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江镇(辽东兵)和满清有着那么大的血仇,为什么后来孔有德他们会选择降清?

回答
东江镇(辽东兵)与满清之间存在巨大的血海深仇,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然而,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却是历史洪流中一个令人唏嘘的转折点。理解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当时辽东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个人因素。

一、东江镇与满清的深仇大恨:历史根源

要理解孔有德的降清,首先要明白他们为何与满清结下血仇:

满洲的崛起与辽东的危机: 明朝末年,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迅速崛起,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后金政权的目标是取代明朝在中原的统治,其军事力量的扩张直接威胁到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和汉族人民的安全。辽东作为明朝抵御后金的第一道防线,一直处于战乱之中。
军事上的冲突与屠杀: 后金与明朝之间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如萨尔浒之战、宁远之战等。在这些战争中,双方都对对方的军队和平民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包括大规模的杀戮和掳掠。东江镇作为明朝在辽东的重要军事力量,自然成为了满清的主要打击目标。
民族矛盾的激化: 后金政权带有明显的民族扩张色彩,他们视汉族为征服的对象。而汉族人民也将后金视为侵略者和敌人。这种民族仇恨在长期的战争和冲突中不断加剧。
东江镇的特殊地位: 东江镇并非一般的明朝边军,它是由毛文龙建立起来的,是明朝在辽东地区一支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毛文龙以其“奇兵”战术和对后金的牵制作用而闻名。然而,毛文龙的军事行动也常常激怒后金,使其遭受更严厉的报复。东江镇的士兵,很多是战乱中被掳掠或逃到辽东的汉人,对后金有更直接的仇恨。

二、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多重因素的合力

尽管东江镇与满清有着深仇大恨,但孔有德等人选择降清,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1. 政治上的绝望与幻灭:
明朝的腐败与无能: 明朝末年,朝廷内部党争激烈,官场腐败严重,宦官专权,政治混乱不堪。这导致了军饷的拖欠、武器装备的落后、将领的任人唯亲等问题。东江镇的士兵长期得不到朝廷的有效支持,士气低落。
毛文龙的冤案与东江镇的瓦解: 袁崇焕在平定辽东的过程中,对毛文龙进行了“以计除之”的处理(处斩)。毛文龙的死,对东江镇的士兵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他们失去了精神领袖和依靠。更重要的是,毛文龙被杀后,东江镇的军事力量被大幅削弱,很多部队被改编或遣散,士兵们的前途变得渺茫。
朝廷对辽东战略的摇摆不定: 明朝政府在对后金的战略上缺乏清晰和坚定的目标,时而主张进攻,时而主张防守,政策朝令夕改。这种战略的动荡让驻守边疆的将士们感到迷茫和不安。

2. 军事上的压迫与生存危机:
后金的强大军事实力: 满清军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军事组织严密,作战勇猛,武器装备也有所改良。在与后金的长期对抗中,东江镇虽然英勇抵抗,但往往处于劣势。
军事上的失利与损失: 在多次与后金的交锋中,东江镇也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当兵士们看到前途无望,战友不断牺牲,而朝廷却无法提供有效的救援时,求生的本能和对胜利的怀疑便会滋生。
后金的招降政策: 满清政权非常善于利用政治和军事压力来瓦解对手。他们会派出使者进行招降,承诺优厚的待遇、官职和土地。对于长期处于困境中的东江镇士兵来说,这种承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3. 个人利益与前途的考量:
孔有德等将领的野心与抱负: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都是在辽东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将领,他们也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对前途的规划。在明朝体制下,他们可能已经看到了上升空间的瓶颈,或者对自身的政治地位感到不满。
物质利益的诱惑: 降清后,他们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承认和重用,被封为王爵,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权力。这种物质上的巨大回报,对于长期生活在艰苦战乱环境中的士兵和将领来说,是难以抗拒的。
对未来的预期: 满清入主中原是历史的趋势,孔有德等人或许也预见到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选择降清,可以看作是一种“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策略,他们希望在新的政权中继续获得地位和利益。

