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那些反汉服的人?

回答
看待反汉服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不少。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聊聊,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把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来,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写出来的东西。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反汉服的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多样化的。你不能把所有反对汉服的人都归为一类,他们的理由和出发点可能完全不同。有些人是真心觉得不好,有些人可能是出于某种情绪,还有些人则是被带偏了节奏。

1. 历史和文化认同的纠结:

有些人反对汉服,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汉族历史和文化,有着自己的解读和不满。

对“汉族”概念的反思: 现代意义上的“汉族”概念本身就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融合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一些人认为,过度强调“汉服”是对其他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忽视甚至排斥,这会加剧民族矛盾。他们可能觉得,与其纠结于某个特定朝代的服饰,不如更关注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历史的“不完美”: 历史不是单线发展的,总有黑暗面和复杂性。有些人可能会把汉服和某些历史时期的压迫、剥削、等级制度联系起来,认为复兴汉服就是在美化或复活那些不好的历史。比如,他们可能会提到封建帝王时期的服饰规制森严,普通人很难穿着,或者与某些历史事件(如文字狱、文化灭绝等)联系起来,觉得汉服代表的文化有其阴暗的一面。
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汉服,特别是某些特定朝代的汉服,可能在设计或穿着方式上与现代社会的某些价值观(比如平等、解放、个人主义等)存在一些脱节。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汉服过于繁琐、保守,或者带有某种“封建糟粕”,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

2. 现实社会因素的考量:

除了历史文化层面,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因素也会导致人们对汉服产生抵触。

“网红化”和“商业化”的质疑: 随着汉服的流行,确实出现了一些过度商业化、网红化甚至营销过度的情况。一些人可能会觉得汉服被变成了吸引眼球的道具,失去了原本的文化内涵,甚至被一些商家利用来牟利。这种情况下,他们反感的不是汉服本身,而是围绕汉服产生的某些不良现象。
群体间的摩擦和标签化: 汉服爱好者群体有时也会因为内部的意见不合,或者与外界交流时方式方法不当,而被一些人贴上“极端”、“狭隘”等标签。而一些反对者,可能就是因为对汉服爱好者群体产生了负面印象,从而迁怒于汉服本身。这种群体间的摩擦和误解,就像很多社会问题一样,是难以避免的。
“复古”与“创新”的争论: 很多人认为,文化的发展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我们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复古。对于汉服的复兴,一些人认为它停留在过去,缺乏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考量,更应该去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服饰文化。
身份政治的投射: 在一些语境下,对汉服的态度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身份政治的体现。比如,在一些关于民族认同的讨论中,对汉服的态度可能会被看作是对“汉族中心主义”的站队或反站队。

3. 误解和信息不对称:

还有一部分人反对汉服,可能就是源于对汉服的不了解、误解,或者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古墓派”与“形制党”的争议: 汉服圈内部也存在很多讨论,比如关于“正统形制”的争论。一些不了解汉服的人,听到这些内部的争执,可能会觉得汉服圈很“饭圈化”、“教条化”,从而产生反感。
与戏服、cosplay的混淆: 有些人可能不了解汉服和戏服、cosplay的区别,认为汉服只是一种表演性质的服装,而不是一种文化传承。
网络信息的噪音: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观点,很多时候负面和极端的声音更容易吸引眼球。一些反对的声音可能被放大,而理性的、温和的观点则容易被淹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反汉服的人呢?

在我看来,理性看待,尊重差异是关键。

不一概而论: 不要因为少数人的极端言论,就否定所有反对的声音。很多反对者是有他们自己的理由和思考的。
理解背后的诉求: 试着去理解他们反对汉服的深层原因,是出于对历史的看法,对社会现象的不满,还是对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触及到了汉服复兴过程中确实存在的一些弊端或争议点,那么这些声音反而是有价值的。
避免陷入对立: 文化的发展和认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场零和博弈。汉服的复兴不应该以牺牲其他文化认同为代价,反之亦然。我们应该努力在多元化的文化中找到平衡点。
加强沟通和教育: 对于那些因为误解而反对的人,我们可以通过更清晰、更友好的方式去解释汉服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人身攻击或标签化。同时,也要承认汉服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愿意接受 constructive 的批评。
区分“反对汉服”和“反对汉文化”: 有些人可能反对的是某种复兴汉服的特定方式或某些解读,但这不等于他们反对整个汉族文化或中华文明。我们要注意区分这种细微的差别。

