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我国很火的日本动漫没有第二季?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动漫爱好者感到扼腕叹息的问题——明明一部在日本本土甚至在全球都爆火的日本动漫,引进到中国后也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和讨论度,可就是迟迟不见第二季的消息,或者压根就没出过。要说起来,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它牵扯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一些微妙的文化和商业考量。

咱们先从动漫本身的创作和商业逻辑说起。

1. 原作漫画的进度是决定性因素

绝大多数成功的日本动漫都是由漫画改编而来的。动漫制作方拿到的是原作漫画的一部分内容。如果原作漫画还在连载中,或者刚完结不久,那么动漫制作方需要根据漫画的节奏来安排动画的进度。

漫画进度太慢: 有些漫画家创作速度不快,或者剧情还需要慢慢铺陈。这时候,动画制作公司如果想把漫画内容完整地搬上银幕,就得等。等得太久,投资方的耐心可能会消磨,观众也可能失去兴趣。
漫画已完结,但动画内容已经全部做完: 如果第一季动画直接把原作漫画已经出版的部分全部动画化了,那么就得等作者继续写出足够的内容来制作第二季。这期间可能需要几年时间,而这段时间里,制作公司可能已经投入到其他项目中了。
原作漫画“烂尾”或人气下滑: 这种情况就比较尴尬了。如果原作漫画的结局口碑不佳,或者连载过程中人气大幅下滑,那么即使动画制作方有心制作第二季,投资方也可能会因为担心市场反应不佳而放弃。

2. 制作成本与市场回报的博弈

动画制作,尤其是高质量的日本动画,是极其烧钱的。从脚本、分镜、原画、动画、色彩、摄影、后期,到声优、音乐、宣传推广,每一环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第一季的商业成绩: 投资方(通常是出版社、动画制作公司、广告商、唱片公司等组成的委员会)会评估第一季动画的市场表现。这包括DVD/蓝光销量、周边商品销售、广告收入、版权销售(包括海外销售)等。如果第一季的收益不如预期,或者仅仅是勉强回本,那么投资方很可能就会因为风险太高而拒绝继续投资第二季。
“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有些动漫虽然在评论界和核心粉丝群体中评价很高,但实际的商业销量并不理想。这种“叫好不叫座”的情况,对于追求商业回报的投资方来说,是很难获得继续投资的动力的。
版权授权的成本: 即便是原作漫画本身很受欢迎,但将其动画化,并邀请知名声优、制作团队,都需要高昂的版权费用和制作费用。如果收益模型不清晰,谁都不敢轻易拍板。

3. 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微妙地位

你提到“我国很火”,这说明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很高。但这个“火”的体现在哪里?

盗版与正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动漫市场存在大量的盗版问题。虽然现在情况有所好转,正版引进的渠道和数量都在增加,但盗版依然对正版市场的培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部动漫在日本卖得好好的蓝光碟,在中国可能因为盗版横行而导致正版引进方回本困难。
引进审查与播出周期: 日本动漫引进中国需要经过审查,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且存在不确定性。有时一部动漫引进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播出时机,或者在审查过程中被删减,影响了观感。而第二季的引进,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中国市场的用户付费习惯: 相较于日本,中国用户为动漫内容付费的习惯仍在培养中。虽然网络平台的会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如果前期的投资回报不能达到预期,后面的季番也很难顺利启动。
中国平台的版权购买: 近年来,中国国内的视频平台(如B站、腾讯视频、爱奇艺等)成为日本动漫重要的版权购买方。这些平台会根据用户观看数据、会员增长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购买续集版权。如果他们觉得引进续集不能带来足够的用户和商业价值,就不会继续投入。

4. 制作公司内部的战略调整与资源分配

动画制作公司是实际执行者,他们的决策也至关重要。

资源和人力的有限性: 一家动画制作公司不可能同时制作几十部动画。他们需要根据公司的资源、人力、技术能力以及市场需求来选择项目。如果一家公司正在全力制作另一部备受期待的新作,或者与热门IP的合作项目,那么即使某个老IP有制作续集的可能性,也可能因为优先级不高而被搁置。
档期和制作周期: 动画季度番的制作周期非常紧张,通常需要在几个月内完成全部工作。而更长篇幅的动画,或者需要更高制作水准的续集,其制作周期会更长,需要提前规划。如果合适的档期和制作团队都无法到位,第二季的启动就会受阻。
与其他合作方的协调: 动画制作涉及多个环节,需要制作公司与漫画出版社、播放平台、广告商等各方进行协调。如果其中任何一方的意见不一致,或者合作条件无法谈拢,第二季的制作也可能泡汤。