4. 对民族认同的模糊与转变(相对而言):
“辽东兵”的多重身份: 虽然他们被称为“辽东兵”,但其构成复杂,许多人并非纯粹的汉族,也可能包含了一些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成分。而且,长期的边疆生活和与满族的接触,也可能使得他们对“汉族”或“满族”的民族认同没有后世那么强烈。
区分“满洲人”与“满清政权”: 在一些人看来,他们对抗的是“满清政权”而非单纯意义上的“满族人”。当明朝政权本身已经腐朽到无可救药时,转而效忠能够带来秩序和稳定的新政权,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三、孔有德降清的具体经过与影响

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并非一次性的事件,而是经历了几个阶段:

天启七年(1627年): 努尔哈赤率军围攻宁远,但被袁崇焕击败。然而,后金乘机南下,攻打皮岛(东江镇的根据地)。毛文龙部伤亡惨重,退守登莱。
崇祯元年(1628年): 袁崇焕将毛文龙处死,引起东江镇旧部的极大不满。孔有德等部被改编,驻守登莱。
崇祯三年(1630年):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在登莱发动兵变,起初是反对明朝官吏的腐败,但随后转向投降后金。他们以“奉命招抚”的名义,实际是以武力威胁,胁迫了更多的士兵加入。
崇祯四年(1631年): 孔有德等人正式投降后金,被授予官职,并在后金的扶持下,成为后金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对明朝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打击。他们不仅带走了大量精锐的士兵和作战经验,也对辽东地区的士气造成了严重影响。而对于满清来说,这标志着他们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在辽东的力量,并获得了来自明朝降将的军事技术和人才。

总结

东江镇与满清的血仇是历史形成的,但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则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军事失利、将领前途不明以及个人利益考量等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当旧政权摇摇欲坠,新政权崛起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条件时,一些人选择“弃暗投明”,即使这意味着背叛曾经的民族和政权。这并非简单的“背叛”,而是历史大变局下,个体和群体在生存与利益驱动下的复杂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明朝自己把自己最好的士兵都屠杀了,剩下的人即使有血仇,也更愿意相信满清。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因为要求粮草和军饷被蓟镇的长官们骗到演武场上全部杀掉了。

万历二十三年十月,己未,防海兵以要挟双粮鼓噪,蓟镇督、抚、道臣擒其倡乱者正法,余党尽驱南还,奏闻兵部覆请,报可。 @摆摊小伙郑荃

为什么他们要军饷呢?因为大明连着几年都不给他们发钱发粮食,本身辽东就是苦寒之地,辽东边军的军饷和粮食供给都是比一般的内地部队高,而且他们去朝鲜打仗,主将们也许诺过给他们更高的奖赏和军饷,最后呢?什么都拿不到。而戚家军直到最后被大明自己人杀掉,一直军纪都还可以(相对而言),很少干杀人放火抢老百姓的事情。他们最后怎么办?还是走官方的路子,明朝特色的上访,几千人一起去讨工资。最后的待遇大家都看到了。

这就是逆淘汰的过程,你军纪好,从不抢劫,名声好,你打仗勇敢冲在最前面,想着“先登者万户侯”,不怕死不怕累。最后大明的官儿告诉你,你不要做梦,士兵都是炮灰,你还敢问我要钱?所有的银两和粮食都被贪污掉了,本来该发到大家手上的粮食被公开的在市场上出售,你自己没钱不说还得花高价钱买。然后走正规渠道你随时可能被扣上一个乱臣贼子的帽子,全部杀掉。激不起一点水花。事实就逼迫你必须走那些“不正规”的路子,不然你活不了那么久。

在这样的逆淘汰的环境下选拔出来的人,根本不在乎什么“道义”什么“规矩”,因为首先不守规矩的是大明你自己。那些道台督抚那个不是八股文写的超级好的?但谁真正把孔子的要求执行了?所以大家的粮草要“自行筹办”,就是抢劫。然后随时准备卖队友和投奔敌人。所以孔友德等人确实和满清有着血海深仇,但是皇太极上来就给孔友德等人一个抱见礼(满族最高礼节),然后给他粮食银子管够。然后三顺王和手下的士兵们瞬间爆发出超高的战斗力。打个不大恰当的比方。同样是国军抓来的壮丁,在国军手下,壮丁们被当成长官们发财的工具,长官们想尽办法让他们死掉更多,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奴仆,然后一触即溃。但同样的人走个解放门,开个诉苦会,今天被俘虏,明天就能炸碉堡。要求实际上也不高,米饭馒头管够,打仗还有肉吃,长官和老兵不会欺负杀害新兵,打仗勇敢就能得到提拔。这个要求多简单,可大明就满足不了,那就不要让人“不做安安饿殍,尤效奋臂螳螂”了。