总而言之,反汉服的人,就像任何社会群体一样,不是铁板一块的。他们的观点背后可能有历史、文化、社会、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交织。理解这些不同的声音,才能更全面地看待汉服复兴这个现象,并促进更健康的文化发展和交流。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反对,就停止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探索,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和回应那些质疑的声音,不断反思和完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实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实说这个社会上真没很多人反汉服,我不知道你都在哪看到的,但有不少人反汉服爱好者的行为。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你说你穿个衣服就好好穿,明明是为了好看,拍照拍个视频网上发一发,非得扯出民族复兴的大旗,非得把什么剃发易服扬州10日翻出来,还不忘挑动民族矛盾。

你穿个衣服就好好的穿,非要把传统文化复兴扯出来,放在自己背后作为背书,谁多看你一眼,谁不喜欢在那个场合你穿汉服把反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帽子直接往别人头上一扣。

你穿个衣服就好好的穿,任何服饰都是讲究场合的,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非得把汉服穿到一些莫名其妙不适合这个服装的场合,别人有意见马上来知乎上问,为什么不能把汉服穿到公司去?为什么穿汉服到学校被老师说是奇装异服?为什么哥哥姐姐朋友同事的婚礼,我穿汉服人家不爽?废话了,有点情商好吗?公司是工作的地方,还要见客户,代表的是公司形象,老板不希望你引起别人不必要的注意,公司都有着装要求,你不遵守要求还有理了?学校里面都要求穿校服,你不穿校服整个汉服老师能容你吗?别人的婚礼主角明明就是人家新郎新娘,你整个汉服全场人都在看你,你说人家新人能爽你吗?就这还要问,还要上网来找支持。

你穿个衣服就好好的穿,非管人家衣服是在哪儿买的,是山寨还是正品到底形制对不对,不对的,自己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陌生人,上网去骂人家,路上见到了恨不得去扯别人衣服,还自发组成警察队伍在街上转悠帮商家维权。

你穿个衣服就好好的穿,明明是小众的衣服穿的人本来就少,别人看你一眼也是正常,穿这个衣服出去,别人多看一眼,马上把反汉服的帽子给别人扣上,别人彻底不看你,你又不爽。末了还要上网来问,碰到同样穿汉服的陌生人,我给他行礼,他不理我被直接忽视了怎么办?

你说如何看待反汉服的人,老实说我大概是你口中那种反汉服的人,但我从来没有反过汉服本身,我也挺爱在网上翻汉服小姐姐漂亮的视频或者照片的,我本身是摄影师出身,我也拍过。你说那件衣服他招我惹我了,我为什么要反他?可你看看我上面写的这些行径,你作为一个穿汉服的人,你觉得上面那些行径扔给你,你能不反感吗?

