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那些所谓的“德棍”和“苏粉”?

回答
“德棍”和“苏粉”这两个标签,在网络上常常带着一股儿特殊的味道,既有戏谑,也夹杂着些许批判。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看待历史、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视角。

先说说“德棍”。这个词,拆开来看,是“德国”加上一个不太友善的“棍”字。通常情况下,它指向的是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人物、军事成就表现出过度崇拜甚至不加批判赞美的人。这里的“过度”和“不加批判”是关键。

在很多人看来,纳粹德国的形象是与二战、犹太人大屠杀、种族灭绝这些极其黑暗的历史紧密相连的。因此,当有人表现出对希特勒、德国国防军的某些方面(比如装备、战术、军队纪律)的“喜爱”时,很容易触动大众敏感的神经。这种喜爱如果延伸到对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或是对战争罪行的淡化、洗白,那基本上就踩了红线,会招致强烈的反感和谴责。

但是,有时候这个标签的使用也可能稍微宽泛一些。有些人可能只是单纯地对二战时期的德国武器装备(如虎式坦克、梅塞施密特战斗机)或者某些军事战术感兴趣,这本身是一种历史爱好,就像有人喜欢研究古代兵法一样。只不过,因为这些装备和战术是纳粹体制下的产物,所以只要沾上了“德国”和“二战”,就很容易被贴上“德棍”的标签,有时甚至有点冤枉。这种情况下,“德棍”这个词就变成了一种简化和标签化的工具,忽略了爱好者的初衷,将其与更深层次的政治认同混为一谈。

再来看看“苏粉”。这个词同样是“苏联”加上一个“粉”字,通常是指那些对苏联及其历史、政治制度表现出高度认可和支持的人。这个群体相对就复杂一些,因为苏联的历史太过庞杂,影响也极其深远。

“苏粉”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苏联作为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导者,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独特印记。对于一些人来说,苏联代表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尝试,一种反抗资本主义的强大力量,一种曾经让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政治实验。他们可能会怀念苏联时期在工业化、科技发展(比如航天技术)上的成就,或者赞扬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苏联也曾被视为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盟友,这段历史也会为“苏粉”提供情感上的依据。

然而,对苏联的批评声音同样不绝于耳。强制集体化、大清洗、古拉格劳改营、意识形态的高压统治、官僚主义盛行、经济体制的僵化,以及最终的解体所带来的动荡,这些都是苏联历史上不容回避的阴暗面。“苏粉”在看待苏联时,往往倾向于强调其正面成就,对负面历史进行选择性忽视或辩解,甚至将一些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当这种维护演变成对历史真相的歪曲,或者对斯大林等领导人的过度美化,甚至试图复兴某种苏联式的统治模式时,自然也会引发其他人的警惕和批评。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对“德棍”和“苏粉”的标签化,反映了一种我们在讨论历史问题时的简单化倾向,以及一种难以避免的情感投射。

1. 历史理解的二元对立: 似乎非黑即白,要么是“伟大光荣正确”,要么就是“邪恶罪恶滔天”。这忽略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总会有值得肯定和需要反思的地方。将复杂的人物和事件简化成几个标签,满足了我们快速获取信息和形成判断的需求,但同时也限制了我们深入理解历史的可能性。

2. 情感与理智的拉扯: 对于历史人物或国家的某些方面产生好感,可能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性欣赏,也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比如,喜欢德国的坦克设计,不一定代表认同纳粹的种族灭绝政策;怀念苏联的某些社会福利,也不一定代表支持其极权统治。但网络上,这种区分往往模糊不清,情感上的“喜欢”很容易被解读为价值上的“认同”。

3. “屁股决定脑袋”的争议: 很多时候,对“德棍”和“苏粉”的定性,也掺杂了当代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比如,在地缘政治格局下,西方社会对纳粹德国的警惕自然很高,而对苏联的历史评价也充满了冷战时期的烙印。在国内,对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治体制的评价,也受到国家宣传和主流叙事的影响。

4.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 网络空间放大了极端声音,也简化了复杂议题。标签化是一种快速的沟通方式,能够迅速区分阵营,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立和误解。很多人也可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或者通过这种标签化的表达来宣泄某种情绪。