user avatar

你在和满清血战的时候,你的后勤供应被自己人(辽西将门)掐断。你的直属上官(兼恩人毛文龙)被自己人(辽西将门的领导袁崇焕)杀害。你被安置到陌生地方(登莱)还被自己人(山东部队)歧视,为了救杀害恩人的“自己人(辽西将门)”,被迫长途行军,然后被自己人(吴桥县令)断绝补给。

user avatar

贵乎所谓的对事不对人,我先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可是所谓的评判真的公平么?

我们这些生活在边疆省份的人不是给你们这些享受特别发展待遇地区的人当安安饿殍或奋臂螳螂的。你只看到孔有德,因为你只看到孔有德对你们地方的人怎么怎么地了,都没看到明末辽东边民苦守边疆几十年到崩溃,因为在阁下的潜意识中,辽东边民怎么守边疆跟阁下的乡土无关。你只看到三藩对广州怎么怎么地了,但看不到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伊始时期辽东出了多少人去建设的深圳。至于国家,至于民族,跟你没关,只有你的乡土跟你有关。这不是地方主义者那是什么?我都没提他孔有德,你说我在洗?对于某些人,阁下的逻辑过于混乱,建议阁下检查一下。下面是链接,送你了。zhihu.com/answer/100392

我就是辽东人。哦,一边给民族流血,一边被XX大儒们当工具人,既要当饿殍,又要当奋臂螳螂,还要先背上“对抗蛮夷不力”的骂名;就他XX大儒当人上人,克扣前线战士粮饷,坐你的后方享受你的小楼烟雨,过上纸醉迷金的压迫同胞的人是正义的?

当自己被毒瘤卖了还要给他们数钱时,还不如南下去抢。怎么,我抢回来本来发给我们但是被克扣的粮饷不应该?

只要那些瘤子还在,即便后金没了还会有后银后铜后铁,西北民变没了还会有再民变再再民变再再再民变。

当对外无望,对内更无望时,那就真的没了希望。

堡垒从来都是内部攻破的。

岳飞,岳云,张宪他们回去被莫须有时,估计是还有希望的。因为岳家军还在死扛,张浚,韩世忠,呼延灼,吴阶他们还在死扛。尽管已经倒下一批同样的诸如种师道,宗泽,杨再兴等人。

如果岳飞他们也失去了希望时,可能我们的史书记载的是“灭南宋者完颜鹏举大将军”了。假如这种情况真成立了,你是要怪岳爷呢,还是要怪完颜宗弼呢,还是要怪秦桧呢,还是赵构呢?“读书人”肯定是希望往前两者去引导舆论啊。

当然,历史可不是我假设的,而是真的。张弘范灭宋于此。他就是被完颜苟抛弃了的河北边民的后代。当同胞被出卖到绝望时,请你们这些把同胞当工具人的人,出卖同胞的人,吃着人血馒头坐享小楼烟雨的人,务必记住:天道好轮回!

历史当然重演了不止一遍。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军都打光了,光头和填海鸟人该啥德行还是啥德行。只是那一次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像吕正操将军一样把希望寄托给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朝鲜战争拒敌人于国门之外,这次希望真的成了。

历史当然重演了不止一遍。建国后关外怎么支援的关内,尤其是XX大儒旧居地,反过头来就输出地图偏见去抹黑东北,他们自己还输出996福报,全国人民又成了新XX大儒的工具人,唉。

杨靖宇可以说我们这些流亡边民抗日不力,因为他北上出关,跟我们这些边民们一起流血;而你们这些窃国者们,“金粉世家”们,地图炮们不配!

有知友说得对,敌人是公平的,他杀你,你杀他。

可有些“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坑你是往死里坑,比刀子狠毒多了。问题是你还要被架着去保护这些“人”。

现在这些“人”的后代还在评论区用网络暴力那一套口吐芬芳,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按照nandarin的意愿主动当安安饿殍或奋臂螳螂么?

