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

回答
要说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过于笼统和片面,而且容易引起误解。更准确地说,牛根生和他的“蒙牛”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确实与一些影响中国乳业声誉的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

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蒙牛作为一家非常成功的民营乳制品企业,在21世纪初飞速崛起,其创始人牛根生也因此成为商业传奇人物。蒙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快速的市场扩张和精明的营销策略。然而,在追求规模和利润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其中就包括了对产品质量的管控。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可以说是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一场大劫难。这场事件的核心问题是,一些不法企业为了在蛋白质检测中蒙混过关,在奶粉中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工业原料。这导致了大量婴幼儿因为饮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患上肾结石等严重疾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

那么,蒙牛和牛根生是怎么和这件事扯上关系的呢?

首先,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前,确实有一些关于蒙牛产品质量的疑虑和传闻。比如,有报道指出,为了降低成本,蒙牛在收购原奶时,对一些奶源的质量把关并不够严格,甚至存在使用“回收奶”或者奶源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些做法虽然不直接等同于“下毒”,但它们都指向了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存在隐患。

更直接的联系在于,当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虽然蒙牛作为品牌并没有被直接查出在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但作为中国乳业的巨头之一,它未能完全置身事外。整个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对所有品牌的奶粉都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

有些批评的声音认为,牛根生和蒙牛在早期发展阶段,过于追求速度和市场份额,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供应链和质量控制的系统性投入。当行业出现问题时,即便蒙牛自身没有直接参与三聚氰胺的添加,但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其早期的一些操作模式,也间接助长了整个行业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从而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此外,牛根生本人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些言论和处理方式,也受到了一些质疑。有些人认为,他作为企业领袖,在危机处理上的表现不够有力,未能完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甚至有回避问题的嫌疑。

所以,说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更像是一种极端化的说法,它把一个复杂的行业性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企业。更公允的说法应该是:牛根生和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的代表性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对产品质量管控不够到位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行业存在的深层 Gāi gě。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则将这些潜在的问题暴露无遗,并对整个行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牛根生和蒙牛,虽然不是直接的“投毒者”,但在整个乳业的生态和发展轨迹上,确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在反思那段历史时,难以绕开的名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喜欢孟德尔的答案,当然不代表他说的完全没有道理。只是欠缺实据,同时经不住考证。

关于牛奶行业,因为之前曾经差点投过一家奶制品企业,同时还做过两个与奶企有关的调研,大致有一定了解。关于题目所要论证的那句话:「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因为说这话的王小山与蒙牛有宿怨,同时这句话某种程度上经过了艺术加工(夸张和借代),因此不能当成一个十足的论点。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点:

1.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毒奶粉;

2. 牛根生与中国毒奶粉的关系。

1. 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毒奶粉。

这真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就足以起决定性作用的。如诸位所知,首先被发现毒奶粉的是三鹿,尔后,国内有数家奶企产品先后被发现有质量问题。在做某个企业的尽调的时候,我们当时找到了一些外国的奶粉专家,以及曾参与国家奶粉质量标准制定的专家,特意询问了相关情况。

中国曾经出现大范围的奶粉质量问题,究其原因还是乳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及其具体的检测方法的导致的。诸位从网络上并不难搜集到老国标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其他各国家地区安全标准或是质量标准的比较。在2011年新国标出台之前,中国的奶粉国家安全标准确实是低于国际平均标准的。

在与一些奶粉企业所有者的对话中听说,老国标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博弈结果和妥协产物。乳品产业也好,国标也好,牵涉的利益集团都很庞大;在当年制定国标时,学界是试图想要参照国际标准的。但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如果依照国际标准,中国一大半的乳品企业的产品质量都不合格。同时,要达到国际标准对于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和奶站建设的要求,会大量增加各企业的成本,在当时似乎是不现实的。

于是,一个尴尬的国标出台了,他既试图在数据上靠近国际标准,但在一些软性指标(如添加剂的比例、蛋白质的具体分类及各分类的比例等)上的标准又相当松弛。其实只要有国标,并且完全依照执行并做好监测和检验,再低的标准也至多产生质量不够好的奶粉,而不会有毒奶粉啊。最关键的还是在检测手段上,例如对蛋白质的检测,只是对最后的成品进行化验,而且只是比较简单的元素定量化验;但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在原料和半成品阶段都有相应的检验,而且除了定量之外,还应该有相对严谨的定性分析。这也是为何当初添加三聚氰胺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这样就能让最后的成品的蛋白质指标符合标准。