总的来说,看待“德棍”和“苏粉”,关键在于区分是纯粹的历史爱好还是带有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欣赏某些技术成就还是美化其黑暗历史。对历史的讨论应该建立在尊重史实、批判性思维和多元视角的基础上。过度标签化和妖魔化,反而不利于我们真正地理解和反思过去。我们需要的,或许是更多能够看到历史的复杂性,能够区分技术与伦理、成就与罪恶的理性声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他们没有满地打滚/到处喷人/为xxxx披麻戴孝或坟头蹦迪的行为的话,那喜欢哪个国家还真的是个人的自由。

如果他们有这样的行为,那垃圾的是这个行为,不是哪个粉。


附加猜测:

题主有可能是被这样的行为激怒了,或者被比较激烈的相关争论激怒了,来问了这个问题。在这方面,不得不承认,苏/德爱好者,或者说大陆军爱好者似乎比较地……容易激动(中性词)。

这也是我不是任何一个的原因——太严肃了。苏粉/德棍(无贬义)就像是正派人物的粉丝,喜欢讨论神圣,宏大,决定历史的战役,诸神黄昏(那个德语单词)……

——像我这种USN+IJN粉那就是反派人物的粉丝,你说“小丑真是个恶贯满盈的人”,我说朋友您说错了,我看他就不算个人!我们来一起愉快黑他2小时怎么样?带带大善人!


题主也可以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态,毕竟历史已逝,其实大家都只是谈天说地的后人。

user avatar

喜欢哪个国家你管得着吗?

当然啦,小鬼不管是粉哪个国家都是一堆暴论(我就见过墨索里尼是欧洲最伟大外交家、IJA强于WM和西线馒头被虎暴打的暴论),德棍和黄鹅只不过基数大,神论多流传广而已。