服了你们这帮内斗家了!

user avatar

东江军,大部分尽忠报国,最后随沈世奎于皮岛之战英勇战死。

岛中腹背受敌,终日血战,力尽。诸将卒皆不屈而死。其为惨酷,尤不忍闻。

即便是皮岛已被攻破,主将皆亡,仍有大量岛兵宁死不屈,战斗至最后一刻。

“汉兵聚会于岛中高峰之上,决死相战。终不下来,至十三日尽为败没。岛中军兵,前后死者四五万人,白副总登庸时未知死生。八王子与宁边府使李俊同入岛中。”

此处所言死四五万人,是军民合计之结果。

岛兵在山上死战清军之情形,朝鲜平安兵使柳琳和国王李倧问答中有提及:

“汉人殊死战,故清兵死者甚多,大将一人,亦中丸而死矣。”

皮岛总兵沈世魁被俘,不屈而死。

按朝鲜记录,沈世魁确有逃走机会,但他主动放弃了。崇祯十一年一月,朝鲜国王李倧会见义州府尹林庆业时,问起皮岛之战沈世魁死节情形,林庆业回答说:

“ 都督使其妻子乘船避去而言曰:

‘我则当死于此!

可知其以死自誓矣。”

这才是东江军最后的结局!

他们和江阴军民,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印象中,投敌的孔有德,尚可喜等,其实不过是因为幸存者偏差,因为殉难的英雄没人记。

大家都记得曾经给毛文龙当兵的山东部队将领孔有德,耿仲明,知道他们造了崇祯的反,还把大炮技术带给满清,还有给满清带去水师的尚可喜。

可有谁记得下面的人?

毛有德,毛永荣,任国忠,毛有俊,陈继盛,尤景和,毛有见,毛有功,王辅,张攀,刘文举,张盘,李良梅,徐顾臣,林茂春,易承恩。

等等。

这些人,或者沙场上英勇战死,或者被俘后舍身取义,谁记得他们?

就是孔有德,耿仲明二人,他们那些身死国难的父兄族人,谁记得?

尚可喜,大家记得大清王爷,谁记得大明英烈尚学礼?他老子,他兄长的事迹,有几个记得?


东江军一部分人投降满清,奇怪吗?不奇怪!只是毛文龙预言中的一部分而已

职之死战死守,必尽厥职,唯恐东江破(东江完蛋),属国叛(朝鲜加入皇太极一方),而逆虏长驱(己巳之变),封疆岂忍言哉!

------------不得不说,这些事,几乎都发生了。

辽人素无定性,奴一旦以计来诱,臣解衣推食而招抚之众,忍令其兽奔鸟散也耶?夫至于溃散,料言者必定更加臣一番罪案!

-------------------孔耿尚三王 ,还有续顺公,就不用提了。

职惟知精忠报国,决不肯偷生自免(双岛)又恐关门指日动胡笳之咽,而登津淮扬不久成饮马之窟矣!

----- ---------扬州十日 登州兵变 清军第五次入寇

每自譬于林畔一日七战,今又多活数年,即死亦瞑目矣

-----------------双岛上的毛帅宁愿被杀也没有反抗,大概是想拿自己的生命换取解除对东江军的封锁,给东江军民换取救命粮,人生最后的努力。


崇祯初年,曾经担任登莱巡抚的武之望就攻击毛文龙贪财好色云云,而毛文龙在给崇祯的奏疏里是这么辩解的:


臣细阅其疏,污臣通奴贪财好色数款,试问武抚从何处得来?嗟,嗟!臣居刀枪剑戟中,八载于兹矣!果贪?果淫?果通奴?此辈短发辽人,孰是善类?臣早为朝露,不待武抚今日下毒手也!污臣侵帑金钦赏入己,臣已有清算钱粮疏闻,可以无辩。”


毛文龙的奏章,你可以说这不过是为自己辩解为目的,但是,他说的没道理吗?毕竟,割了鼻子断了腿的黄龙,会认同毛文龙的理论。

果贪?果淫?果通奴?此辈短发辽人,孰是善类?臣早为朝露,不待武抚今日下毒手也”

明代晚期因为士兵不满军饷亏欠,哗变造反,非常常见!就是被重点优待的关宁士兵,在军饷少发的情况下,都会把辽东巡抚毕自肃逼得上吊自杀。

毛文龙为了实现自己贪财好色的梦想,在后金的后方做艰苦斗争,在苦寒的辽东,在波涛险恶,海风凛冽可以把人肌肤都吹成砂皮的战乱之地,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几十万亡命之徒中玩命,万一,一个不小心就玩死自己。以后如何贪财好色?