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的民族性格问题。诸位都知道东北地区,尤其是黑龙江地区是我国奶牛养殖的主要地域。两年前,我去过东北的很多乡镇,具体调研他们的奶站分布、设施水准以及农民奶牛养殖的具体情况。印象特别深的是在五常的某乡镇,与当地畜牧站的一位负责人的聊天。他提到,在2005或者2006年左右,黑龙江当地的奶牛养殖户数量激增,主要由于当时原奶价格的上涨,当地大多数农户都开始尝试养殖奶牛。但问题在于,大部分的农户都是在自己的家庭里散养。曾经有人尝试将各位农户的奶牛聚集在一起建设大型养殖场,方便统一管理。即便如此,当时也至多能见500头左右的小型养殖场,与国外动辄万头的奶牛场相比不值一提。而且只要一有小风小雨,农户们就又会把自己的奶牛牵回家中。在这种状况下,对农户们的原奶质量控制和检测的难度是十分大的,出问题的风险也无法控制。之后几年,随着问题的连续爆发,不得已推出了新国标,奶源的检测也越发严格。但如今,却由于牛奶产能过剩,原奶收购价经年不涨,多地的奶牛养殖户数量大减,许多地域的奶牛养殖不复当年气象。另一方面的利好是,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建设自有的规模型牛奶养殖场,今后乳品行业的发展应该会有更好的基础。

所以,产生毒奶粉的直接原因:一是乳品国标相对较低以及检测标准过于松弛,二是奶源难控制。

2. 牛根生与中国毒奶粉的关系。

这方面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故事传言,我也不是内情者,说不了太准确。孟德尔所述部分内容有一定道理。牛根生对于中国乳品行业的影响:

一是他确实掀起了乳品行业资本为先的扩张狂潮,也正因此导致了大量私营奶站的新建和新养殖户的出现。并且由于扩张的过于猛烈,导致很多企业都相应的放松了对于奶源的检测和监控,使得出问题的几率日益增多。

二是在国标的制定和执行方面,牛根生以及当时的其他乳品企业大佬们,都曾经不断的对国标和具体检测标准进行施压,直接导致了在检测和监控标准方面存在极大的漏洞,给毒奶粉出现以机会。

基于以上我个人的了解和分析,若是要说牛根生对中国出现毒奶粉负有一定责任甚至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按照王小山的说法,直指牛根生就是始作俑者,罪魁祸首;似乎又太过夸张了。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造就那么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危机。中国的毒奶粉,如果再继续深究,还有很多在牛根生之上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们的责任。也有很多牛根生以下的乳品企业的管理者和雇员的责任。当然会有牛根生和其他乳品企业背后的资本家的责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普通的奶牛养殖户,奶站检验员,畜牧局公务员的责任。如果要煽情起来,可以说,是这一代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全社会对于金钱至上的崇拜和追求下导致的一种集体性犯罪。牛根生是其中最出名的,也可能是责任最大的人物之一。但不论你在互联网上如何评价他,也改变不了曾经发生的那些惨痛事例。而且你也没有证据到法院上指控他犯下了某某罪行。

国人们(包括我在内),在发生问题的时候,都喜欢找一个或者一些的特定人士,视其为替罪羊。然后将指责、谩骂、怨气全都发泄在他身上。同时,互联网上任何类似的言论都极容易获得大范围的支持和拥护。这个过程中,拥护者们也不屑于进行考据和调研。当然,替罪羊嘛。

但,我们更应该做的,不是应该去发现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找办法、想对策去应对和解决那些问题。其实这几年来,不论是新国标的出台,新的检测标准和技术的执行,亦或是企业对于奶源的监控,奶站设施的完善等等,整个中国乳品行业都是在进步中的。我们也不能完全无视这些,不是么?

