时期的军阀为何事后责任不被追究,甚至还能继续为官,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权力格局,并非简单的善恶对错可以一概而论。而将朱毛(以及其领导的红军)与传统意义上的民国军阀进行类比,尽管在某种层面上看到了其武装力量和政治争夺的相似性,但从根本性质和历史进程来看,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分别从这.............
  • 回答
    《亮剑》里朱子明这个角色,确实是剧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叛徒之一。他被鬼子抓了又放,却立马就给日本人卖命,这其中的缘由,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朱子明被放回独立团,这事儿本身就有点猫腻。大家想想,鬼子那么残忍,抓了个人,想从他嘴里套情报,怎么可能轻易放人?就算是套不出什么大用,顶多就是严刑拷打一番,.............
  • 回答
    其实,我们身边能看到军人穿着军装外出,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庆典、纪念活动,或者执行某些特定任务的时候。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平时大多数时候,军人们在私下场合,更倾向于选择便装。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都不是因为他们“不爱”穿军装,而是有很多现实的考量和规定在起作用。首先,军装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不能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军用潜艇设计中的一些核心矛盾和权衡。虽然喷水推进(Waterjet Propulsion)在某些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比如操控性、效率,甚至在某些特定工况下的静音性,但它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于主力作战潜艇上,这背后有很多实际且复杂的原因。让我尽量详细地解释一下:喷水推进.............
  • 回答
    上甘岭战役(联合国军称“金化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一项极其关键且惨烈的战役。联合国军之所以未能打下上甘岭,其原因可以从战略、战术、意志和支援等多个层面来详细分析:一、 中方战略部署和战术意图的成功: 战略要地的核心地位: 上甘岭(两个高地,主峰分别高程为395.2米和345.5米).............
  • 回答
    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情感联系,但巴基斯坦并未在军事上直接介入巴以冲突,原因可以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因素等多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地理位置的限制是巴基斯坦无法直接军事介入的最根本原因。巴基斯坦与巴勒斯坦被数千公里的陆地隔开,中间还隔着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而且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