这八年里,如果他贪污,把本来应该发给辽人的军饷私吞,任由东江的士兵和难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饥寒生死中苦苦挣扎,又是强迫挖参,又是不令渡海,饿死岛上,而他自己用贪污来的军饷肆意挥霍,奢侈享受,美女围绕。那他不被兵变杀死还真是一个奇迹了!

从后金魔爪下拼死反抗逃亡出来到东江皮岛的剃头辽人,有哪一个是容易欺负的善茬,是任人愚弄的软柿子?

岛上聚集的士兵和辽民,最基本的吃饱肚子往往都是奢望,无论是《李朝实录》,还是后金的《满文老档》,对东江的士兵和辽民绝粮,面皆菜色,甚至多有饿死的记载比比皆是。

东江地区的士兵和人民比之关宁乃至其他地区的明军面临的处境是十倍的困窘和艰难!

可就是在这样极端艰难困苦,甚至基本的生存所需的物质都无法充分保障的情况下,这些士兵和辽民在毛文龙的带领组织下,在东江地区活动了八年,不仅没有大规模的兵变叛乱,还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对后金的打击和牵制作用。

问题是,毛文龙死了,还有谁能带动这些人?毛文龙对东江未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辽人素无定性,奴一旦以计来诱,臣解衣推食而招抚之众,忍令其兽奔鸟散也耶?夫至于溃散,料言者必定更加臣一番罪案。

打败后金,战术上没啥困难,战术上避实击虚,但军队建设和部队训练,还有赏罚升降制度,哪里能弄虚作假?粮饷不能拖欠,赏银抚恤更不能拖欠!

毛文龙: 奴之所长者在骑射,而最所忌者在盾甲火器。 臣效古孙叔敖攻犬戎之法,作盾甲,以木板皮革为质,以麻与铁为治具之资,然孤悬绝岛,非取给于内地之生牛皮、油、麻、钉、铁筋、鳔、箭杆、翎毛。盔甲、器械、三眼枪、大炮、黑矾、硝磺,何以成利用之器乎?俯乞敕该部多发硝磺五十万觔,铁亦多用,并件件速解过海,随宜置造。”

“一时边报紧急,粮饷不至,只得将脸面向客赊借米麦。 赴敌擒斩有功,又要设法犒赏,以为戮力者之劝。 边例活擒达贼一名,赏银一百两,斩级一颗,赏银五十两,臣镇八年,斩级活擒计约一万有余,若循边例功赏,又不知省朝廷几许金钱矣。 然臣之苦心如此,焦劳如此,省费如此,偏不见怜于廊庙,而反受冤于冒滥也。

毛文龙军事经验丰富,心里明白的很!问题是看看东江明军拿着什么打仗!

毛文龙:每年解出军火器械,俱系在库日久,或锈不堪用者,或试之而炸者,又或出阵而遗失者,又或臣以二三件重复改造一件者,又或弓小不满斤,箭细不重两,辽人气力勇壮,惯使劲弓长箭,此实不堪为用。

皇帝不差饿兵,看看东江明军,过的像不像叫花子!

毛文龙:臣实为受国厚恩,不忍卸担,自矢戮力,以完辽事。观今三月将尽,粮未来一粒,饷未到一分,啼号疾病,白骨满沟,而犹中哓哓污臣者不止,臣亦何苦恋此绝岛,而招人污蔑之毁也。(没有坚定信念,谁愿意呆在这里?)

是啊,朝廷假装关怀士兵,拖欠粮饷让士兵饥寒交迫,士兵自然假装保卫祖国。

朝廷连假装都懒得假装,而是视士兵为奴隶,士兵看朝廷如同仇人,奇怪吗?

在明朝统治阶级看来,捐躯赴国难的男儿,连一只鸡都不如!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难道愿意受腐朽官僚草菅人命式的压迫而做安安饿殍吗?大明朝廷想让这些饿殍卖命,这是卖萌吧!