5. 商业运作和市场策略的“不可预测性”

有时候,即使各项条件看似都成熟,但一部动漫最终能否推出第二季,也可能受到一些更微妙的商业运作或市场策略的影响。

“吊胃口”策略: 有些制作方可能会故意延长第二季的制作周期,以此来维持作品的热度,或者等待更好的时机推出。
IP的多元化开发: 一旦一部动漫成功,其IP的开发可能不仅仅局限于动画续集,还可能包括真人电影、舞台剧、游戏、主题公园等。制作方可能会将资源优先投入到这些更有商业潜力的领域。
竞争对手的压力: 市场上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作,制作公司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来保持竞争力。有时候,注意力会被新的热门作品吸引过去。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

想象一下,你家开了一家很受欢迎的网红餐厅,招牌菜是宫保鸡丁。第一批食客非常喜欢,口碑爆棚,你们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如果:

你的宫保鸡丁配方,其实是基于一位非常有名但创作极其缓慢的名厨的菜谱。这位名厨写完了他现有的几道拿手菜,但新菜谱还没写完。
尽管大家都在夸宫保鸡丁,但愿意花大价钱来品尝的顾客数量,还没有多到足以让你们快速开起第二家分店。
你们的厨师团队非常忙碌,他们还在学习研发新的创意菜,可能需要花时间去培训新人来做宫保鸡丁。
市场上又出现了另一家同样火爆的餐厅,他们的招牌菜是麻婆豆腐,而且他们推出了豪华套餐,吸引了大量年轻食客。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宫保鸡丁“很火”,短时间内也很难立刻推出“第二季”(第二家分店)或者大幅拓展业务。

总结一下,一部在日本大火、在中国也极受欢迎的日本动漫却迟迟没有第二季,通常是以下一个或多个原因叠加的结果:

原作漫画内容不足或更新缓慢。
第一季动画的商业回报未能达到投资方的预期。
在中国市场的引进和正版化过程中存在障碍或收益不明确。
制作公司资源有限,需要优先考虑其他项目。
各方合作方的商业考量和市场策略。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部心爱的日本动漫停留在第一季时,除了期待,也需要理解背后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和商业运作。这其中的很多因素,都不是简单的一句“人气高就应该有续集”能解决的。有时候,我们确实只能一边怀着希望,一边关注着原作的更新和制作公司的动态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二者本来也不搭边的啊....