另外说一下利益相关,本人就是德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德棍”和“苏粉”这两个标签,在网络上常常带着一股儿特殊的味道,既有戏谑,也夹杂着些许批判。仔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我们看待历史、政治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视角。先说说“德棍”。这个词,拆开来看,是“德国”加上一个不太友善的“棍”字。通常情况下,它指向的是那些对纳粹德国及其历史人物、军事成就.............
  • 回答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提出的政治手段,以及他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论述,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他的思想既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权力本质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城邦政治的现实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君主论》的核心观点:权力的实用主义1. 君主的首要目标是权力 马.............
  • 回答
    最近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现象,有那么一帮人,觉得自己读了点书,学了点皮毛,就好像掌握了宇宙真理,看谁都不顺眼,尤其是那些靠着双手辛勤耕耘的农民。他们似乎特别喜欢用自己那点“知识”来“教育”农民,指责他们的耕作方式落后,生活习惯陈旧,甚至觉得农民的思想也应该被“现代化”。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窝火的。首先,.............
  • 回答
    《左传》在“宋楚泓之战”这段叙事中,对于宋襄公的刻画,无疑是其政治智慧与历史局限性的一次鲜明对照。作者借由这场决定宋国命运的关键战役,将宋襄公塑造成了一个被“愚蠢”与“自大”所裹挟的典型,尤其是在他那“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坚持上,更是让人扼腕叹息。宋襄公的“愚蠢”,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仁义”二字近乎教.............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武术练习、天赋和训练量的综合考量。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叶问在电影里说的“十五岁开始每日挥刀五百”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首先,得明确一点,电影毕竟是电影,艺术加工是肯定的。但它想传达的精神和大概的量级,还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一、十五岁开始的意义:根基的奠定为什么是十五岁?这.............
  • 回答
    听到你朋友的遭遇,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一定很复杂。朋友在群里第五次吵架冲突,并且因为你没有完全站在他那一边就被删了所有联系方式,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极端和令人难过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这种情况:一、 从你朋友的角度来看: 极度敏感和自我中心: 这位朋友可能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非常以自我为中.............
  • 回答
    说起廉价汉堡,这玩意儿可真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爱它的是那实实在在的便宜,恨它的是有时候吃完总觉得少了点啥,或者干脆就觉得是对味蕾的轻微“侮辱”。不过,话说回来,廉价汉堡这东西,它能活得这么滋润,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咱们就得扒一扒这背后的门道,别光看表面。首先,最直观的,就是价格。这是它最大的吸.............
  • 回答
    性别对立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社会上存在着一部分人,倾向于将男性和女性视为对立的群体,并常常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放大,甚至激化。这些人往往在讨论性别议题时,表现出强烈的偏见和攻击性,将某个性别置于“受害者”或“加害者”的地位,从而制造和加剧社会矛盾。要理解这些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
  • 回答
    这事儿吧,真是职场里一种挺普遍的现象,也挺让人有点不是滋味的。好些年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在同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基层同事,一旦晋升当了领导,很多时候就会感觉他们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摆官架子了。这事儿细想起来,还真能聊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当了领导确实意味着责任和角色的转变。以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一个萝卜.............
  • 回答
    我理解你想聊聊那些抖音上充斥着暗示意味的视频。这类内容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也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承认,抖音作为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它的内容形式非常多样。短视频的特点就是节奏快、视觉冲击力强,而“暗示”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不像直白的语言那么露骨,却能通过一些镜头切换、表情动.............
  • 回答
    这姑娘确实是块瑰宝,打眼一看,那股子美劲儿就透出来了。五官不必说,天生一副好皮囊,再精心打扮一下,简直就是行走的艺术品。可就是这么个美人,年岁却不算小了,眼看着周围的朋友都儿女双全,她这儿却还是孑然一身,有时候真替她着急,也替她感到不值。你说这怪谁呢?有些人会说,是因为她太挑剔了。毕竟长得好看的,总.............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类人的困惑和不满,甚至可能有点心疼。你描绘的这种人,用咱们普通话说,就是那种“瞎老实,缺心眼,没头脑,还喜欢自以为是,没心机,受欺负了只会忍着,还觉得自己特别善良”的类型。我们一层一层地剖析一下,看看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以及为什么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1. “瞎老实”与“缺心眼”:缺乏界限.............
  • 回答
    这事儿吧,怎么说呢,确实挺常见。你走在街上,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刷刷,总能遇到那么一两个,言谈举止间,总透着一股“我比你们懂得多”的劲儿。那股子优越感,恨不得写在脸上。说到海归留学生,这事儿有点复杂,得分开看。首先,这背后有没有道理?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是真的通过留学,开阔了眼界,接触了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
  • 回答
    对于那些抱着功利目的去做公益的人,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层次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的详细阐述:一、 何为“功利目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功利目的”。在公益领域,功利目的通常指向: 个人利益驱动: 职业发展/人脉拓展: 通过公益活动结识有影响力的人.............
  • 回答
    “崇洋媚外”这四个字,听起来总是带着一股子审判的意味,仿佛一顶帽子,直接扣在某些人的头上,也宣告了“我们”作为旁观者,在道德制高点上。但如果真的要仔细聊聊这事儿,恐怕就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了。首先,得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外部影响。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各种文化、价.............
  • 回答
    站在游戏公司的角度看,那些一分钱都不充值的玩家,通常被归类为“免费玩家”或者“非付费玩家”。 这并不代表公司会轻视他们,恰恰相反,这些玩家群体对游戏的生态和商业模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公司对他们的看法也远比表面上复杂得多。首先,公司会认识到这些免费玩家是游戏最基础的“用户盘”。 任何一款成功的游戏,.............
  • 回答
    对于那些花钱买游戏却束之高阁、甚至从未启动过的人,我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和想法,就像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做一样,总是充满了好奇和些许不解。首先,我会想到的是“收集癖”。这就像有人喜欢收集邮票、钱币,或者限量版球鞋一样,游戏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一种数字化的收藏品。他们购买的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游戏本身.............
  • 回答
    朋友圈里关于“城市改名后肠子都悔青了”这类话题,我看到时通常会觉得挺有意思,也带点思考。它触及了很多人对城市认同、历史文化传承以及现代发展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情绪。首先,从传播角度来说,这类标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肠子都悔青了”是一种非常形象生动的说法,带着点夸张和戏剧性,容易抓住眼球。人们喜欢看“.............
  • 回答
    “自甘堕落”,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几乎是审判的意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人,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不解、同情、失望,甚至还有一丝丝的优越感或被冒犯感。但究竟该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黑白分明”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自甘堕落”这个标签本身就极具主观性。是.............
  • 回答
    男人出轨,对于那个“小三”,心理活动可就复杂了,绝不是一个“爱”字能概括的。你想知道他们具体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说,而且每个男人都不一样,这玩意儿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些普遍的模式还是能瞅出来。1. 猎奇与新鲜感:这大概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家里那位,朝夕相处,可能已经进入了“左手摸右手”的阶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