毛文龙曾言:“用水火之民,鼓之大义,动以良心,自可致其死力!”

问题是,发动群众真的那么容易?太平年间,我们的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尚且不易,何况战乱?让无数辽民死心塌地追随他毛文龙在近于绝境的条件下去杀敌,容易吗?

毛文龙不能给这些辽东军民金钱,不能给他们荣华富贵,甚至连让他们吃饱肚子都做不到,能给他们的只有“大义”和“良心”,这大义良心,岂是说说就行?

没有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没有为国效忠的慷慨气节,没有襟怀坦荡的大智大勇,发动群众?笑话!

总兵曰:

俺既以身许国,死生存亡,付之于天。事成则天下之幸也;不成,则天下之不幸也。辽民之不信,俺亦已知。俺若为身谋,只欲保身,则岂能留滞至今,与此辈同事?

战争年间的群众路线,可不是耍嘴皮子,那是真的需要玩命啊!

能够把血肉筑成新的长城的人们,自然有胆子拿着镰刀斧头革了反动腐朽的统治者的命!

user avatar

大明的整个系统生态里,已经容不下他们了。

不投清只能死。

仇恨重要还是生死重要?

user avatar

那不得感谢满清的走狗袁崇焕么 原来粮饷走海上从山东到辽东 圆嘟嘟一上任就让粮饷绕河北走辽宁过他的手再发 圆嘟嘟本着一分钱都不放过的精神 直接贪了 后来怕事情败露还砍了毛文龙 。你就是再杀父之仇你也得吃饭是不 这边跟后金血海深仇一心扛清 落得人头落地 辽西自孙承宗 袁崇焕一年800万银子养着 寸土未复 寸功未立 每日花天酒地 吃空饷 借着修城的名义贪污腐败 百姓流离失所 百姓几乎被后金杀光 结果是上行下效 培养出来祖大寿 吴三桂这帮军阀 从未与后金交战一次 反而成了灭明主力 孙承宗后来被后金灭门 袁被凌迟 在其痛哭流涕求饶之时 可曾想过关外几百万冤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江镇(辽东兵)与满清之间存在巨大的血海深仇,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然而,孔有德等人的降清,却是历史洪流中一个令人唏嘘的转折点。理解他们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需要深入剖析当时辽东地区复杂的政治、军事、社会以及个人因素。一、东江镇与满清的深仇大恨:历史根源要理解孔有德的.............
  • 回答
    北齐不灭亡,东迁辽东:一个更加复杂的隋唐历史图景北齐的灭亡并非偶然,而是其内部政治腐败、军事实力衰退以及北方民族压力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如果我们进行一个大胆的设想:北齐没有被北周所灭,而是选择东迁辽东,并得以延续到隋唐时期,那么历史的走向将变得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以下我将详细描绘这样一个.............
  • 回答
    “东北幽辽奴是满族故(发祥)地”这句话,很可能是一种带有地域歧视和民族偏见的说法,其具体起源时间难以考证,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民间流传的、带有负面色彩的标签化称谓,而非正式的学术观点或历史记述。关于这句话的可能起源和流传:这种说法最有可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出现并流传: 历史上民族冲突和身份认同的时期:.............
  • 回答
    辽宁这地方,你说它在东北三省里算不算最东北?按地理位置上来说,黑龙江那才是名副其实的“最东北”,吉林也紧随其后。但你要论“东北话味儿”,辽宁这边的口音,那才叫一个地道、一个沉!这事儿吧,细琢磨起来,还真有意思,不是你想当然那么简单。首先得说,这和人的迁徙历史,特别是闯关东那段大移民时期有莫大的关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地理、军事战略以及人们视角的不同。北宋东京(今开封)“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而辽国南京(今北京)面向北宋一侧的地理特点却鲜为人提及,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为什么人们会认为北宋东京“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开封地处华.............
  • 回答
    老铁们,今天咱就唠唠东北那嘎达,以及内蒙古东部那五盟,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有着啥不一样的日子,不一样的故事。这地方,可不是光有冷风呼呼吹,那是藏着不少真东西的! 黑龙江:那达木的北国风光与多民族的融合提起黑龙江,你可能就想到冰天雪地,哈尔滨的冰雕,那绝对是硬道理。但黑龙江的精彩,可不止这些。特色: .............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很多东北人的身份认同和地域文化。归根结底,大家说“东北”而不单独提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是因为这三个省份在历史、文化、经济、地理上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整体,所以“东北”这个称呼更具概括性和亲切感。咱们这就一点一点地掰扯开来说.............
  • 回答
    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初期对元朝领土的收复和疆域划分,涉及复杂的地理、军事、政治和经济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地理条件、军事战略、行政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为何朱元璋只设立云南行省和辽阳行省,而未将“征东行省”和“缅中行省”纳入明朝版图。 一、历史背景与元朝统治的瓦解1. 元朝的崩溃 元朝在1368年被.............
  • 回答