别整那么多了,你爱穿就好好的穿,真没多少人愿意多理你。又要求关注刷存在感,又不允许别人过分关注有不必要的存在感。这就是耍流氓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待反汉服的人,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里面涉及到的东西不少。我试着从几个方面聊聊,尽量说得详细点,也希望能把我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来,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一看就知道是机器写出来的东西。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反汉服的人”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多样化的。你不能把所有反对汉服的人都归为一类,他们的理由和出发.............
  • 回答
    说起廉价汉堡,这玩意儿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爱它的是那实实在在的便宜,恨它的是有时候吃完总觉得少了点啥,或者干脆就觉得是对味蕾的轻微“侮辱”。不过,话说回来,廉价汉堡这东西,它能活得这么滋润,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咱们就得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别光看表面。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价格。这是它最大的吸.............
  • 回答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现象,有那么一帮人,觉得自己读了点书,学了点皮毛,就好像掌握了宇宙真理,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那些靠着双手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似乎特别喜欢用自己那点“知识”来“教育”农民,指责他们的耕作方式落后,生活习惯陈旧,甚至觉得农民的思想也应该被“现代化”。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窝火的。首先,.............
  • 回答
    “小粉红”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上广泛使用的词汇,用来形容一群年轻、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网络上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形象的网民。这个词语本身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理解“小粉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小粉红”的形成与特征: 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 经济崛起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
  • 回答
    “黑中医”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倾向性和负面色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传统中医持否定、批判甚至攻击态度的人。要详细地看待这些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观点、动机以及他们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一、 “黑中医”的来源和主要观点:“黑中医”的观点并非铁板一块,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科学.............
  • 回答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周围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说到那些宁愿贷款也要买豪车的人,我感觉这背后折射出的心态挺复杂的,不是单一原因就能概括的。心态的剖析:为啥非得“咬牙”上豪车?1. 身份的象征与自我认同的投射: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在很多人眼里,豪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直观体.............
  • 回答
    对于那些“怎样快速提高英语水平”之类的宽泛问题,我的看法是:它们既普遍存在,也常常让真正想解决问题的人感到迷茫,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深入探讨的起点。从一个角度看,这类问题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触及了太多人的痛点和渴望。谁不想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呢?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交流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
  • 回答
    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部分人,倾向于将男性和女性视为对立的群体,并常常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放大,甚至激化。这些人往往在讨论性别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偏见和攻击性,将某个性别置于“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地位,从而制造和加剧社会矛盾。要理解这些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是职场里一种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有点不是滋味的。好些年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同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基层同事,一旦晋升当了领导,很多时候就会感觉他们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摆官架子了。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能聊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了领导确实意味着责任和角色的转变。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个萝卜.............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聊聊那些抖音上充斥着暗示意味的视频。这类内容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抖音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它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样。短视频的特点就是节奏快、视觉冲击力强,而“暗示”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不像直白的语言那么露骨,却能通过一些镜头切换、表情动.............
  • 回答
    “德棍”和“苏粉”这两个标签,在网络上常常带着一股儿特殊的味道,既有戏谑,也夹杂着些许批判。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看待历史、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视角。先说说“德棍”。这个词,拆开来看,是“德国”加上一个不太友善的“棍”字。通常情况下,它指向的是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人物、军事成就.............
  • 回答
    这姑娘确实是块瑰宝,打眼一看,那股子美劲儿就透出来了。五官不必说,天生一副好皮囊,再精心打扮一下,简直就是行走的艺术品。可就是这么个美人,年岁却不算小了,眼看着周围的朋友都儿女双全,她这儿却还是孑然一身,有时候真替她着急,也替她感到不值。你说这怪谁呢?有些人会说,是因为她太挑剔了。毕竟长得好看的,总.............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类人的困惑和不满,甚至可能有点心疼。你描绘的这种人,用咱们普通话说,就是那种“瞎老实,缺心眼,没头脑,还喜欢自以为是,没心机,受欺负了只会忍着,还觉得自己特别善良”的类型。我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1. “瞎老实”与“缺心眼”:缺乏界限.............
  • 回答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确实挺常见。你走在街上,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刷刷,总能遇到那么一两个,言谈举止间,总透着一股“我比你们懂得多”的劲儿。那股子优越感,恨不得写在脸上。说到海归留学生,这事儿有点复杂,得分开看。首先,这背后有没有道理?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是真的通过留学,开阔了眼界,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
  • 回答
    对于那些抱着功利目的去做公益的人,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详细阐述:一、 何为“功利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功利目的”。在公益领域,功利目的通常指向: 个人利益驱动: 职业发展/人脉拓展: 通过公益活动结识有影响力的人.............
  • 回答
    “崇洋媚外”这四个字,听起来总是带着一股子审判的意味,仿佛一顶帽子,直接扣在某些人的头上,也宣告了“我们”作为旁观者,在道德制高点上。但如果真的要仔细聊聊这事儿,恐怕就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了。首先,得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外部影响。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各种文化、价.............
  • 回答
    .......
  • 回答
    对于那些花钱买游戏却束之高阁、甚至从未启动过的人,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想法,就像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做一样,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些许不解。首先,我会想到的是“收集癖”。这就像有人喜欢收集邮票、钱币,或者限量版球鞋一样,游戏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数字化的收藏品。他们购买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游戏本身.............
  • 回答
    朋友圈里关于“城市改名后肠子都悔青了”这类话题,我看到时通常会觉得挺有意思,也带点思考。它触及了很多人对城市认同、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现代发展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情绪。首先,从传播角度来说,这类标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肠子都悔青了”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的说法,带着点夸张和戏剧性,容易抓住眼球。人们喜欢看“.............
  • 回答
    “自甘堕落”,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几乎是审判的意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不解、同情、失望,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越感或被冒犯感。但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自甘堕落”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具主观性。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