基于很多具体的依据和事例都仅限于回忆,而我本人亦非乳品行业从业人员,其中定有错漏,还请专家们纠正海涵。

以上,感谢阅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牛根生是“毒奶粉”的始作俑者,这个说法其实有点过于笼统和片面,而且容易引起误解。更准确地说,牛根生和他的“蒙牛”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确实与一些影响中国乳业声誉的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线往前拉一拉。蒙牛作为一家非常成功的民营.............
  • 回答
    关于“牛奶是阴寒之物”的说法,确实在一些传统观念中存在,但同时也存在着现代营养学和普遍的健康建议所提倡的喝牛奶的好处。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观察角度、理论基础以及时代背景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方面。一、 “牛奶是阴寒之物”的传统观念从何而来?这种说法往往根植于中医的理论体.............
  • 回答
    有些人将虐待小动物(如猫狗)与食用牛羊鸡肉联系起来,这种看法背后其实隐藏着复杂的情感、道德认知和文化背景。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掉那些可能让人觉得生硬的“AI痕迹”,用更贴近人心的视角来分析。首先,让我们谈谈“虐待”。虐待小动物,无论是故意施加痛苦,还是因忽视导致其遭受苦难,通常触碰了人们内.............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详细聊聊张勇接棒马云的“牛”在哪,以及马云那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 CFO 做 CEO”的背后逻辑。张勇接棒马云,为何说他“牛”?首先,得把马云的“神坛”地位先讲清楚。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从一个英语老师到一个改变了中国商业格局的互联网巨头掌舵者,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他身上有太多光环:对愿.............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跟吃鸡肉、鸭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明明都是肉,怎么到了牛蛙这儿,不少人就打了退堂鼓了呢?我琢磨来琢磨去,这背后可不是一点点心理因素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首先,观念上的隔阂是最大的坎。你想想,鸡和鸭,自打咱们有记忆起,就在餐桌上是常客了。它们长什么样、怎么养、怎么做,我们太熟.............
  • 回答
    关于“美国留学生比英国留学生更牛”的说法,其实是一种比较笼统、甚至有些以偏概全的看法。它背后可能包含着一些现实因素、文化认知以及一些人主观的比较心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高等教育体系的差异与定位 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巨无霸”与前沿探索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尤.............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普京的普遍好奇心,也是个挺复杂的问题,因为“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个人解读。要说“普京为什么这么牛”,这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聊聊, कोशिश करते हैं कि इसे थोड़ा "人间烟火气"一点,避免那.............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点出了大家对事业稳定和生活品质的共同追求。要在职场深耕十年,不但要“牛”,还得“牛”到一种让别人羡慕的地步,甚至辞职了还有人抢着要,这可不是随便干干就能达到的。我认为,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职业,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质,并且需要在特定领域做到极致:核心特质:高稀缺性、高价值、高认知、高.............
  • 回答
    关于1943年苏军“人力枯竭”的说法,主要源于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战争消耗、动员体系的极限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战争消耗、动员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持续消耗1.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代价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
  • 回答
    “新三国拍得好”这个说法,确实在许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要详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认识到“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总的来说,认为新三国拍得好的观众,主要看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原著的尊重与现代化改编的平衡: 忠实原著精神,但不拘泥于细.............
  • 回答
    关于苹果在电脑上使用6bit IPS屏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过时但仍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存在的认知,并且需要纠正一个误解。更准确地说,苹果在绝大多数现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是8bit色彩深度的IPS屏幕,甚至在一些高端型号上使用10bit(或模拟10bit)色彩深度的屏幕。然而,为什么.............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建设、学术发展、思想解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民国时期也面临着战争、政局动荡等诸多挑战,但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其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潜力确实非常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
  • 回答
    “0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观点,通常带有批判性甚至攻击性。它并非一种普遍接受的、基于客观事实的论断,而是反映了一些人对00后群体成长环境、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担忧和不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论据。核心原因分析:社会环境与代.............
  • 回答
    “我欠小米公司一个尊重”这句话,通常是出自那些对小米产品、商业模式或企业文化有深刻认同,甚至从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或创业者之口。这句话并非一种义务的声明,而是 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认同和敬意 的表达。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尊重源于小米的产品理念和用户体验: 极致性价比的.............
  • 回答
    “985/211 研究生不如 985/211 本科生”这样的说法,以及“第一学历那么重要,还要考研吗?”这样的疑问,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即 学历、出身、能力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职业选择、甚至是具体学校和专业都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
  • 回答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个说法之所以比“神学的尽头是科学”更常见、更被讨论,其背后有深层的哲学和历史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核心观点:这个说法并非说科学最终会证明神学,也不是说科学会变得像神学一样。它更多地是一种对科学的局限性、人类对终极意义的追寻,以及科学方法论本身无.............
  • 回答
    “实验室里有的博士生情商低,读书真的会读傻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学术研究、个人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的复杂关系。简单地说,读书本身并不会把人读傻,但长期高强度的学术专注,尤其是在缺乏情商锻炼的环境下,可能导致一些人在社交和情感表达上显得“不接地气”或“情商不高”。下面我将从.............
  • 回答
    “百度全面降低了中国的互联网体验”这个说法,虽然比较绝对,但也确实触及到了百度在过去二十年里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以及其一些引发争议的行为和策略。要详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搜索结果的质量与商业化过重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一点。 竞价排名.............
  • 回答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 这句话,是许多对苏联历史持有批判态度的人们,对于这个庞大国家命运的一种凝练概括。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拆解它,分别来看“生于不义”和“死于耻辱”是如何被论证的,以及这句话背后所承载的复杂情感和历史解读。“生于不义”:革命的血色开端与理论的摇摆“生于不义”主要指向苏联成立的起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