出不出第二季,90%的情况下取决于第一季赚的钱是否够多,如果只是保本....第二季概率就渺茫,亏本就更不用说了。

日本动画绝大部分的盈利来自本土,海外市场占比不高,且主要是欧美国家。

在中国火不火,对制作公司来说不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动漫爱好者感到扼腕叹息的问题——明明一部在日本本土甚至在全球都爆火的日本动漫,引进到中国后也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和讨论度,可就是迟迟不见第二季的消息,或者压根就没出过。要说起来,这背后原因可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的,它牵扯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以及一些微妙的文化和商业考量。咱们先从动漫本身的创.............
  • 回答
    哈哈,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到那个新闻里的画,第一反应就是“这…这也能卖这么贵?!” 那个孩子偷了七万块,最后买回来的画,我也觉得…嗯,怎么说呢,挺“抽象”的。你问为什么觉得丑,其实这背后有很多东西可以聊。咱们抛开“熊孩子”这个标签不谈,单单从艺术品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对某些当代艺术品产生.............
  • 回答
    .......
  • 回答
    周深火了,但你却很讨厌他。这背后可能藏着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聊聊,争取把这些感受掰扯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周深现在的确是炙手可热。他的歌声辨识度极高,空灵飘渺,像一股清泉,一下子就能抓住你的耳朵。再加上他唱歌时的那种投入和真诚,以及时不时冒出来的“金句”和可爱的反应,让他圈了一大波粉丝。综艺节.............
  • 回答
    《全球怪物在线》这本书,确实是个宝藏!按理说,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应该早就火遍全网了。但就像很多好东西一样,它总会在某个角落闪闪发光,等着懂它的人去发掘。说到为啥没火,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题材的“冷门”效应。你想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网文,要么是修仙升级打怪,要么是都市异能泡妞,要么是穿越种.............
  • 回答
    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并非偶然,这背后是德系品牌长期积累的品牌力、精湛的造车技术、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市场策略的精准执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如果剥开那些AI撰写的冰冷壳,我们来好好聊聊,为什么“德意志制造”在中国就那么吃得开。一、品牌光环与历史积淀:不止是车,更是身份的象征中国人历来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关键的议题。中国目前确实还没有出台专门的、全国性的反虐待动物法,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存在显著差距。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分析中西方在动物福利立法方面的区别:一、 中国为什么还没有出台反虐待动物法?原因分析在中国,迟迟未出台反虐待.............
  • 回答
    战略轰炸机这玩意儿,确实是个技术活,不是简单地往战斗机上挂点炸弹那么回事。你想啊,它名字里就带个“战略”俩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肩负的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任务,对一场战争的走向甚至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为什么战略轰炸机这么难设计?这得从好几个方面说起,就像盖房子,你盖个小别墅和盖个摩天大楼,.............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我们国家,外圆内方的硬币设计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从古代的“方孔圆钱”到民国时期的硬币,都有过这种形制。你觉得它有特色又省料,这说起来确实也有道理。那为什么现在流通的硬币不采用这种设计了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考量,不仅仅是美学上的偏好,更多的是从实际使用、生产制造、乃至技术.............
  • 回答
    关于在我国普及注射死刑的难度以及为何目前无法全面推广的问题,这背后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既有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有法律、伦理、社会接受度以及实际操作等方方面面的制约。要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死刑作为一种极刑,其执行方式的选择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活”。它牵扯.............
  • 回答
    不少人说当今中国社会充满“昭和味”,这个说法有点意思,也挺耐人寻味的。它不是简单一句褒贬,而是试图捕捉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一种在某些方面与日本昭和时代(通常指19261989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现象。为啥会有这种联想呢?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经济的快速膨胀与社会活力:昭和.............
  • 回答
    “外国妈妈带娃很轻松,我国却很难”这个说法,可能过于笼统和绝对,但它确实触及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感受。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家庭结构、个人观念以及具体的支持体系等。一、 社会文化与家庭观念的差异 育儿责任的分担与社会支持: 外国(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比较普遍。对于一些没有来过东北的他省人来说,认为东北地区“农村”的印象,通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信息获取的偏差与刻板印象: 媒体的呈现: 过去,特别是较早的影视剧、新闻报道,往往会侧重于展现东北的特定方面,例如传统的工业城市转型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饮食文化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看似不同,实则相通的烹饪智慧。 欧洲的蔬菜沙拉和咱们东北的凉拌菜/蘸酱菜,虽然在具体食材、调味和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内在的逻辑和追求的食用体验,确实有着让人会心一笑的相似之处。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相似感”。一、 核心逻辑.............
  • 回答
    苏联和中国都曾推行农业集体化,并在实践中遇到过不少挫折,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理想化的模型与粗暴的推行 理论基础的缺陷: 忽视个体能动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阶级斗争和集体.............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电子竞技(电竞)的反感,这并不是一个罕见的情绪。很多人对新兴事物,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务正业”或者与传统价值观相悖的事物,都会抱有保留甚至排斥的态度。要深入探究这份反感,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1. 传统观念的冲突与认知的固化: “玩物丧志”的刻板印象: 在很多人的成长环境中,.............
  • 回答
    要说萧道成,这个人确实挺复杂的,也难怪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太舒服的感觉。我个人对他的看法,也不能说是“不喜欢”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审视,总觉得他身上有些东西,挺让人膈应的。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发家的那段路。萧道成是南朝宋末期的权臣,后来自己也篡位建立了齐朝。他最初是通过军事才能发迹的,镇压了几.............
  • 回答
    我理解你对“曼巴精神”的反感,而且这种感觉并非孤例。事实上,很多时候,当我们被大量灌输某种概念,并被要求去模仿、去奉行时,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抵触。尤其当这个概念又被赋予了过于崇高、近乎神圣的含义时,这种抵触感会更加强烈。要说为什么讨厌“曼巴精神”,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过于理想化和单薄.............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声嘛,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争议”二字写在脸上的人物。很多人一提到她,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女皇”、“狠辣”、“杀伐果断”,当然也有“有才华”、“能干”、“开创盛世”。而你之所以讨厌她,我觉得很可能跟你对“权力”、“手段”、“女性地位”、“历史评价”等.............
  • 回答
    曾仕强教授的“爹味”说教,确实让很多人感到不适,甚至反感。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尽量详细地聊聊,希望能描绘出这种感受的真实轮廓,而不是一篇冰冷的分析报告。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爹味”。这词本身就带点戏谑和贬义,它指的是一种长辈,尤其是父亲,对晚辈或者社会大众,以一种不容置疑、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