    毛文龙统率下的东江镇,情况可说是相当复杂,既有值得称道的功绩,也充满了争议和隐患。要详细讲述,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东江镇的生存环境:风雨飘摇,孤悬敌后首先得明白,毛文龙的东江镇,绝非是一块稳固的疆域。它地处辽东,位于当时后金(后来的清朝)的重重包围之中,是明朝在辽东最后一块保有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
  • 回答
    关于毛文龙出兵镇江的时间,史书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也存在一些争议。但普遍认为,他主要是在其镇守辽东期间,为了支援明朝在辽东前线的战事,多次出兵牵制后金(清朝)的兵力。关于毛文龙出兵镇江的时间:严格来说,毛文龙在担任东江镇总兵期间,并没有直接出兵到镇江。镇江位于中国江苏省,是明朝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而.............
  • 回答
    袁崇焕未能顺利接手毛文龙死后的东江镇,这背后是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政治斗争、以及军事战略上的分歧,绝非简单的“接管”那么容易。首先,我们得明白毛文龙是谁,他手下的东江镇又是什么样的存在。毛文龙,字震寰,是明末在辽东地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依附于朝鲜,在皮岛一带建立了以“东江镇”为名的一支军事力量。这支.............
  • 回答
    海淀区东升镇,也就是过去的东升乡,之所以存在着许多“飞地”,这背后有着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是城市发展、行政区划调整以及周边区域规划相互交织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历史的起点:农业区划与城乡结合最初,东升乡(当时还没有“镇”的概念)是一个典型的郊区农业.............
  • 回答
    .......
  • 回答
    李光涛的论文《毛文龙酿乱东江本末》是20世纪末至2世纪初中国明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之一。该论文以明末东江军(毛文龙所部)的兴衰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毛文龙在辽东地区(今辽宁、吉林一带)的军事活动与政治影响,并试图从历史本末的角度分析其“酿乱”行为的成因与后果。以下从论文的学术价值、研究方.............
  • 回答
    己巳之变时期,围绕袁崇焕和孙承宗为何没有派东江镇精锐直捣后金老巢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军事战略选择失误,而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地理以及人力资源等多重制约下,必然会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己巳之变”的背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后金建立,努尔哈赤统.............
  • 回答
    明朝时期,东北地区(今中国东北三省及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的统治情况较为复杂,涉及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的互动、军事部署与行政管理的矛盾,以及地理条件对统治能力的限制。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明朝对东北的统治性质: 一、明朝对东北的地理与政治定位1. 地理范围 明朝的东北疆域大致包括: 辽东地区.............
  • 回答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活动,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尽管抗联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最终未能在东北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国际环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
  • 回答
    东京奥运会(2021年)结束后,中日关系并未出现明显恶化,但双方在政治、历史和安全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奥运期间的争议事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有限,但体育与政治的互动仍值得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东京奥运会期间中日关系的基本背景1. 历史遗留问题 中日因二战历史认知(如南.............
  • 回答
    东京奥运会(2020年举办)期间,确实有一些国家或地区在所有项目中未能获得任何奖牌。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并非简单地“凑热闹”所能概括。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小国/发展中国家的资源限制1. 经济与基础设施不足 许多国家因经济落后,缺乏现代化训练设施和专业教练团队。例如.............
  • 回答
    关于东京奥运会蹦床冠军朱雪莹的金牌“可以抠掉一层皮”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判断这是否属于质量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金牌的构成与制作工艺: 金牌并非纯金: 现代奥运会的金牌绝大多数都不是纯金制成的。根据国际奥委会(IOC)的规定,金牌必须至少含有92.5%的银,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